權威:0-3歲做好這6件事,小孩更聰明

2020-09-03 熊貓兒科

有人說寶貝的聰明程度和遺傳基因有關,但科學研究顯示,0-3歲是寶寶腦部發育的關鍵期,後天培養更有效。

想要培養聰明伶俐的寶寶,讓孩子「贏在起跑線」上,需要熟知孩子智力發育的幾個關鍵時期,以便有方向性的培養寶寶

0-3個月:刺激視覺和聽覺

這個時間段的寶寶清醒時間短,但大腦非常活躍。父母除了悉心餵養,也要多和寶寶互動哦,這個階段主要是刺激寶寶視覺和聽覺的發育:

多和寶寶說話

用溫柔的語調說或哼唱兒歌,刺激寶寶的聽覺神經,觀察寶寶的反應

準備色彩對比強烈的黑白紅三色卡片

吸引寶寶注意力,且慢慢移動,有助於寶寶更多腦細胞相連,促進大腦發育

多出去走走

不要認為孩子小就整天帶孩子宅家裡,外部視覺刺激對寶寶既新奇又有趣。

4-7個月 :感官刺激,允許探索

這個時間段的寶寶清醒時間更長,會分辨出熟人與陌生人,能夠更清楚地表達出自己的情感。爸媽能做的是:

允許孩子自由探索

給孩子一個允許寶寶自己探索舒適且安全、並且能夠隨時感受到父母的環境,讓孩子隨心所欲探索的同時確保給予給ta足夠的安全感。

比如可以給孩子鋪一個爬行墊,上面準備些各種材質、安全性較高玩具布偶、小汽車等等,讓寶寶自己體驗感官觸覺,刺激他們的感官發育。

少說教多肯定

這個時間段的寶寶,總愛把東西都塞到嘴裡咬一咬、舔一舔、嘗一嘗,從而刺激大腦發育、探索外部世界。這樣做還有一個好處,給寶寶帶來安全感緩解焦慮

所以爸媽看到寶寶咬東西,不要盲目制止寶貝,在合理範圍內允許寶寶。家長只需要做好消毒工作就可以啦。

而且,這個階段,寶寶是聽不懂道理哦~

8-12個月:語言發展、陪伴

8個月的寶寶開始熱衷於往外發展,爸媽們要準備好進入陪玩階段啦。

多和寶寶嘮嘮嗑

這個階段寶寶有說話傾向,家長要多和寶寶嘮嗑啦,也可以買一些繪本進行親子閱讀,刺激寶寶的語言反應,還能培養孩子閱讀習慣。

識別情緒並模仿

情商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高情商的第一步,與準確識別他人的情緒分不開。

情緒模仿法可以幫助寶寶理解並識別情緒。

爸媽可以在寶寶快樂、興奮、哭泣、驚恐的時候,模仿他,跟寶寶做同樣的面部表情和動作,以此讓ta加深對情緒的理解。

1-2歲:自我意識萌芽

人們都說孩子越大越不調皮。比如孩子在1歲之後會爭搶玩具並且一不如意就大吵大鬧。這個階段家長要牢記兩點:

正確認識孩子的叛逆行為

孩子「不那麼乖了」,並不是因為孩子不聽話了,而是表明寶寶的大腦發育到了新的階段。

Ta開始意識到「我」和別人的區別,開始為了保護「我」而做出反抗外界的行為。

貢獻耐心,觀察大於管教

這個階段,是爸媽最容易失去耐心階段之一(至於為什麼是之一,孩子越大就越懂哈哈)。

熊貓君必須要告訴各位:觀察大於管教,讓寶寶自由去探索,對ta安全無害就好。甚至,你可以陪孩子一起做一些好玩但又不至於太出界的事情。

講道理,基本沒用,真的。

2-3歲:鼓勵表達

2歲是一個極其重要的時間段,寶寶身體方面的成長開始放慢,但腦力開始飛速發育,正式進入Trouble 2。對你看錯,是麻煩。

鼓勵說話表達自我

2~3 歲的寶寶,開始積累語言發展的素材:他人不經意的一句話、爸媽講繪本的話、電視機裡的一句話……都可能成為ta小腦袋裡的語言小素材。

這時候爸媽要有意識引導孩子說話鼓勵ta表達意見。比如路上的小狗是什麼顏色,它怎麼叫。

多參與戶外活動

在條件許可的條件下,多帶孩子外出,讓寶寶多聽、多看,多受健康刺激。打開視野,就不那麼容易膽小和拘謹了。

比如:可以帶寶寶去動物園,給寶寶邊看邊描述;帶寶寶和其它小夥伴互動,培養ta融入集體的能力,為上幼兒園做好準備。

最後,總結一下,0-3歲寶寶5個關鍵時期,家長需要這麼做:

