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廣更名為中國傳媒大學 更換校名褒貶不一

2020-12-17 網易教育
北廣更名為中國傳媒大學 更換校名褒貶不一
2004年08月26日21:37:27 人民網 肖鋒

  昨天記者從北京廣播學院獲悉,該校已於8月19日得到教育部的同意,更名為中國傳媒大學(英文全稱:Communication University of China縮寫:CUC),並擬於9月7日學校50周年校慶時正式掛牌。

  ◆更名緣由

  符合「大傳播」需求

  北廣宣傳部工作人員介紹,更名是根據社會發展需要和學校實際情況做出的。信息技術和傳媒產業的發展對學校學科結構提出了綜合性的要求,迫切需要樹立「大傳播」的觀念,為報刊、廣播、電視、網絡、新媒體提供全方位服務。傳統的學科結構已不能滿足現代傳媒教育和研究的需要,進一步拓展學科領域,調整學科結構成為必然要求。其次,我國高等教育的戰略布局需要一所以信息傳播為特色的綜合性大學。

  此外,學校更名有利於準確反映目前學校多學科協調發展的學科格局;避免兩級學院稱謂相同導致的誤解;在某些國際交流場合消除「學院」比大學低一格的障礙;增強全體教師的榮譽感和愛崗敬業意識,吸引高層次人才來校工作。

  ◆更名條件

  達到大學設置標準

  目前國內相關學校水平參差不齊,北京廣播學院作為教育部直屬的「211工程」重點大學,在傳媒教育方面具有良好基礎,已成為該領域的中堅力量。該校已建立起完整的大學架構,具備將「學院」更名為「大學」的條件。目前下設16個二級學院,學院下設38個系,校、院、系三級管理的大學架構已經成型。在辦學層次、師資力量、科研水平、學生規模、辦學條件等方面,已經達到了教育部規定的大學設置標準。

  ◆更名背後

  曾想改為北廣大學

  校方介紹,學校更名議案前後經過了兩年多的討論,「北廣大學」曾經呼聲很高,但「中國傳媒大學」最終獲勝。

  認為可以採用「北廣大學」作為新校名的理由是,「北廣」是目前社會各界(包括學生、家長、校友、兄弟院校、媒體等)對其的慣稱,「北廣大學」在一定程度上能夠體現新舊校名之間的傳承關係;可以避開按行業領域命名的局限,為學校今後發展留下較為廣闊的空間。反對意見認為,「北廣」二字為非固定詞組,含義模糊,並且容易導致誤解,如把北廣大學視為北京廣播大學的簡稱,或與電大混淆等等。

  經過反覆斟酌、比較,學校認為以「中國傳媒大學」作為新校名是最為理想的選擇:符合學校的學科設置,已經遠遠超出廣播電視的範圍,廣泛涉及電影、網絡、出版、報刊、新媒體等其他多種媒體的辦學實際。同時,在校名中冠以「中國」字樣符合實情。此外,「中國傳媒大學」使該校新舊校名的銜接自然。「北京」對應「中國」,「廣播」對應「傳媒」,「學院」對應「大學」。北京廣播學院的知名度等品牌資產可以由中國傳媒大學順利繼承。

  ◆各方反應

  更換校名褒貶不一

  北廣曾以校長的名義向社會各界知名人士發函200封徵求意見,更名事宜得到了絕大多數人士的支持。在該校教代會上,學校更名議案以97%的贊成票獲得通過。而記者在隨機詢問的十幾名北廣的師生中,卻有不少人認為,「北廣」的叫法幾十年來深入人心,已具有很高的「品牌」價值,丟掉這個名字感覺很可惜。

  ■連結

  農大改名引發爭議

  本報8月6日報導,中國農業大學校長陳章良提出將校名的「農業」去掉。言論一出,立即引起了廣泛爭議。

  「去掉『農業』這兩個字後,很多高校在招生和人才引進過程中取得立竿見影的好效果。」陳校長的建議引起了其他校長的不同看法。北京師範大學校長鍾秉林認為,農業類大學、師範類大學等專業性大學,應該發揮自身特點和優勢,整合自身,加強綜合學科發展,從而提升學校和學生的實力,而不能僅靠改名。

  聯繫高校日盛的改名之風,人們不禁產生這樣的疑問:高校改名到底是為了迎合市場還是為了變革內涵?要發展就非得先改名嗎?校名改了,但學校本身的內核並沒有變化,換個名字有何意義。


