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科醫生黃凌志:每一次抑鬱症治療都是陪伴患者成長

2020-12-19 荊楚網

黃凌志為患者開展團體心理輔導。(通訊員供圖)

荊楚網客戶端—荊楚網消息(通訊員劉芳)10月10日是世界精神衛生日,今年的主題為「弘揚抗疫精神,護佑心理健康」。16日,鄂東醫養集團十五冶醫院精神科主任黃凌志,從專業的角度解析了抑鬱症的症狀及治療方法。

據了解,抑鬱症是一種複雜的多維度、異質性精神障礙疾病。根據世界衛生組織公布的數據,全世界每年有超過80萬人自殺,也就是說不到40秒就有1個人自殺身亡,而這些悲劇的主角們中有一半人滿足抑鬱症標準。

「我們每個人的一生中都會經歷一段低谷期,我也曾經歷過逆境。」和黃凌志聊起抑鬱症的症狀,他結合自己的親身經歷侃侃而談,指出了人們認知中的一大誤區:有的人以為「不高興」就是有了抑鬱症,事實上兩者有著本質區別。除了情緒低落,抑鬱症還可能表現為思維遲緩、意志活動減退,並伴有軀體症狀,如注意力、執行功能、記憶、反應速度等的缺陷,患者無法正常工作和學習,嚴重影響其社會功能,進而增加患者及家庭的經濟負擔。

黃凌志介紹,抑鬱症會對患者的工作、學習、社會生活都造成嚴重影響,除了控制患者的抑鬱症狀,更要儘早關注並鼓勵患者儘快恢復其正常的社會生活和生活節奏,特別是在後疫情時代。

「每天不停洗手、量體溫,總是懷疑自己患上新冠肺炎;經常輕信疫情謠言,陷入莫名的焦慮和恐慌……比新冠肺炎更容易傳播的,是『焦慮症』!」黃凌志提醒,照顧好自己的情緒是第一免疫力。

黃凌志畢業於河北醫大,曾先後在武大人民醫院臨床心理科及中德心理醫院進修學習,有近35年的精神衛生臨床工作經驗,對睡眠障礙、驚恐、恐懼、抑鬱、焦慮等障礙的治療頗有心得,尤其擅長抑鬱症治療,經常為基層群眾解決各類心理問題。特別在疫情時期,他在許多電話諮詢中,往往會詳細詢問諮詢者一些過往經歷和身體狀況,以獲得更加準確的判斷。

在和患者相處的過程中,黃凌志會和患者一起分析他們的行為習慣,尋找培養積極行為和積極心態的途徑,並且不斷重複那些有積極作用的行為。陽新的一名叫謝紅(化名)的焦慮症女患者,在兩個月的時間裡控制了病情,身體也逐漸好轉,並很快出院重新走向社會。治療期間,黃主任盡心盡責,不斷修改計劃、填充新的內容。

「每一次抑鬱症治療都是陪伴患者成長 。在治療過程中,要幫助患者建立健康的作息,保持積極與樂觀的心態,同時最重要的是讓患者能夠降低對自我的預期,正確認識自己。」黃凌志表示,正是通過這樣的陪伴,讓抑鬱症患者獲得成長,真正從病痛的折磨中走出來。

