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次經歷都是成長,讓我們看透生活的本質

2020-12-19 騰訊網

一杯香茗等君來 雨雲攝影

每一次經歷都是成長,讓我們看透生活的本質

文/圖/雨雲

昨晚和文友在山國飲藝喝茶,上一次還是三月十五號的事。同樣的地點,同樣的等車站點,只是少了一位再也不會赴約的朋友。其間,我們聊社會聊文學,也聊到生死。談到最後的歸路,有的人說,他已經在某個地方看好了一棵樹,以後就埋在那裡了。我也想過,則是想歸於大海。

看透生活的本質,依然好好地活著,吃茶去

也許有人會說,你這是站著說話不腰疼,真到了那一步,沒有一個人會淡定的,也許還由不得自己。也許吧。但隨著年齡的增長,每一次我們經歷生死的時候,都會成長一些,看淡一些。當我們明白,生命的盡頭是死亡的時候,我們要學會的不是放棄努力,放棄中間的過程,而是要更懂得珍惜現在,更熱愛生活。

回顧半生,讓我最早面對生死的人,是湖北的二阿公。那時我還沒有讀小學。又因為沒有生活在二阿公身邊,對生死完全是茫然的。再一次面對生死,則是父親的病故,那時我還不滿十八歲,人生好像才剛剛開始。只記得姊妹們哭哭啼啼送父親上山,下山的時候,舅舅們扯著嗓子對我們喊:下山不能哭了,下山不能哭了。第三次讓我面對生死的人,則是我兒時的姐妹。1999年我們在廈門相逢,那時我的生活處於崩潰的邊緣,她的到來讓我看到溫暖,看到依靠。可是不到三年,她突然離我而去,我連送她一程都沒有趕上。

世界在,有的人永遠不在了

曾對朋友談及我的死亡體驗,不同的地點相同的虛無,甚至在攀登北京長城的時候,意外來臨,告訴我可能的死亡。那麼死亡到底是什麼?就是你閉上了眼,大腦一片空白,你再也感知不到這個世界。你的愛,你的恨,你的欲,你的望,你手中抓著的一切,還有你想要抓住的一切,都隨風而去。

只有看透生活的本質,我們才會溫柔地對待這個世界,悲憫著這個世界上的所有生靈。因為,最終我們每個人都會放棄所有,空空地去,一如我們空空地來。既然歸途已定,那麼不如趁現在,時光還好,照顧好自己,去做喜歡的事,去愛喜歡的人。不要再委屈他人,更不要再委屈自己。開心地度過每一天,比什麼都好。

