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衣尚中國》之「戲韻之美」:戲服,會講故事的全能藝術家

2020-12-23 光明網

  唱念做打,巧目顧盼,水袖揮動,霓裳翻飛……中國的戲曲舞臺上,流淌著中華民族的風骨和風情,滋養著中國人的精神家園,第六期《衣尚中國》之「戲韻之美」便帶領人們遊曳於有聲有色的戲曲藝術舞臺上,探究戲服背後的人文精神、歷史變革,在戲服的意蘊中品讀中國文化的山高水長。

  由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央視綜藝頻道推出的大型服飾文化節目《衣尚中國》正在熱播,節目以審美的視角探尋服飾背後的文化,展示了中國文化的魅力與神採。本期《衣尚中國》之「戲韻之美」為觀眾創造了一種浸入式的體驗,讓觀眾一邊重溫戲曲的意趣,一邊深入地了解戲服背後承載的千古流傳之美。本期節目將觀賞性與知識性巧妙融合,弘揚中華美育精神,讓觀眾看後氣澹神明,回味悠長。

  「勾欄瓦舍」中的戲曲啟蒙

  戲服是穿在人身上的故事,成就了一顰一笑,也蘊含著每個角色的信念與堅持。《衣尚中國》之「戲韻之美」在「歷史空間」「匠心空間」「創演空間」三個時間維度進行擴展,從戲曲服飾的內涵與意義切入,讓觀眾感受到中國美學的強大張力。

  本期的「歷史空間」環節,融匯了戲曲的起源與興盛,觀眾可以體會到宋元戲曲的質樸天然,崑曲的纏綿婉轉和京劇的慷慨醇厚。由此也揭示出中國的戲曲服飾起源於宋元時期,吸取了漢唐、五代、宋、明、清等服飾特色,取眾家之⻓,由⼀代代的前輩宗師不斷創新,⼀切以「美」為目的,強化符號、提煉裝飾、高度寫意,完成了高於生活的藝術演變。

  「歷史空間」的第一個舞臺環節《源起.勾欄瓦舍》追溯了800多年前宋元「勾欄瓦舍」時期,宋雜劇中的裝束行頭看似簡單,但卻由此開啟了中國戲曲的千年演變。慢慢地,中國戲曲中有了儒雅的生行,美麗的旦角和勾了臉的淨行、醜行,再繼續發展,也就有了各自行當特點的服裝,有了嚴謹的規制。

  第二個舞臺環節《尋夢.牡丹亭》則通過張萌和馬可的動情演繹,再現了湯顯祖和「超級戲迷」俞二娘夢中相會的故事,俞二娘身穿著杜麗娘的戲服,心有所感、超越生死,而她與湯顯祖的這段「夢中之情,何必非真」的奇特故事,又在湯顯祖逝世後150年,被蔣士銓寫進了崑曲《臨川夢》中,讓人感受到中國戲曲中的豐沛靈感與浪漫。

  第三個舞臺環節《舉世.定軍山》中,譚門第七代嫡孫譚正巖和《衣尚中國》主持人李思思一起穿梭光影間,帶著觀眾回憶中國京劇在歷史上的重要時刻。譚正巖講述了自己的先祖——「伶界大王」譚鑫培在八國聯軍佔領北京城時,仍在演出。聽到炮聲,在一片驚慌中,譚鑫培以豪氣的念白穩住了人群,那一刻,譚門的那身「黃靠甲」仿佛穿在了每個百姓身上,大家一起守護著千年的城池。

  節目中,著名京劇表演藝術家譚孝曾還穿著祖父譚富英穿過的百年靠甲,重現了中國第一部電影《定軍山》中的經典形象。

  戲裡戲外的講述,讓觀眾感受到方寸舞臺上的人間百態,那其中有道德倫理、家國情懷和人生際遇,無論年代如何變化,人們總會被其中的故事打動,這便是戲曲藝術的魅力。而那靠甲水袖也在大幕徐徐拉開的一刻,將中國之美璀璨綻放。

  在匠心空間,《衣尚中國》請來了中國戲曲學院衣箱技術管理專業的老師、國內第一屆衣箱管理專業本科班的主課老師,張火丁的「大衣箱」周志強,他講解了戲服的穿戴講究、顏色意義、花紋款式。另一位嘉賓、奧斯卡「美術設計獎」得主葉錦添也講述了他對於東方美學的獨特思考。

