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維尼媽媽沐瀅
看了一則新聞,被氣笑了!
事情是這樣的:有一位網友反映湖南衛視金鷹卡通頻道播放的一款動畫片《菲夢少女2》「價值導向有問題」,不應該提倡把頭髮染成五顏六色,穿得花裡胡哨的還在舞臺上表演換裝,於是向湖南省廣播電視局舉報了!
湖南省廣電局的答覆是:不同顏色的頭髮僅為區分人物形象、提升辨識度,故事內容正能量,講述的是有音樂夢想的少女們團結協作、歷經考驗、努力奮鬥、共同成長的故事……
不過,湖南省廣電局還是停播了這部動畫片,並表示對出現的問題進行整改。
em……整改……整什麼改?
作為一個5歲女孩的媽媽,看完這則新聞,讓我想起一句東北土話:沒屁咯嘍嗓子!
女兒前段時間狂迷《巴啦啦小魔仙》、《小馬寶莉》,跟《菲夢少女》差不多,迷一樣五顏六色的發色和仿佛喊一句「巴啦啦能量」就能召喚世界的「咒語」,讓孩子拿起魔法棒就覺得自己成為了那個集萬千魔法於一身的小魔仙了。
當然,孩子不傻,她知道動畫片和現實的區別,但依舊樂此不疲地玩著這項「假裝遊戲」,並且從這種「假裝遊戲」中獲得了自我的認同。
價值導向?教壞小孩?沒有的好嗎?!
此新聞一出,網友們紛紛吐槽:
天線寶寶不止染髮,還染膚色呢,舉報!
葫蘆娃沒穿好衣服,舉報!
四大名著也別播了,不是打打殺殺就是談情說愛,更得舉報!
更有網友悲哀:國漫卑微在線求生存,條條框框束縛太多,何時能夠崛起?
動畫被舉報停播這事,不禁讓我想到前幾天鬧得沸沸揚揚的童書下架事件。
楊紅櫻、楊鵬、沈石溪、曹文軒等作家的作品,因為內容涉及「誘導、美化自殺」、「情色描寫」而被下架,北貓的《米小圈》也因內容含有給「同學起外號」、「偷奸耍滑」等內容同樣被抵制了。
這其中涉及的一些童書,例如漫畫版舊版《淘氣包馬小跳》中的確有對「自殺」這個敏感話題欠妥的地方,但更多的內容則是斷章取義。
很多家長,包括讀過這些書的孩子自己都非常不解:《米小圈》怎麼了?《狼王夢》怎麼了?我們讀的時候根本沒有留意所說的這些啊!
更有家長和孩子談及自己對這些書的讀後感,大多是「有趣」、「偉大」、「感動」、「溫暖」……
以至於有網友哀嘆:現在的孩子真的脆弱到連一本兒童文學都看不了了嗎?
回首想想這些年被下架的那些動畫和被禁的那些書。
最為可惜的要數《虹貓藍兔七俠傳》,這部作品的文學指導是作家餘華老師,故事中暗含智慧和道理。劇情一環扣一環,人物也是各有性格。這部2006年獲得中央電視臺少兒節目及動畫精品國產動畫片一等獎的動畫作品,竟然因「血腥暴力」而被家長舉報下架了!
仿佛有一群家長神奇地存在著,就連《小豬佩奇》這種人畜無害的動畫片,都要因「它讓孩子學會了跳泥坑」而抵制!
他們需要的是在一種完全無菌的環境裡養孩子,經受不了任何風浪和波折,更見不得一點與自己既定的、狹隘的思維相悖離的東西。
他們覺得孩子小,分辨能力弱,所以不是去引導和疏通,而是因噎廢食地將一切疑似的因素全部堵在自己營造的溫室圍牆之外。
契訶夫在小說《套中人》,曾有這樣的一段刻畫:
中年希臘語教師別裡科夫,四十歲了還未婚,他有個奇怪的毛病,就是時時刻刻都要把自己套起來才行。
即便是在晴好的天氣裡,他也要穿著大衣,支起領子,帶上雨傘,套上鞋套,就像把整個人套起來一樣,不僅僅是身體,還要把自己的懷表等小物件也找套子套起來,就算上了馬車,不管天氣好壞,也要叫人把篷子支起來,自己只露出一個頭看外面。
他自己有一套很嚴格的生活清規戒律,還經常會在各種場合說:千萬別出什麼亂子。這句話也成了他的口頭語。
可是他越是擔心「千萬別出什麼亂子」,卻越出亂子,他把自己弄得六神無主,寢食不安,最終病倒了,進了人生最後的那個套子裡……
這樣的家長就像別裡科夫一般,他們不止套住自己的思維,更是套住了孩子用自己的雙眼看見大千世界的視線。
孩子看不到這些紛雜,自然也是去了家長和孩子藉此機會去正面直視和探討的機會,適去了家長引導孩子的契機。
當有一天,孩子自認為自己長大了,他離開父母羽翼真正面對這個世界的時候,竟然發現這個真實的世界和父母給他營造的假想世界完全不一樣。
可是,父母沒有告訴過他,面對這個世界該去怎麼做,也從沒有正視過孩子的想法,彼時的孩子,該怎麼辦呢?
挪威藝術哲學家讓-羅爾·布約克沃爾德說:「每個孩子都是本能的繆斯」。家長需要給予孩子足夠的空間,讓他們能夠自由發揮和創造。
當孩子們看到《米小圈》裡調皮搗蛋時,一些家長是這麼做的:
咱們探討探討,今天你是米小圈的老師,你有批評他的權利,也有讚美他的權利,你覺得米小圈這麼做好不好呢?對不對呢?如果你是米小圈,你會怎麼做呢?
當孩子看到動畫裡所謂的打打殺殺時,一些家長是這麼做的:
可以告訴我,你認為誰是英雄,誰是壞蛋嗎?你崇拜那個英雄嗎?是的,我也相信正義必將戰勝邪惡。我們在現實中,也有很多正義戰勝邪惡的事,也有很多英雄,但是他們可能不穿鎧甲、也不穿鬥篷,他們同樣保護我們,你希望成為這樣的人嗎?
誠然一些動畫和書籍的內容會對孩子起到影響的作用,但起到引導的決定性作用的,依舊是父母啊!
不能因父母的缺失陪伴和疏於教育,就讓動畫和童書背鍋。
另外,話說回來,染髮這件事,需要上升到「價值導向」的問題嗎?
願我們作為家長,真的能夠附身去站在孩子的視角去看問題;
能夠對孩子的世界足夠接納和包容;
願能正確理解和接納孩子世界裡的奇奇怪怪,這樣,他們才能可可愛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