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敗微信的不可能是微信,但子彈簡訊或難以撼動微信的社交帝國。
打敗微信的不可能是另一個微信,但子彈簡訊或許也不是終結者。
羅永浩的錘子尚未大火,社交產品子彈簡訊突然「火」了。這款產品上線7天就完成第一輪1.5億元融資。
8月28日,錘子科技CEO羅永浩在微博上宣布了這一消息。快如科技是子彈簡訊App的開發商,在不久前的錘子科技堅果Pro2發布會上,羅永浩的現場演示子彈簡訊,隨後子彈簡訊的熱度不斷攀升。截至記者發稿前,子彈簡訊已登上AppStore免費排行榜第二的位置,僅次於「公安110」。
在羅永浩口中,快如科技在短短6天時間內,得到51家VC和7家科技巨頭的戰略投資部的關注。
有業內人士認為,子彈簡訊的走紅,從某種意義上說明,用戶在社交關係被微信"壟斷"後,產生了對創新型社交產品的渴望。
然而,擁有比微信體驗更優的「跨軟體」聊天、語音可以調進度條、內置資訊流等創新體驗的子彈簡訊,沒有微信的「朋友圈」,這一次有望打破微信的壟斷地位嗎?
微信不是不能被挑戰
子彈簡訊出現,給行業、用戶都帶來了一定的思考。
成立7年的微信不是永遠不能被挑戰的,事實上,今日頭條、快手等產品都在和騰訊系產品爭奪流量。同時,用戶對自己的網絡自主權有了一次重新的認識,你的好友關係鏈到底是你的還是微信的?
微信走上神壇後的幾年中,不少社交產品都向微信發起了挑戰,大多時候是以失敗告終。
2013年8月,網易和中國電信攜手推出社交產品易信,發布24小時後,用戶數突破百萬,一年內用戶量破億。如今,已經五周歲的易信慢慢淡出了人們的視線。
有意思的是,子彈簡訊主打功能,即通過一條消息傳輸「語音+文字」使用的是網易雲信的相關技術服務,而網易雲信正是基於當年易信的底層框架升級而成技術支撐平臺。據網易雲信的官網介紹,「網易雲信致力於網際網路技術的開發與研究,使開發者通過簡單集成客戶端SDK和雲端開放API,快速實現強大的移動網際網路IM和音視頻功能。」
微信早已成為國內普通大眾用戶的默認的溝通工具。財報數據顯示,微信及WeChat的合併月活躍帳戶超過 10 億。
有社交產品從業者告訴記者,IM類工具產品強大在於像牛皮糖一樣的彈性關係鏈,會讓每個試圖離開的人不得不放棄和回去。
"你一個人從這裡搬家到另外的地方,最開始會有一些體驗新產品的興趣,但很難持續,原因是關係鏈仍然在微信上。雖然關係鏈本來是用戶自己的,但因為大家都沉溺在一個平臺,很難整體遷移。一旦用戶在新的平臺上發出消息,對方回應不及時,用戶很有可能又回到原來的大平臺上去。個體的用戶很難去撬動整個關係鏈的搬遷。」上述人士說。
微信在用戶溝通的高頻基礎服務上,構建了護城河。朋友圈成為了解朋友動態甚至新聞事件的主要入口,訂閱的公眾號滿足了用戶閒暇之餘瀏覽資訊的需求,微信支付解決了用戶生活場景下的掃碼支付便利……這一系列增值服務,牢牢綁住了用戶。
這就意味著,如果僅僅是在即時通信功能上創新,很難改變這一壟斷格局。
好友安裝率約3% 子彈簡訊還要交「學費」
8月29日,新京報獨角鯨科技(ID:dujiaojingkeji)隨機調查了多位用戶手機通訊錄中好友安裝子彈簡訊的情況,發現好友安裝概率約為3%-4%。
一位受訪者通訊錄裡約有400名好友,只有15名好友安裝了子彈簡訊,安裝率約為4%;另一名受訪者約3000名好友,其中100名安裝了子彈簡訊,安裝子彈簡訊的好友均在總好友的3%左右。
新京報獨角鯨科技(ID:dujiaojingkeji)發現,相比微信,子彈簡訊主要增加了三個功能:不進入對話窗口即可發送消息給接收方;當發送語音時會自動轉換為文字;語音內容可以拖動。
不過值得注意的是,子彈簡訊並沒有自帶微信的「朋友圈」功能。
過去幾年中,釘釘是為數不多突出重圍的社交產品。雖然產品推出初期主打免費電話,釘釘的高明之處在於很早就明確了要聚焦在針對移動辦公場景,此後的宣傳攻勢中,也不斷向用戶強化「在特定的辦公場景下,你需要一個不一樣的IM工具」。微信擁有龐大的用戶,無法變身成某一個特定場景的IM工具,這就給釘釘、陌陌這樣的產品提供了機會。