  在「創演空間」,設計師趙卉洲選取戲服元素和當代相結合,讓流傳千年的戲曲文化擁有了時尚的表達。

  「大衣箱」教觀眾「見衣辯人」

  中國戲曲藝術的一整套藝術程式,具有獨特的審美價值。而這套程式,不僅表現在唱、念、做、打之中,也表現在服飾、化妝之中。當觀眾關注著舞臺上的高光時刻,欣賞著「衣香鬢影」之時,卻不知道那幕後的付出與講究也是相當繁瑣,本期《衣尚中國》別具視角,在「匠心空間」請來了周志強老師揭秘戲曲的「衣箱制度」,讓觀眾又知曉了一個個「冷知識」。

  中國戲曲完整的衣箱體系包括了服裝師、化妝師和造型師三個門類。「大衣箱」的工作就是同戲曲舞臺上那些精美的戲服打交道,是戲服與演員之間的紐帶和橋梁。熟知戲服門道的周志強以女孩的口紅色號來比喻不同顏色的戲服對應著角色的不同身份、性格,戲服加在角色身上的「人設」非常嚴格,絕不能出錯,而觀眾也從周志強帶來的「黃、紅、綠、白、黑」的「上五色」蟒袍中,懂得了「見衣辯人」的玄機。

  蟒袍之外,還有「靠」這個戲曲衣箱中非常有代表性的服裝,靠旗來源於古代兩軍對壘時傳令官所拿的令旗,在戲曲舞臺上,前輩先賢非常巧妙地把靠旗背在演員身上,襯託演員在舞臺上的威風凜凜。男靠與女靠也是不同的,男靠的旗上繡龍,女靠的旗上繡鳳,而且女靠的下半部分綴滿了五彩飄帶,便於隨著旦角在舞臺上的身段動作而翩翩起舞,於巾幗不讓鬚眉之中顯現了內心的柔軟。

  而「富貴衣」的亮相則在平淡中見驚奇,這件滿是補丁的黑衣服非比尋常,居然是大衣箱中的「頭一件」,富貴衣上濃縮著戲服的深厚底蘊,寓意否極泰來,體現了中華民族最樸素的向上精神以及對於美好生活的祝願,由此可見中國的「戲韻之美」,一針一線都體現著古人的智慧,是中華民族的寶貴財富。

  「戲韻之美」彰顯中國人的文化自信

  中國之美融會貫通,戲曲服飾也為其它的藝術形式提供了創作靈感。曾經在2001年憑藉《臥虎藏龍》拿下奧斯卡「最佳美術設計」獎的葉錦添,便在許多影視劇中融入了戲曲文化的氣息與創新,他尋找著中國精神的DNA,把中國傳統文化呈現在作品中,傳遞出藝術的力量。

  作為「匠心空間」的訪談嘉賓,葉錦添認為戲服是「會講故事的全能藝術家」,而葉錦添探尋中式審美的起源,是從京劇名伶梅蘭芳一張劇照開始的,當他看到照片中古典戲曲裝扮的美人側面能夠流露出如此驚人的嫵媚時,便開始沉浸到中華傳統文化之中尋找精細的美感,把那種深邃的力量吸納到自己的設計中。

  在電視劇《那年花開月正圓》中,葉錦添借鑑戲曲經驗,通過色彩的調配來表達人物的喜怒哀樂,女主角孫儷的服裝或者活潑天真,或者華貴憂鬱,讓觀眾更好地融入情境;在《夜宴》中,他用紅與金的色系來訴說宮廷的黑暗華麗,用繁冗的長袍來寓意章子怡飾演的皇后所承載的壓力;在《臥虎藏龍》中,他給周潤發設計的服裝卻又極為簡約,真絲麻布的材質令演員衣襟飄動,在戲曲般的氣韻與留白中,呈現著東方美學的魅力。

  《衣尚中國》闡述的是有根可循的美學理念,通過葉錦添對於傳統審美的鐘情,對於「新東方美學」的不斷升級,啟發人們去領悟如何讓美的傳統變成美的現實。

  中國戲曲藝術是世界三大古典戲劇藝術中唯一延續至今的戲劇藝術形式,這古典的戲韻之美是中國人內心中的文化自信和來源,是守正創新的一份底氣和力量。

  戲服是傳統,更是美學

  戲服不只是傳統,更是一種取之不盡的美學。本期的《衣尚中國》公布的主題紋樣為蟒袍中常用的海水江崖紋樣。取自清代香色地翔鳳紋妝花緞袍,只見山石、海浪、雲角、波濤組成的圖案形似流動,卻亙古永恆。百年前的帝王以它來寓意江山,而今天,它則寓意中華服飾的千年演變,不僅將舞臺之美凝練綻放,更將歷史之美代代傳承。