本文相關內容:求學論壇』 『褒貶不一』 『協調發展』 『徵求意見』 『教育部







相關焦點

  • 中國傳媒大學南廣學院更名為南京傳媒學院,有何利弊?
    中國傳媒大學南廣學院由獨立學院轉設為獨立設置的民辦本科學院,已經經過教育部審核,並進入公示期。如公示無異議,則進入正式序列。這就代表著今年錄取的新生,畢業證上的蓋章恐怕就得是南京傳媒學院了。至於已經錄取的在校生,之前學校發布公告,新人新辦法,老人老規則,還是採用中國傳媒大學南廣學院。至於如果執行,得看學校的具體規定了。在18年的單招中,學生報考南廣學院時,就跟他們聊過這所學校的辦學歷史,也探討過是否更名,以及更名後的利弊。
  • 中國傳媒大學南廣學院:轉設後擬申請「南京傳媒學院」新校名
    據中國傳媒大學南廣學院官方微博9月12日消息,中國傳媒大學南廣學院針對網絡信息關注學校轉設情況發布說明。全文如下:針對近日網絡信息關注中國傳媒大學南廣學院轉設事宜,特作如下說明:一、獨立學院轉設是國家高等教育改革的大政方針。根據教育部《獨立學院設置與管理辦法》及江蘇省《關於加快推進獨立學院規範發展的意見》等政策精神,教育主管部門正積極支持推動獨立學院儘快轉設為民辦普通高校。
  • 南廣學院與中國傳媒大學終止合作,2021年更名南京傳媒學院
    9月12日,曾培養出倪妮、白客、鄔靖靖等演藝明星的「中國傳媒大學南廣學院」官方發布聲明,稱該校正在按國家政策精神籌備和推進獨立學院轉設工作。經友好協商,該校已與中國傳媒大學於2019年7月籤署了轉設協議。
  • 與中傳「分家」 南廣學院將更名為南京傳媒學院
    原標題:  中國傳媒大學南廣學院回應與中傳「分家」:未來將更名為「南京傳媒學院」荔枝新聞專稿 記者/周詩婕9月12日,中國傳媒大學南廣學院就與中國傳媒大學「分家」一事對荔枝新聞做出回應。特別是將進一步發揮出民辦高校在多元化籌措辦學資金加大辦學投入、擴充和引進國內外高水平師資、提高教職工福利待遇等方面的機制優勢,為提升學校品牌和競爭力、為教師發展和學生成才創造更好的條件。三、我校正在教育主管部門支持下有序籌備和推進轉設工作。根據政策要求,申請轉設的前提,須與舉辦校解除原有辦學協議,與母體高校脫鉤。
  • 中國名牌大學校名的政治邏輯
    隨著我國教育事業的發展,高校在上個世紀90年代開始整合,多個學校涉及更名,在此期間邀請到黨的第三代領導集體核心江澤民為其題寫校名的高校有:中央民族大學、北京郵電大學、中國農業大學、上海大學、河北工業大學、大連海事大學、南京理工大學、北京化工大學、石河子大學、大連理工大學、國防科技大學等。
  • 該校有「北有北廣,南有浙廣」之稱,是國內第二大的傳媒院校
    今天小編介紹的這所大學是浙江傳媒學院。學校一直有「北有北廣,南有浙廣」之稱,北廣指北京廣播學院(今中國傳媒大學),該校是除了中國傳媒大學的另外的一所傳媒高校。學校當之無愧在傳媒高校中是一所很不錯的院校,學校也是我國的十大影視學院之一。
  • 山東工商學院:校名從中國煤炭經濟學院到擬更名山東財富管理大學
    但近幾十年來教育部對高校的更名改制逐漸從嚴,未滿足一定條件和沒有正當理由很難更改校名。舉例來說,1990年,教育部在全國範圍內僅批准山東農業機械化學院一所本科高校將校名更改為山東工程學院。由此可見,高校更名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情。
  • 中國傳媒大學南廣學院將更名「南京傳媒學院」,畢業證怎麼辦?
    近期,一條「中國傳媒大學南廣學院」將要改名的消息在朋友圈大面積刷屏。眾所周知,中國傳媒大學南廣學院成立於2004年,是江蘇省唯一一所傳媒藝術類應用型大學,關鍵它是一所民辦大學。但因為倪妮、白客等明星大咖都是從中國傳媒大學南廣學院畢業,因此一直都備受關注。如今,傳出將於2021年改名為「南京傳媒學院」,此消息一出,頓時引發輿論與社會公眾的熱議。中國傳媒大學南廣學院的母公司——華夏視聽傳媒集團,向港交所提交了IPO申請資料。
  • 河南4所獨立學院要更名了,校名都很大氣,大家看看怎麼樣?
    隨著中原工學院信息商務學院2020年成功轉設為鄭州經貿學院,河南省目前僅剩有4所獨立學院,它們分別是河南大學民生學院、河南師範大學新聯學院、新鄉醫學院三全學院和河南科技學院新科學院。
  • 新舊校名的尷尬 國家開放大學回應「畢業證更名」
    他向新京報記者展示的錄取通知書、學生證上均為「中央廣播電視大學」,其就讀期間所繳納的學費發票也註明「電大學費」。「現在畢業證上的學校變成了國家開放大學。」該學生說,問了學校才知道,原來中央電大在2012年就已經更名為國家開放大學,下屬的分部也要跟著一起改名,「這個消息三年間沒有人告訴過我們。」
  • 西安傳媒學院也來了,為中國第6所傳媒大學!
