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易體育5月13日報導:
每一個好成績的取得都離不開運動員、教練員付辛勞的付出,然而在他們取得成功的背後,在賽場外還有一群無名的英雄,他們為了給運動員提供最優質的服務,同樣付出了辛勤的勞動。在蘇迪曼杯的1號場地一角,就有7臺穿線機擺放在那裡,而7名經驗豐富的穿線師像織布工人一般在穿線機上熟練操作。
這7名穿線師來頭很大,都曾經為奧運會、尤伯杯、湯姆斯杯等頂級賽事服務多年。資格最老的是英國人馬克·勞倫斯,從1994年起開始在各大國際比賽中為各國球員的球拍穿線,迄今為止,他已經在4屆奧運會的羽毛球比賽以及15年來的湯尤杯、蘇迪曼杯比賽中擔任穿線師。
由於職業選手球拍損耗極大,一場比賽下來,少則要換三四次球拍,多則要換七八次。穿線師們平均穿一把球拍要20分鐘左右,勞倫斯的最高紀錄是11分鐘穿一把,「穿得快還不算本事,關鍵是要穿得好,否則運動員們會很憤怒,我從事這個行當以來,沒有被任何人投訴過。」勞倫斯說。
提到憤怒,「資深」的穿線師勞倫斯顯然有話要說。「每當看到有運動員摔球拍,將球拍損毀,我都恨不能衝上去。不尊重球拍,就是不尊重自己。」說起這個,勞倫斯無奈的搖搖頭。
「隔行如隔山」這句話一點不假,在外人的眼中,一把球拍顯然並沒有多大區別,不過在這些穿線師眼中卻有著本質的區別,而由於從不間斷的給優秀運動員穿拍子,穿線師對於每名運動員的特點以及使用球拍的喜好瞭然於胸,更神奇的是,他們甚至在別人遞過來的十幾把拍子中,逐一放在手中掂掂重量,立刻知道哪把是李宗偉的,哪把是林丹的。
曾經在北京奧運會上擔任過穿線工作的楊建在接受媒體採訪時透露:「李宗偉用的拍線都是BG66的,屬於比較細的線,這與李宗偉的球風很吻合,細膩,持久。這種線穿成的拍彈力強,不好控制,但耐打。林丹球拍用的線是BG65號的,33磅。線會稍粗一些,但也更好控制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