  而觀眾也可以通過屏幕上的二維碼進入衣尚中國的互動小程序,了解紋樣背後的故事,定製屬於自己的「戲韻之美」。

  在創演空間,設計師趙卉洲通過這一期節目,將戲曲服裝衍生到當下的服飾中,讓觀眾感受到新的流行趨勢,比如,袍與中式小立領的混搭,把中國傳統的雲肩放在腰封上,包盤金繡腰帶配上刺繡的鞋子……美學元素的再創造讓人發現戲曲走入到了生活。創演舞臺上,舞者用現代戲曲舞蹈方式,將傳統與時尚勾連在一起,讓人感覺到韻味與典雅。

  《衣尚中國》的審美解讀人範迪安認為,今天的設計師正在嘗試把傳統戲服中的符號色彩甚至工藝技巧摘取出來,用先鋒的設計理念將戲服的資源轉換為生活的服裝,這種探索值得鼓勵。無論是華彩至極還是淡雅簡約,從傳統戲服中轉換過來的生活服裝可以讓我們的生活更接近藝術。

  藝術升華為思考,方為藝術真諦所在。範迪安從美學角度揭示了「戲韻畫意」中蘊含的中華民族傳統的哲學觀念和審美觀。中國戲曲在歷史發展中形成的表演藝術體系代表了東方藝術的輝煌,比照於古希臘的表演藝術體系全然不同,戲曲服裝的特殊性就在於它的美不在形而在意,其圖案紋樣具有象徵的含義,其材質工藝也堪稱美輪美奐,具有高於生活,又源於生活的藝術美感。

(張文)

[ 責編:楊帆 ]