相關焦點

  • 每一次經歷都是生活給予的寶貴經驗,是成長的必然
    每一次經歷都是生活給予的寶貴經驗,是成長的必然。對於初登講臺兩年的我來說,有幸參加「外教社杯」全國高校外語教學大賽是一次難得的鍛鍊,是一次寶貴的經歷,更是一次痛並快樂著的成長。這些問題都讓我寢食不安。同時,我也發現年輕的我在很多方面都還非常稚嫩,不論是對於職業英語職業性的把握,對英語語言本身的理解和感悟,還是對於高職英語課堂的掌控和組織。好在,我身後有一個溫暖的集體,不論是北京電子科技職業學院和基礎學院外語教學部的領導、同事們,還是北京市大學英語研究會高職分會的專家們,都給了我很多幫助、鼓勵和支持,讓我有勇氣去更大的舞臺上展示自己,向更多的優秀教師學習。
  • 每一次經歷都是一筆財富,每一次失去都是一種獲得。
    每一次痛苦都是一次成長,每一次創傷都是一種成熟,每一次經歷都是一筆財富。生命中的所有苦難,都是人生的的必修課。有些事只有經歷過了,人的心智才會不斷成長,並逐漸蛻變得成熟。每個人活著都不容易,但我們還必須堅強的活著。所謂生活,就是生下來、活下去。不管人生遭遇到好運還是歹運,我們都必須親自去面對、去經歷。判斷一個人是否成熟,與年齡、性別和受教育程度無關,而是與他的經歷閱歷和心理心態相關。人成不成熟無關年齡、不看外表,而在於其內心的強大與思想的成熟。
  • 了不起的哲學5——看透事物本質再決定如何生活
    看透事物本質的能力與第六感或直覺是不一樣的,人們於一霎間那就做出思考後的抉擇能力。換句話說,大家可以在一瞬間獲得疑問的答案或者看透事物的本質。看透事物的本質@一設計群能透徹事物的表面特徵和內在聯繫二者關係之現象與本質,我們做事會更得心應手。
  • 怎麼樣學會看透本質?
    這30元小費讓我有很大的感觸,沒想到會有付費的,畢竟我關注量不是太多,但這事兒的確發生了,也充分說明,在網絡上只要多輸出就會有回報的本質理論是100%確定的。談到本質,我們聊聊本質是什麼。我們活著是為了什麼?
  • 每一次痛苦,都是在教會我們如何去幸福生活
    感情裡的每一次分開,不是為了讓我們去傷痛,而是告訴我們去體驗,去感受不同的經歷,去明白當時的苦痛,更是讓我們學會去珍惜。所有看似不合理的分開,都是命中注定的結局,也都是人生最好的安排。只有經歷了這些,才會明白這一切的苦痛,都是為後來的遇見做好鋪墊,才會明白,什麼樣的人,適合走一生。人哪,始終要相信,所有的一切,都是我們成長路上的墊腳石,都是為了成為更好的自己而做的準備。
  • 每一次經歷都是成長,你知道這些不錯人生機遇嗎?
    每一次經歷都是成長,2020新冠肺炎疫情帶給我們的人生思考,格外的清晰和深刻。一、財產方面要有自己的房子,能做飯、能學習、能上網、通快遞,不至於生活極度不便。二、健康方面每個人都要經常鍛鍊身體,少熬夜,提高免疫力。注意個人衛生,保護好家人、家庭衛生,一家人都要有良好的衛生習慣。家裡要有一個藥箱,常用藥物和衛生、消毒用品隨時可用。
  • 如何迅速看透事物的本質?簡單有效的思維
    如何迅速看透事物的本質?古人說:大千世界皆為虛幻,見相非相,即見如來!大概意思就是說,世界未必虛幻,虛幻的是,同一個世界,同一個環境,同一件事,甚至同一句話……每一個人所見所聞是同一件事,由於每個人內心觀點不同,所站角度不同。
  • 精神科醫生黃凌志:每一次抑鬱症治療都是陪伴患者成長
    「我們每個人的一生中都會經歷一段低谷期,我也曾經歷過逆境。」和黃凌志聊起抑鬱症的症狀,他結合自己的親身經歷侃侃而談,指出了人們認知中的一大誤區:有的人以為「不高興」就是有了抑鬱症,事實上兩者有著本質區別。
  • 我和孩子所經歷的入園「分離焦慮」:每一次離別,都是一次成長
    我想起自己每一次轉學,每一次新入學,以及第一次上班,第一次去到一個陌生城市……人生中那多第一次,似乎每一次都有惶恐和不適應,甚至是在心智早已成熟時。還想起孩子雖然才三歲,卻也一樣經歷了那麼多第一次:.第一次離開溫暖潮溼的子宮,因為體質弱,就這麼被放進溫箱,沒有媽媽的懷抱,只有插滿身體的管子,和無人回應的啼哭……第一次學著吸吮乳頭,微小的力氣,總是吸著吸著奶就睡著,總是醒來後又像經歷了一次分離,用哭聲呼喚媽媽,以求一絲絲的安全感……第一次學翻身,第一次學爬,第一次學走路……摔倒了,爬起……每一次挑戰,都是一次新的體驗,每一次體驗,都帶著孩子到了新的世界
  • 那些一眼看透本質的人,邏輯都是這樣形成的!
    來源:陳崇良律師這是一個信息泛濫的社會,我們無處不被越來越瑣碎的信息包圍,然而信息的泛濫導致我們邏輯能力越來越差,大部分人擁有的都只是一種獲取信息的能力,而不是思考的能力,結果成了人云亦云的泛泛之輩。因此,所有和「尋求解決方法」無關的信息,都是無用信息,都需要剔除。我很喜歡《教父》這部電影,裡面有一句話讓我記憶至今:花半秒鐘就看透事物本質的人,和花一輩子都看不清事物本質的人,註定是截然不同的命運。舉個例子,我在工作中經常會給高層領導做匯報PPT。
