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西安遊學,他們說:歷史有意思,考古很好玩,來吧!

2020-12-22 德邁國際旅行社

回顧歷史,實踐當下,鋪墊未來

超預期的棒

對不同年齡的人都是很有幫助的

——趙先生,幸會長安團友

新知,糾錯,遊學

精彩生動的高水平串講和總結

遊學效果得以充分體現

——紀先生,幸會長安團友

輕巧,深刻,啟發

一次絕佳的行程體驗

遠離書本的枯燥,了解歷史,有意思

——黃女士,幸會長安團友

豐富,緊湊,震撼

親自體驗考古是最大的收穫

——12歲的小團友

考古好玩,來吧

——許衛紅老師,幸會長安導師團隊成員

就在今天,《幸會長安|周秦漢唐,華夏崛起之路》秋季遊學團的團友們畢業了。精彩、新知、啟發、深刻、震撼、值得……是不少團友畢業感言裡的關鍵詞。

而德邁國際與阡陌學社聯合出品的,本年度最後一期年度文化主題旅行——「幸會長安」遊學項目也在今日重磅上線了!

幸會長安

穿越周秦漢唐,親歷華夏崛起之路

在歲末之際,我們邀請您一起

用8天時間

以「周秦漢唐」為主線

聆聽5場領域專家的專題講座

行走與之對應的精選的古蹟和博物館

置身文明進程中感受歷史與文化

思辨華夏文明的創興歷程

我們到鹹陽城體驗考古

我們聽原汁原味的秦腔

我們模擬鑄造青銅器

我們品賞地道的古都美食

……

最重要的

是我們一路有專業導師團隊講解分享

尋訪長安,閱讀歷史

關於體驗:幸會長安,考古很好玩

小團友:我印象最深的是許老師,她是為數不多的女考古學家,跟她一起挖到了瓦片。自己親自體驗考古(用盜墓賊發明的洛陽鏟打深洞),真得很有趣

趙先生:才辭秦始皇,又拜漢文景,著漢服行大禮,左擁老情人,右抱小美娘。走回坊人行街,品賈三清真餐。聽秦腔,學秦戲,吼一吼精神煥發,敲一敲返老還童。

西安我們之前到過,也來過陝西歷史博物館,但是與這次的感受完全不一樣。一是有國家一級專家的專業講座,二是這個講座分享是周秦漢唐到現代,這樣一層層遞進來講的,這樣子讓我們聯繫當下更好去理解。

黃女士:刷新認知,了解歷史,需要基本的脈絡,好的引領,絕對值得。這次的每一位專家都各具魅力,非常棒。一次絕佳的行程體驗,遠離書本的枯燥,了解歷史,有意思。

紀先生:此次一線專家學者在博物館或考古現場,以及複製作坊等地的講解及實際體驗,特別是策劃及主講老師王許菲精彩生動的高水平串講和總結十分難得,印象深刻,遊學效果得以充分體現。尤其是王老師對周秦的總結及方法論的講座。史料翔實,質疑合理,邏輯自洽,視野開闊。

邢女士:整個課程安排張弛有度,這是非常棒的!在王老師的帶領下我們去「碰撞」歷史,這種「碰撞」讓我們可以在不同的朝代找到自己想要的東西。

關於歷史:知行合一,歷史有意思

黃女士:修正歷史觀,刷新方法論,重新思考歷史和今天的關聯

鍾先生:在人的認知當中,有明區,誤區,盲區。學習歷史,會讓自己的盲區被點燃,學習歷史,會讓自己的誤區被修正,學習歷史,會讓自己的主觀世界被重構,學習歷史,會讓自己更好地自我相處,學習歷史,會讓自己與外部世界更好地相處。學習歷史,於內,於外都都是有莫大幫助的。

華夏的文化內核是什麼?我們的國家民族如何形成?我們該怎麼與世界相處?每件文物都是我們與歷史的紐帶!

趙先生:學習歷史回望過往是為了理解當下,展望未來。這次通過王老師的講座和考古歷史學家的講解,就給了我們一個完全不同的視角去看歷史,尤其是看周秦漢唐的歷史。

華夏文明文化內核因憂患意識重未來,中國人存款率比西方人高很多;理性精神重現世,輕信仰;群體主義重集體大同,輕個體差異;家國情懷重歸屬,輕自由;文藝氣質重教化,輕藝術。我在美國生活了34年,華夏文明文化與美國的以個人利益,自由為核心的文化確實會有一場持之以恆的衝突

邢女士:這次旅程帶給我最大的收穫就是「藝術和審美」。文化留下的東西,很多是通過符號留下來的。文字是符號,藝術品也是符號。我不是愛歷史的人,我是因為明代建築而走進歷史的人,而這一次我認識了唐,認識了唐代文化的繁複而流暢,絢爛而沉穩。

關於遊學:你認為誰適合這樣的遊學?

