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一眼看透本質的人,邏輯都是這樣形成的!

2020-12-11 新浪財經

來源:陳崇良律師

這是一個信息泛濫的社會,我們無處不被越來越瑣碎的信息包圍,然而信息的泛濫導致我們邏輯能力越來越差,大部分人擁有的都只是一種獲取信息的能力,而不是思考的能力,結果成了人云亦云的泛泛之輩。

然而那些依然具備獨立思考能力的人,卻保持著清醒頭腦和判斷,他們依然可以一眼看透事物的本質,從而作出更加正確/長遠的決定。

那麼,該如何形成這種邏輯思維能力呢?

工作中有一個高效的邏輯思維能力無比重要。它能立刻讓你找到問題的關鍵,讓問題引刃而解。

簡單先說一下我對邏輯思維的理解。邏輯思維的過程,是化繁為簡,目的,是找到解決方法。因此,所有和「尋求解決方法」無關的信息,都是無用信息,都需要剔除。

我很喜歡《教父》這部電影,裡面有一句話讓我記憶至今:花半秒鐘就看透事物本質的人,和花一輩子都看不清事物本質的人,註定是截然不同的命運。

舉個例子,我在工作中經常會給高層領導做匯報PPT。這種PPT通常需要控制在10-15頁以內,因為越高層的人,時間越寶貴,就越需要儘快了解和抓住事物的本質與關鍵(所以他們才是高層啊!)。底下的人動不動寫上十百來頁的PPT,沒有一個領導願意看,反而會覺得你工作能力差,廢話連篇。

一眼就洞穿事物本質的人,能夠搶得先機。在別人還在苦苦思索,不得其解的時候,他們已經在分析和解決問題。久而久之,在職場中自然就成長地比別人快了。

下面是我在平時工作中總結的一些提高邏輯思維能力的心得。

一、Be MECE

MECE取自「Mutually Exclusive Collectively Exhaustive」,中文意思是相互獨立,完全窮盡,發音讀作「Me See」。起源於麥肯錫的一位資深諮詢顧問巴巴拉·明託,她在《金字塔原理》(這本書我強烈安利給大家去買)中第一次將這個概念提出,成為後來戰略諮詢行業的重要原則之一。

相互獨立,意味著將能夠影響問題的原因拆分成有明確區分,互不重疊的各個因素。完全窮盡,意味著全面周密,毫無遺漏。

通常運用MECE都是從一個最高層的問題開始,逐層向下進行分解。首先列出你亟待解決的問題,然後將問題拆分成子問題,並保證它們之間互不重疊和幹擾。同時保證你把能夠想到的子問題全部列了出來。

實際運用中你只用不停問自己兩個問題:

1.我是不是把所有的可能因素都考慮到了,有沒有遺漏的?如果有,再去找。

2.這些因素之間有沒有互相重疊的部分?如果有,進行去重。

舉個例子,比如你現在遇到的問題是:「我該不該現在跳槽?」 那麼對這個問題的分解可以如下圖所示:

二、歸納和演繹

這是兩條基本的認知事物和思考的邏輯法則。簡單通俗來說:

歸納,是把具備某種相同屬性的事物,一一列舉出來,然後尋找共通點。

演繹,是把互相之間形成影響的因素,按照事物因果順序、時間先後順序,重要程度順序排列出來,再尋找突破口。

龍生龍,鳳生鳳,老鼠的兒子會打洞,這是歸納(龍,風,老鼠各為一類)。

太極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這是演繹(由太極開始,向後遞推的順序)。

工作中所有的問題,你都可以把它用演繹或者歸納的形式進行拆分。我喜歡把這個過程稱為「解構」。歸納演繹和前面提到的MECE經常會搭配使用,在歸納演繹的過程中,堅持MECE的原則,能把複雜的問題分解成多種單一的因素,這個過程猶如抽絲剝繭,將一團亂麻理地條條順順。

水木然認為:唯有那些依然具備邏輯思考能力的人,才能保持著清醒頭腦和判斷,才可以一眼看透事物的本質,從而作出更加正確/長遠的決定。

下面是我思考問題時會遵循的一個思維提綱,大家可以參考:

1.核心問題是什麼?(只能有一個,如果有很多,找到最重要的那個)

2.這個問題的背景是什麼?(來龍去脈,歷史原因)

3.和現在這個問題有關的人物和因素有哪些?(記住MECE法則,用歸納法,一一併列出來)

4.哪些是導致這個問題的關鍵原因?

