牛!鄂爾多斯整版登上《人民日報》!

2021-01-09 鄂爾多斯新聞

▲《人民日報海外版》( 2021年1月6日 第 4 版)

鄂爾多斯展開時代新畫卷

看,那草原最美的顏色!

草原上,什麼最美?

有人說,是碧野無涯,牛羊漫步;有人說,是天高雲低,駿馬奔騰;還有人說,是水草共生,駝鈴陣陣。其實,再美的自然景觀,也比不上各民族之間的心手相牽。

有了人的色彩,有了團結奮鬥的故事,這草原才變得更美。同時,壯闊的草原,也為各民族和諧互助、同心共進的一幕幕,提供了最合適的舞臺和背景。

下面,就請您隨著記者的腳步,到鄂爾多斯,尋找草原上最美的顏色。

集齊「56顆石榴籽」

▲烏蘭牧騎演員在第三屆鄂爾多斯冰雪那達慕上表演鄂爾多斯傳統舞蹈。王正 攝 (人民視覺)

民族團結,是印刻在每個鄂爾多斯人骨子裡的DNA。這一點,在一個蒙古族小夥子身上,表現得特別深刻。

那是在鄂託克前旗,很多人聽說我們來採訪民族團結,都極力推薦阿登嘎——「他騎著摩託車繞中國走了一圈呢!」

這有什麼稀奇?阿登嘎的特殊之處在哪兒呢?

從2018年8月到2019年6月,阿登嘎騎行2.7萬公裡,歷時161天,完成了一次尋找「56顆石榴籽」之旅。

「總書記說,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樣緊緊抱在一起。」阿登嘎戴頂氈帽,站在陽光下,對我們說起他的初衷,「我就想著,找到56個民族的人,用自己民族的語言說出這句話,拍成短片,為新中國70歲生日獻禮。」

打點好行裝,阿登嘎就上路了。「騎摩託是肉包鐵,一旦下大雨、下雪就特別危險。」阿登嘎說,在新疆葉城時遇上了暴雪,過一處山口時,摔了,還好不嚴重。

各個民族的人怎麼找?阿登嘎一般是請當地民委推薦,但仍有困難。比如烏孜別克族,人口少,找了幾個都不合適。「最後我是在抖音上找到了一個烏孜別克族姑娘,私信她,她很爽快,配合了拍攝,就在伊寧解放路那邊。」阿登嘎說。

石榴這個詞,很多民族的語言裡沒有。這裡,阿登嘎感受到了各族同胞的認真和重視:「他們就打電話問,請教專家,查書。」

走了一圈下來,阿登嘎真切體驗到了民族團結這個詞背後的濃烈感情。「在福建漳州拍高山族的時候,人家留我在家吃飯,臨走還讓我帶上一包飯,路上吃。真的是一家親啊。」他說。

阿登嘎現任鄂託克前旗民委副主任,很多地方的民族團結工作啟發了他。

「在黑龍江拍攝赫哲族時,看到人家通過建博物館、蓋舞臺等方式,深入挖掘保護民俗文化」,他說:「我就想到我的家鄉,在蒙古族文化的傳承、包裝上缺乏有效的方式方法。」

2020年5月29日,他策劃的第一屆「剪羊毛節」開啟了。雖然受疫情影響,但活動還是挺成功的,他希望將來一屆一屆辦下去,把旅遊帶動起來。

尋找「56顆石榴籽」,讓阿登嘎的工作紅紅火火地幹了起來。火紅的石榴籽,更預示了未來民族團結事業的興旺發達。因此,說紅色是鄂爾多斯民族團結的象徵色,當不為過。

染綠沙漠護家園

▲灰雁和遺鷗在鄂爾多斯溼地內的桃力廟—阿拉善灣海子覓食。新華社記者 彭源 攝

在鄂爾多斯,民族團結進步是融入在經濟社會發展各項事業中的,特別是以青山綠水為「底版」的。

「瞧!樹種多了,沙丘自然就變小了,變矮了。」站在一望無際的綠色中,敖特更花無比驕傲。她最擅長的事,莫過於在沙漠中種樹。

要不是疫情,她應該正在通遼做綠化。「每年3月到5月,是種樹的季節,然後就是養樹,一直到年底。」在杭錦旗道圖嘎查窗明几淨的家裡,鍋上還「咕嘟咕嘟」燉著魚,擺上幾碗茶,敖特更花對來訪的記者講起了「沙漠種樹經」。

