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時代美術館|傳統的頻率

2020-12-11 騰訊網

傳統的頻率

FREQUENCIES OF TRADITION

展期

2020年12月12日- 2021年2月7日

參展

藝術家

約裡·格平、何子彥、許家維、鄭恩瑛、簡·金·凱森、亞歷山大·基夫與阿肖克·查特吉及麗絲·菲利普斯、菊地智子、金雅瑛、南和延、酒井高與濱口龍介、志賀理江子、孫先勇與斯特拉及羅傑·尼爾森、史蒂芬妮·斯普雷和帕喬·維萊斯、陳麗可、菲奧納·譚、王伊茯苓韜程、黃漢明、餘多函、鄭國谷。

策展人

金炫辰

地址

廣東時代美術館

廣州市白雲大道黃邊北路時代玫瑰園三期(廣州地鐵二號線黃邊站)

開放

時間

周二至周日10:00-18:00

逢周一閉館,法定節假日除外

門票

隨你喜歡

合作主辦:廣東時代美術館、卡蒂斯特

支持機構:荷蘭王國駐廣州總領事館

協辦機構:北京德國文化學院·歌德學院(中國)

特別鳴謝:時代中國

群展「傳統的頻率」呈現了19位國際藝術家、團體、電影人和學者的作品以及新委任作品,主要涉及亞洲的傳統與現代性之間的糾葛。項目是金炫辰自2012年起的長期研究的成果,此次展覽由廣東時代美術館(廣州)和卡蒂斯特(巴黎和舊金山)共同舉辦。

直到今天,傳統仍是亞洲人民生活的日常,將共同的價值世代相傳,為未來文化的萌生存留檔案。另一方面,傳統也因被認為是父權制、威權主義和陳規陋習的根源而遭受冷遇。展覽將傳統的複雜涵義抽絲剝繭,並通過作品進行重新編織,例如對過去的敘述和重演;喚起歸屬感和精神性的古老象徵物;維持和激發共同信仰的體系和文化事物;現行的各種文化再生產;以及傳統既脆弱又常新的本質。

金雅瑛,《巖石成因,巖石母體》,2019

單頻影像裝置,6分50秒

影像靜幀由藝術家惠允

志賀理江子,《螺旋海岸》,2009-2012

幅攝影,顯色列印,尺寸可變

圖片由藝術家惠允

何子彥,《絕境旅館》,2019

豐田市喜樂亭現場裝置,六頻道錄像投影,24聲道,自動風扇,燈,傳感器,顯示控制系統

圖片由藝術家和馬凌畫廊惠允

在19世紀末,「西方化」成了東亞現代化的代名詞,有人批評西方世界的東方主義源自於西方的自我中心,而亞洲則不遺餘力地將自己塑造成西方的對映體。明治維新之後,日本的知識分子試圖效仿西方,將「亞洲性」構建為「西方」的反面形象。非現代的原始自然,與高山和瀑布的崇高形象聯繫在一起,被工具化地視作亞洲傳統精神的體現。亞洲傳統精神在日本泛亞野心的驅使下與軍國主義合流,而這種合流最終導致了太平洋戰爭的爆發。

亞洲的傳統也可被理解為民族主義和現代化工程的內在競爭機制。在韓國,隨著國家的起步,工業現代化的加速,20世紀60年代和70年代的軍事獨裁統治者發起一場反「不科學」或「非理性」為由的運動,以剷除薩滿教之類的古老宗教儀式。在冷戰時期的亞洲國家中,傳統往往是通過與鄰國的角力而被確立、選擇和命名的。20世紀大冷戰話語的直接幹預及連鎖反應,在60年代和70年代中國大陸與臺灣地區,韓國和朝鮮之間造就了一系列與儒學相關的反鏡像文化政策。傳統被摒棄和摧毀,並納入國家和意識形態敘事之中。展覽進一步審視了表演藝術潛在的僭越性,使人們注意到傳統舞蹈和音樂的世俗特徵,及其超越現代性宏大敘事的潛質。