5.哪些是次要原因?

6.解決這個問題有哪些方法?(用歸納法,寫出所有可能。用演繹法,找到每種方法實施的具體步驟)

7.解決這個問題,你現在欠缺哪些條件或者資源?

8.如何去彌補這些條件上的欠缺?

9.你的時間規劃是怎樣的,先做什麼,再做什麼,然後做什麼?

10.最後一步,just do it.

以上是我思考問題時通常會遵循的思維方法,多運用幾次之後,你會不自覺地按照這個邏輯去面對任何你遇到的問題。不僅是工作,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任何複雜,讓人不知所措的問題,都能輕鬆化解。

應用舉例:你現在是一名助理,剛剛老闆告訴你需要幫她訂周日的機票飛往北京,可是你發現周日的機票幾乎全部賣光了。此時你手上還有三封郵件沒有發,下午還有一個會議要參加。

1.核心問題是什麼?(只能有一個)

老闆周日要去北京,可是航班機票都訂光了。

2.這個問題的背景是什麼?(來龍去脈,歷史原因)

周日公司在北京將有一場重要的宣傳活動,持續兩天,因此老闆必須在周日之前趕到。另外,周五老闆早上有一個會議,下午就沒事了。因此周五下午到周六是老闆可以前往機場的時間。

3.和現在這個問題有關的人物和因素有哪些?(記住MECE法則,用歸納法,一一併列出來)

你是老闆的唯一助理,這個事情只有你一個人負責。老闆要坐飛機,因此關鍵因素是各大航空公司周末飛北京的航班時刻表以及剩餘座位信息。

4.哪些是導致這個問題的關鍵原因?

你得知這個事情的時間太晚,錯過了最佳訂票時間。

5.哪些是次要原因?

最近是旅遊旺季,周末前往北京的人很多,導致航班緊張。但是改期去是不可能的。

6.解決這個問題有哪些方法?(用歸納法,寫出所有可能。用演繹法,找到每種方法實施的具體步驟)

A.自己訂票。花一下午時間將中國所有航空公司和旅行網站的信息整理出來,將周五、周六兩天飛往北京的航班剩餘座位信息做成一張統計表,包括起飛降落時間,座艙等級,機場信息,機票價格,然後將這些信息記錄下來。

B.委託自己在旅行社的朋友幫忙,搜尋航班尾票,同樣按照起飛降落時間等將這些信息記錄下來。

C.準備備選方案。如果周日所有飛往北京的機票被訂光或者時間不好,那麼改去搜尋高鐵的時刻表,同樣將時間、火車站等信息做記錄。

7.解決這個問題,你現在欠缺哪些條件或者資源?

時間。因為錯過最佳訂票時間,因此需要儘快在網上搜尋剩餘的航班座次信息。你一個人忙不過來,需要人手幫忙。

8.如何去彌補這些條件上的欠缺?

叫同組的同事或者實習生一起幫忙,告訴他們事情的緊迫性,請暫時手上空閒的人一起幫你搜尋,然後你做信息匯總。

9.你的時間規劃是怎樣的,先做什麼,再做什麼,然後做什麼?

