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筆記的基本格式
一邊閱讀一邊做筆記這是是古今中外許多學問家的閱讀習慣是行之有效的傳統的讀書經驗。下面就跟小編一起來了解一下讀書筆記的格式吧,歡迎閱讀參考!
讀書筆記的種類很多,一般說來,可分為四大類:一是摘錄式,二是提綱式,三是評論式,四是心得式。四大類又分若干種,每一種在寫法上有所不同。
(一)摘錄式
摘錄式是閱讀活動中收集資料日寸最常用的記錄形式。主要是為了以後開展科研活動時用。它要求準確無誤地摘錄原文的語句段落,還要註明出處,便於引用和核實。摘錄式筆記可分為:
1.索引
索引筆記只記錄文章的題目、出處。如書刊篇目名、編著者、出版年月日。如果是書,要記冊、章、節,出版社名稱,出版年月及版次;如果是期刊,要記期號,報紙要記年月日和版面.以備查找方便。例如:
錢倉水、郝樹明主編:《教師職業技能全書.文科卷》,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l992年9月第l版。
孫曉遠:(對容易混淆的數學概念的分析),<中學生數學報)1990午6月7日第2版。
2.摘抄原文
摘抄原文就是照抄書刊文獻中與自己學習、研究有關的精彩語句、段落,作為日後引用的原始材料。摘抄原文要按照原文的內容自己標上一個分類的題目,便於資料的歸類和日後採用,在引文後面要註明出處。
3.觀點摘要
觀點摘要是在理解原文的基礎上,將原文的主要觀點、結論摘要或寫出,報刊雜誌上的「論點摘編&34;,認為不對的地方就畫『『×」,或批上「不通¨、「荒謬」之類詞句。
這種筆記方法只能在自己的書上用,這是應當注意的。
2.評註
評註筆記,是讀完讀物後對它的得失加以評論,或對疑難之點加以註解。例如顧維楨(捕風提影說思維>中的一段文字:
哥德爾的不完整定理。是數學史裡的一個裡程碑。原來在嚴謹的數學堡壘之中,競有一大漏洞,而且這漏洞是無可填的。本來嚴謹的數學架構,以少數的公理為基礎,以明確的推演為方法,導出七層寶塔似備輝煌威果來,真是美不勝收。而且高妙的數學架構,嚴謹之外,兼具普及性:貌似不同的事物,透過抽象
表達,往往可以歸納在同一種數學描述範圍之內,看來真是放諸四海而皆;隹了。哥德爾卻證明,凡是普及性高的正式邏輯系統,其中必有某些命題,是無法以這系統的邏輯去辨別其是非的。這毛病多半出在「只緣身在此山中」。
(四)心得式
心得式筆記,是在讀書之後寫出自己的認識、感想、體會和得到的啟發與收穫的一種筆記。它有如下幾種:
1.札記
札記也即留記,是讀書時把摘記的要點和心得結合起來寫成的。這種札記的形式是靈活多樣的,可長可短。
2.讀後感
讀後感又稱讀書心得。讀者把自己讀書後的體會、感想、收穫寫出來。讀後感重「感&34;,離開了書,就成了別的文體。因此,讀後感通常在開篇時即要表明「感"是從讀什麼書報而來,同時,還要載明材料出處。 其次,最好是一則讀後感談一個問題;如果內容多,感想多.可以寫成幾則,不要混在一起。讀後感一定要中心明確,主旨集中。不管感想多麼複雜,聯想多麼豐富,都圍繞讀物來引發,防止節外生枝。
最後,一個故事、一句話、一個數據、一段議論等等,不論材料大小都可引發讀後感。但是決不能肢解原文,歪曲原意,也不要把自己的感想或增添的材料與作者的原文混雜在一起。概括原文要準確,引用原文要忠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