相關焦點

  • 《衣尚中國》之第六期演繹「戲韻之美」 戲服,會講故事的全能藝術家
    本期《衣尚中國》之「戲韻之美」為觀眾創造了一種浸入式的體驗,讓觀眾一邊重溫戲曲的意趣,一邊深入地了解戲服背後承載的千古流傳之美。本期節目將觀賞性與知識性巧妙融合,弘揚中華美育精神,讓觀眾看後氣澹神明,回味悠長。   「勾欄瓦舍」中的戲曲啟蒙  戲服是穿在人身上的故事,成就了一顰一笑,也蘊含著每個角色的信念與堅持。
  • 《衣尚中國》演繹「戲韻之美」 戲服 彰顯中國人的文化自信
    唱念做打,巧目顧盼、水袖揮動、霓裳翻飛……中國的戲曲舞臺上, 流淌著中華民族的風骨和風情,滋養著中國人的精神家園,第六期《衣尚中國》之「戲韻之美」便帶領人們遊曳於有聲有色的戲曲藝術舞臺上,探究戲服背後的??精神、歷史變?,在戲服的意蘊中品讀中國文化的山高水長。
  • 《衣尚中國》譚正巖、張萌、馬可邀您共賞「戲韻之美」
    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人心之動,物使之然也,感於物而動,故形於聲。中國戲曲宛若一位待字香閨的古典佳人,伴著唐風宋韻的高嘆低吟,沿著南戲、元雜劇的歷史軌跡一路蓮步輕移而來。12月19日本周六晚7點檔,《衣尚中國》第六期「戲韻之美」將在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央視綜藝頻道播出。
  • 央視《衣尚中國》本周六粉墨登場,譚正巖、張萌、馬可邀您共賞「戲...
    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人心之動,物使之然也,感於物而動,故形於聲。中國戲曲宛若一位待字香閨的古典佳人,伴著唐風宋韻的高嘆低吟,沿著南戲、元雜劇的歷史軌跡一路蓮步輕移而來。12月19日本周六晚7點檔,《衣尚中國》第六期「戲韻之美」將在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央視綜藝頻道播出。
  • 《衣尚中國》第七期揭示「童真之美」
    而《衣尚中國》第七期「童真之美」, 便揭示了童裝之美,美在童真;童心不改,夢想猶在;眼裡有光,心中有趣。  由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央視綜藝頻道推出的大型服飾文化節目《衣尚中國》正在熱播,節目以審美的視角探尋服飾背後的文化,展示了中國文化的魅力與神採。本期《衣尚中國》走近童裝中的大世界,那裡面,有永恆不變的祝福寓意,有晶瑩剔透的生命本真,有美不勝收的成長喜悅。
  • 央視《衣尚中國》品婚服之美
    先秦結婚是在黃昏,唐代的婚服是紅綠搭配,明代的鳳冠霞帔最讓人嚮往,「帔」與當今的紗巾有著異曲同工之妙……《衣尚中國》之「良緣之美」讓人輕輕鬆鬆地「漲姿勢」,了解到婚俗的演變歷程,舉重若輕地帶領觀眾穿越古今,讀懂了婚服中蘊含的精神圖騰。
  • 《衣尚中國》李思思古法染絲巾感悟「自然之美」
    天地有大美而不言,而人類卻有著洞察美、提煉美的智慧,「天人合一」正是東方審美的最高境界。《衣尚中國》第八期之「自然之美」探尋了中華服飾背後的「天然雕琢」--??取形,將看得見的??穿在身上;章紋配?,將天地萬物的顏?納?布料。節目融豐富的學識與真切的現實關懷於一體,讓觀眾不僅領略到「?然之美」中暗藏的東??
  • 節目《衣尚中國》:嘉賓探尋「雅韻之美」
    中國風,是浸潤於世界精髓的東方雅韻。而「雅」又是中國特有的審美時尚與美學體系,其與中華民族勤勉、自律、誠懇,有同理心的精神內核一起,構成了今天中國的「雅韻之美」。12月12日本周六晚7點檔,《衣尚中國》第五期「雅韻之美」將在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央視綜藝頻道播出。節目中,張信哲、朱贊錦、楊採鈺將與設計師李想、服飾文化專家華梅一起,感受中國人的風雅,探尋帶有「雅韻味道」的生活美學。
  • 《衣尚中國》聚焦「節慶之美」 讓藝術照進現實
    節日是中國的祖先在時間線上打上的漂亮的「中國結」,《衣尚中國》第四期節目通過「節慶之美」點亮了「中國之美」,呈現了中國節日中散發的獨特生活美學與民族情感,讓觀眾看到了中國文化源遠流長的魅力與神採。呈現了中國歷史文化的深層積澱,可以看出,中國人重視幸福的價值追求早已經深深地根植於我們的血脈當中。在之後的「匠心空間」中,本期節目邀請到了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主席潘魯生和少數民間設計師阿牛阿呷分享服飾背後的歷史故事與精神傳承,「圖必有意,意必吉祥」,現場每一個精美的圖案背後,都飽含人們對「節慶之美」所寄託的特殊情感。
  • 《衣尚中國》破題文化節目新品類 以服飾之美傳遞中華美育精神