今天是周二。早上你還需要發送三封郵件,下午兩點之前你有一個緊急會議要參加。三點以後到下班前你都有時間。因此現在先委託同事幫忙搜尋航班信息,三點以後你來繼續做接下來的工作以及匯總。

10.最後一步

記住,當你信心滿滿把你的解決方案呈現給你老闆時,絕不能是」老闆,我給您訂周五晚上8點的票吧「這樣一句話。

相信我,如果你這麼回答,你這個助理幹不了多久的。

聰明的助理首先會把之前搜集好的信息做成一張簡單清楚的表格,將所有航班的起飛時間、機場、航空公司等全部納入其中,並且還有高鐵作為備選方案。

當她把這個表格呈現給老闆的時候會說:

老闆,根據我的研究,我覺得最適合您周末去北京的時間是周五下午3點或者周六下午3點半。因為周五早上您有一個重要會議,會議結束之後趕往機場剛好能趕上飛機,降落北京之後您到達酒店的時間剛好趕上晚飯。而周六您一般起來比較晚,如果是下午三點半起飛,中午您可以好好吃一頓午飯,從您家裡到機場的時間也剛好,不會太趕。

這兩個航班的航空公司也是您之前經常坐的,相信他們的服務您也會滿意。如果您覺得這兩個時間都不好,其他的航班時刻就比較尷尬,所以我還準備了備選方案,如果您不建議坐高鐵的話......

呵呵,不要以為給老闆訂機票很簡單,做好了也是需要下一番功夫的啊!這都是血和淚的教訓。更別提工作中比這複雜得多的問題了。

但萬變不離其宗,當你在日常工作中,有意識培養了自己這樣一套思考問題的邏輯方法以後,久而久之會形成習慣,以後再遇到問題就能很高效地去分析和解決了。

三、先說結論

簡直是最有用也是最簡單的一條經驗!

先講結論,把你要闡述的觀點一開始就拋出來,這能節省所有人的時間。麥肯錫有一個著名的電梯理論:在進入電梯的30秒鐘內向客戶賣掉自己的方案。這麼短的時間裡沒人會聽不相干的廢話,因此第一句話就要把自己的核心觀點傳遞出來:我們的方案是什麼,以及,它為什麼是最佳的選擇。

記住按照總分總的原則,首先拋出核心觀點,即「我們應該做什麼」。這可能是幾句話,但是這幾句話凝聚了你大量的思考,花費了你大量的時間去考證和分析。

當闡述完核心觀點之後,接下來需要進行解釋,即「為什麼這麼做」。就像寫論文一樣,首先是核心論點,接下來是支持核心論點的分論點,然後是二級分論點,依次向下排列。

如下圖所示:

「演繹歸納和MECE」,是你的分析思考過程;「先講結論」,是你思考完以後的表述方法。先講結論的人,能夠在一開始就抓住別人的注意力,接下來通過層層遞進的方式論證結論的正確性,聽眾就不會迷失方向。

這種例子在日常工作中比比皆是。比如:

結論:我應該轉行去做銷售

論據:首先,目前這份工作收入不高,在一線城市生活比較吃力(經濟收入低)。

其次,現在這份工作是文職工作,每天坐在辦公室處理文件,和人接觸的機會較少,不適合我性格(主觀原因)。

第三,我希望未來能夠做一些更有挑戰性的工作,這樣能夠幫助我快速成長。而銷售,無疑是非常具備挑戰性的,雖然工資不會比現在高多少,但是能得到很大鍛鍊(強調未來成長性)。