亞歷山大·基夫 與 阿肖克·查特吉,麗絲·菲利普斯

《沉寂之中,無人逃脫》,2020,聲音影像裝置

由廣東時代美術館與卡蒂斯特共同委任製作

影像靜幀由藝術家惠允

南和延,《半島的舞者》,2019

多頻道影像裝置,尺寸可變,30分31秒

圖片由藝術家惠允

「傳統的頻率」中,作品通過視頻、影像和表演等時基媒介,以其迷人的美學特性,將多重節點和軌跡編織在一起。當古代泛靈論的傳統精神性,揭示了原始物體和未來主義記憶的對等,現實的廢墟卻徘徊在魔幻和鬼魅之間,喚起了在現代和非現代之間搖擺不定的情感和心理上的複雜感受。一些受到悠久傳統技藝如編織和水墨啟發的作品,呈現出引人入勝的媒介特徵。最後我們看到傳統的興衰並不依賴於官方機構,更多不受規訓的女性形象出現,長者的口述傳承讓飽受摧殘的社區展現了令人振奮的瞬間,機器維繫著幾代人愉悅的朝聖之旅,酷兒傳統與性別酷兒社群相互糾纏。展覽通過迷人的集體記憶、靈性、檔案想像、技術參與和賦權,揭示了一個無法治理的模式。當我們追問發展、現代化、傳統的暴力、民族主義以及這些歷史規範如何在今天繼續顯現和實現,展覽通過傳統發現了一個攝人心魄的空間,在那裡,人們可以遇到本土的、多元的亞洲現代化。