⭐ 0 - 3 月: 刺激視覺和聽覺

4 - 7 月: 感官刺激,允許探索

⭐ 8-12個月: 語言發展、陪伴

1 - 2 歲: 貢獻耐心,觀察大於管教

2 - 3 歲:鼓勵表達

當然,如果家長「錯過」了其中某些時期,也不用太焦慮。畢竟,智力發育是個長期的過程,除了多聽多看多引導外,「」是寶寶成長最強大的養分。每天多給寶寶一分耐心,相信ta一定會越來越聰明。

另外,除了以上五件事外,定期【體檢】也是給娃最好的禮物。

重要!!

開學在即,熊貓君特意聯繫了新世紀兒童醫院(業界評論新世紀醫療在私立兒科領域稱得上全國第一),給關注熊貓兒科頭條號的新老粉絲爭取到了有限的優惠體檢名額,有意向的可以私信我諮詢,還有見面禮喲~~

PS:在體檢項目中,新世紀醫療採用了最新版的ASQ-3兒童發育評估篩查量表,這是美國俄勒岡大學人類發育中心、早期幹預研究所研發的1—66個月兒童的發育篩查量表系列,能著眼於系統識別嬰幼兒發育發展的長處和問題臨界點,幫助家長儘早發現嬰幼兒是否有發育遲緩等成長健康問題,系統的篩查和監測兒童溝通、運動、社交五大綜合發育能區

他們的特色是:

採用國際領先的發育評估工具,全面了解孩子的發育情況;

根據兒童不同年齡定製化的健康體檢項目;

1位兒科醫生/兒童保健科醫生+5位專科醫生使用專業化的專科設備,共同參與每位孩子的健康體檢。

具體會包括以下兩個部分:

