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
三聯書店推出
《了不起的文明現場》。
十個獨具代表性的考古遺址,
帶你走入
中華上下五千年的文明現場。
十位負責一線勘探的考古人,
為你詳述考古發掘的
歷程和文明背後的故事。
中華上下五千年,說的是中華文明的完整性和延續性,在世界範圍內,這樣獨具特性的文明極為少見。但作為延續了數千年的文明,我們同時也面臨如何理解、看待自己的歷史,如何接續傳統?
(翻拍於插圖)
該書給普通大眾理解中華文明提供了一種新的途徑——選取具有代表性的考古遺蹟,邀請負責一線勘探的考古學者,講述考古現場的發掘經歷和文明背後的故事。
全書從中國近代以來的重大考古發現中遴選出十個獨具代表性的考古遺址:
新石器時代的良渚古城、堪稱最早的「中國」的二里頭遺址、商代晚期的安陽殷墟、撥開古蜀迷霧的廣漢三星堆、見證中西文明交流的小河墓地、秦始皇陵、漢代海昏侯墓、漢唐長安城、宋代沉船南海I號和敦煌莫高窟;
同時邀請了十位長年負責這些遺址一線勘探的考古學者:劉斌、許宏、唐際根、高大倫、伊弟利斯·阿不都熱蘇勒、段清波、楊軍、劉瑞、崔勇和樊錦詩——他們結合自己二三十年的研究工作,深入淺出地為公眾揭開考古探掘的面紗,帶領讀者來到中華上下五千年的文明現場,講述中國十個重大考古發現的發掘經歷、前沿進展以及文明背後的故事。
(出版方供圖)
在他們筆下,這一個個現場如同「時間膠囊」,展現了中國各階段的社會生活與文化風貌,提供了獨立於文獻之外的歷史信息,給予我們另一種觀察中國文明的視角。
該書圖文並茂,儘可能將考古報告中的位置示意圖、平剖面圖以及出土的重要文物結合起來,為讀者還原一個現場的原境,並提供背景知識、發現過程、延伸閱讀、博物館展品等信息,將專深的考古報告、學術研究轉化為面向普通讀者的知識讀物,可供對歷史、考古有興趣,以及有意參觀遺址博物館的讀者閱讀。
更為重要的是,經由此書,或可促使讀者思考我們自身文明的價值、思考中國考古之於世界文明的意義,正如李零老師在本書《總序》中寫的那樣:「中國考古是世界考古的一部分。我們做中國考古,其實也是在做世界考古。用中國眼光看世界,用世界眼光看中國,一定前途無量。」
(新書插頁翻拍)
文明: 10處重大考古發現,一部「挖」出來的中華文明史
該書「還原」了眾多考古發現中的十大考古遺址現場,從新石器晚期一直延續到宋元時期,同時也將中國考古學的發展歷程蘊涵在內。在這「十大現場」中,我們既能看到最早的江南水鄉——良渚古城,也能感受到西域的沙漠風光——小河墓地;既有位處河南中原的二里頭文化,也有西南蜀國神秘的三星堆文化;既能看到中國考古的起點——殷墟,又能了解中國先進的水下考古——南海I號……
現場:10位一線考古學者,全景還原遺址發掘現場
該書邀請了與所選遺址密切相關的一線考古學者,他們或身為遺址考古發掘領隊,或是學科帶頭人,眾多「國家寶藏」在他們手中驚現於世:「敦煌的女兒」樊錦詩,從上世紀60年代來到敦煌「實習」,見證了半個世紀敦煌的考古歷程;許宏是二里頭考古隊第三任隊長,與二里頭相伴近20年,帶領考古隊一鏟鏟挖出「最早的中國」;劉斌是良渚古城的發現者、發掘主持人,崔勇則是中國第一代水下考古隊員、南海I號考古發掘領隊……
(具有代表性的考古遺蹟,翻拍於插圖)
十大考古現場:
劉 斌良 渚:5000 年前的神秘古國
許 宏 二里頭:何以堪稱「最早的中國」?
唐際根殷 墟:埋藏著一個真實的商王朝
高大倫三星堆:撥開迷霧下的古蜀故都
伊弟利斯·阿不都熱蘇勒 小河墓地:羅布荒原上的中西文明交融之謎
段清波秦始皇陵:中央集權制的縮影
楊 軍海昏侯墓:一座布局清晰完整的漢代列侯墓園
劉 瑞 漢唐長安城:十三朝古都背後的興衰史
崔 勇南海Ⅰ號:一艘價值連城的沉船,一段塵封海底的歷史
樊錦詩敦煌莫高窟:璀璨的藝術寶庫
了不起的文明現場:跟著一線考古隊長穿越歷史
〔著者〕李零劉斌許宏等著
〔叢書名〕三聯生活周刊·中讀文叢
廣州日報全媒體文字記者 吳波
廣州日報全媒體圖片記者 吳波
廣州日報全媒體視頻記者 吳波
廣州日報全媒體編輯 戴雨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