「我們用的是水衝種植法,很快就能種下一棵樹,成活率還高。」敖特更花連說帶比劃,「衝槍接上塑料管,在沙地垂直衝出1.1米深的坑,把1.2米的沙柳樹苗插進去就行了。」

用這種法子,兩個人一天能種40畝。要是在20年前,至少需要二三十人種上一天才能種這麼多。

鄂爾多斯有兩大沙漠,庫布其沙漠和毛烏素沙漠在此「握手」。杭錦旗過去七成多面積曾被沙漠佔據。「剛開始種樹,就是為了讓生活好起來。自己的家鄉,自己不治理誰來治理?」敖特更花說。

從1997年參與穿沙公路綠化到2007年,種樹已頗有經驗的敖特更花開始承包工程。那年,她從當地企業承包了2000畝沙柳基地,借了8萬元做啟動資金。

工人去哪裡找?敖特更花騎著摩託車去火車站招人。談好了種一穴多少錢,她僱了一輛車把24個從甘肅來的藏族工人拉到了工地。

樹苗怎麼往沙漠裡運?開始是靠工人每天早上往裡背。背了幾天,工人累得受不了。敖特更花租了一輛吉普車,把後面兩個門卸掉,做成皮卡車一樣,送一趟給500元。

水從哪裡取?她和工人在沙漠裡打井。樹總算種完了,可敖特更花又怕了:「人家企業是掏錢買活樹的,我不知道種的樹能不能活。」可喜的是,樹苗的成活率達到85%。「沙丘抱住了樹苗,說明成活了。」驗收完,敖特更花請大家吃飯。

那天,她喝醉了。

就這樣,敖特更花在庫布其沙漠綠化了3萬畝荒漠化土地,並帶著經驗、技能和工人走出了鄂爾多斯。新疆阿克蘇、西藏曲水縣等少數民族地區都被她染綠過。

不管走到哪裡,敖特更花手下的工人總是多民族組成。除了最早追隨她的那24位藏族工人,蒙古族、漢族、維吾爾族、回族……敖特更花都一視同仁,工資日結不拖欠、同吃同住同勞動。

中共十八大以來,鄂爾多斯政府和治沙企業累計為各族群眾提供就業機會100多萬人(次),沙區農牧民人均年收入從不到400元增長到1.8萬多元。2018年,全市空氣優良率達到86%,年降雨量不斷增加,生物種類由十幾種增至530多種。

良好的生態環境,是各族群眾共同團結奮鬥、共建美好家園的生動體現,為民族團結進步事業注入了持久動力。綠色,成了鄂爾多斯民族團結的底色。

「星空房」裡話增收

▲ 鄂爾多斯東勝區某民族幼兒園在上課。鄂爾多斯市委宣傳部供圖

只有經濟發展了、民生改善了,才能從根本上鞏固民族團結。正如當地一位幹部所說:「大家都富起來了,矛盾自然就少了。」

為了發展各民族興業能力,近5年來,鄂爾多斯市少數民族發展資金每年遞增20%,大力扶持特色產業、發展特色經濟,累計實施民族特色產業發展項目868個,帶動少數民族群眾穩定增收。設立少數民族貧困救助金,累計發放救助金1240萬元、救助少數民族特困家庭2456戶。

在政府幫扶下,在企業運作中,牧民的日子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生活方式、賺錢門路都和以前大不一樣。這一點,我們在杭錦旗七星湖旅遊景區內的牧民新村採訪時,感受頗深。

見到孟克達來時,他正在裝修,要給自己家的民宿增加一間「星空房」。

村裡家家戶戶都在做民宿生意。站在村口一看,就知道新村是統一設計的,長得差不多,屋頂都是「雙手捧月」的造型。不同的是招牌——「牧人吉祥」「大漠人家」「大刀圖」等。「遊客少時我們住,房間住滿了,我就睡車上。」孟克達來說。

別看剛過不惑之年,但孟克達來已經有了7種身份——「沙地業主、產業股東、民宿老闆、民工聯隊長、產業工人、生態工人、新式農牧民」,每一種身份都能帶來不錯的收入。其他牧民也是多種經營。

