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落在北京各處的20多家付費自習室,正在成為北漂人群的中轉站。心懷不同目的的年輕人,在這裡充電、加油,重新審視自我和社會,或者調整生活方式和職業狀態,小小自習室,如同過去和未來之間的一道窄門,門口的他們都在等待一次翻盤的機會。
李康 北漂10年 準備GMAT
專科畢業,不斷提升學歷讓我更有安全感
每天下班後,我會步行到這家位於CBD的自習室,在隨機分配的位子上坐下,開始刷題。我在一家醫療公司做市場策劃,領導仗著自己職位高,總愛亂罵年輕人,我表面微笑以對,內心暗生鄙夷,但是沒辦法,我得忍住,現在就是為了賺錢。
進入自習室,看著自己記錄得滿滿當當的資料、筆記本,它們意味著我將來可能獲得的自由——等我考過GMAT,拿到留學offer,就不用在這裡繼續浪費青春。
我之前因為過於相信經驗貼上的速成複習辦法,低估了GMAT的難度。有一次做題全錯,坐公交回家路上,一直哭,懷疑自己不適合考試。已經是今年的第四次備考了,我準備踏實複習,不走捷徑。
這是我北漂的第十年。2004年,我在青島一家酒店做服務員,收入很低,工作也很重複,枯燥、無意義的生活讓人想要逃離。決定來北京幾乎是一念間,我沒告訴任何人,從酒店領完最後一個月的工資,拿著行李,帶了1000塊錢就來了。抵達那天是4月4日,下午5點,北京沙塵瀰漫,我頭髮裡進了好多沙子,當晚住下的第一件事就是去洗頭。
一個多星期後,我才「通知」父母,他們對我的選擇充滿懷疑。我們都沒想到,我能在這裡堅持十年。
剛來北京的頭幾年,我住在東直門那邊的地下室旅館,50塊錢一天。我每天投簡歷、帶著簡歷去面試,都說北京遍地機會,我卻一直沒有找到工作。當時,我把三餐縮減為一餐,天天只吃一碗酸辣粉。
後來,我在北京結識一位朋友,他是中山大學畢業的,我說自己很羨慕他。他建議我去報一個自考本科,有本科證書的話,不管是找工作,還是做其他的,都能給自己一個支撐。我當時對自考一無所知,也擔心自己年齡大了,學習能力下降。我在他的幫助下,報考、自學、考試,2年後,拿到了自考本科文憑。
自考期間,我曾去海澱區一家公司面試,對方以學歷為由將我拒之門外。他說,現在都是本科生、研究生了,我這兒清華北大的研究生也很多。我很受打擊,還好那時候已經開始自考,就覺得不管怎樣,我要拿到本科證書。
在北京,學歷焦慮只是眾多焦慮的一種,只是這一點於我最具體,也有彌補的途徑。這十年,我從酒店服務員轉到公關行業做策劃,慢慢成為甲方的中層經理,不少曾經一起北漂的人都離開了,我也不知道自己還能堅持多久。也想過回到青島,又覺得已經適合北京的思維方式、生活節奏,再回去,與青島的環境也不兼容。
我想考了GMAT後,出國讀MBA,為將來更好的職場發展或者創業做準備。我在自習室辦了季卡,通常,工作日一下班我就過來。從6點半或7點一直待到10點鐘,周末時偶爾睡個懶覺給自己放個假,平均能在這裡待上9、10個小時。這裡或許能成為我人生的中轉站,之後我可以遠離油膩苛刻的上司,擁抱新的生活。
我的英語基礎不好,除了刷題之外,規定自己每天做兩篇短文閱讀,背誦120個高頻單詞,我還會逐字翻譯《經濟學人》,訓練自己的閱讀能力,這種默默努力的狀態,能削減我想到未來時孤獨和迷茫的感受。
程昊 北漂1年 準備考研
想要落戶買房,得為未來規劃一個最優方案
這是我來自習室的第53天,除了國慶封路,我每天都會過來。過去一年的職場生活,像一場鬧劇,為了及時止損,我決定辭職考研,回母校跟著熟悉的老師做科研。
去年,我從一所985大學的電子信息專業畢業。我們專業難,全年級440人,最終只有360人畢業,而我們班畢業率是100%。身為班長,還是挺有成就感的,這讓我覺得自己適合做管理工作,直接影響了當時的職業選擇。