1、通過評估和檢查,儘早篩查孩子是否有任何健康問題

2、根據健康檢查結果,為您和家庭養育孩子提供支持和建議

相關焦點

  • 0-3歲是寶寶右腦開發的黃金期,睡前做好這3件事,孩子會更聰明
    但是現實生活中95%的人,只運用了大腦的3%~5%,其餘的都蘊藏在右腦的潛意識之中。根據研究表明,大部分智商高的孩子右腦都很活躍,而且擅於思考和總結,所以,家長想讓孩子變得更聰明,我們就要從開發孩子的右腦開始。
  • 3歲前做好這4件事,寶寶的智商就有可能超越你
    以下是2位專家,做客《拜託了媽媽》節目中的觀點▼「0-3歲,寶寶大腦發育的黃金期  寶寶出生時,腦重相當於成人腦重的25%!而寶寶3歲時,腦重就已經相當於成人腦重的85%了!這說明,0-3歲,是寶寶大腦的快速生長期!  這期間,不僅是大腦的重量在增長,更重要的是寶寶大腦內神經元的數量也在飛速增長。3歲時,寶寶大腦內神經元、神經突觸、神經元連結就已經遠超成人腦內神經元的發育了。這又充分說明了,0-3歲,是寶寶大腦發育的黃金期!
  • 3-6歲是大腦開發的「最佳時期」,做好這5件事,孩子越來越聰明
    德國學者卡爾·維特在19世紀提出:孩子年齡越小學習能力就越強,尤其是3-6歲這個年齡段。但隨著孩子慢慢長大,如果不能及時幫孩子開發大腦,培養孩子各方面的能力,孩子的這種天賦將在6歲之後消失。
  • 日本教育專家大坪可奈:讓0-6歲孩子更聰明,家長要做好兩點
    但是,經過一番折騰之後,有的父母發現,自己錢也花了,補習班也報了,貴族幼兒園也上了,孩子卻沒有變得更聰明。其實,這就和父母過於緊張的幼兒早教有關係了。6歲孩子更聰明的方法,靠的是這兩點反觀我們的鄰國日本,孩子從小就懂事有禮貌,而且很聰明,幾乎每年都有諾貝爾獎得主來自日本。
  • 寶寶3歲之前,家長要「狠心」做好這3件事,孩子將來更有本事
    俗話說3歲看老,這句話並非毫無科學依據,有科學研究表明,孩子三歲之前形成的很多習慣都會伴隨一生,隨著孩子的成長回報會越來越少,因此我們想要孩子更聰明、更健康,一定要抓住0-3歲的黃金髮展期。「狠心」做好這3件事,孩子將來更有本事一、行為習慣的養成0-3歲是孩子行為習慣養成的關鍵期,這個時候的孩子可以說是一片空白,既沒有壞習慣也沒有好習慣,因此我們要從這個時候開始幫助孩子養成好的行為習慣,行為習慣包括刷牙、吃飯、穿衣服、拉粑粑等等,不過絕大多數孩子的這些,都是有父母負責,而想要幫助孩子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家長首先要做的就是狠下心來
  • 0-3歲大腦發育關鍵期,這15件簡單的事讓寶寶智商更高更聰明
    0-3歲是寶寶大腦飛速發展的關鍵期,1歲寶寶的腦重量已經相當於成人的50%,2歲達到成人腦重的75%,3歲時接近成人腦重,可見0-3歲寶寶大腦發育有多快。要想寶寶智商高、大腦發育更快,一定不要錯過0-3歲這個大腦發育的關鍵時期。兒科專家為此給出了一些實質性的建議,在0-3大腦發育關鍵期如何做讓寶寶更聰明!
  • 3-6歲是大腦開發的「黃金時期」,做好這4件事,孩子越來越聰明
    德國學者卡爾·維特在19世紀提出:年齡越小的孩子,學習能力就越強,尤其是3-6歲這個年齡段。但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如果不能及時刺激孩子開發大腦,培養孩子各方面的能力,孩子與生俱來的天才吸收能力將在6歲左右逐漸消失。
  • 3-4歲的孩子,多做這3件事培養邏輯思維,讓大腦變得更聰明
    都會覺得孩子太煩了,明明很正常的事情,為什麼孩子就這麼多事?其實作為家長,我們要理解,孩子這個階段正是大腦發育的關鍵時期,邏輯思維在逐步成型,發育的越好,孩子就越聰明。4歲之間是孩子邏輯思維的成長期,在這個時間段內孩子會逐漸養成邏輯思維,對任何事情都執著於前因後果。
  • 3-4歲的孩子,多做這3件事培養邏輯思維,讓大腦變得更聰明
    等等相信家裡有三到四歲孩子的家長,或多或少都會遇到這些問題。都會覺得孩子太煩了,明明很正常的事情,為什麼孩子就這麼多事?其實作為家長,我們要理解,孩子這個階段正是大腦發育的關鍵時期,邏輯思維在逐步成型,發育得越好,孩子就越聰明。
  • 要想孩子更聰明,別錯過0--3歲時的學習訓練!
    俗話說:三歲看大,七歲看老。一個人三歲時,可以看清他長大後的情況,因為智力與秉性基本形成;到七歲時,就可以看清他一輩的狀況,因為人的智力、性格已基本定型。所以,孩子大腦發育的黃金期是0--3歲,家長要好好培養教育,千萬別錯過,否則,將來就無法補救。