  • 王菊新歌《每一次花開》MV上線 復盤成長經歷
    繼王菊個人專輯首波主打歌《每一次花開》音源全網上線後,歌曲MV也於近日登陸各大視頻網站平臺,鏡頭下撲面而來的青春氣息引人入勝,王菊親自出演擔任女主,素顏出鏡也為這支MV帶來自然的動人感。《每一次花開》是王菊已發表音樂中的首次抒情嘗試,深蘊內心關於成長與夢想的感悟,在歌曲MV中這些思考落地生根,以故事畫面形式呈現,拿鏡頭語言將最普遍的職場社會搬上熒幕,而鏡頭下都王菊,褪去鎂光燈下的光鮮亮麗,塑造了一個再普通不過的平凡人。雖然在MV中,這些都是人物設定與劇情鋪陳,但對王菊來說,這卻是一段實際的人生經歷。
  • 從《這個殺手不太冷》看孩子的心靈成長,成長的本質是經歷和關懷
    在這部電影當中呈現了一個孩子的心靈,成長是需要經歷和關懷的,想要讓孩子的心靈得到成長,就需要讓孩子去經歷一些事情,去得到關懷。二:關懷和經歷是成長本質的原因1、關懷讓孩子感受到愛每個孩子的成長都是需要在父母的愛和關懷之下成長,都需要有父母的愛和關懷,因為愛和關懷能夠促進孩子更進一步的成長,能夠讓孩子的心靈往正確的方面成長。
  • 每一次堅持都會讓你更加自信,每一次呼吸都成為全新的自己
    每一次堅持都會讓你更加自信,每一次呼吸都成為全新的自己 在練習瑜伽的路上,有過風雨無阻的執著與堅持
  • 讓每一次的成長,成就一次蛻變(心靈句子)
    1雛鷹總要展開飛翔的翅膀,在蔚藍的天空中翱翔,你的成長,意味著離開母親的庇護,展開翅膀,獨自面對生活中的風風雨雨,成長陪你風雨前程,無畏艱難困苦,展望天空卷美。2小時候的無憂無慮,無拘無束已經不再回來,也許只是你昔日的回憶。
  • 成長的本質,是對失敗的包容
    當然,我們都知道,「直升機」父母的初衷都是為了孩子好,可他們在為孩子包辦一切的時候,忘記了一個事實,就是:孩子成長的真理,都埋藏在過程裡。成長的本質是對過程中產生的錯誤與失敗的包容。孩子成長的真理,都埋藏在過程二、拒絕失敗也意味著拒絕了成長其實我們骨子裡是很害怕失敗的,這與我們幾千年以來的文化傳統有關,我們的歷史本質上是一個
  • 深度思考讓邏輯思維強大|從《蝴蝶效應》看透本質的六步思考法
    回到現實生活中,蘭尼因為當初的事情被當成精神病,被關起來了;凱麗也因此毀容,家庭被發瘋的蘭尼毀掉,如今已淪為妓女,染上毒癮。於是,埃文繼續穿越,歷史一次又一次地被改寫,每一次小小的變動,帶來的卻是一次比一次可怕的現實。
  • 精神分析:人成長的本質就是不斷的喪失與被閹割
    他認為不論是儒家的人本主義,還是羅傑斯、馬斯洛的人本主義,或者是薩提亞的人本主義更或者乃至大乘佛教的人本主義其本質是在填補功利文化背景下所成長起來的男男女女對「無條件關愛者」的渴望與幻想。很顯然,在這裡學派之間的分歧開始顯著,然而深入精神分析尤其是拉康派精神分析,我們可以看到人的成長過程,其本質實際上就是一場不斷被閹割與不斷喪失的過程。現在很多文章都喜歡談到「原生家庭」與「創傷」,但絕大多數人都不知道,「創傷」其實是精神分析最喜歡涉及的。
  • 再婚兩次,才看透婚姻的本質:別在這兩處要求太多
    每個人的生活道路都是自己選擇的,自己人生的畫筆其實始終在自己的手中。對於戀愛和婚姻,每個人的想法不同,喜好不同,選擇的伴侶也不盡相同。有的人會在自己的婚姻中平穩安寧,度過一生。但是有的人可能在婚姻上就總是坎坎坷坷,可能經歷了一次甚至多次的婚姻,依然找不到屬於自己的幸福。其實,有些人就是沒有參透婚姻的本質,沒有掌握婚姻相處的方法,才會總是失敗。王先生的經歷就讓他有所感悟,再婚兩次,才看透婚姻的本質:別在這兩處要求太多。
  • 用好比喻的人,更能看透事物本質
    特別是個人成長、財產分配、溝通協作方面,合伙人之間的規則是非常清晰的,而婚姻中這些規則容易被愛情啊,親情啊,羈絆啊所掩蓋,讓你看不清。一個類比,就能讓你看透一些事情的本質,多好。存錢有大筆收入,也有積少成多,都能讓帳戶盈餘起來,而花錢有日常生活小矛盾,也有價值觀衝突的大矛盾,還有違背原則和底線的超級死亡線(比如出軌,背叛)。帳戶裡有多少錢,意味著一對情侶,一對夫妻能經得起多大的磨難。
  • 八句話讓你看透人性的本質
    八句話讓你看透人性的本質!1、朋友圈中,往往誰最窮誰最不愛說話。2、社會中,誰膽大,誰機會多。3、職場中,誰話多,誰栽跟頭多。4、感情之中,誰主動,誰被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