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剛剛碩士畢業的劉青來到東營經濟技術開發區東凱實驗學校,成為了一名教師。這是她以前從未想要從事的職業,然而現在,教書育人成了她生命裡最重要也是最精彩的篇章。「我對現在的工作非常滿意,我很熱愛我的工作,工作時我也會全身心地投入進去。」說起現在的工作,劉青的篤定和滿足蔓延周圍,她身邊的人,都會感受到她對教育工作的滿腔熱情。
別樣課堂
讓學生愛上學習
如果將課堂搬出教室,在樹陰下席地而坐,老師和學生通過共同討論、共同思考來理解知識、解決問題,那會是怎樣的體驗呢?不久前,劉青就給所帶的班級上了一節這樣的數學課。
當聽到劉青說要在樹陰下上課的時候,學生們覺得新鮮又好玩兒,雀躍不已。這節課不但走出了教室,面前還沒有課本和筆記本,學生只能用心去記去感受老師講的內容,完全是一種全新的體驗。經過再三考慮,劉青認為不帶課本的上課方式更適合複習課,因此經過課前的精心備課,劉青放心、安心地空著手跟學生們一起展開複習。因為是複習課,學生對需要重點記憶的知識點頗有了解。劉青讓學生回憶,誰知道就舉手回答,不用起立,坐在原地告訴大家,然後其他同學可以補充也可以反駁,讓學生自己總結本單元的重點內容。通過這種方式,學生快速主動地複習完了兩個單元的內容。
除了複習相對簡單的內容,這節課,還給了學生徹底理解雞兔同籠問題的機會。雞兔同籠的問題是一個難點,因此劉青沒有採取讓學生來回顧重點內容的方式,而是先舉一道數量少的例題,讓學生們模擬,總結出規範的數學計算過程,然後再計算更大數量的題目。通過這樣的思路,學生還和劉青一起總結了這個模型中的其他變型,如:人民幣問題、租船問題、三輪車自行車問題、大和尚小和尚吃饅頭的問題等。生動的授課方式,不僅沒有讓學生在學習重難點時覺得枯燥厭煩,還讓學生感受到了其中的趣味兒,更讓學生有了一個印象深刻的動態解題過程。
這節課內容不少,但整節課下來,沒有一個學生走神。正如「人本主義心理學之父」卡爾·羅傑斯所認為的,在合適的心理氛圍下,人們值得信賴,富有積極性、創造性與影響力,能夠自我激勵並釋放出無法想像的潛力。
作為一名年輕教師,劉青在探索的正是這樣一種課堂狀態,她希望她的課堂是輕鬆的,希望學習知識對學生來說不是負擔,而是一種享受,是學生主動想要去做的事情。她希望學生能夠在自己源源不斷的好奇心驅使下,不知疲倦地吸收自己聽到、看到、讀到的一切有意義的東西,從真實生活中有所發現,然後把發現變成自己的財富。
細節處見愛
教育不止在課堂
雖然任教時間剛滿3年,但由於出色的工作能力,劉青已經擔任了級部主任、班主任,還有兩個班的數學老師。劉青除了始終放在首位的教學工作,還注重學生的習慣培養和觀念養成。
學生形象代表著學校形象,紅領巾規範佩戴更是彰顯著一名少先隊員的形象,因此劉青要求學生必須將紅領巾認真地佩戴在衣領下面。每當劉青看到學生的紅領巾佩戴不規範時,她總會習慣性地提醒學生或者親手為他們整理。在她潛移默化地影響下,學生們也養成了格外留意紅領巾是否佩戴標準的習慣。
有一次,劉青發現班裡的一名學生總是吃手。她用了一個月的時間,專門去幫助這名學生改掉這個壞習慣;當她發現班級垃圾桶上的垃圾袋總是套不好,導致垃圾桶周圍形成衛生死角時,她就專門教學生套牢垃圾袋的小竅門,讓學生養成了垃圾入桶的好習慣,更節省了打掃衛生時的麻煩;不管是在教室還是在辦公室,如果走得晚,她總會習慣性地留意燈有沒有關、窗戶有沒有關……
劉青不放過任何可以教育學生的機會。「學校組織研學旅行時,我們作為家長志願者跟著學生一起去,就會發現,劉青老師會將研學過程中遇到的事物和經歷聯繫到平時學習的知識和生活中去,以一種非常直觀又非常生動的方式讓學生們收穫知識和成長。」作為一名年輕教師,劉青用自己的努力收穫著家長們的欽佩與認可。
「相對於學會幾個知識點來說,我認為學生的學習興趣和能力更重要一些,而教育學生除了教給他們知識,我認為從細節處教會學生成長同樣重要,我不希望我的任何一名學生在我的任教過程中,出現不好的行為習慣和跑偏的價值觀念。」劉青說。
熱愛與感恩
奏響芳華樂章
見到劉青那天,披肩中長發與碎花長裙的搭配讓人很難想像她是個運動達人。個子並不算高的她,在大學時還擔任籃球隊隊長,在各種校內外籃球比賽中,拿獎無數。即使在忙碌的研究生階段,也獲得過學校投籃冠軍。雖然現在工作忙碌,運動時間少了,但她仍然會在假期時抓緊時間運動,跑步、瑜伽、桌球、籃球、羽毛球……另外,每當東營經濟技術開發區或者學校裡舉行運動類的活動時,她也會積極報名,並且會拿到不錯的名次。
熱愛運動的人,必然熱愛生活。正如劉青在微信朋友圈所發:眼中有星河,心中有炙熱。正是因為這份熱愛,她在做任何工作時,沒有負面情緒,可以全身心地投入進去;正是因為這份熱愛,她不會辜負生命中任何時刻,不會應付每一項任務。不僅如此,她的真誠與熱情還影響著身邊的人,而她的學生,就是最直接的受益者。
說起自己樂觀積極的生活態度,她總是不忘提到自己的父親,劉青始終記得父親的教導,要樂於聽取別人的意見。因此劉青很願意跟家長溝通,除了溝通學生們的情況,還注重向優秀的家長學習,更是對家長們的信任和支持充滿了感激。這是劉青走上講臺的第一個三年,在之後的很多個三年裡,劉青將繼續在感恩中與學生和家長共同成長,在熱愛中,綻放自己的教育芳華。
(記者 陳明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