    2020年陝西省擬申報設置本科學校基本情況表顯示,西北大學現代學院申請建校名稱為西安傳媒學院,西安財經大學行知學院申請建設名稱為西安經濟學院(備用名西安行知學院)。
  • 中國那些著名大學, 都是誰題寫的校名?
    1950年8月北京師範大學擬改換校徽。林礪儒校長致函毛主席,信中寫道:"我校擬更換徽章,隨函附呈徽章式樣一紙,恭請惠題。不日,毛主席為北京師範大學題寫的校名送到學校。外交學院原華西醫科大學源於1910年由西方基督教會組織在成都創辦的華西協合大學,是西南地區最早的西式大學和中國最早培養研究生的大學之一。1994年,原四川大學和原成都科技大學合併為四川聯合大學,1998年更名為四川大學。2000年,與原華西醫科大學合併,組建了新的四川大學。
  • 此學院申請更名為大學,新校名非常有創意,卻遭到全體師生反對
    在我國從專業升格為本科是很常見的事情,如果學校能有機會升級為本科大學,肯定是非常樂意的。「大學」聽起來就好像比「學院」高級一些。然而今天要介紹的這所大學,新校名很有創意,但是卻遭到全體師生的反對,這是為何?
  • 中國傳媒大學南廣學院與中國傳媒大學暫停合作,將轉為民辦高校並更名
    9月9日,華夏視聽傳媒集團向港交所遞交招股書,其主營業務包括運營中國傳媒大學南廣學院。招股書顯示,2019年7月1日,中國傳媒大學、傳媒大學南廣學院、南京美亞籤訂終止合作辦學協議。中國傳媒大學南廣學院計劃從獨立學院轉變為民辦高等教育機構,並計劃更名為Cathay University of Communication, Nanjing。截至2019年6月30日,中國傳媒大學南廣學院收益為1.65億元,同比增長27.6%,毛利為9704.5萬元,2019學年共有在校生13515人。
  • 不改個校名,都不好意思說自己是中國一流大學
    至於校名怎麼改,基本可以分成四類:一是升級換後綴,如學院改大學;二是獨立院校變動,與母體學校脫鉤;三是改更換地域名;四是更換專業名。而在這四類改名方法中,最常見的就是改後綴。中國協和醫科大學被譽為「中國醫學殿堂」,1959年就名字裡帶「大學」。但在2007年時,為與清華大學合作辦學,這所學校更名為「北京協和醫學院」,直接進入了「211工程」和「985工程」建設行列,獲得了豐富的教育資源。不過,高校為改名最費勁心思的,還是地域名和專業名。地域名怎麼改?自然是愈大愈好。能用河南不用鄭州,能用華北不用河北,能用中國更好不過。
  • 官宣,四川這所大學更名,新校名飽受爭議!
    這所高校就是「四川廣播電視大學」,在2020年12月2日,四川省人民政府批覆更名為「四川開放大學」。 該校在更名之後,其管理體制、非學歷教育辦學權、原有學歷以及隸屬關係都不會發生改變,只是本校主要職責是為了推進該省的開放教育體系建設、服務省內全民終身學習,讓繼續教育、職業教育及高等教育融合發展。
  • 江蘇理工學院即將升格為大學!不過這個新校名還不如不改?
    一般來講,一所院校由學院升格為大學是值得慶賀的事情,說明學校辦學實力得到認可,而且升格為大學後更加有助於招生、學生就業等。不過近日位於江蘇常州的江蘇理工學院公布其即將升格為大學並且更換的新校名後,網友卻覺得新校名還不如原來的校名,原來江蘇理工學院的新校名擬定為江蘇職業技術師範大學,看似學校由學院升級為大學,但是更換後的校名總覺得還不如原來的校名聽著高大上,似乎有明升暗降的意味,甚至有網友覺得有一股「本科變專科」的 感覺。問題來了:江蘇理工學院究竟是一所什麼樣的大學?
  • 2020高考生注意,這5所大學今年將會更名招生,錄取分數可能上漲
    2020高考生注意,這5所大學今年將會更名招生,錄取分數會上漲。 西安財經大學 西安財經大學原名西安財經學院,早在2018年底教育部就批准西安財經學院升格為西安財經大學,不過在2019年的高考中,學校卻還是以西安財經學院的身份在招生,所以2020年,將會是西安財經大學的首次更名招生
  • 北廣傳媒優優寶貝電視頻道攜手三元奶粉全新打造《全球育兒資訊》
    2014年9月18日,北廣傳媒優優寶貝頻道攜手三元奶粉全新打造的《全球育兒資訊》節目重磅回歸。《全球育兒資訊》2009年1月1日於北廣傳媒優優寶貝頻道開播,一經播出即因其大容量信息和快節奏播報的特點而廣受好評,開創資訊類育兒節目先河。由於欄目內容與三元奶粉「有愛有緣有三元」的理念契合度較高,而成為三元奶粉的最新合作夥伴。
  • 七月,那些顏值爆表的北廣之星--女神篇
    第一篇 女神篇1、張思惠,7月表演班學員,來自河北邢臺。熱愛音樂,舞蹈,表演。目標院校:北京電影學院。2、楊帆,7月播音致勝班學員,來自湖北襄陽。湖北襄陽創二代聯盟副主席,襄陽五中最美體委,北廣之星的黑珍珠。目標院校:中國傳媒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