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浙江商會副會長、圓通速遞安徽區總經理馬小龍是浙江桐廬人。在中國快遞業歷史中,桐廬是個繞不去的地名。桐廬縣隸屬浙江省杭州市。2010年,一塊「中國快遞之鄉」的牌子被掛在桐廬縣政府內。中國快遞業有句著名的話叫做「天下快遞是一家」。1993年,桐廬人聶騰飛和詹際盛在杭州創立了申通貨運,這就是申通前身;此後,一批桐廬人走出家鄉,改寫中國快遞的歷史進程。
兜裡只有100塊 怎麼跑客戶?
在馬小龍的印象中,桐廬跟經濟發達的杭州是兩個世界:「桐廬是山區,田多山多水多。」
中國這麼大,為什麼偏偏是桐廬?馬小龍問了我兩個問題:
第一個是:「如果你做生意掙了100萬,怎麼花這筆錢」?
第二個是:「如果你晚上去拜訪客戶,全身只剩100塊,怎麼花這筆錢?」
第一個問題,一個標準「桐廬式」的回答是:既然已經掙了100萬,那機會已經找到了,不能猶豫,把房子押出去,加上賺的100萬,全部投進去博一把。而第二個問題,一個正宗的桐廬人一定會買一包最好的煙,然後帶著這包煙去見客戶。「其他地方的人可能會留10塊錢給自己買晚飯。」馬小龍笑著說,「但桐廬人絕不會去想晚飯的事。」因為你怎麼知道這一包煙就不能換來一個大單?
十塊錢的生意 也要登門道歉
2017年9月份,馬小龍接到一個電話,電話那頭的人氣急敗壞,就差沒罵人了。
說了半天,馬小龍才明白來龍去脈。打電話的是合肥的一家會務公司,從北京的一家網店網購了4隻黑色水筆,結果圓通晚一天送到,導致一場重要會議現場臨時突然找不到籤字筆,籤字可能在荒蕪的開工現場,想買都沒得買,會務公司急壞了。
「這個事情大不大?」馬小龍說,「一點也不大,4隻籤字筆可能也就十塊錢的事情;但是也特別大,因為籤的可能是價值上億的合同。」馬小龍讓司機開車帶著他去找到這家會務公司,親自把4隻籤字筆送給那位負責人。「他看到我的名片很吃驚。我跟他說,包郵,賠三倍郵費,最重要的是,我要跟他當面鄭重道歉。」
「犯了錯要敢於面對,這是我們做快遞的立足根本,而不是汙點。」馬小龍每年都堅持和高管們抽空去送幾單快遞,也會親歷第一線直面客服吐槽。
這可能就是桐廬人的做事方式。馬小龍總結桐廬人的四大特點:一是團結、齊心;二是吃苦耐勞;三是事業心強,敢闖敢拼;四是誠信。「我記得2000年左右,我們家鄉還不把快遞叫快遞,而叫『跑快件』。」一個「跑」字,道儘快遞業的艱辛。
「因為在外面打拼的桐廬人齊心,所以面對快遞這種加盟模式,桐廬人的優勢就發揮出來了。」老鄉靠老鄉,最大的好處就是不會發生帶著貴重包裹中途跑掉的事情。因為一旦他這麼做了,就會被全村人拋棄,永遠都不敢回到家鄉。
即使是過年 也要「一票不剩」
來安徽之前,馬小龍在總部擔任網絡擴展部工作。他2016年底來安徽,次年初,圓通速遞合肥轉運中心從租用的庫房搬進新家。總部在肥東縣撮鎮購買了100 畝土地,軟硬體投資約5 億元,7200 平方米的大廳安裝了兩套半自動分揀流水線,24 小時運轉可以處理80~100 萬件,有近60 條直通全國各地的貨運專線。
「目前我們圓通的硬體設備整體水平可能是整個安徽最好的了。」馬小龍說,「這兩年,我們蕪湖和蚌埠的轉運中心都將投入運營。」但馬小龍來安徽兩個月後就被抬進安醫大二附院的重症監護室。桐廬人的「拼」可見一斑。在他的辦公室,擺著一張沙發床,上面放著一床被子。「我們做快遞的,是365天全年無休,熬夜加班那是常事。」
每一天,馬小龍都要看到客戶的件「一票不剩」才會離開。運能不夠要調度,客戶投訴要處理,「即使今天是過年,我要回老家,依然要『一票不剩』才能走。」
對話
「雙11」安徽或寄出200萬包裹
安徽商報:作為浙江商會的副會長,你怎麼看浙商在安徽?
馬小龍:我感到情況在變化。浙商自上世紀80年代開始冒出來,一貫的優勢是敢拼、敢冒險。但到了目前這個階段,安徽乃至全國的營商環境都越來越規範,我們浙商要重視和政府關係的處理。
安徽商報:今年的「雙11」圓通準備好了嗎?
馬小龍:人車都已就位。我們的大數據預測說,今年「雙11」安徽寄出去的包裹大概峰值200萬,進來的峰值約380萬左右。
安徽商報:安徽快遞業面臨最大的挑戰是什麼?
馬小龍:消費者想要50塊錢的服務,但他們只願出5塊錢。
安徽商報:會有什麼變化?
馬小龍:可能有兩個變化。一是可能會漲價;二是快遞業越來越重視終端建設,快遞員可能會依託終端(門店)開展跑腿業務。
安徽商報融媒體記者 梁巍/文 劉職偉/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