相關焦點

  • 中國首家精神科醫生集團:為醫生中的「弱勢群體」 發聲
    2萬多名,而我國各類精神心理疾病患者已達2.3億人,其中僅抑鬱症患者達9000萬,平均每10萬人僅有1.49名精神科醫生,與國際平均10萬人擁有精神科醫生3.96人相比,我國精神衛生人才嚴重不足,甚至低於部分發展中國家。
  • 醫生在哪?9000萬抑鬱症患者的「抑鬱」|超級觀點
    其中,中國抑鬱症患者已超過9000萬,並呈現「發病率高且呈上升趨勢、疾病識別率與診療率雙低、治療周期長且復發率高」等特點。早在2001年,世界衛生組織就發布健康報告稱:預計到2020年,抑鬱症將在全球成為僅次於冠心病的第二大疾患。2020年春節後,突如其來的新冠疫情,對人們的心理健康造成了嚴重衝擊。
  • 封閉病房的精神科醫生:最常聽到的訴求是「陪陪我」
    當了15年的精神科醫生,沙莎接觸過各種各樣的抑鬱症患者,有深陷焦慮、試圖與孩子一同自殺的新手媽媽,有興趣淡漠、閉門三年不出的青年男性,有頻繁自我傷害的年幼少女,也有長期失眠、情緒失控的媒體工作者……當他們不堪折磨尋醫問藥時,還有更多人因缺乏知識或忌憚外界的異樣眼光,無法尋求醫療支持。
  • 推薦給抑鬱症患者的七本書,助力內在成長
    我是沙粒,是一名精神科醫生。我每周都會更新文章,如果你不想錯過,就快點擊關注哦:)如果您覺得自己可能需要幫助,請鼓起勇氣去精神科或者臨床心理科看看大夫。美好就在前方,過程中需要一些努力和嘗試。‍抑鬱症最核心的三個症狀就是情緒低落,興趣減退,體驗快樂的能力下降。
  • 看中國精神科醫生行業現狀
    隨著焦慮症、抑鬱症等常見精神障礙及心理行為問題在中國逐年增多,人才緊張不僅是醫院之間的問題,更是社會的問題。基本需求至少 4 萬醫生中國有多少精神科醫生?南都記者從國家衛計委了解到,截至 2015 年底,全國有精神科執業 (助理) 醫師共 2.77 萬人。這一數字較往年已有所增加,但缺口巨大。
  • 抑鬱症屬於精神病嗎 抑鬱症看心理科還是精神科
    核心提示:在精神心理疾病中,抑鬱症是一種非常常見的一種精神心理疾病,抑鬱症在現在社會中屬於高發病率疾病,就像感冒一樣,那麼抑鬱症屬於精神病嗎?抑鬱症屬於精神病嗎?抑鬱症看心理科還是精神科?   在精神心理疾病中,抑鬱症是一種非常常見的一種精神心理疾病,抑鬱症在現在社會中屬於高發病率疾病,就像感冒一樣,那麼抑鬱症屬於精神病嗎?抑鬱症屬於精神病嗎?抑鬱症看心理科還是精神科?  1 抑鬱症屬於精神病。
  • 抑鬱症患者堅持服藥,是否會把腦子「吃壞」?精神科醫生幫你解答
    現在由於社會節奏加快等各種原因所致,患上抑鬱症的人也越來越多,嚴重地影響到個人和家庭的生活。經常看到很多學生因抑鬱症休學,一些上班族不想工作,腦袋裡就像一張白紙,什麼都想不起來。除此之外,還遭受著身體上的一些折磨,比如失眠、食欲不振等情況。
  • 精神科醫生:我們不是心理醫生 也要和抑鬱對抗
    在中國,目前從事心理治療的就業者大致可分為兩類:一類是從正規醫學院畢業的精神科醫師,另一類則是通過各種培訓和考試,獲得心理諮詢師認證的社會人士。雖然同樣以拯救抑鬱症患者為己任,但幾乎沒有一位科班出身的醫生,願意與後者混為一談。事實上,因為門檻過低,大多數獲得心理諮詢師認證的從業者,並不具備最基本的診斷能力。
  • 醫者 專訪|精神科醫生 劉虹曄
    而你是否對精神病患者有一定的偏見?很多人一定都在心裡悄悄給出肯定的答案。劉虹曄醫生還是個學生時也曾對精神科有這樣的誤解,以為精神病人都具有攻擊性。正當在她實習的時候,親眼見證一個躁狂症患者在兩周內恢復到正常的狀態後,她便更加堅信了精神醫學科的力量,也不再恐懼這個疾病,這也奠定了最終她選擇了以精神科醫生作為終身職業。
  • 青少年抑鬱症患者健康教育處方
    輕度抑鬱症經過心理治療症狀改善不明顯或無法獲得心理治療服務的患者,及中度、重度抑鬱症患者,須採用抗抑鬱藥進行治療。存在失眠或幻覺妄想症狀的患者,也需進行相應的藥物治療。藥物治療需在精神專科醫生指導下進行,治療期間需注意監測藥物不良反應,並定期複診,不可隨意自行調整治療藥物種類及其劑量,不能擅自停藥。□ 康復治療。對於病情嚴重的患者,在經系統治療病情得到部分改善後,可以在精神專科醫生指導下進行康復治療,促進疾病全面康復。□ 預防復發。①症狀完全緩解後,仍需定期複診,規律服藥,做好藥物的鞏固期和維持期治療。
  • 我們是如何做精神科醫生的?
    我們是精神科醫生,請不要叫我們「心理醫生」,醫學上沒有「心理醫生」這個執業類別,「心理醫生」往往是對心理諮詢師和心理治療師的俗稱; 精神科醫生跟內科、外科醫生一樣,都是醫生; 精神疾病跟軀體疾病
