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輪全國高校學科評估結果發布一周來熱議不斷!這份出自教育部學位與研究生教育發展中心的「官方榜單」,為513家高校和科研院所的7449個學科排定座次,被譽為選大學、挑專業的權威參考資料。發榜次日,「上海升學」已經獨家盤點了滬上25所大學350個專業的評估結果。(點擊這裡查看)
那麼,作為滬上高校界關注度最高的「雙子星座」,復旦大學和上海交通大學在這份榜單上表現如何?
如果走在上海街頭攔截訪問「復旦交大哪家好」,路人甲很有可能如此回答:「復旦文科好,交大理科好。」——對不起,這樣的答案是錯誤的!
1952年的全國院系調整,奠定了兩校的學科格局:復旦大學以文(文史哲)、理(數理化生)基礎學科見長,上海交大以工程學科(機械、電氣、造船等)為王。
因此,「復旦文理好,交大工科強」才是對兩校傳統優勢比較準確的描述。那麼,這樣的結論現在還成立嗎?
圖 / 視覺中國
讓我們先來看看兩校本輪評估的總體情況。
復旦大學
38個一級學科參評,獲評A類(A+、A、A-)的有23個。
A+學科5個,分別為:哲學、理論經濟學、政治學、中國史、數學;
A學科8個,分別為:馬克思主義理論、中國語言文學、新聞傳播學、物理學、化學、工商管理、臨床醫學、基礎醫學;
A-學科10個,分別為:應用經濟學、社會學、外國語言文學、生物學、生態學、電子科學與技術、公共衛生與預防醫學、公共管理、藥學、中西醫結合。
上海交通大學
50個一級學科參評,獲評A類(A+、A、A-)的有25個。
A+學科5個,分別為:船舶與海洋工程、機械工程、臨床醫學、生物學、工商管理;
A學科10個,分別為:外國語言文學、數學、物理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動力工程及工程熱物理、信息與通信工程、控制與通信工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生物醫學工程、管理科學與工程;
A-學科10個,分別為:法學、新聞傳播學、化學、儀器科學與技術、電子科學與技術、環境科學與工程、軟體工程、基礎醫學、藥學、公共管理。
總體上看,「復旦文理佔優、交大工科更強」的基本格局仍然存在。
復旦大學A類學科集中在文理基礎學科(文史哲和數理化生),傳統的強勢社會科學學科(政治學、新聞學、經濟學、管理學),以及醫學。在頂尖高校百舸爭流的當下,守住傳統優勢並穩中求進實屬不易。
上海交通大學的A類學科中,名稱中直接帶「工程」或「技術」的就有13個(船舶、機械、材料、動力、通信、控制、計算機、生醫、管理、儀器、電子、環境、軟體),與此同時,外文、法學、新聞學等「大文科」上榜。用校方的話說,「標誌著我校以工學、醫學、理學、管理學、社會與語言為支柱學科的綜合性大學格局全面形成」。
隨著兩校綜合性大學格局的形成,學科布局的「交集」越來越大。在本輪評估中,兩校有30個學科同時參評!那麼,在這些「一一對決」的學科中,兩校實力哪家強?
復旦大學在中文、歷史、政治學上的傳統優勢仍然穩固,但應當看到,上海交大在文科領域進步明顯。相比十年前,上海交大在外文上反超復旦(第三輪評估兩校同為76分,第二輪評估復旦70分、交大69分);法學和新聞傳播學此輪均晉級A檔。
目前,上海交大的外文在滬僅次於上海外國語大學,法學在滬僅次於華東政法大學,新聞傳播學在滬僅次於復旦大學。
經濟學和管理學是當今最熱門的社會科學領域。復旦大學分設經濟學院和管理學院,本次經濟學和管理學類均參評;上海交大統歸安泰經濟管理學院,本次管理學類參評。
結果顯示,上海交大在管理學類上略勝一籌。不過,復旦大學在經濟學和管理學均斬獲雙A佳績(理論經濟學A+、應用經濟學A-、工商管理A、公共管理A-)。綜上,兩校經管類整體實力可謂難分伯仲。
圖 / 視覺中國
復旦在理學上保持著整體優勢,數理化生四大學科均為A類,但生物學略有下滑;上海交大追趕勢頭強勁,相比十年前,物理學從落後到與復旦追成平手,生物學從落後到本次反超復旦,與北大、清華並列榜首。
作為「主場」和「招牌」,相對於復旦,上海交大在工程學科上的優勢還是比較顯著的。新一代「交大系」的創業者也多來自工科,比如「小紅書」的毛文超、「餓了麼」的張旭豪來自機動學院,「拍拍貸」的張俊、「百姓網」的王建碩、「觸寶」的王佳梁、「掌門1對1」的張翼等人均來自電院。
說句題外話,在軟體工程學科上,上海交大和復旦都輸給了同城的華東師大。華東師大軟體工程為A(上海最好),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為B+(上海僅次於交大、同濟,與復旦並列),對於瞄準信息類工科的學生來說,不失為一個「高性價比」的志願選擇。
世紀之交,復旦、交大兩校先後與原上海醫科大學、原上海第二醫科大學合併。從本輪評估結果看,原上醫大基礎醫學更強、原二醫大臨床醫學更強的特點保持至今。但據業內人士分析,無論縱向(與上一輪評估相比)還是橫向(放眼全國)來看,兩校醫學學科均出現了下滑或領先幅度縮小的問題。
去年,復旦大學上海醫學院楓林校區擴建完畢,增加了8萬多平方米的科研面積。「嚴重製約著復旦醫科學科發展和醫學人才培養」的「校區發展物理空間不足」問題迎刃而解,下一輪學科評估的結果會有驚喜嗎?
註:本文系作者原創,轉載須申請授權,授權轉載請署名並標註出自「上海升學」微信(ID:shanghaishengxue)。
責任編輯:陳瑩 執行編輯:崔翼琴
聯繫郵箱:shanghaishengxue@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