  • 3-4歲的孩子,常做這4件事可以培養邏輯思維,大腦更聰明
    我家孩子進入3歲以後,有一個明顯的變化,對於周圍的一切事情都很好奇,總是喜歡問為什麼!在孩子的眼中,似乎萬事都要找到其中的「因為」和「所以」。而我經常被孩子的問題,問得啞口無言。比如太陽為什麼會發光?天空為什麼是藍色的?
  • 3-4歲的孩子,常做這4件事可以培養邏輯思維,大腦更聰明
    這個階段父母要正確引導,讓孩子常做這4件事,會培養其邏輯思維的能力,大腦更聰明。常做這4件事可以培養邏輯思維,大腦更聰明而且3-4歲的孩子已經有一定的認知能力,所以我們在給孩子解釋因果關係的時候,也要做到清晰有條理。
  • 6歲之前是右腦開發關鍵期,做好3件事,孩子一天比一天聰明
    因此,現在很多家長特別重視孩子的右腦發育,今天教家長經常給孩子做3件事,可以讓孩子一天比一天聰明。德國學者卡爾·維特在19世紀提出:年齡越小,具有的學習能力就會越強,但隨著年齡增長,若不及時刺激右腦發育、培養、鞏固,孩子與生俱來的天才吸收能力就會逐漸消失。
  • 0~3歲是大腦發育黃金期,這3件事很簡單,做到讓娃更聰明
    寶寶每天必幹三件事:吃-玩-睡現在想想,這真的是一生中最無憂無慮的時候了,老母親羨慕一秒鐘。不過,這種悠閒的狀態,只是表象,其實他的大腦神經細胞在高速生長。:孕晚期和出生前3歲孕期的最後 3 個月和寶寶出生的頭三年被稱為大腦發育的加速期。
  • 0~3歲寶寶的玩具這麼選,寶寶更聰明!
    為了自己省心呀,有了玩具我們就可以各自做自己的事了。小孩和玩具本來就是個固定搭配。玩具?就像你要口紅包包,小孩兒肯定也要樂高、拼圖、洋娃娃嘍~聽說多玩玩具可以讓寶寶變聰明!美國梅奧診所曾表示:嬰兒遊泳與哮喘、支氣管炎和溼疹等疾病有關,0—4歲兒童水暴露會增加胃腸疾病風險。這樣選玩具寶寶更聰明01 按月齡選玩具不同階段的寶寶能夠掌控的能力不同,所以我們要根據寶寶不同月齡段來選玩具,拒絕超齡玩具和過期玩具。
  • 蒙特梭利:三歲決定一生,3歲左右做好這2件事,孩子未來會更好
    3歲左右的孩子,是大腦發育的關鍵時期,與此同時也是性格養成的關鍵時期,在這期間父母的教育對孩子未來有很深的影響。這其中包括,日常生活教育、數學教育、感官教育、語言教育、自然文化教育等等,全部囊括其中。家長做好這兩件事,孩子的未來更加光明一、幫助孩子養成良好的性格孩子在0-3歲這個年齡段,一切行為都是模仿父母學來的,在這期間父母的一舉一動都可能被孩子深深的記在腦海中並模仿。
  • 孩子3-6歲時,家長將"這4件事"做好,好過費錢給娃報興趣班
    但實際上,在孩子3-6歲這個年齡段,父母沒必要急於給孩子報興趣班補習班。那麼為什麼是3-6歲這一個年齡階段呢?其實又和孩子的心理髮育有關,3歲左右的孩子,大腦發育基本完成,自我意識開始覺醒,對世界充滿了求知慾。
  • 女性超過35歲懷孕風險高,但做好了這幾件事,胎寶照樣能平安無事
    此外,35歲孕婦早產的 風險是最佳育齡孕婦的1.8倍,而40歲孕婦這一風險值則為2.4倍。由此可見,隨著孕媽年齡的上升,流產及早產的機率也逐年攀升。高齡產婦一定要做好這幾件事1、做好孕前檢查女性在35歲之後,子宮、卵巢的生理機能會不斷下降,發病率也較高。
  • 寶媽如果能夠堅持做這3件事,寶寶會比同齡人更聰明
    嬰兒出生後,母親不僅希望嬰兒能夠健康成長,而且希望嬰兒變得越來越聰明,尤其是比同齡人更聰明。因此,除了遺傳因素外,母親還必須做好這三件事,這將極大地幫助發展嬰兒的智力。1.經常與寶寶互動父母的言語和行為將對嬰兒產生重大影響,父母不同的教育方式將給嬰兒帶來不同的生活,如果父母在日常生活中樹立榜樣,與嬰兒更多地互動,並加深嬰兒對周圍事物的了解,則嬰兒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更加開朗活躍,邏輯思維也將得到改善,這可以大大改善提高嬰兒對周圍事物的認知和嬰兒的邏輯能力
  • 0-3歲寶寶最怕這10件事,媽媽記好了
    從寶寶降生到3歲,這一階段,讓寶寶害怕和焦慮事情有很多,有10件事很具有代表性,媽媽一定要記好,這樣才能幫助寶寶克服焦慮和恐懼,更好也更快樂的健康成長。 【0-3歲的寶寶最怕10件事,每個爸媽都該看看】第1件事:害怕肢體被完全放開(0-3個月)你有沒有發現,月子裡的寶寶總是拳頭握的緊緊的,小腿蜷縮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