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是從成年人的角度來思考的話,會發現人脈是特別重要的奠基石,對整個人生的影響可以說意義遠大。要知道,孩子的一生是很漫長的,他們未來能否幸福,能否成功,主要在於內心的強大以及人格的完整,同時還需要「強悍」的人脈關係。
其實孩子從小就會表現出想要與人交往的要求,不足一歲的小孩子,他們在遇見其他小朋友的時候,會用自己咿咿呀呀的語言,以及面部表情去表示自己的內心,這就是小孩之間的交往。逐漸長大後,家長會發現,其實孩子很喜歡去有小朋友的地方,用他們之間相互能懂的語言去交流。
可見與人相處是孩子從小就需要掌握的技能,只是很多家長擔心孩子在外被「欺負」,所以習慣性讓孩子獨處,這樣反而不利於孩子的友情之路順利發展。要知道,當孩子開始有想要尋找同伴一起活動的心理,說明他已經意識到了合群的重要性。當然從小懂交際的孩子還是很有好處的,尤其是這幾個方面最為明顯。
1、性格謙讓
現在被嬌慣長大的孩子很多,所以在性格方面會略顯自私,甚至還有些驕縱跋扈,生活中是很難有朋友的。可若是從小就懂得如何處理朋友關係,那麼這個孩子的性格無疑是特別好的,最起碼懂得謙讓。因為小孩子之間難免會有矛盾和爭執的發生,想要跟小朋友一直維持這種友好的關係,那自然就要懂得如何平衡處理關係,謙讓就是必備的一種交往技能。
2、有人幫助
小朋友難免也會遇到難題,要是人際關係比較出色的話,自然會有很多朋友願意幫助。因為身邊總會有一群「志同道合」的小朋友,若是真的遇到困難,這些朋友也會用自己的方式去幫助。這或許就是所謂的「患難見真情」,對孩子來說,朋友的意義應該就在於此。
3、心理健康
那些朋友多的孩子,他們生活中不會有孤獨感,因為會有很多的朋友一起玩耍,這樣就能減少很多心理疾病的發生。記得之前看過一個心理學家的介紹,那些人際關係不好的孩子,他們生活中會有孤僻退縮以及拘謹害羞的現象。
可見,從小懂得處理人際關係是件好事,最起碼對孩子的身心發育都是極為有利的。只是家長擔心的是,孩子沒有辨別朋友好壞的能力,害怕交往到行為不好的孩子,這樣就容易學到很多不好的習慣,很容易被朋友「帶壞」。基於這一點,家長還是很有必要替孩子「挑選」朋友的,最起碼要教會孩子分辨好壞。
家長要謹記:兩種朋友要遠離
1、沒有上進心
小朋友正是相互比較和學習的階段,若是孩子身邊圍繞的都是沒有上進心,並且喜歡安於現狀的小朋友,那麼自己也會在這些朋友的影響下,變成沒有上進心的人。要知道,上進心對於一個孩子的成功有多重要,若是連最起碼的上進心都沒有,那麼孩子很可能就會變得頹廢。
說實話,孩子還不知道上進心是什麼,所以需要家長幫助他「篩選」。要是發現孩子身邊有這樣的朋友,可以用自己成年人的思維去告知孩子,並且列舉一些沒有上進心的危害,讓孩子去自行甄別。切記不要強行讓孩子去斷了聯繫,這樣反而會起到反效果,因為孩子會覺得自己被家長限制了。
2、遇事逃避
遇到困難總想著逃避的孩子,其實也是不能深入交往的,因為他們身上沒有值得學習的地方。想讓孩子將來成就大事,那麼持之以恆的堅持就是最基本的技能,要不然孩子遇到困難就只會想著放棄,自然跟成功也是沒有關係的。
喜歡逃避還側面反映他的內心不夠強大,可能一生都是平碌無為的。若是孩子身邊都是這樣的朋友,那久而久之孩子也會習慣這樣的處事方式。都知道孩子想要學會好的習慣很難,但是想要學會壞的毛病卻輕而易舉。
可能之前還會覺得「孟母三遷」的故事有些誇張,但是現在看來,這樣的母親才是真正愛孩子的。因為孟母知道,外在環境以及人為因素對孩子的影響有多大,尤其是現階段孩子沒有辨別是非能力的時候。既然身為家長,那就應該替孩子去規避一些成長路上的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