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學:憤怒情緒的本質是什麼?該如何應對?

2021-01-10 心樂園加油站

你容易憤怒嗎?

你憤怒時經常對誰發脾氣?

你最近發脾氣是什麼時候?

「喜怒哀樂」是人最基本的四種情緒,人們在遇到挫折、被嘲笑、夫妻矛盾、被打擾、突然意外等情況時經常容易憤怒、發火、甚至暴跳如雷,偶爾產生憤怒情緒是很正常的,但經常的憤怒情緒對外不僅傷害別人,對內也傷害自己。比如:我最近一次產生憤怒情緒是費勁心血寫了兩個小時的文稿因忘記保存而丟失,真是心痛致極,憤怒到極點,焦慮、急躁,感覺整個人心跳都在加快,血壓升高。

為什麼有的人容易憤怒、發脾氣呢?

(1)原生家庭形成的性格特徵

我們每個人都成長於自己的原生家庭,如果一個孩子在他的成長過程中,經常看到父母之間或其他家庭成員之間處理矛盾的方式就是吵架、發脾氣,那麼他潛意識裡形成的處理矛盾的方式也就是吵架和發脾氣。另外被父母嬌慣養大的孩子一般優越感比較強,形成自戀人格,認為發脾氣是自己的特權,也就容易產生憤怒情緒。

(2)維護自己的權威和更好的控制

有些人會把發脾氣當做一種權力的象徵以維護自己的權威。我們常常可以看到有的公司領導常常因為下屬犯錯而憤怒、發火,其實就是在展示自己的威嚴,以便於更好的控制和管理下屬。

馬斯洛心理需求層次表

其實大部分的憤怒情緒是一種心理防禦機制,是人表達攻擊性的一種表達方式,其本質是被壓抑的心理需求無法滿足而產生的焦慮情緒。

覺察自己的憤怒情緒

我們該如何管理自己的憤怒情緒?

合理的表達自己的憤怒情緒可以試著這樣做:當心中怒火燃起,可以先覺察它,看看自己背後的心理需求是什麼?是否合理?你會發現多半的憤怒是沒有必要的,怒火自然會消散,而合理需求下的憤怒情緒是自己攻擊性的一種合理表達,是可以允許的,既不用壓抑自己的情緒,還會得到別人的尊重。

