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南京3月24日電 題:護工收小費與醫生拿紅包,有區別嗎?
新華社記者 朱旭東
醫生收紅包,早就不是什麼新聞了,如今,連養老院的護工也開始收起了小費。報載「南京多家養老院的院長坦言,護工收小費的情況確實較普遍。」怎麼琢磨,都覺得有點彆扭,因為醫生拿紅包,護工收小費,本質上並沒有區別。
治病救人,醫生從事著一份神聖的工作。聽說,歷史難以考證的以前,醫生治病救人本著懸壺濟世的境界,根本沒有紅包的概念。患者為表示感謝,送點雞蛋、奉上紋銀,也不是稀罕事,但那是事後,而且醫者一般都是笑著婉拒。最起碼,影視作品上是這麼說的。
現在呢?儘管我依然相信有不收紅包的醫生,但這點「相信」,除了曾經刨根問底採訪過的南通三院還經受得住推敲外,環顧四鄰、問遍好友,很難再覓知音。
悻悻然,只能安慰自己——事後收紅包,那算感謝,古已有之,不足為怪;事前收紅包,且算患者花錢買心安,依然怨不得醫生。可這紅包,如果成了「理所當然之舉」,就是患者的悲哀、社會的悲哀!
可以想像,當初醫生的確不收紅包,後來開始象徵性地收紅包,然後禮節性地收紅包,然後是坐等收紅包,甚至個別醫生開始索要紅包。近兩年來,相關部門已經加大了懲治醫療行業貪汙腐敗的管理力度,醫生收受紅包現象有了明顯好轉,但其原來的負面影響卻「硬硬的還在」,所謂的「幾粒老鼠屎」,臭臭的仍有。
再說護工,他們沒有治病救人的本領,技術含量很低,收入自然也不高。想當初,他們找到這份工作的時候,也很珍惜,工作認認真真本本分分,哪曾有收小費的念頭?可不知道從什麼時候起,養老院的老人給護工小費也成了慣例,不給就臉難看、事難辦。
不由得想起小時候學過的一篇寓言故事:旅人搭帳篷夜宿沙漠,駱駝剛開始伸進來一隻腦袋,旅人不以為意;後來駱駝脖子也探進來了,旅人稍微讓了讓;後來大半個身子也擠進來了,旅人只能縮在帳篷的角落;最後,駱駝完全擠了進來,把旅人擠出了帳篷……
旅人寵壞了駱駝,難道,醫生和護工,也是被寵壞的?這社會,可不只有醫生和護工「被寵壞」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