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文憑大學預科課程(International Baccalaureate,簡稱IB)放榜!
今年全球IB學校超過17萬名學生與7月5日起開始陸續收到大考分數,儘管受到新冠疫情全球大流行的影響,但是今年的成績卻出人意料地「大爆發」!
其中1,155人考獲45分滿分,比去年同期多出1,015人,按年增加7倍。
今年香港31間學校,共2193名學生應考IB,130人成IB狀元,佔全球狀元人數11%。
其中有46名來自英基國際學校,有17名來自拔萃男書院,聖保羅男女中學及保良局蔡繼有學校則各佔13人及6人。
既然全球考生分數都在提高,那為何香港一座城市能夠佔據全球百分之11%的狀元名額呢?
自然是源於香港完備且優質的IB課程培養機制。
在香港,IBDP考試和DES考試一樣,並稱為香港的「兩大高考」,幾乎半數院校都開辦了IB課程,且培養機制極為成熟。
與內地只有國際學校提供IB課程不同,在香港的學校中,總共有33所本地學校和國際學校為學生提供為期2年的IB課程,其中有7所學校是提供從小學-高中的一條龍的IB課程。
香港中小學分為官立、津貼、直資、私立等幾大類型。官立中小學是由政府開辦,直接由教育局管理,所有教師和職工均為公務員;津貼中小學是由辦學團體向政府申辦,通常是宗教或慈善團體,而學校的管理則由辦學團體會委派校董會負責。由於校舍是由辦學團體負責興建,所以擁有學校的命名權。以上兩者均提供免費教育,學生無須繳交學費。
此外,還有直資學校,由法團校董會或校董會自行管理,並享有一筆按學校合資格學生人數計算的政府津貼;私立學校,辦學團體自資經營,由校董會自行管理,沒有政府的資助;以及國際學校,這些學校都需要學生繳交學費。
ESF(英基學校協會)
類別:國際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