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怎麼樣教會孩子與人相處之道嗎?沒錯,可以這樣做

2020-08-25 大家歡樂無限

人先天就是具有一定的學習能力的,在我們很小很小的時候,如果感覺到餓了,但是那時的我們還不會說話,於是我們就通過哭聲來傳遞我們的信息,讓我們的父母親人明白我們餓了,或者我們有其他的需求,在吃飽喝足之後,我們懂得我們需要休息了,然後就去睡覺。

這是我們和自己相處的學問,不用過多的去學習,但好像就大致都有所了解了。但是和別人相處的這個問題,並不是我們可以無師自通,而是也需要去探究,去學習才能做到的。而在孩子們小的時候,父母也可以給予一定的引導,引導孩子並教會他們如何與別人相處。



1.與父母相處

孩子和我們的相處好像是一個自然而然的過程,因為他們從出生開始就是在父母們的陪伴下才成長起來的,所以其實在很多情況下,家長們都會忽略掉培養孩子與自己的相處。都說父母是孩子們的一面鏡子,也是孩子們的第一任老師,這也足以看出來我們對於孩子的成長佔著多麼大的地位和影響。

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我們身為爸爸媽媽,不能只是一味地去命令孩子去做什麼事,或者壓迫他們去做他們並不想做的事,首先應該讓孩子明白,我們之間是一種平等的關係,所以在許多事情上,如果他感覺到我們做得不對,可以和我們溝通,在溝通後,如果我們真的出了問題,即使我們是爸爸媽媽,我們也會去改正,我如果是他的觀點有所錯誤,我們也可以及時地去發現,然後加以糾正。而他們還需要明白另一件事,即他們也沒有理由去要求和威脅父母去為他們做什麼事情。

許多孩子會在和父母的相處之中去威脅父母,如果父母不達成他們的所願,就一直哭鬧不停,不達目的不罷休,這種時候父母就需要告訴孩子,他們這樣的做法是不對的,是一種不公平的行為。而在這樣好商好量的環境下成長起來的孩子,未來長大後大多也都會更加有條理,並且脾氣也會更加溫和。



2.與他人相處

在如今的人類社會當中,我們每一天的生活都在不斷地與別人打交道,而除此之外,我們剩下的時間都是和自己獨處。然而按照我們的24小時去走,經過分析和劃分可以看出,我們大部分的時間都是在和別人交流的,所以父母們需要教會孩子與他人相處,好讓我們在日常的工作和生活中不要讓自己處於一個很不舒服的位置。

在與他人相處的過程之中,每個人都應該掌握一定的基本的規矩和禮儀,比如父母就要教會小孩兒在一家人一起吃飯的時候,在小孩子的力氣允許的情況之下,如果發現飯桌上的哪一位長輩杯子空了,小孩子就應該及時的去為這位長輩添茶倒水之類的。同時得,掌握一些規矩和禮儀,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保證自己不受傷害,並且與此同時也要保證可以不輕易的去傷害別人。



父母需要讓孩子明白,交流和相處是一種很靈活的模式,它並不是一成不變的,反而是在面對不同的人,不同的情境,不同的環境以及不同的前提條件等等情況之下都會有不同的處理方法。所以小孩子可能會感覺這樣子的交流表達方式很麻煩,那這時候就需要家長去簡化,給孩子們大致的分類,讓他們的心中大概有一個概念和意識。

比如,如果按謙遜的家長去說,如果兩個人之間鬧了矛盾,那麼就希望自己家的孩子去多多包容,然後兩個人共同去解決問題;如果發現有其他的孩子想要自家孩子的食物或者其他玩具,就會提醒自己的孩子要大方一點,懂得分享,因為這樣子的分享也會為他帶來更多的人脈。



除了以上說的之外,在社交的過程之中,家長還需要告訴孩子們社交並不只是說話,反而在社交的過程之中,語言只是佔其中的一小部分的。

我們來分情況討論一下。假定兩個人在交談,其中的一方一直在喋喋不休,不停地去說,而另一方卻一直沉默著,不給說話的這一方任何回應,那這樣的對話想來就是非常尷尬的,而這樣子的社交就也是不成功的;而再去轉化為另一種情況,還是兩個人在交談,其中一方在喋喋不休,不停地去說,而另一方就在適合的時候給予對方一些表情或者眼神,這就會讓整個對話變得更加順利和愉快,一個微笑,一個適當的回應,這就也是一種社交方式;

還有第三種情況,就是一方在喋喋不休,另一方想給予回應,但是卻發現在說話的這一方根本沒有給自己留有空間去對話,也就是根本插不進去嘴,那這樣的對話和社交就也會導致一方非常不舒服。所以綜合這三種情況,我們不難發現,會說話並不代表就會社交,在適當的時候說對的話,這才是有效的對話方式。



3.與自己相處

就像前面所提到的,我們每天除了與他人交流之外,剩下的時間就是和自己去獨處,而有些人在自己獨處的時候就會感覺到無所適從,所以父母還需要做到的是,教會給孩子怎麼樣去悅納自己,與自己獨處。