王伊茯苓韜程,《Oud-Charlois八景之第七景》,2019

油墨、丙烯、織物於宣紙上,46 x 104釐米

圖片由藝術家和天線空間惠允

菊地智子,《霓虹燈下的葬禮》,2014至今

攝影,幻燈片投影儀

圖片由藝術家惠允

THE END

相關焦點

  • 我們的時代:對藝術的衝動和愛,廣東時代美術館的誕生
    我們的時代:對藝術的衝動和愛,廣東時代美術館的誕生 2020-07-08 11:4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廣東美術館即將打造「一江兩館」
    作為今年上半年廣東美術界的「重頭戲」,第二屆「1薦1——廣東省美術名家薦才行動」日前在廣東美術館落下帷幕。由10位廣東藝術名家實名推薦的10位「美術後浪」集體亮相。「這10位藝術家代表著廣東青年美術的發展方向,這次行動對美術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廣東美術館館長王紹強說。疫情防控常態化的要求,一方面給傳統的藝術生態帶來挑戰,另一方面也為未來美術館運營帶來新的思考。
  • 【雅昌專稿】500件名作集結廣東美術館
    廣東美術百年大展海報(雅昌藝術網訊)2017年8月4日上午,由中共廣東省委宣傳部、廣東省文化廳、廣東省文聯、中國美術館、廣東美術館聯合主辦的「其命惟新――廣東美術百年大展(廣東站)」於廣東美術館隆重開幕。「其命惟新」出自《詩經大雅文王》中的「周雖舊邦,其命惟新」。
  • 時代美術館2013放映季|時代美術館_網易藝術
    時間:2013.12.20 -2014.2.16 (免費參加,逢周一閉館,法定節假日除外)地點:19樓主展廳/西展廳, 時代美術館,廣州市白雲大道黃邊北路時代玫瑰園三期(廣州地鐵2號線黃邊站D出口)主辦機構:廣東時代美術館合作夥伴:德國駐廣州總領事館 歌德學院 NORDOX ISAAS N-BOX CNEX 濟德 先鋒光芒特別鳴謝:時代地產2013年12月20日19:30 隆重開幕!
  • 為共享美術館資源 廣東成立我國首個省級美術館協會
    原標題:羅一平:為的是共享美術館資源  敢為人先的廣東人再有創新之舉。3月28日,我國首個省級美術館協會「廣東省美術館協會」正式成立,包括廣東美術館、廣州藝術博物院、嶺南畫派紀念館、深圳美術館、深圳關山月美術館、珠海古元美術館、江門美術館、嶺南美術館8家發起單位在內的33家美術館成為首批會員。其中,民營美術館數量約佔會員總數的1/3。廣東美術館館長羅一平當選為協會會長。
  • 廣東美術館展覽海報來梅巡展
    「追夢新時代·奮鬥新徵程——廣東美術館展覽海報巡迴展·梅州站」日前在中國客家博物館展覽中心開展,共展出近年國際或省內大型綜合性展覽的海報100多幅。此次展覽將持續至11月13日。展覽分「關注當下——主題性美術創作展覽」「加強文化交流——國際藝術交流展」「傳承與弘揚——廣東現當代美術研究展」三大展區,以海報為載體,以藝術宣傳的形式講述反映我國在脫貧攻堅、工業振興、鄉村振興等工作中取得的巨大成就和全省人民奮力致富奔康的精神面貌。此次展覽還展出了王肇民、劉海粟、潘天壽等中國近現代著名畫家的畫展海報。
  • 時代美術館新一屆學術委員亮相|項目評審制度全面公開,開始接收...
    美術館作為學術機構,其學術體系的梳理和建設是最重要的責任和使命,學術專業性建設和獨立性的堅持是其依存的基礎,根據之前發布的運營模式,廣東時代美術館組建了新一屆的學術委員會。廣東時代美術館學術委員會與廣東時代美術館董事會並行,是廣東時代美術館開展典藏、研究、展覽陳列、公共項目、學術交流及其他重大學術活動的審議與諮詢組織,每一屆外聘學術委員為五位,任期為三年。
  • 省一級美術館確立「八大門檻」!廣東率先試行美術館評估定級工作
    11月20日,「廣東省美術館評估定級工作新聞發布會」在廣州美術館學院舉行。中國美術館館長吳為山、廣東省文化和旅遊廳副廳長楊樹、廣州美術學院院長李勁堃、廣東省美術館協會會長羅一平、廣東美術館館長王紹強、原中央美術學院美術館館長王璜生等出席。
  • 在廣東順德,安藤忠雄設計了一座美術館
    選擇安藤忠雄來設計和美術館,多少也有著將美術館打造成一個紀念碑式建築、一個當地地標的野心。據邵舒介紹,在五年前啟動籌備工作時,贊助投資和美術館的家族成員參觀了許多美術館,對安藤忠雄簡單幹練的設計風格頗為欣賞,因此邀請了這位全球設計美術館最多的日本知名設計師承擔和美術館的設計工作。
  • 「水墨進行時:2000-2019」廣東美術館展出
    水墨與時代脈搏如何相通…… 從近日起至9月12日,由廣東美術館主辦、批評家魯虹擔任策展人的「水墨進行時:2000-2019」在廣東美術館開幕。本展共邀請57位優秀藝術家的作品參展,是對新世紀以來中國當代水墨創作的一次學術梳理,也因此讓觀眾看到了水墨的「多面精彩」。
  • 美術館應該開分館還是集中建設
