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世界級綠道造福千萬武漢市民,東湖綠道二期最全攻略一手掌握)
你知道嗎?世界上最貴的一條「翡翠項鍊」
竟然是「武漢製造」!
這條項鍊,天生絕美容顏,品質高貴
武漢萬名能工巧匠,耗時一年,精雕細琢
12月28日,這件「傳世之作」即將令世界驚豔!
對的,你沒有猜錯!
這條高級定製獨一無二的「翡翠項鍊」
就是——東湖綠道
一期28.7公裡,二期73.28公裡
一期二期無縫對接完成101.98公裡
注意!注意!注意!
重要的事說三遍
武漢正規劃建設「一城一軸一心」
三大城市亮點區塊
綠道推進
東湖綠心是最早見效的城市亮點區塊噢!
是不是美哭啦?
絕對高級定製、獨一無二吧!
什麼老坑種、帝王綠、水綠種、冰種全都弱爆了
什麼國際珠寶大牌卡地亞、梵克雅寶也都不是事兒
青山綠水、蒼翠欲滴、花紅柳綠、層巒疊嶂
……
好伐,小編文學功底不夠
已經無法用語言來形容綠道的美了
廢話少說,有圖有真相
小編直接呼喚「綠道君」來一一揭秘
東湖綠道二期由湖城道、湖澤道、湖町道、湖林道和森林道5條主題綠道構成,與一期的湖中道、湖山道、磨山道、郊野道無縫對接,環抱大東湖,形成一塊巨大的綠網系統。
山林澤園、島堤田灣、橋亭花海……58處景觀處處彰顯匠心,百公裡綠道串聯起傳世之作。
近日,長江日報記者化身「綠道君」,手持綠道二期景觀規劃圖,按圖索驥,獨家實地探訪。搬小板凳坐收美圖吧!
(以下海量綠道美圖來襲,閱讀需10分鐘)
2.1
湖城道景觀特色
一景一園 聽濤賞梨
《千樹萬樹梨花開》
再造經典夢幻風光片
湖城道,南起省博物館,經東湖老大門、聽濤景區,北抵梨園廣場,全段長約9.02公裡。
此次美化升級,會裝點得更加美輪美奐,成為武漢城市綠肺。
最大亮點是,你會看到「千樹萬樹梨花開」的浪漫景象。梨園這次真的變成「梨」園啦,2000平方米的梨花坡哦,好想沐浴一場梨花雨!
2.2
湖澤道景觀特色
雙島五堤 十裡桃花
《夢回桃花島》
經典愛情詩意實景劇
湖澤道位於白馬景區,從九女墩湖中道,經華僑城、白馬洲、湖光村,至李家大灣郊野道,長14.7公裡。
島嶼、長堤、湖澤、溼地,湖澤道營造「雲夢澤」一般的詩意田園風光。
綠道旁種植濱水池杉、花紅柳綠,各景區節點道路相同,呈現一派如夢如幻的花花世界。
雙島之間堤堤直通,景點之間路路相同,如綠色項鍊串聯起一顆顆美麗的珍珠。
白馬洲主題區是綠道二期最大的景觀節點,由東湖北部一系列的半島、獨島構成。原始肌理豐富,湖塘眾多,形成獨特的湖中湖、似島似堤的地塊特色。
白馬驛站是東湖北部門戶,總面積約24000平方米,與武漢高鐵站直線距離不足1公裡,步行至楊春湖地鐵站不過670米。
驛站四通八達,整個綠道沿線設有近20處進出口,保證遊客方便進來、方便離開。蒼翠綠林環抱中心景觀庭院,叫印馬庭,不是飲馬哦!這是遊客休憩的地方,可滿足遊人如廁、休息、餐飲等需求。周邊停車場擁有351個停車位,足夠滿足遊客需求。
金庸知道嗎?桃花島竟然有一天能夠實景呈現,是不是要邀請他老人家來擺個桃花陣呢?不知道會不會冒出許多蓉兒和靖哥哥
亦或會出現一對對白淺、夜華的cosplay,四海八荒的神仙們都來這裡開party
三生三世,十裡桃花,原音重現,除了東湖綠道,也沒誰啦!