如果說我們在和別人相處的時候總是小心翼翼的,害怕傷到對方或者傷到自己,那麼父母就可以告訴孩子,在他和自己獨處的時候就不用如此緊繃,可以稍微放任自己一些,由著自己的性子來一會兒,讓自己過得更放鬆肆意一些。

其次,還要教會孩子去放過自己,在面對很多負面的內容時,很多孩子會給自己施加很多的壓力,最後導致自己一直苛責自己,讓自己變得更累,父母的就需要告訴孩子,其實沒有必要給自己施加這樣多的道德壓力,也不用將神經繃得太緊,有些時候要學會得過且過,要學會放過自己。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為人處世之道,我們身為爸爸媽媽,能做的就只是給孩子以更好的引導,讓他們可以在更多的正能量和正面情緒的環境中成長。

那麼作為家長的你,覺得怎麼樣教孩子與人相處之道呢?歡迎留言哦

相關焦點

  • 家長必須要做的事:教會孩子與人相處的能力
    今天我們聊一個家長也比較關心的話題,就是孩子放學回到家,如果對你說老師對我不好。這時家長應該怎麼辦?當然了,絕大多數老師還是都是很棒的,但不是每個孩子都能和每個老師合得來。父母如何和孩子討論這個問題呢?
  • 職場生存之道,如何與領導相處
    今天,我們來聊聊「職場生存之道,如何和領導相處。」01職場發展的重要因素職場的發展,有很多重要的原因。第一,自身的規劃。當你沒有規劃的時候,你是走一步看一步的,這樣很難有一個很好的結果。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
  • 先學做「人」、與世界相處——被遺忘的中華教子之道
    讓勞動吃苦成為生活的一部分,可以鍛鍊孩子的意志力和耐性。(3)通過習勞,使其體會到活著的不易,體會到父母的辛勞,才會心生感恩。懂得感恩的人才是幸福的。不知父母苦,何來感恩心。(4)孩子平時不做侍奉父母的事,他根本無法體會:父母也會渴、會累、會生病、也會難受。堅持侍奉長輩後,孩子就會知道去關心長輩,會知道其喜好,也知道怎麼去關心。在侍奉長輩越付出感情越深。
  • 教會孩子與人相處之道,兩種「朋友」要遠離,家長要切記
    若是從成年人的角度來思考的話,會發現人脈是特別重要的奠基石,對整個人生的影響可以說意義遠大。要知道,孩子的一生是很漫長的,他們未來能否幸福,能否成功,主要在於內心的強大以及人格的完整,同時還需要「強悍」的人脈關係。
  • 與不同氣質的孩子的相處之道,做家長也要因材施教哦
    孩子出生的時候並非都是一張白紙,而是自帶不同的氣質特徵。氣質與性格不同,性格是後天環境中生成的,而氣質是天生的,是由人的生理狀況決定的。不同氣質特徵的孩子需要家長有不同的相處方式。今天小編就帶大家一起來探討一下,與不同氣質孩子的相處之道吧。
  • 跟領導相處總是渾身不自在,這樣做可以讓你輕鬆與領導相處!
    初入職場的人可能都會有這樣的困惑,就是總會覺得非常的不好意思,非常的不自在,尤其是在跟比自己年齡大的同事或者是自己領導相處的時候,總是覺得自己插不上話題,自己關注的內容,你與這些人不一樣。阿姨大姐們會關注家裡老公怎麼樣,家裡孩子如何,淘寶上又買了什麼新貨,而你似乎總是關心著最小眾的電影,最文藝的小說和知乎上點讚最高的評論,你總是不希望自己變成和這樣的大姐一樣,覺得自己格格不入。為什麼你會感覺到這樣呢?因為,你還並不熟悉你所到的這個新單位。
  • 夫妻相處到底要給孩子的一生教會什麼?
    到底要教會什麼?你們覺得這個世界上人與人之間的關係相處難不難?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很難處,就是你的孩子將來到了社會上,他有非常重要的是面對人與人之間相處的問題,而這個問題其實非常的不容易。大家在家庭中你跟孩子的關係,你跟老公的關係,老公跟你的關係,其實就是一種人與人之間的關係。人與人之間都是相同的,所以就是夫妻的相處模式到底要教會孩子什麼,其實第1點是教會孩子人與人之間該怎麼相處。
  • 爸爸與孩子的相處之道
    爸爸與孩子的相處之道最近《三十而已》顧佳育兒指南,使人深受感受。當兒子說:媽媽我喜歡你,顧佳就會詢問原因,然後引導並讓孩子理解爸爸的辛苦,並站在兒子的角度講解問題。媽媽和爸爸在孩子面前存在感不一樣?我們應該如何應對?
  • 感情中,戀人之間的幾個相處之道,你懂嗎