最後,現在已經有兩家不錯的大公司銷售缺人,他們也對我表示出強烈興趣(強調已經有機會向自己靠攏)。

結論:中午我決定吃色拉

論據:首先,昨天我吃的是火鍋,吃完之後上吐下瀉腸胃不好,今天不能再吃重口味的食物了(主觀因素)。

其次,最近我在健身減肥,這周已經連續三頓都吃的大魚大肉(主觀因素)。

第三,今天下午一點有一個重要的會議,如果吃其他的可能需要排隊排很久,時間來不及(強調客觀條件)。

最後,聽說樓下西餐店新推出了幾款色拉,看過介紹我很有興趣嘗嘗(主觀因素)。

結論:我現在應該立即租下這個房子

論據:首先,這個房子離我公司距離不遠,地鐵只要三站路(強調距離)。

其次,這個房子的房東人很好,配給我的電器家具都是最新買的(強調居住條件)。

第三,房租很合理,相對於周邊的房子,他的價格雖然貴一點點,但還算公道(強調價格)。

最後,雖然這個房子周圍生活設施不是很方便,但是一公裡以外有一個大超市,我一次性買好生活用品就好(雖然不便,但是可以克服)。

無論是誰,都會喜歡這樣的陳述方法。這也是為什麼,當你給領導匯報工作的時候,他們絕不可能聽你長篇累牘的解釋分析,他們只會聽你的結論,或者解決方法。當他們有興趣的時候,會追問細節,當他們很忙的時候,他們只需要聽到最重要的東西。

而當你養成這個習慣以後,相信我,你的領導將會非常喜歡聽你匯報工作,因為他會覺得「你和我是一個頻道的人」。升職的時候不選你選誰啊!

四、培養洞察

這是我個人最喜歡的一條經驗。洞察(Insight) 這個詞,在廣告行業用的很多。我對這個詞的理解是:事物的原因,原因的原因,原因的原因的原因。

換句話說,就像上一篇文章開頭說到的,「花半秒鐘就看透事物本質的人,和花一輩子都看不清事物本質的人,註定是截然不同的命運。「

你需要洞察的,就是事物的本質。

但是很可惜,洞察這個東西,沒有理論和模型可以參考學習。我更願意把它歸咎為在平時生活中養成勤於思考的習慣。

當你剛開始工作的時候,身在一個團隊,處理一個項目。你可以思考的是不同項目之間的規則,相同之處和不同之處,通常做法和特殊做法,為什麼會這麼做,背後的驅動因素是什麼等等。

當你的職位升上去之後,手下會開始管理人,這個時候你可以思考的是人與人之間如何和諧地相處,自己是什麼樣的性格,適合和什麼樣的人一起工作,如何調動起手下人工作的積極性等等。

當你在一個行業浸淫時間比較久了之後,你可能會對這個行業有自己的理解,這個時候你可以思考的是這個行業適不適合自己,這個行業有什麼問題,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問題,這個行業未來的發展會是怎樣等等。

你所處的崗位不同,需要洞察的事物就不同。這個時候需要腦洞大開,不要給自己設限制,發散去想:

1.事物的現狀是怎樣的?

2.為什麼會這樣,造成這樣的原因有哪些?

3.有哪些原因是客觀因素,哪些是主觀因素?

4.如果改變其中一個因素,事物會怎樣發展?

5.如果改變其中兩個因素,又會怎樣發展?

......

這是我通常想問題時的習慣,培養洞察不能只依靠邏輯推理,更需要發揮想像力。

而想像力這個東西,訓練是訓練不出來的,要靠平時的積累和勤奮思考。多問自己幾個為什麼,如果這樣...會怎樣...,如果那樣...又會怎樣...,久而久之,你的思維就會變得無比活躍。

我自己平時會有一個「資料庫」,當我看到好的文章,好的圖片,好的視頻,甚至好的段子,我都會搜集起來,這樣保持自己的大腦裡一直有新鮮的東西,當你尋找洞察時才會有源源不斷的靈感湧現。