十裡桃花,春風拂面,美人伊笑。湖澤道各景點的銜接,大手筆採用桃花群落鋪陳,營造出「人在花中行,人面桃花相映紅」如詩一般的畫面感。
璀璨島是湖澤道西北向一處別致的小島,夕陽餘暉與城市遙相呼應,一半山水一半城。小島中融入環境小品,有展現時代風貌的雕塑,還有百米紫藤花廊,如璀璨繁星。
薺荷塘原來是一個養殖魚塘,建設中沒有大拆大建,而是以原始自然肌理的方式,將水塘改造為觀荷之地。為了達到人融入自然的「人水和諧」的自然效果,還特別設置了水下棧道,讓遊客可以漫步於荷塘之中,身臨其境觀賞荷花之美。
東湖綠道怎能少了國際範兒?類似上海靜安雕塑公園,國際公共藝術園將展示國內外藝術大師的雕塑和藝術院校師生作品。
湖澤道還有好些精緻的小景點,都是儘量保持原生態原風貌,小心翼翼美化升級。
各種小景觀亮點實在太多啦!小編眼睛都要看花了,再來一組動圖吧!
玫瑰花海增設花燈,營造夜間夢幻效果。
柳堤上原來有數株垂柳,為了保留這些大樹,綠道整體偏移數米。
沉船木用枕木鋪成一段園路,臨湖的一段為「沉船木」。「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的詩句頓時呈現在眼前。
白馬島有一座直徑6.6米的茅草亭叫攬荷亭,底座以毛石維護,兼做休憩座凳,登高遠眺,北望薺荷塘全景。
2.3
湖町道景觀特色
近賞田灣遠觀山巒
《情迷花海》
多維度唯美情景劇
湖町道位於後湖景區,從落霞歸雁驛站,經萬國遺址公園、建強村、三環線橋下,止於吹笛山,長9.26公裡。湖町道有:1個節點濱湖溼地,4處景點節氣園、萬國風情、梯田花海、十裡楓林,3處小景點掛牌攬灣臺、白象演變、蒹葭蒼蒼,1個亭怡然草亭,8座橋九峰橋、碧荷橋、雲影橋、葭蒼橋、鷺翔橋、聽笛橋、 方塘橋、望山橋。
湖町道沿湖滿是菖蒲、蘆葦、白茅等原生態植物,水岸線蜿蜒曲折,非常怡人。
湖濱溼地主題園,化風情為印記藏匿山水間。針對自然農耕片,將遊線輕輕地放在大地上,最大限度保留現狀大地景觀。保留現狀肌理和原生植被,梯田花海、農藝花園、溼地、草灘、楓林、玉蘭海棠等相互交錯,再現湖濱農林特色。
湖邊的灘、蕩與場地內的林、田景觀相得益彰,獨有的萬國「遺蹟」更平添了一份神秘和驚奇。梯田裡的節氣園、觀景臺實景重現農耕文化,梯田花海、十裡楓林如同以大地為畫布,描繪出一幅絢麗的水彩畫。
16日,在萬國公園景觀附近,長江日報記者看到一排排呈現梯田狀的油菜花,已經發出綠芽。一條穿行於油菜梯田間的人行棧道正在建設,蜿蜒數百米。田埂上還將點綴海棠花,春季就可以來賞梯田花海了。
十裡楓林:近7公裡的三角楓道展現出迷人的秋色
蒹葭蒼蒼:湖町道沿湖有成片蘆葦,充滿野趣。規劃設計部門保留了原有地貌中的白茅、蘆葦等水生植物,通過「反寫生」的理念,還原《詩經》中的詩情畫意。景點建設後期還將增加營造噴霧效果的霧森裝置,營造「蒹葭蒼蒼,白鷺為霜」的意境。
攬灣臺:結合梯田高差設置一處攬灣景色的平臺。
怡然草亭:目前該區域的建築物為萬國遺存建築,風格為歐式,結合綠道建設,新增一處草亭,為遊客提供歇腳、觀景之便。
各位看官,是不是已經眼花繚亂啦?