    張愛玲說過一段話:「我就像現在一樣看著你微笑,沉默,得意,失落,於是我跟著你開心也跟著你難過,只是我一直站在現在而你卻永遠停留過去」。異性交往中,如果男女的相處模式出現問題,這段相處基本也就終止了,因為相處都處不來,再去談感情也是敷衍,感情中,戀人之間的幾個相處之道,你懂嗎?
  • 不想孩子受欺負,媽媽要教會孩子立足之道:生而為人,別太善良
    就這樣書包裡的零食被同桌拿去了,文具盒裡面的新橡皮被同桌拿去了,新買的發卡也被同桌拿去了。對於小米來說這些都是心愛之物,每一次都想要拒絕,可就是不知道如何說得出口,可同桌越來越過分,搶了媽媽給自己新買的手錶,怕被媽媽發現她哭著求同桌。
  • 不想孩子受欺負,媽媽要教會孩子立足之道:生而為人,別太善良
    就這樣書包裡的零食被同桌拿去了,文具盒裡面的新橡皮被同桌拿去了,新買的發卡也被同桌拿去了。對於小米來說這些都是心愛之物,每一次都想要拒絕,可就是不知道如何說得出口,可同桌越來越過分,搶了媽媽給自己新買的手錶,怕被媽媽發現她哭著求同桌。
  • 過來人告訴你:職場必須把握的同事相處之道
    每個人都有性格脾氣,或許你在家裡盡情地發脾氣,你的老公,你的孩子也許還會理解你。但是你在工作中,同事卻不可能去接納你的壞脾氣。如果你還不懂得收斂,繼續任性地放任著自己的小脾氣,就很容易在工作中受挫。無論你在任何部門工作,處好同事關係都非常重要。相處得好,自然開心;相處不好,就很糟心。
  • 父母與孩子相處之道
    身為父母,您真的知道該怎樣教育孩子嗎?有的父母認為,家庭教育就是開發孩子的智力,讓孩子上學要請家教、上輔導班,成績一定要名列前茅,將來一定要上名牌大學。似乎只有這樣,父母的教育才算成功。可是,家庭教育最重要的應該是——培養孩子良好的品格。
  • 與同事的相處之道
    一個人入了職場,多數的時間裡都是和同事相處,如何與同事相處才是一個大學問,因為同事不同於同學,你可以挑三揀四,同事是無法隨意更換的,並且相處有度,既不能多一分,顯得彼此過於輕浮,又不能少一分,顯得過於生澀和尷尬,具體請看如下分析:1、相愛相殺
  • 夫妻相處生活的原則和底線有哪些?夫妻相處之道(值得一看)
    即下來,虞戀莎,以夫妻相處之道話題為朋友們展開分享一些夫妻相處,夫妻相處之道,夫妻相處的原則和底線,夫妻相處生活的原則和底線有哪些,是什麼等相關的婚姻經營知識,供朋友們參考。2.夫妻相處的原則和底線之二,一定要相互尊重對方,不管對方家庭條件怎麼樣,工作條件怎麼樣,賺錢能力怎麼樣。既然當你了解別人的各種情況後,還願意選擇和對方共同生活,就請不要有所埋怨,更不要嫌棄對方的什麼家庭條件不好啊,長相又不好啊,賺錢養家能力又差啊。
  • 重組家庭:繼父母與孩子的相處之道,你做對了嗎?
    你能從這部劇中感受到西安濃濃的風土人情,也會被那些積極樂觀的生活態度打動。 這就面臨著一個很現實的問題:繼父母與孩子該如何相處? 美國重組家庭研究專家就繼父母與孩子融洽相處的問題,提出了 5 條建議: 1. 孩子主要聽從自己的親生父母。
  • 相處之道:夫妻之間怎麼樣才能經營好婚姻關係
    要不為什麼那麼多夫妻的經營之道,足可以寫一本書,偏偏我們看到的時候深有感觸,等真正去做的時候那些道理早已經被忘到了九霄雲外,自己用不上呢?感情確實需要經營,首先我們得先承認自己是一個人,而且是一個有毛病,有不足之處的人。在這裡反問你一句:你的缺點你自己了解嗎?
  • 「我再也不跟你玩了」,孩子被孤立時,家長要教會孩子這樣做
    「我再也不跟你玩了」,孩子被孤立時,家長要教會孩子這樣做有一個媽媽在網上問:"如果別人家的孩子和你的孩子說,我再也不和你玩了",這樣應該怎麼做?家長可以按照自己的方式來教育孩子但是卻不能去幹涉別人家的孩子,父母最需要做的事情就是怎麼讓自己的孩子的內心變得強大,只有懂得怎麼樣保護自己才可以不受到別人的傷害。
  • 辦公室相處之道在於什麼?
    辦公室,是我們呆的時間最久的地方;同事,是我們相處時間最長的存在,但即使這樣我們與同事的相處也是一種讓人頭疼的存在,相處的時間越近,問題越多,就像和父母的相處一樣,我們到最後也是逃避結尾,但是職場的的相處又不能全然逃避。
  • 夫妻相處之道,彼此都應該這樣做……
    婚姻是神聖的,幸福的,從相識到相知,,如此得來不易的寶貴的婚姻更需要彼此好好經營,小齊大哥(心太軟)裡面唱到:相愛總是簡單,相處太難,其實大家在婚姻當中彼此都能做到這些,相信大家一定會獲得自己美滿幸福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