我的第一份工作是在工廠做基層管理,主要是和工人打交道。有人聽說我大學學校和專業都不錯,過來問我,「你怎麼來幹這個了?」我知道他是出於好意,但我還是往心裡去了。工廠裡的氣體對人體不太好,加上經常上夜班,我身體出現了不適,心悸、起紅疹,於是急著換了份工作。
第二份工作是在一家國企做企業管理,當企業大學的講師,偶爾帶著公司領導做一些拓展活動。到了新的單位,我當然想好好幹下去。
這裡的職場規則遠比我想像的更複雜。面試時,我得假裝自己是92年的,扮成熟「鎮住」年長的候選人;和大我幾歲的同事相處,我又得當一個聽話的新人,他們可以「清閒」,我得幹整個部門三分之二的活。準備一份文件,一個月改了17稿,我每天凌晨4點睡,6點起。
這些只換來了幾千塊的工資,我能理解這是職場新人的必經之路,但我受不了。我們經常出差應酬,飯局上新人是小透明,主持大局的是領導,走到他的位置可能得花十幾年,我覺得太慢了。我原專業的應屆生,起薪是我現在的三倍,讀完研再從事技術崗,月薪4、5萬是常事。
我想問題比較實際,如果未來想在北京落戶買房,我得及時選擇一個最優方案。辭職後,一開始,我在家複習,環境太舒適,效率本來就不高,原來工作上對接的各種人還經常給我打電話。於是我找到了現在的付費自習室,想把自己扔到一個完全陌生的環境裡,沉下心來複習,買4個月的卡花了4000多。
我的學習計劃安排得很滿,每天只給自己1小時休息時間,包括吃飯上廁所。4小時專業課,1小時英語,7小時數學,算題有時候靠的是肌肉記憶,停下來就手生了。一次性用完九張草稿紙正反面,我很享受這種感覺。從家到自習室的路上,我會背一背政治,不想讓這一個小時閒過。
複習得越久,越覺得科研更適合我,在職場上很難界定對錯,但我喜歡在學術上較真。
讀書時,我很嚮往穿白襯衣、西裝的工作。為了展現最好的形象,定期做髮型,每天敷面膜,過得很精緻。開始考研後,我換上了衛衣,每天喝4瓶碳酸飲料提神,臉上開始冒痘。這樣的自己,反而更充實、舒服。
思思 北漂2年 準備考研
從北京撤退之前,我想讓自己多一些籌碼
這次辭職考研之前,我從來沒有替自己規划過人生。現在,我每天在自習室待至少10個小時,第一次體會到了努力的快感。
我讀的是一所二本師範學校的生物專業,畢業應該去當高中生物老師。我以為,只有成績好的同學,才會當老師。畢業後,班上80%的人都陸續成為老師,包括平時不怎麼學習、成績差的。我屬於那20%,上了這麼多年學,早就厭倦了學校,一心只想找工作。
臨畢業,我被北京一家成人考試機構錄取了,工作內容是負責解答學員的問題、和任課老師溝通、準備資料,很簡單,沒什麼門檻。當時對這份工作沒有任何期待,河北離北京這麼近,大家都來北漂,我也想試一試。
我的工作不忙,早九晚六,偶爾周末加班。但在公司待久了,我慢慢有了危機感。坐我附近的同事是負責講課的老師,他們都是研究生或博士,無論是待遇還是前景都比我好。而我做的工作,誰都能幹,很容易被替代。即便是和我同一崗位,研究生畢業底薪8000元,而我普通二本畢業只有5000元。
我在北京沒有吃過什麼苦頭,朋友們互相照應,不覺得孤單。我住在五環外月租1800元的房子裡,每天下班後,刷劇、看綜藝。一年多,工作似乎毫無起色。一切都像溫水煮青蛙。這樣,我來北京有什麼意義呢?我想好好規劃未來。
剛有考研的念頭時,我還有些退縮,但看到來我們公司上課的人,我覺得一切都還不晚。他們大都是企業高管,原本學歷不高,想考個MBA。為了更好的發展,三、四十歲了還在自我提升。還有挺著大肚子來上課的孕婦,容易疲倦,還是堅持下去了。
辭職之前,我慢慢調整狀態,每天背單詞、上網課,同時開始計劃考研的方向。為了更有把握考上,我目標定得不高,一所211的生物專業。