再來一組動圖洗洗眼睛吧!
2.4
森林道
知山樂水 登高觀瀾
《綠野仙蹤》
360度全景巨幕奇幻大片
森林道主要位於吹笛景區,起於團山和喻家山,經畢家山、吹笛山,止於三環線與青王路,長26.22公裡。森林道有:2個驛站湖畔吹笛、珞喻山驛,2處節點山後畢、南門,2處景點清風竹苑、燒烤樂園,2處小景點掛牌蒲與荷、兒童冒險樂園,1個亭子竹裡軒。
綠道在山地和溼地之間穿行,置身其中仿佛進入了「綠野仙蹤」的神秘之境。
森林道山林環
長江日報記者走進位於東湖吹笛景區內的馬鞍山森林公園,山體已被新建的綠道串聯,實現人們「登上山頂,走進森林」的夢想。
森林公園南門驛站
這個驛站是東湖綠道二期最大的驛站,是森林公園開始的地方,更是心靈旅行出發的起點。
森林公園西門驛站
在功能上設計遊客休息、休閒交流、文化展覽、集散中轉空間。園林布局依山而落、動靜結合,為市民設置遊園步道、網雲沼等供遊客休憩空間。
清風竹苑位於森林道山後畢村西北角,佔地約4300平方米。這裡以「竹」作為特色元素,以竹造園,以竹塑景,營造出竹苑留春、竹塢尋幽、竹圍月伴、竹海長廊、竹水相依、竹徑通幽六處園林小景,重現唐代詩人王維詩句中「獨坐幽篁裡,彈琴復長嘯」的意境。
湖畔吹笛在森林道中段國家溼地公園內,周邊山林繁茂,溼地景觀優美。
珞喻山驛是森林公園開始的地方。整體設計迎合了古典園林布局,在功能上設計遊客休息、休閒交流、文化展覽、集散中轉空間。也為市民設置了遊園步道、網雲沼等供遊客休憩空間。
山後畢
作為畢家山延至後湖,這一自然山水序列上的重要節點,布局上依託畢家山山系餘脈劃分為清風竹苑和HAPPY樂園。清風竹苑,隱沒於山系西側的竹林之中,以「賞竹之雅、品隱之趣」為特色進行環境營造。HAPPY樂園近湖而設,是以親子互動、家庭休閒為特點的趣味活動場地。
燒烤樂園
本次改造基於燒烤區,臨湖一側現有的4個圓形燒烤點,既可作為休憩點、又能呼應觀山臺小景,起到取景框的作用。
兒童冒險樂園
與清風竹苑在空間上形成「靜動互補」,為遊客提供一處適宜親子互動、家庭休閒的遊樂場地。
蒲與荷
種植菖蒲與荷花,營造出「彼澤之陂有蒲與荷」的詩意景觀。
2.5
湖林道
東灣西園 荷紅茶香
《神奇魔術師》
大型魔幻山水實景劇
鄉野土道、原始湖灣,無論怎樣的原生景觀,都能在綠道二期設計師的神奇畫筆下,搖身一變成為令人驚嘆的美麗畫卷。這次先來看一組湖林道建設改造前後的對比圖,設計師的鬼斧神工,躍然眼前。
湖林道橫跨磨山、喻家山景區,從磨山東門,經植物園、喻家山北路,至植物園南側東頭村,長14.08公裡。湖林道有:1個驛站團山驛,3處景點鷹嘴灣、辛夷花道、大李藝術村,1處小景點繡球園,5座橋杉影橋、霞遠橋、團山橋、凌波橋、邐行橋。
杉林蘭語:結合現有杉林形成地被開花植物景觀,突出茶園,展現湖灣景觀。
團山驛站可以欣賞後湖全景以及畢家山風景,釣魚野營的人居多,可以讓市民在附近騎行,散步,野營等。
鷹嘴灣面積約為6200平米,位於植物園南側,團山驛站北側,節點內設置三個木平臺,一個景觀廊架,種植鳶尾、虞美人等植物,配合原有苗圃形成一個自然生態的休憩空間。
辛夷花道:辛夷是《詩經》中的植物,辛夷花道將種植木蘭和黃金菊,營造出「朝飲木蘭之墜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的詩意景觀。
繡球園:湖林道苗圃區域,將大量種植木本繡球及瓊花,形成繡球專類園。屆時,遊人可以來此欣賞繡球美景。
大李文化村:大李村原本是一個非常普通的村落,由於其周邊環境較好,空間相對獨立,交通比較便利,多可出租的獨棟房屋等得天獨厚的條件,獲得了越來越多的文創群體青睞。設計師表示,大李藝術村是氛圍濃厚的文化村落,目前還有許多人不知道這個地方,待東湖綠道二期開放,將在入口與綠道連接處增設指引牌,將遊人引導到大李村。
這條「翡翠項鍊」價值連城吧?