    近日,由古根海姆美術館與德意志銀行共同經營的柏林分館宣告今年年底關閉。但這已經不是古根海姆美術館首次碰到滑鐵盧。古根海姆連鎖美術館的失敗結局在美術圈內人盡皆知。而在華南地區,廣東美術館也曾有意成為華南地區的「古根海姆」:07年,在由侯瀚如策劃的第二屆廣州三年展上誕生了廣東美術館時代分館,08年,廣東美術館又新增了另一個分館深聯美術館。
  • 弘揚優秀傳統文化 助力品質文化之都建設——莞城美術館2020年精品...
    廣東美術館研究員王嘉表示,「城市文化的傳承和推廣,落實到具體的文化項目,我認為『佃介眉師生書畫聯展』是一個非常優秀的例證,讓我們在看到粵東潮州文化的同時,也看到了同樣具有深厚文化底蘊的東莞文化。」其中,鄧爾雅篆刻作品展展出期間,莞城美術館推出「莞美微課堂」,邀請東莞篆刻書法藝術家錄製篆刻知識欣賞和示範教學視頻5場,呈現全新的線上服務;舉辦「古風·新韻——美術館之夜」沙龍活動時,開設了網絡直播,直播支持回看,至今共有近8萬觀眾在「雲上」共享這場傳統文化盛宴;此外,還將以上三個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展覽製作成了3D展,讓觀眾可隨時隨地在線上全方位、多維度地漫遊欣賞作品,生動地領略傳統文化的璀璨,
  • 和美術館宣布開館展,又一座私人美術館落地廣東順德
    位於珠三角文化腹地的廣東順德,將在明年春季見證一個全新藝術地標的落成。經過近 5 年的緊張籌備,和美術館(He Art Museum, HEM)將於 2020 年 3 月 21 日正式對社會公眾開放。「美術館希望藉助粵港澳大灣區的地理優勢,在本土與世界之間建立傳播的樞紐,讓藝術更好地融入當地社區的同時,能夠憑藉自身的獨特性在國際發聲。」
  • 2019全國美術館優秀項目發布,廣東這些展覽獲獎了
    其中,廣東美術館《誠如所思:加速的未來——第六屆廣州三年展》和廣州美術學院美術館《白咬著黑——新興木刻運動中的「現代版畫會」館藏作品展》獲評優秀展覽項目。深圳美術館「講好深圳故事」系列公共教育活動獲得優秀公共教育項目,廣州藝術博物院《山水有知音——廣州藝術博物院藏明清廣東山水畫展》獲優秀展覽提名項目,陳樹人紀念館《樹人系列第三回「美自然·花間拾趣」》、東莞莞城美術館「一座城的公共美術課——莞城美術館『名家課堂』公共教育項目」獲優秀公共教育提名項目。
  • 廣東美術館線上虛擬展廳正式啟動
    南都記者獲悉,為豐富廣大人民群眾在疫情防控期間的精神文化生活,充分發揮美術館在傳播知識、解讀文化、弘揚精神方面的積極作用,廣東美術館線上虛擬展廳全面上線。在這個特殊的春節裡,讓觀眾朋友們足不出戶也能身臨其境,隨時隨地感受廣東美術館精彩的春節展覽。
  • 「吞吐大荒——許欽松山水畫展」在深圳關山月美術館開展
    前有兩高一陳,而如今在許欽松面前擺著關山月和黎雄才這兩位大家,如何在這當中創新,既延續嶺南本地藝術的優秀傳統,同時又有所超越而走向全國乃至世界,許欽松也將在「吞吐大荒」展覽期間在深圳關山月美術館與來自國內各個領域的專家學者們進行探討和交流。
  • 廣東美術館展覽海報巡迴展韶關開幕 200餘幅海報助力「文化小康」
    展覽現場大洋網訊 近日,「追夢新時代,奮鬥新徵程——廣東美術館展覽海報巡迴展·韶關站」在韶關翁源縣塗志偉美術館開幕。新中國成立以來,廣東作為美術創作的重地,湧現出一大批謳歌人民、描繪生產建設成果的時代經典之作。其間,廣東美術館也走過了一段拓荒式的艱辛過程。自1997年至今舉辦了1000多個展覽,承擔起保存和傳播藝術的責任和推動當代美術發展的使命。本次展覽從館內1000多份展覽海報中挑選出200多份海報,以藝術宣傳的形式講述扶貧故事、小康故事,謳歌先進典型、最美人物。
  • 廣州藝博院廣東美術館雙雙摘「十大」
    12月9日,文化和旅遊部辦公廳公布了「2019年全國美術館館藏精品展出季活動」優秀項目名單,來自10家藝術機構的10個展覽項目進入名單,當中廣東摘下4項,成績喜人。 廣東的這4個展覽項目分別是(排名不分先後)廣州藝術博物院「春睡夢先覺——紀念高劍父誕辰一百四十周年展」,廣東美術館「圖繪新中國——廣東國畫的改造與轉型」,深圳市關山月美術館「輕舟已過萬重山——關山月與近代以來的江峽圖景
  • 廣東第七屆當代油畫藝術展(廣州站)在廣州美術學院美術館開幕
    2020年11月13日至12月23日,由廣東省美術家協會主辦,廣東省美術家協會油畫藝術委員會、廣州美術學院美術館、江門市美術館(李鐵夫美術館)承辦的「廣東第七屆當代油畫藝術展」,通過對本土文化、地域文化、當代情境的藝術的深入挖掘與解讀,探索油畫藝術在中國社會環境與文化背景下持續多元發展的可能性
  • 中國美術館六一呈現中國傳統玩具精品
    做工精細的風箏、象徵吉祥的布老虎、氣勢雄壯的三國大軍、五彩斑斕的風車……2012年5月30日,800多件中國傳統文化玩具在中國美術館展出,吸引了大量觀眾前來觀看、玩賞,幾歲頑童充滿著對於傳統玩具的新奇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