在七星湖景區,湖上快艇載著遊客飛速划過湖面,驚散一群飛鳥;沙丘上幾輛四輪越野車拉著遊客,在沙海中翻越起伏。開船的是牧民,開車也是牧民。

「現在我這樣每年旅遊收入30萬元以上的,有二十幾戶,收入20萬元以上的有40餘戶。」孟克達來說,「以前這邊的牧民見到漢人就鎖門,現在搞旅遊就盼著人多來常來,遊客來自各個民族、各個國家。」

像孟克達來這樣「靠沙吃沙」吃上旅遊飯的農牧民,在鄂爾多斯有很多。在他們眼裡,金黃色的沙漠就是好日子的保證。而好日子更促進了各民族之間的團結。可以說,黃色就是鄂爾多斯民族團結的保護色。

交往交流促交融

▲鄂爾多斯康巴什區成吉思汗廣場上的少數民族文化展演。武怡彤 攝 (人民視覺)

「鴻雁,天空上,對對排成行。」悠揚的歌聲在校園上空飄蕩。操場上,烏審旗第三實驗小學的孩子們歡快地跳著蒙古族舞蹈。校園裡,民族元素處處可見。校名、校風、校訓都採用蒙漢兩種文字,每一個班級的班牌設計及教室布置都適當融入少數民族文化元素。同時,設立「蒙語角」學習陣地,內有蒙古包、馬頭琴、蒙古族服飾等象徵蒙元文化的物件。

從2015年3月起,該校在一、二年級開設蒙古語口語交際及歌曲特色課,將蒙古語納入校本課程。「每一個生活在少數民族聚居區的漢族同胞,都應該掌握一些基本的少數民族語言和文化常識。」校長王金才認為,通過時時處處的宣傳教育,無聲地將各民族文化融入教師和孩子們的思想裡,可以激發他們的民族自豪感和促進民族團結進步的使命感。

「民族團結進步教育要從娃娃抓起。」習近平總書記的殷殷囑託,在這裡落地生根。

交往交流交融,是促進民族團結、化解民族隔閡,真正成為相親相愛一家人的「金鑰匙」。近年來,鄂爾多斯不斷探索新思路、新舉措,讓各民族從思想上同頻共振。

在教育上,基本構建起了從幼兒園到大學全覆蓋的民族教育資助體系。在文化上,加強少數民族文化遺產保護工作,推出了《鄂爾多斯婚禮》《森吉德瑪》等一批謳歌民族團結的文藝精品。

從教育戰線到街道社區、從產業布局到城市建設、從文化旅遊到民生紅利,處處都可觸摸到民族團結進步在鄂爾多斯大地的時代脈動。一幅壯美的民族團結、經濟發展、民生改善、社會穩定的多彩畫卷,正在鄂爾多斯徐徐展開。

▲那達慕盛會上的馬術表演。白雪峰 攝 (人民視覺)

記者手記:

民族團結是幹出來的

熊 建

鄂爾多斯,在蒙古語中是「眾多的宮殿」的意思。歷史上,這片草原上演過一幕幕民族遷徙、文化交融的場景。

草原與黃河在這裡相擁,遊牧傳統與農耕文化在這裡結合,共同的經濟文化生活把各民族的利益緊密聯繫在一起,形成了民族團結、守望相助的優良傳統。

鄂爾多斯不僅是蒙古族和漢族的聚居地——全市207萬人口中,有蒙、漢、回、滿、達斡爾等43個民族,少數民族人口佔了總人口的1/10。這樣一個多民族共同生活的地方,民族團結工作做得非常好。2019年年底,該市獲得「全國民族團結進步示範市」的榮譽稱號。

在這裡,民族團結不是蒼白空洞的,更不是牆上掛掛、嘴上說說,而是具體可感,融入到經濟社會文化生活的方方面面。它就生長在敖特更花種下的一棵棵沙柳中,洋溢在孟克達來家南來北往遊客的笑臉中,飛奔在阿登嘎尋找「石榴籽」的摩託車輪上……

歲歲相守,朝朝相望。「漢族離不開少數民族,少數民族離不開漢族,各少數民族之間也相互離不開」,這種民族間的水乳交融,既體現在大街小巷的蒙漢雙語招牌、隨處可見的蒙古長袍、香味撲鼻的奶茶上,更體現在各族人民團結一致,齊心協力建設家園,為營造「中華民族一家親,同心共築中國夢」的社會氛圍而奉獻出的點滴汗水。