  • 抑鬱症患者應該如何自救
    現在的都市生活中,患有失眠、抑鬱症的人特別的多,而嚴重的就是抑鬱症疾病,抑鬱症的危害很大,在這裡就用多說了。相信生活中的朋友們都知道近幾年,因為抑鬱症而自殺的公眾人物非常的多,需要得到我們的警惕。而在自殺者中,抑鬱症患者佔了70%左右。抑鬱症不是不治之症,早發現早治療。那麼,抑鬱症到底是什麼病,為何一次又一次奪走年輕的生命,那麼抑鬱症患者應該如何自救?
  • 抑鬱症的前兆表現有哪些?5位精神科醫生給出了答案,不妨看看
    如今,無論是工作還是學習,競爭都非常激烈,導致很多人背負著巨大的心理壓力。如果這種壓力長期得不到緩解,那麼就很可能會引發精神疾病,比如抑鬱症。通常來說,在抑鬱症發病的半年內,如果能去正規的醫院進行及時、科學、有效的治療,那麼治癒率會很高,復發率也會很低。要想遠離抑鬱症,應該從了解抑鬱症的症狀表現開始。然而在生活中,很多人對此並不是很了解。那麼,得了抑鬱症,有哪些症狀表現?聽聽5個「行家」是怎麼說的。
  • 抑鬱症患者為何不願就醫,怎麼辦?就醫了不肯吃藥,又該怎麼辦?
    文/成林有些患者為何不願意就醫過去幾十年來,抑鬱症的治療已有相當的進步,患者就醫的情況也日漸普及。不過,根據抑鬱症人口的比例來估計,還是有許多潛在的抑鬱症患者,並沒有得到及時適當的診斷和治療。首先有許多患者並不知道自己罹患抑鬱症,卻因身體不舒服,不斷在醫院的各科之間來回求診。其中,能夠被發現而轉診到精神科來的人數很少,大部分的患者都一直忙著處理身體的毛病,卻不知真正的根源是抑鬱症所引起的。其次,就算被診斷出罹患抑鬱症,也不保證就會接受完整的療程。
  • ...京科腦康丨「醫生,為什麼抑鬱症患者想自殺?」「抑鬱症遺傳嗎?」
    近日,有不少網友向我們提問抑鬱症的相關問題,我們請到了黑龍江京科腦康醫院精神科主任許漢東,為大家解答。 有少數抑鬱症患者認為自己死後會苦了親人,老人沒人盡孝,孩子沒人照料,於是患者可能會在復興認知的驅動下,採取極端的自殺行為,也就是先殺親人再自殺,這種自殺行為,稱為擴大性自殺,與其他自殺相比的擴大性自殺的社會危害性更大。 抑鬱症自殺從根本上來講是由於抑鬱症的症狀沒有得到根本性控制,抑鬱症最終到達一定程度以後會產生自殺的結果。
  • 抑鬱症的家屬應該怎麼做?又該如何陪伴患者呢?
    抑鬱症患者家屬或者抑鬱症患者朋友,該如何陪伴抑鬱症患者?再有,抑鬱症患者是怕家人和朋友知道自己得了抑鬱症之後會擔心,所以會選擇一個人默默地承受,對於這種患者來說,他們的自尊心是非常強的。一個人默默地扛著、一個人流淚、一個人痛苦,回憶裡的痛,至今連空氣都是恐懼的,抑鬱症患者內心是焦慮的、是萬念俱灰、是喪失快樂的,就算給你一座金山,你也無法開心不起來。對什麼事情都提不起來興趣,就是之前最喜歡的東西。
  • 抑鬱症患者怎麼進行自我治療?
    (一)學會感覺由於抑鬱症患者以自損的方式對待自己的感覺有心理學家認為,患者應該把每日發生的事情記在這本日記中:誰都幹了什麼?事情是在什麼情況下發生的?我這一天有過什麼思考和會議?對於一些抑鬱症患者來說,記錄這些事情,一開始是很困難的,但只要他們能夠堅持下來,隨著時間的推移,他們就可能發現事件和抑鬱之間的關聯。
  • 中國約八成抑鬱症患者未被「發現」
    中華醫學會精神醫學分會 候任主任委員、中南大學湘雅二醫院精神科主任醫師李凌江教授表示:「很多得了抑鬱症的患者不願意就診,認為自己只是心情不好,是情緒問題;並沒有認識到抑鬱症是個可以治療的病;而且患者總是有某一種羞恥感,擔心得了這個病會受社會歧視。」《國家殘疾預防行動計劃(2016-2020年)》提出:「加強對精神分裂症、抑鬱症、孤獨症等主要致殘性精神疾病的篩查識別和治療康復。」
  • 心理諮詢師能治癒抑鬱症患者嗎?
    抑鬱症患者接受心理諮詢會有一些好處,但心理諮詢師不能直接治抑鬱症,也無法承擔醫學責任。如果把精神科比作開藥的內科大夫,心理治療就像醫院裡的康復理療,而心理諮詢接近於養生會所裡的SPA按摩。有些病人會去做個SPA讓自己發發汗,說不定病會輕一點,但不能取代正規的醫學治療。心理諮詢師更偏重於解決壓力、困惑、適應和人際關係問題,工作範疇和心理治療師有一定重合,但無權「看病」。
  • 抑鬱症患者背後的「燃燈人」
    在安定醫院當了15年精神科醫生,執業時間越長,沙莎越為抑鬱症的複雜感到驚奇。心理學大體可分為兩個領域,精神科醫生負責診斷、開具處方、住院治療等,心理治療師則傾向於心理諮詢、情緒疏導、精神分析等。前者專注症狀,後者則關注患者的經歷與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