相關焦點

  • 那些一眼看透本質的人,邏輯都是這樣練就的!
  • 能夠活明白的人都是一眼就能看見事物本質的人,做好這三點你也能
    真理就是事物的本質,就是真實成其為真實的東西,一定是赤裸裸的。常常聽到有人在感慨:「活了一輩子,忙了一輩子,糊塗了一輩子」。我們也常常羨慕那些一眼就能看穿事物本質的人,而那些活了一輩子都沒有活明白的人,即使遇見了赤裸裸的真理,也一定會和真理擦肩而過。
  • 真正的高手,都有一眼看穿本質的能力!
    《教父》裡有句話影響了很多人:「花半秒鐘就看透事物本質的人,和花一輩子都看不清事物本質的人,註定是截然不同的命運。」的確,在現實生活中,無論是社交,戀愛還是創業,投資,誰能一眼看穿全局,誰就能主導全局。
  • 怎麼樣學會看透本質?
    的確,像我這樣的青少年,大部分要麼在學習,要麼在公司上班。哪有我這麼清閒的?本來想看看他們那幫人是做什麼生意的,結果被一個50多歲的阿姨看上了。我雖然喜歡走捷徑,但還沒到那一步。阿姨,等我有天不想奮鬥了在找您。
  • 秒洞察事情本質,看透人心,熟讀《易經》的人真可怕!
    電影《教父》中,就有這樣一句臺詞:「在一秒鐘內看透本質的人,和花半輩子也看不清一件事本質的人,註定擁有截然不同的命運。」這也可以解釋為,好命和壞命的區別在於:你是否擁有一眼看穿本質的能力。很多人一輩子活在雲裡霧裡,總是活不明白,碌碌無為一生。而有些人的人生卻能活得很透徹,他們知道現在做什麼,在未來最有價值。他們能跳出現實高度,透過現象看清本質,直接找到解決問題的關鍵。
  • 了不起的哲學5——看透事物本質再決定如何生活
    看透事物本質的能力與第六感或直覺是不一樣的,人們於一霎間那就做出思考後的抉擇能力。換句話說,大家可以在一瞬間獲得疑問的答案或者看透事物的本質。不過事物的本質、事實的真相,還是有人能夠一眼看透的。因為這些人能辨別事實真相,所以他們往往能夠多一點諒解給糾紛、爭執和其他類似事情上。他們的情商、智商較高,往往在自己的朋友圈子能夠遊刃有餘。
  • 如何一眼就能看透領導?看破不說破,職場生存的高境界
    小吳發現前臺是個信息靈通的地方,在前臺工作的是一個漂亮的小姑娘,每天收發信件,監督打卡,公司裡裡外外的人都認識,她還特別會說話,和公司裡的領導也很聊得來,而且大部分單身男員工有空閒的時候都喜歡和她聊。小吳看這小姑娘在公司裡混得風生水起,左右逢源的,深得領導喜歡,決定向前臺的這位小姑娘請教一下,為什麼自己總是不受領導待見,看不穿領導的意圖呢,到底怎麼才能一眼看透領導呢。
  • 教你五種「觀人術」,讓你一眼看透一個人的性格!
    如何看透一個人呢?教給你五種觀人術,讓你一眼看透一個人的性格:(1)沉迷於感官刺激的人,往往胸無大志人分為理性和感性,感性是人的本能,而理性是人們後天的學習得來的教育觀念,沉迷於感官刺激的人往往感性大過於理性,甚至沒有理性,他們往往沉迷作樂,也不喜歡面對現實。
  • 如何迅速看透事物的本質?簡單有效的思維
    如何迅速看透事物的本質?古人說:大千世界皆為虛幻,見相非相,即見如來!大概意思就是說,世界未必虛幻,虛幻的是,同一個世界,同一個環境,同一件事,甚至同一句話……每一個人所見所聞是同一件事,由於每個人內心觀點不同,所站角度不同。
  • 每一次經歷都是成長,讓我們看透生活的本質
    一杯香茗等君來 雨雲攝影 每一次經歷都是成長,讓我們看透生活的本質 看透生活的本質,依然好好地活著,吃茶去 也許有人會說,你這是站著說話不腰疼,真到了那一步,沒有一個人會淡定的,也許還由不得自己。也許吧。
  • 具備獨立思考能力的人,能夠保持清醒的頭腦和判斷