社會主義是幹出來的,幸福是奮鬥出來的。民族團結何嘗不是?有黨和政府持續努力,有各族群眾不懈奮鬥,今後的生活一定會更好更幸福。民族團結在鄂爾多斯將展開更多更美麗的畫卷。

相關焦點

  • 鄂爾多斯這件事,登上今日人民日報!
    鄂爾多斯這件事,登上今日人民日報!鄂爾多斯市準格爾旗屬於典型的黃土高原地貌,植被貧瘠,水土流失嚴重。同時,這裡煤炭資源豐富,煤炭開採是當地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柱。怎樣在開採過程中實施保護,成為當地推行可持續發展的重大課題。「即便是在企業經營最困難的時候,煤礦復墾綠化工作也沒有停止,買樹苗的錢不曾少過。」在準能集團黑岱溝露天煤礦,準能集團副總經理宋日告訴記者。
  • 6個整版+海派手繪!《人民日報》用了哪些詞歸納上海的特質?
    6個整版+海派手繪!《人民日報》用了哪些詞歸納上海的特質?》推出 6塊整版的上海特刊—— 「壯麗70年•奮鬥新時代——共和國發展成就巡禮」,讓我們一起來看看《人民日報》眼中的全景上海是什麼樣?
  • 【鏡鑑】這樣整版玩創意,也是夠拼的
    ▌人民日報記者劉軍國、馮雪珺、李應齊翻開12月16日的《人民日報》,很難不被一組創意廣告吸引——在9版、13版、17版、21版分別出現了海、闊、天、空4個大字,將這4頁報紙拼在一起,組成了國內某手機品牌的拼圖廣告
  • 鄂爾多斯登上國家「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大名單!
    鄂爾多斯市副市長李文忠參加會議,杭錦旗旗委副書記、旗長王羽強在生態示範創建與「兩山」實踐分論壇上作了典型發言。▲在內蒙古鄂爾多斯市杭錦旗境內的庫布其沙漠腹地,由汛期的黃河水匯聚而成的溼地在日光照射下顯現出絢麗多彩的顏色,形成沙水共存的獨特景觀。
  • 鄂爾多斯登上國家「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大...
    鄂爾多斯市杭錦旗庫布其沙漠億利生態示範區榮獲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也是截止目前全國僅有的29個「兩山」實踐創新基地之一。
  • 學習科研競賽全面開花,這個登上《人民日報》的學霸小哥哥太牛了...
    近日,《人民日報》用多個整版刊登了「本專科生國家獎學金獲獎學生代表名錄」,其中華南理工大學2016級學生黃仕嘉同學以優異的成績、出色的競賽成果和豐富的科研經歷,成為了此次受表彰的優秀學生代表之一。
  • 這張照片他不敢給老婆女兒看,卻佔據《人民日報》一整版
    3月3日,他登上《人民日報》公益廣告,一個人就佔據了一個整版。而他背後挺立的,是整個廣東交通人隊伍。在這一個月裡,寒潮夾風雨,陽光帶高溫,他們臉上留下了深深淺淺的印記。「口罩臉」,是戰「疫」留給他們的最美印記。  戴文豪:「這沒什麼,一切都會好的!」
  • 文山那奪村有個「彩雲媽媽」《人民日報》海外版整版聚焦雲南這位...
    12月5日《人民日報》海外版整版聚焦了雲南這位女性到底是為了啥事?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撰文 攝影:陳欣波(新華社發)編輯:楊靜推 薦 閱 讀●雲南省初中學生體育音樂美術考試方案出爐!
  • 《新華每日電訊》整版報導:鄂爾多斯令人嚮往的「詩和遠方」!
    鄂爾多斯,歷史悠久,文化燦爛,地理區位獨特,被九曲黃河環抱,與長城相依,孕育了迷人多彩的地域文化,既有薩拉烏蘇文化、朱開溝文化、鄂爾多斯青銅器文化等久遠歷史文化遺存,又有滄桑厚重的戰國長城、秦直道、阿爾寨石窟、成吉思汗陵等文物遺址,還有鄂爾多斯婚禮、漫瀚調、古如歌等極具魅力的非物質文化遺產。
  • 今天,人民日報用一個整版來點讚漢中!