當我告訴媽媽辭職的想法,她很支持:「沒事,你回來吧。」我沒同意。我們村有一個男生,從小成績沒我好,畢業後回家當了生物老師,今年剛升年級主任。如果我直接回去當生物老師,還得被他管。
我在北京已經待了兩年,留下來很難,勇敢地撤退也不失為一條出路。在調整人生方向之前,我想為自己積攢一些籌碼。我也不想「空手」回去,讀完研究生甚至博士,至少可以爭取在河北的重點高中教書。
7月,我辭職後開始在自習室備考,到現在已經花了2400元。我斷掉了所有社交活動,這得感謝我的朋友們,她們知道我時間緊張,都不來約我出去玩,時不時給我發個小紅包,說:「別忘了去買點水果吃。」
太久沒學習,再撿起來還挺難的。備考第一個月,我6點起、11點睡,可早上精神總不太好,我又調整為7點半起,學習效率高了很多。真題沒有答案,得從好幾本書中歸納,必須得靜下心去學。
難免還是有崩潰的時候,前兩天看到考研群裡,別人進度比我快,我陷入自責,給媽媽打電話:「媽,我沒有你好,早上8點都起不來。」媽媽已年過50,每天早上五點多起床練瑜伽,堅持了兩年,身材保持得很好。聽到我的哭腔,媽媽很溫柔地安撫我:「我困了隨時都能休息,你不還得學一整天嗎?」
掛了電話,我冷靜下來,告訴自己:哭啥?繼續做題吧,不要看別人學了多少,自己按計劃走就行。
從小到大,我沒有什麼夢想,按部就班地長大。現在,我對自己有了要求。
金子 北漂5年 自習室店員
雙重身份的我,近距離打量在北漂自習室的人們
我站在吧檯,環顧一周。這天還早,一個男孩在沙發區坐著,坐了十幾分鐘。好半天了,我過去問他,「你要是來特別早的話,我就先給你開燈,讓你進去學習。」
他一臉疲態,說自己需要休息一下,「剛上完培訓課回來,現在已經累得夠嗆了,就想休息,不想學習」。
疲憊前來的上班族並不少見,學習需要高度集中注意力,耗費更多腦細胞,是更辛苦的。我明白了,沒再打擾他,他就是想坐會兒。
我在這家自習室裡做店員,來這兒的人有學生,但更多的還是已經工作的人。願意花錢自習的人越來越多了,大都是辦周卡、月卡的,月卡1588元,算下來一天也就1到2杯咖啡的錢,但比咖啡廳利於專注。
這家自習室是我妻子同合伙人一起成立的。籌備期,恰好我要準備一級建造師的考試,索性辭職,成為自由職業者,偶爾接一些項目,一邊準備考試,一邊給妻子幫忙,從建店到裝修,跑各種手續。
我是河北人,家中條件不好,但農民出身的父母一直告訴我:讀書是唯一一條出路。高考放榜時,我填寫了一個志願,等真正來到位於燕郊的學校,我才發現是一所大學在這裡單獨設置的應用技術學院,打著三本的名義在社會上招生,畢業時給你發一張畢業證,其實沒有任何效力。
我學的是建築專業,畢業後,找工作一直不順,最終我進入一家創業公司,工作中我還算努力。在這個行業,考試是增加收入的有效途徑,先考各種「員」,再考建造師二級、一級,接著才考工程師。
我想考完一建,再去換一個工作。這幾年在公司,我一直在做投標,成長空間不大。獲得證件加持後,或許我能去管項目,這樣一個月可能有好幾萬的收入。媳婦兒在店裡,不需要我看店的時候,我也會坐在自習區,和大家一起準備考試。
我們要求學員註冊時填寫自習原因,大部分人寫的都是:想要獲得自我提升。這也符合我們開店前做過的一些調研,在北京,考試氛圍濃厚。我看到過一組數據,「2018年北京CPA考試的報考人數為15.3萬,而其今年報考司法考試的人數接近4萬,是全國最大的獨立考區。」
2018年,我們準備開自習室時,北京只有兩家,後來突然就多起來了。可能是各個行業不景氣,人們有學習需求,希望自己能在這個城市站立得更穩一些。
-----------------------------------------------------------------------
本期策劃:成琨
編輯:崔玉敏
視覺:曾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