相關焦點

  • 如何應對消極情緒和壓力
    對於很多人來說,這是一個常見的問題:當我們感到壓力或受傷時,我們應該如何應對不斷出現的負面情緒?我們是否應該把憤怒和沮喪發洩出來,假裝它不存在,這樣我們就能把這些情緒的影響降到最低?還是說錯話或做錯事會讓事情變得更糟?事實證明,「填充情緒」絕對不是最健康的選擇,而且有一些簡單的技巧,任何人都可以使用。
  • 《控制憤怒》:發洩憤怒、壓抑情緒就能減輕憤怒?這樣只會更憤怒
    這種方法將幫助我們有效處理情緒問題,並告訴我們如何運用他們提出的技巧對憤怒的根源與本質有一個系統的了解。接下來,就讓我們一同跟隨作者的步伐,看一看我們究竟該如何應對憤怒。一、應對憤怒情緒的五種誤區說到應對憤怒情緒,我們或許了解過很多方法,比如盡情發洩、盡力忍耐、找到憤怒的根源等,這些「常識性」的建議,其實都是錯誤的。
  • 《控制憤怒》:發洩憤怒、壓抑情緒就能減輕憤怒?這樣只會更憤怒
    這種方法將幫助我們有效處理情緒問題,並告訴我們如何運用他們提出的技巧對憤怒的根源與本質有一個系統的了解。 接下來,就讓我們一同跟隨作者的步伐,看一看我們究竟該如何應對憤怒。一、應對憤怒情緒的五種誤區說到應對憤怒情緒,我們或許了解過很多方法,比如盡情發洩、盡力忍耐、找到憤怒的根源等,這些「常識性」的建議,其實都是錯誤的。
  • 心理學:憤怒時代來臨,如何控制自己的情緒?
    今天的課題是,憤怒時代來臨,如何控制自己的情緒?心理學上認為,一些負性經歷會形成心理層面的「未完成情結(unfinished business平日裡,司機經常與乘客發生糾紛,消極情緒日積月累,當特定情境再現時,情緒往往難以控制。類似的,公眾服務從業者的心理健康水平,可追溯到每一個顧客曾對他的態度評價。給我們的提示是:司機在當時的情境中,憤怒情緒可能源於早期積累,人在憤怒的時候,也可以問問自己,是否想起了某個厭惡情境或想起了某個討厭的人?因此,出門在外,善待他人,善待自己。
  • 五步拆解乾貨:應對抑鬱、焦慮、憤怒…情緒來襲
    孫子兵法有雲,知己知彼,百戰不殆,只有你知道了內心情緒,才能知道如何應對。如果不能清楚的覺知自己的負面情緒,建議大家練習正念呼吸,在呼吸之間覺察自己的情緒表達表達,就是情緒釋放的過程,主要有四個途徑:向當事人表達、向他人表達、向環境表達、向自我表達。
  • 不要壓抑憤怒的情緒,爆發出來吧!該發火時就發火吧
    很多人日常思考的關於憤怒的問題大都是:自己被人侮辱冒犯,比如被人身攻擊、被人出言不遜等,心裡非常難過……自己該如何調節心態。這樣的問題實在是讓人莫名其妙:為什麼首先是自我調節?被人冒犯、侮辱,錯的不是自己,為何不去跟冒犯他人的人說出自己的憤怒?大部分人的問題是不知道該如何表達自己的憤怒而不是如何控制自己的情緒,壓抑自己的憤怒。
  • 情緒心理學:學習情緒的產生原因,應對負面情緒
    在所有的物種當中,人類的情緒最為豐富。當面對壓力,情緒使我們精神集中;當面對危險,我們會心跳加速、步伐加快;當聽到不好的消息,我們會眼含淚水;當收穫期待已久的成功,我們會手舞足蹈、語無倫次。情緒從何而來?情緒的構成是什麼?如何處理負面情緒?
  • 克制不住憤怒和焦慮?心理學告訴你怎麼應對
    ,但像所有的情感一樣,它們為我們提供了關於了解我們自己的信息——如果我們能夠花時間搞懂這些情緒背後的原因、認識到憤怒和焦慮是如何相互作用的,那麼我們就能幫助自己減少痛苦。憤怒和焦慮的相互作用正如佛教心理學所強調的那樣:「生活因我們無法控制而讓我們感到痛苦」。因此,雖然這些情緒本身是對一些感知到的威脅所做出的反應,但如果只是體驗憤怒或者焦慮,那麼我們無法解決任何事情,我們的判斷只會加劇這種情緒。
  • 情緒管理:憤怒的影響,擁有憤怒的情緒該何去何從
    【管理情緒做倔強的小草】喜怒哀樂作為我們生活中常見的四大主要情緒,當憤怒的情緒來臨時,該何去何從,憤怒在對我們的生活中造成了哪些影響?首先,我們先來大概解釋一下憤怒。憤怒用大白話來說就是自己認為權益受到了損失,不被重視,而窩了一肚子火。
  • 每天一點心理學:如何在憤怒的時刻保持理智?
    久而久之,我們習得了使用問題行為(比如情緒升級、關閉自我等)來應對自己的情緒,現在的你內心感到痛苦。沒關係,在這裡,我們將分享新的接納情緒的方法。我們可以從現在開始學習新的思維方式、情緒調節方法、人際溝通和正念放鬆技巧,改寫舊的人生腳本,踏上少有人走的路,開啟心智成熟的旅程。今天,我們來聊聊如何在憤怒的時刻保持理智。