    還是人民日報一整版!到底因為啥?一起來看! 9月11日,人民日報記者調查關注了經過40年精心保護,一度瀕危的朱䴉已由在陝西洋縣發現時的7隻增至5000餘只。經近40年精心保護一度瀕危的朱䴉已由在陝西洋縣發現時的7隻增至5000餘只朱䴉 再度起飛在秦嶺(人民眼·人與自然)記者 王樂文 孔祥武 高 炳 《 人民日報
  • 今天,江西這位鄉村教師登上人民日報!
    今天,江西這位鄉村教師登上人民日報!2020年11月6日 人民日報第18版鄉村教師支月英託起山裡孩子的未來記者 顧仲陽「脫貧攻堅是一場偉大的戰役,我有幸為教育扶貧出力
  • 明星教師收到整版教師節祝福,背後竟是有道精品課?
    今年教師節,三家報紙同時出現教師節的整版的教師節祝福:趙建昆老師,節日快樂!鍾平老師,節日快樂!李輝老師,節日快樂!為售賣產品、宣發電影刊登整版廣告並不稀奇,但只為祝老師教師節快樂就包下整個版面,這好像還是第一次。之前為個人刊登的整版廣告大多屬於明星。
  • 連續兩年登上《人民日報》,這所高校的學生創業能力真牛
    近日,《人民日報》刊登2019年國家獎學金全國獲獎學生代表名錄110名。這110名學生代表是經嚴格選拔和評審,是6萬名獲得2019年國家獎學金優秀本專科學生中的優秀代表。俯瞰君注意到,有一所非「雙一流」財經類高校,連續兩年都有學生入圍,且專業、經歷都十分相似。
  • 南京學「zha」登上人民日報、央視新聞頭條!
    昨天  一位南京學「zha」登上央視新聞頭條!  今天,  他又一次登上人民日報頭條!  對於自己獲得的成績,周長宇則說  學習沒有捷徑  都是一步一步扎紮實實走出來的  「過去的三年裡  最幸運的事莫過於選擇了數學  最大的收穫莫過於學會了堅持」  為優秀的學「zha」點讚  內容來源:人民日報
  • 登上人民日報微博
    登上人民日報微博 湛江日報 湛江日報微信號 zj_daily 功能介紹 同城百萬粉絲,講好湛江故事,傳播湛江聲音。 湛江中考成績已在7日公布普通高中的錄取工作也正在進行你們有被理想的學校錄取嗎?在眾多考生中有一位湛江學霸引起了網友的注意甚至登上了人民日報的官方微博
  • 鄂爾多斯羊絨衫+網際網路=???
    鄂爾多斯羊絨衫+網際網路=???世界一流技術資料庫選款3D立體成型一線成衣啥玩兒,這麼牛?今天,就讓小編帶你開開眼(看到底!文末有彩蛋!!!)在網際網路思維引領下,鄂爾多斯集團讓傳統的羊絨製造產業搭上了「網際網路」快車,不斷優化羊絨產業模式,線上線下同發力,持續推動羊絨產業業態升級。2020年,鄂爾多斯品牌以1036.75億元品牌價值連續14年蟬聯紡織服裝行業榜首。
  • 登上人民日報微博
    登上人民日報微博 湛江中考成績已在7日公布 普通高中的錄取工作也正在進行 你們有被理想的學校錄取嗎?
  • 運城這對夫妻登上新華社、人民日報官微頭條!引發數萬網友點讚!快...
    運城這對夫妻登上新華社、人民日報官微頭條!引發數萬網友點讚!快看你認識嗎? 新聞視頻 近日,運城這對夫妻 登上新華社、人民日報官方微信頭條
  • 鄂前旗的頂碗舞入選鄂爾多斯市中老年春晚
    經過一周時間走進七旗兩區100多個節目、1700多名演員登上了2021年鄂爾多斯市中老年春晚
  • 英資企業怡和集團整版廣告表態:支持訂立「港區國安法」
    圖為怡和集團整版廣告海外網6月4日電 自全國人大啟動訂立「港區國安法」程序以來,香港社會普遍表示關切,老牌英資企業怡和集團公開發聲表示支持。6月3日,怡和集團分別在香港《大公報》、《文匯報》刊登整版廣告,就「港區國安法」做出表態,表示訂立維護國家安全的法律框架十分重要,能確保香港繼續吸納投資,提升就業機會及保障民生。怡和集團在刊登的廣告上提到,法治精神及基本法所訂明的「一國兩制」原則是香港行穩致遠和繁榮的基石,有利鞏固香港作為國際商業及金融中心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