無論是陌陌的陌生人社交,還是釘釘主打的移動辦公,都是從場景上做出了差異化。或許,子彈簡訊下一步也應該思考是否要專注某一特定場景。
具體到子彈簡訊來說,確實不乏有新意的功能,僅僅憑藉這些功能幾乎不可能將微信用戶遷移。對於已經完成第一輪融資的子彈簡訊來說,下一階段的挑戰在於,怎麼把一瞬間的高熱度和用戶好奇心去轉化為公司繼續發展的動力。
對於這家年輕的創業公司來說,還有不少「學費」要交。
此次,媒體曝出的安全漏洞隱患說明,單一功能創新和一個真正穩定、可靠即時通信系統之間還有一定距離。
子彈簡訊隱私保護現「任性」條款
「下載了子彈簡訊後發現,它在隱私保護上很』任性』。」8月29日,在北京工作的陳先生抱怨到。子彈簡訊是由北京快如科技研發、錘子科技投資的一款即時通訊App,其推出沒幾天,就擠進了各類APP下載排行榜的前幾名之列。
但在下載量火爆的同時,有用戶吐槽,該款APP關於信息安全的表述「簡單粗暴」。
上線7天,完成1.5億元融資的子彈簡訊火了,推出沒幾天,其已擠進了各類APP下載排行榜的前列。不過它「任性」的隱私保護條款卻引發了爭議。
新京報獨角鯨科技(ID:dujiaojingkeji)8月29日獲悉,《子彈簡訊用戶協議》有條款稱: 快如科技將儘可能保障安全,但是不能完全避免安全信息洩漏的風險,所以我們無法做出任何確定性的保證或承諾。由於各種原因(包括但不限於自行洩露主密碼、不可抗力或第三方原因)導致用戶的密碼洩漏帶來的損失,快如科技不承擔責任。
8月29日,新京報角鯨科技(ID:dujiaojingkeji)下載子彈簡訊發現,《子彈簡訊用戶協議》有條款稱: 快如科技將儘可能保障安全,但是不能完全避免安全信息洩漏的風險,所以我們無法做出任何確定性的保證或承諾。由於各種原因(包括但不限於自行洩露主密碼、不可抗力或第三方原因)導致用戶的密碼洩漏帶來的損失,快如科技不承擔責任。
而在《子彈簡訊隱私協議》中,其表示「 快如科技將盡合理的努力保障您的信息安全,但是您應當知道快如科技不能完全避免與個人信息安全相關的風險(特別是發生快如科技無法控制的情況時,如不可抗力或第三方原因),因此,快如科技對隱私信息的維護或保密無法做出任何確定性的保證或承諾。」
相對快如科技對信息洩露「無法做出任何確定性保證或承諾」、「不承擔責任」的表述,新京報記者查看同類型主流即時通訊APP微信、微博的相關隱私政策發現,針對有可能發生的信息洩露,微信並沒有「不承擔任何責任」的表述,而是對何種情況下用戶要承擔責任做了詳細描述。
微博則稱無法保證用戶個人信息通過「不安全途徑」進行交流時的安全性。
例如,微信在《微信隱私保護指引》中表示,將努力為用戶的信息安全提供保障,以防止信息的丟失、不當使用、未經授權訪問或披露。
並稱「將在合理的安全水平內使用各種安全保護措施以保障信息的安全。若發生個人信息洩露等安全事件,會啟動應急預案,阻止安全事件擴大,並以推送通知、公告等形式告知用戶。」
對此,北京盈科(杭州)律師事務所律師方超強8月29日告訴新京報記者,子彈簡訊的上述合同屬于格式合同,一般來講,App方在格式合同中確實會弱化用戶的權力,規避自己的責任。「子彈簡訊這一方的意思是,它沒法承諾安全保護措施能做到百分之百,這可以理解,但其條款中的言語很容易讓人理解錯誤,從條文上來說,學習騰訊和微博把用戶的責任列出來更為妥當。」
此外,雖然快如科技稱「對隱私信息的維護或保密無法做出任何確定性的保證或承諾。」但仍表示,「將採取適當的合理措施(包括但不限於內部調查、上報並通知執法機構、以及配合執法機構工作等)。同時,快如科技也會在其認為適當的情況下採取合法合理措施通知相關用戶,告知其被披露的信息以及快如科技對該信息的知悉程度。」
在方超強看來,APP為用戶的信息提供安全保障是一個基礎性義務,「不是說在格式合同裡寫了不承擔責任就真的能不承擔責任,如果證據表明是用戶自己操作不當導致信息洩露,那麼平臺自然不用承擔責任,但如果因為平臺原因出現了安全問題,平臺還是要承擔應由的責任,不會因為這一個格式合同就避免責任。《合同法》第40條規定,提供格式條款一方免除其責任、加重對方責任、排除對方主要權利的,該條款無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