它是屬於千萬武漢市民的共享財富
世界級綠道扣環成網
武漢開啟「東湖綠心」時代
「大湖+」開啟新生活
來聽聽專家都有哪些真知灼見
新發展理念引領鑄就匠心
堤道山水田湖統籌
構築綠色發展生態體系
協調共建謀民生之利
促人與自然和諧共生
傳承文化留住鄉愁
搭建城鄉融合的共享空間
夜色水岸國際元素
帶給千萬市民美好新生活
邀請更多作家詩人為東湖綠道創作
劉醒龍 著名作家
我居住在東湖邊19年,對東湖感情深厚。去年我專門為東湖綠道一期開通寫了一首《東湖賦》。對於綠道二期的文化建設,我提議可邀請一批優秀的詩人、作家來漢,開辦幾場小型筆會,創作一批作品。東湖可寫的東西很多,優秀的作品經得起時間的考驗和讀者的檢驗。希望在綠道二期看到更多書香湖韻元素,更加凸顯「人文東湖」的內涵,讓東湖成為大自然給市民開設的天然學堂。
「五感」魅力綠道形成可持續發展
李忠 城市諮詢專家、武漢東湖文化建設領導小組成員
東湖從「四力」著手,打造可看、可聽、可賞、可嘗、可嗅、可觸的「五感」魅力東湖。「四力」,即文化力、運動力、科學力和安全力。綠道建設應抓住「自然、未來、國際、動感」四大關鍵詞,樹立自己的文化自信,用好綠道、建好綠心,爭取形成可持續發展的東湖文化現象。
讓東湖成為全國生態文明「樣板間」
馬勇 湖北大學旅遊研究院院長
東湖具備的先天生態優勢,是許多城市都無法比擬的,我們更要充分珍惜大自然賦予武漢的稟賦,秉承綠色發展理念,將綠道「精裝」成為生態文明建設的全國示範「樣板間」。
打造高品質的濱湖綠色生態空間
華安·克洛斯 聯合國副秘書長兼聯合國人居署執行主任
東湖綠道真正意義上實現了武漢城市公共空間平等共享,給市民提供了更可達、更生態、更包容的公共休閒空間。希望武漢市以東湖綠道項目為契機,建設更多能體現武漢特色的濱江、濱湖綠色生態空間,打造更多高品質、能被廣大市民共享的「大湖+」項目。
武漢完全有條件打造世界級城市綠心
黃煥 「城軸心」亮點區塊規劃專班負責人
紐約的中央公園、倫敦的海德公園、杭州的西湖,都是國際上知名的城市綠心,兩者每年吸引遊客達數千萬人次。
武漢東湖作為亞洲最大的城中湖,具備「曠」(面積大)、「野」(趣味強)、「書」(高校環繞)、「楚」(文化名跡多)等優勢,完全有條件打造世界級的城市綠心。
綠道蜿蜒
市民滿滿期待 滿滿獲得感
世界級綠道,最終造福千萬武漢市民
來源:長江日報
責編:申燕偉
(原標題:世界級綠道造福千萬武漢市民,東湖綠道二期最全攻略一手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