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啊,我是小贏。提到巴黎聖母院,大家應該很可惜19年發生的那場火災燃燒了它,畢竟它是著名哥德式建築之一,又有著一定的歷史。雖然它是一座宗教建築,但是它也是集合了大家的智慧,也是對美好生活的一種嚮往。那今天就讓我們聊聊關於巴黎聖母院的音樂劇吧!
還記得小贏給大家介紹《悲慘世界》的時候,就已經提到的「法蘭西的莎士比亞」雨果嗎?《巴黎聖母院》就是出自法國大作家雨果筆下的長篇小說噢。看到這裡你是不是有個疑問:不是在講音樂劇嗎?怎麼說到了長篇小說呢?音樂劇《巴黎聖母院》就是根據雨果筆下的長篇小說改編的啦!在15世紀的法國有這樣一個故事:巴黎聖母院的副主教迫害吉普賽女郎,而雖然長相難看,但是心地善良的敲鐘人救了吉普賽女郎。因為當時雨果感受到了這個封建社會的昏暗殘酷,就借著這個故事來反映現實生活啦,這也反映出了雨果本人的人道主義思想噢。
讓我們回到音樂劇《巴黎聖母院》,這部音樂劇就是取材於雨果的世界名著啦!它擁有非常震撼的音樂,在音樂劇的基本框架中大量的加入了流行的元素,很好的把以前的演唱方法和搖滾的音樂融合到一起,這樣讓它的旋律更加深入人心。它也擁有讓人眼前一亮的舞臺,這種誇張大膽的視覺效果的舞臺布景,挑出了原著場景中的特有的物品,給大家帶來視覺衝擊。舞者也在這簡單的布景下用他豐富的肢體語言將戲劇衝突表現出來,盡情地投入表演。正是這兩個特點的配合,也讓這部音樂劇奠定了法語音樂劇的一些特色,讓法語音樂劇有了屬於自己的舞台風格。也正是因為這些元素,生動地將原著對教會和封建制度的抨擊展現出來,也反映了對人道主義仁愛精神的讚頌。
這部一音樂劇第一次演出是1998年的時候在巴黎國會大廳進行的,首演之後就吸引了大量的好評。1999年在歐洲進行了巡迴的公開演出,還在母語為法語的國家中連續上演了一百多場呢。後來又到了加拿大的法語區開始巡迴演出,又吸引了大批觀眾。
我們聊到的音樂劇大多數都是從百老匯或者倫敦西區推廣出來的,像是之前提到過的《悲慘世界》和《西貢小姐》,雖然是出自法國,但也還是經過倫敦西區的包裝。所以這些音樂劇也有著百老匯和倫敦西區特有的風格。《巴黎聖母院》就不一樣了,百老匯和倫敦西區並沒有影響到它,但是在全世界還是有很多人知道它,它還是擁有「法語音樂劇裡程碑巨製」的頭銜呢!
音樂劇《巴黎聖母院》還有一個英文版的,最開始是在2000年的時候在美國演出了半年,後來就倫敦西區進行多次演出啦,大家都非常喜歡。當然啦,英文的翻譯讓這部音樂劇有了更多的粉絲。而擁有這樣的成就,自然就少不了英文版的製作團隊了。團隊裡各個都是精英,才能創作出這麼好看的舞美效果,給大家帶來了很強的震撼的感覺。在這音樂劇裡面,有許多唱段都可以算是經典了,每一首旋律都非常好聽。最後啊,這部音樂劇也抱走了許多獎項呢!像是「最佳年度演出獎「、」最佳年度曲目獎「等等這些世界大獎都被它通通抱走了呢。
你有讀過《巴黎聖母院》這部著作嗎?或者說你有沒有去看過巴黎聖母院呢?很可惜小贏還沒有親自去過巴黎聖母院呢。你要是去過的話可以跟小贏分享嗎?小贏想知道它以前的樣子。歡迎在下方評論區告訴小贏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