    《衣尚中國》是首檔聚焦服飾美的文化節目,它跳出以往文化節目的固有思維,沒有從某一特定歷史時期出發,而是提取審美元素既放在縱向的歷史長河中去解讀本源,又置於橫向的世界語境中回應需求。對此,中國歷史研究院考古博物館館長鞏文認為:「從古至今,在文化軟力量的輸出上,中國影響了東南亞多個國家的審美潮流。
  • 《衣尚中國》講述"雅韻之美",卡薩帝"空氣洗"還原東方品格
    本周六晚,在央視綜藝頻道(CCTV-3)播出的《衣尚中國》迎來了第五期主題「雅韻之美」。  現場,主持人李思思與國際服飾文化學會會員華梅老師,著名演員楊採鈺,著名歌手、收藏家張信哲一起講述中國傳統文化服飾的雅韻之美,並現場分享卡薩帝「空氣洗」對古代雅韻服飾的洗護方式。
  • 《衣尚中國》定檔,卡薩帝洗衣機攜手央視探華服、護錦繡
    大型服飾文化節目《衣尚中國》將於11月7日在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央視綜藝頻道播出,卡薩帝洗衣機將攜手《衣尚中國》以「衣」為載體,解讀傳統服飾背後的文化美。  據悉,首期節目以「錦繡之美」為主題,卡薩帝將以「空氣洗」柔護錦繡,讓高端衣物護理真正回歸家庭。
  • 專訪《衣尚中國》幕後|電視人對品質的執念都藏在這裡了
    服飾文化節目《衣尚中國》,恰恰將這種「衣之大美」鮮活地呈現在觀眾面前。自2020年11月開播以來,《衣尚中國》實現了話題、熱度、口碑的多贏。節目微博同名話題#衣尚中國#閱讀量2.1億,討論量37萬;節目相關內容更催生出#古人有多愛玩諧音梗#、#這才是童裝秀應該有的氣氛#、#復興中國審美#、#穿在身上的中國美#、#影視劇衣服這麼講究#等熱門話題。
  • 讓中國美給你看!歐瑪燈光助力央視《衣尚中國》
    《衣尚中國》是由中央廣播電視總臺文藝節目中心匠心打造的大型服飾文化節目。節目以服飾為題,聚焦服飾之美,聚焦中國傳統服飾,通過講述服飾故事,探尋服飾背後的審美表達。勾連古今,揚中華文化!《衣尚中國》超強的主創團隊《衣尙中國》的舞臺涵蓋戲劇、舞劇、歌劇、魔術、綜藝、訪談、歌舞等眾多表演形式。
  • "衣尚中國"第五期呈現「雅韻之美」衣品 內在於心外在於行
    潮流易逝,風格永存,中國古典文化之美的精髓在於雅,在於韻。《衣尚中國》第五期「雅韻之美」就帶領人們從南宋才女的衣櫥中,從古人的長裙雅步中,從音樂人張信哲收藏的旗袍中,發現和品味這份簡約、清透、樸素、內斂的東方雅致。
  • 《衣尚中國》第五期呈現「雅韻之美」衣品 內在於心 外在於行
    潮流易逝,風格永存,中國古典文化之美的精髓在於雅,在於韻。《衣尚中國》第五期「雅韻之美」就帶領人們從南宋才女的衣櫥中,從古人的長裙雅步中,從音樂人張信哲收藏的旗袍中,發現和品味這份簡約、清透、樸素、內斂的東方雅致。
  • 《衣尚中國》解讀自然之美,卡薩帝洗衣機留住自然中國色
    來源:時刻頭條1月9日,央視綜藝頻道(CCTV-3)大型服飾文化節目《衣尚中國》第八期開播,通過探索古代植物染色,講述中國衣物「自然之美「。春暖花開,草長鶯飛,夏日酷暑,觀荷納涼。我們常常通過觀察自然的四時節慶,而讓自己的服飾有了更多裝扮的可能,取之於紋樣、顏色來穿在身上。而這些浸潤自然之色的衣物將如何洗護?卡薩帝在現場就提供了高端護理解決方案。中國色彩演繹自然之美在本期的歷史空間單元裡,李思思穿越到清朝化身清代格格,將古代用植物織染的衣物送給友人。輕如蟬翼,薄如羅娟的薴麻透氣、涼爽,被世界譽為「中國草,中國寶」,也是當時上乘的紡織品。
  • 合——戲韻夢浮生『蓋婭傳說』輕紗漣漪,風華絕代
    蓋婭傳說巴黎時裝周2020年春夏系列大秀「戲韻·夢浮生」在巴黎小皇宮拉開帷幕。本次時裝周以「起」、「承」、「轉」、「合」之「合」為主體並攜北京燕京八絕共獻祖國七十華誕。 萌芽燕趙,奠基遼金,繁榮明清戲韻華光,懷一份溯美之心,尋尺畫之嬌顏,傳承中華之風韻,本次戲曲元素分為「昆·曲」、「川·戲」「京·劇」三個篇章。
  • 《衣尚中國》今晚首播,李思思、朱廣權、胡杏兒、周深帶你一起感受...
    錦繡凝聚了中國傳統審美的極致呈現,它取靈感於世間萬象,又用絲線裝扮了萬象世間,是中國人在追求美的過程中,不斷到達,又不斷超越的巔峰。回溯它的美學之源,錦繡最初的定義是什麼?今晚19: 10,央視綜藝頻道《衣尚中國》首期節目,讓我們一起感受錦繡之美!錦繡的發展史其實就是一部美的發展史,回望過去,每一代人都在其中留下了自己追求美的印記。《衣尚中國》邀請朱廣權、胡杏兒、周深、叶音、鍾晨、王敬軒,共同用藝術的形式演繹關於錦繡的故事。
  • 《衣尚中國》藏在衣服中的自然與詩意
    從18000年前,山頂洞人嘗試用樹葉、獸皮裝飾自己,形成中華服飾文化的雛形,到2600年前,東門之池,漚麻的姑娘小夥一邊勞動一邊對歌,再到絲綢書寫出中華服飾新篇章,中華服飾的發展始終蘊含著古人對自然的領悟。本周六晚7點檔,央視綜藝頻道正在熱播的大型服飾文化節目《衣尚中國》就將帶領觀眾走進充滿「自然之美」的服飾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