  • 當憤怒到想動手時,該如何管理情緒?不妨試試這5個方法
    每個人都會有憤怒的時候,這是一種正常的情緒,並沒有什麼對錯之分。關鍵是,當我們在憤怒之時採取什麼言行方式,是決定一個人情商、人品之所在。因此,如何正確處理憤怒的情緒,就變得尤為重要了。其實這種方法不論是在憤怒狀態,還是在興奮等強情緒波動狀態下,都是非常適用的。02:「阿Q式」精神勝利作家王小波說過:「人的一切痛苦,本質上都是對自己無能的憤怒。」
  • 高教雲:如何應對自己的情緒?
    本網1月08日訊 你有沒有出於憤怒而說過話,後來又後悔了?你是否曾因為恐懼導致自己錯過了成功的機會?情感是有力的。你的情緒控制,決定了你與人互動方式,甚至還影響了你的財運。如何戰勝並控制自己的情緒,其實是每個人的必修課。正確的控制自己的情緒,會使你變得更強。
  • 情緒背後的本質
    情緒背後的本質道禾大學堂 幸福頻率線上教育如:有個女學員在一個重男輕女的家庭出生改變情緒的第二步,回顧小時候最早發生這個情緒的場景是什麼,進入畫面,去看到受傷害的點,同時也看到能夠學習到的點,一件事情必定有正反兩面,看到事物發生的另外一面,就能為你所用,也只有把最初的那個癮的源頭找到,自然慢慢就能化解。
  • 你對憤怒可能有誤解:被憤怒不是你的錯
    1:憤怒是向下流的 叢非從在他的書中曾這樣寫過:我們只有去理解憤怒是如何形成的,才可能應對別人的憤怒。實際上,憤怒是向下流的。 在一個系統裡,憤怒會自動從較強的一方流向較弱的一方,如此你就可以理解了吳恪之對孫弈秋的憤怒了。
  • 心理學家:疫情期的情緒管理,如何應對無聊、焦慮和恐慌?
    1)如何應對無聊和迷茫?感到迷茫,沒有什麼想做的事情,通常是對自己的了解太少,沒有發掘到自己真正的愛好,以及真正的生活目標,所以接下來需要花時間來了解自己,找到自己的愛好和人生方向和目標,把這件事情做為接下來要做的主要的事情。2)如何應對放鬆太久不想去上班的焦慮?
  • 我的憤怒到底該如何表達丨心理諮詢師請回答
    負面情緒就一定會造成負面的後果嗎?對於負面情緒就只能百般隱忍嗎?如果不是,我們該如何合理地表達和處理自己的負面情緒呢?本期「心理諮詢師請回答」,我們選取了簡單心理問答區一名用戶關於 話題的提問。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心理諮詢師們是怎麼看待這一問題的,希望對你有所啟發。
  • 讀後現代心理學理念的繪本,從敘事的角度看負面情緒的解決
    暑假裡接觸到的兒童心理個案,多數涉及到孩子們的負面情緒問題,而家長們也不知道該怎麼去面對。事實上,只要我們在養育的過程中,採用接納、允許孩子出現負面情緒,情緒管理的教育方法,關於情緒的問題就會比較容易解決了。那麼怎麼尋找到一個抓手,讓我們更方便快捷的幫助孩子處理好情緒呢,我們推薦一套書,上海文藝出版社出版的《3~6歲兒童情緒管理啟蒙》系列。
  • 情緒成長方法論|幸福生活的追求,歸根結底和控制憤怒有關
    所以,控制憤怒,學會在憤怒來臨之前有效應對,是我們生活的重要課題。當我第一次和朋友探討這種憤怒時,他告訴我:「平時我真的很少生氣,但是憤怒一旦有了苗頭,似乎就愈演愈烈,變得無法掌控,我不知道該怎麼辦。」確實!
  • 「舔狗」的本質是什麼?心理學解析:情緒應激
    心理學家拉扎勒斯認為,我們的情緒是自身與環境相交融而誕生的產物,在諸多情緒活動中,人的反應本質上顯示出了外界刺激對行為的影響,與此同時,我們也在不斷調節自身以便做出應激。討好行為在每個人身上都客觀存在,而決定是否把其融入到自身的行為模式則和應激模式有關。
  • 心理學:通過憤怒來逃避他人的責備,是一種心理防禦機制
    基於心理防禦機制,個體的許多反常行為大都為了應對他人對自己毫無成就的責備。人們在某一年齡階段,如果對自我評價過低的話,會發生許多反常行為。有些人會越來越敏感,有些人動不動就會發火。心理學研究發現,人們對自己的價值不確信,會導致個體迫切需要他人的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