    由人類發明了酒精卻被它灌醉等等,那麼你推測人類發明了人工智慧,最後可能被他控制,這是一個信息泛濫的社會,我們時時刻刻都在被瑣碎的信息包圍著。但是信息的泛濫會導致我們邏輯能力越來越差,大部分人擁有的都只是一種獲取信息的能力而不是思考的能力,結果就成了泛泛之輩。
  • 《門薩思維謎題》:訓練孩子思維,看透事物本質
    電影《教父》裡面有句臺詞花半秒鐘就看透事物本質的人
  • 半秒鐘看透事物本質,與半輩子也看不清的人,註定命運不同!
    失敗者永遠慢半拍我發現一個規律——大多數在人生、事業上不理想的人,都是因為——永遠慢半拍。電商出來了,要不要幹?先等等吧,先看看再說。等大家都賺到錢了,一進去怎麼的了?晚了,虧錢了!短視頻出來了,要不要幹?先等等吧,先看看再說。然後等第一波做短視頻的人都已經賺到錢了,再進去怎麼的了?
  • 洞察力極強,最會察言觀色,天生最具讀心術的星座,一眼看透人心
    洞察力極強,最會察言觀色,天生最具讀心術的星座,一眼看透人心雙魚座雙魚座心思細膩,什麼事情都不會逃過雙魚座的眼睛,他們有很敏銳的洞察力。雙魚座的洞察力可以說是極其強的,她們清楚的知道在事業當中該如何打拼,雙魚座不善於顯擺,也不喜歡炫耀,雙魚座的人更喜歡謙虛的去做事情,洞察力極強,但是卻不喜歡張揚!雙魚座的人心思縝密,洞察力極強,旁人極少能看透雙魚座人的心思,雙魚座人可以粉碎別人的謊言,也能洞察別人的心機,所以最好別輕易欺騙他們,不然絕對沒好果子吃。
  • 深度思考,看透問題的本質:每個職場人都應該具備的能力
    相信每個職場人都遭遇過這樣的經歷,當你碰到一個職場難題的時候,分析了很多原因和可能性,但總是覺得自己在反反覆覆的兜圈子,始終不得要領。而對於公司來說,每一個崗位都是為了解決問題而設立的,我們對於公司的價值就在於能否有效的解決各種問題,所以,這對職場人來說就是一種折磨。
  • 莊子識人法:教你一眼看透人的本質!
    俗話說:「知人知面不知心」。要想看清一個人的內心,從來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古人的一些識人小技巧不妨拿來借鑑。早在兩千多年前,大思想家莊子在《莊子·列禦寇》中詳細闡述了識人的9個原則,通過觀察人在9種特定情況下的行為和表現,來認清人的本質。
  • 如何進行本質思考,提升你的邏輯思維
    @善用網文:讀書提升認知,知識改變命運01「資訊理論之父」香農說:「你越能觸及問題的本質,得到真知灼見的效率就越高。」經典電影《教父》中也有一句臺詞:「花半秒鐘就看透事物本質的人,和花一輩子都看不清事物本質的人,註定是截然不同的命運。」
  • 茶葉不要隨意送人,特別這些茶!行家一眼看透,現在看還來得及
    行家一眼看透,現在看還來得及大家好,很高興再次與大家做分享,茶葉是古代的文人雅士鍾愛的飲品,如今很多成功人士、追求生活品質的人更是離不開它,茶葉是中國的古文化之一,無論在哪個朝代,它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歷史地位。
  • 一眼看透人心世事的高手修煉秘籍:多元思維模型
    同樣的,許多人大學畢業以後參加各類職業培訓,看了許多自我提升的書籍,卻依然發出這樣的感慨:「為什麼我懂得這麼多道理,卻過不好這一生?」因為我們所學的知識用於參加最強大腦、詩詞大會等知識競賽,也許有些用處,但是面對情感困擾、人際衝突、職業發展等現實問題,卻百無一用。
  • 八句話讓你看透人性的本質
    八句話讓你看透人性的本質!1、朋友圈中,往往誰最窮誰最不愛說話。2、社會中,誰膽大,誰機會多。3、職場中,誰話多,誰栽跟頭多。4、感情之中,誰主動,誰被動。5、誰也不得罪的人,最圓滑。6、辦事者,誰一口答應,誰辦不成。7、誰牙齒好,誰脾氣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