小營友:所有人

趙先生:這樣的旅程,不管是對我這樣上了年紀的人,八零後九零後這樣的年輕人,還是小朋友,幫助都非常大。尤其是在海外生活的華人,值得這樣的體驗。

黃女士:我會推薦給歷史愛好者或者對人文地理知識關注的成年人或者孩子。

有關旅行:發現了更好的自己

德邁國際總裁林建勳:德邁從來不敢虛妄表達「旅行可以改變人」,我們很清楚的是,通過我們竭盡全力的工作,可以為團友提供更多深度主題旅行的機會(無論國內或海外),那是一個又一個嶄新的面向,一個又一個不同的場景,然後我們的團友藉此對自己多了一分深切認識——「發現了更好的自己」。

這便是我說的,旅行不是改變而是發現自己。不出門遠行,你都不知道自己有多好。當然,越艱難的旅程,越深度的研學,越意外的遭遇,我們的真實自我越容易呈現出來。

11月2日,多年好友向我推薦了這個產品,在實地考察之後,我清楚感受到一種氣息——「這樣的高品質研學可以』連接』德邁團友,而且一定得把它做成全年系列的文化主題旅行項目」。

之後的「幸會長安」深度文化探訪之旅團友們強烈的反應,也印證了我的預期:「這樣的高水平文化旅程多多益善」、「呈現出德邁真正的調性」……

德邁領隊同事說,「今天又是收穫滿滿的一天,申茂盛教授特別棒,大家都被他的精神打動了。尤其是下午在秦始皇陵獻花時,大家深有觸動。明天的專家許衛紅老師正是申茂盛的太太,他們的兒女現在都當老師了。考古學家對這個行業的熱愛徵服了團友們的心。」

這樣的研學(不是「遊學」)項目,若是父母帶孩子一起參加(也可以是孩子帶父母齊參與),更有意義。

好東西,需要分享。德邁要做的,是努力挖掘與發現,是做好服務匹配與「加法」,給客戶更安心的保障。學習型的運作團隊,創新型的服務企業,永遠具有市場高價值。

「幸會長安」8天的深度遊學之旅,刷新對古都西安的認知,用一種文化主題旅行的方式,探索世界,發現自己

相關焦點

  • 幸會長安,遊學穿越之旅,一次與歷史的美好約會
    這其中有對歷史的思考,也有對導師們崇敬,更有很多思想的碰撞和人生的思考,他們親歷了什麼?又有怎樣的感想呢?我們節選了部分團友的小結,一起來聽聽他們怎麼說吧。幸會長安之旅,是幸會了遠古的自己。文化的力量,是華夏大地最根本的基因。來自何方,到何處去?
  • 北大資源考古遊學營背後:從公眾考古到文化尋根的六載耕耘
    在這裡,營員們追尋著遠古文明的星火,體會了世界奇蹟的震撼,探索古老中國的歷史文化之根。「我們現在講文化復興,首先要知道曾經輝煌的過去在哪裡。考古和歷史可以讓我們紮根於文化土壤之中,了解過去是什麼樣,這對孩子們來說特別重要。」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教授徐天進說。
  • 2019北大資源考古遊學營落幕
    本報訊(毛曾倩)近日,2019北大資源考古遊學營閉營儀式在京舉行。來自全國69組家庭的全體營員齊聚一堂,回顧6年遊學歷程,聆聽考古大咖見解。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教授徐天進,中國國家博物館研究館員郝國勝,故宮博物院木器文物修復師、副研究館員屈峰以及北大資源集團的領導共同出席。
  • 2019北大資源考古遊學營北京開營 7城少年進京趕「考」古蹟尋蹤
    探古見未來·京城奇遇記北大資源考古遊學營,是由北大資源集團發起和主辦,由北京大學公眾考古與藝術中心提供學術支持的公益活動,以「探索、博物、礪志」為宗旨,為廣大青少年提供走近考古、探索歷史、傳承文化的特色遊學之旅,通過融知識性、趣味性、體驗性於一體的課外實踐,培養具有健康體魄、獨立人格、人文視野、
  • 挑戰不可能 北大資源考古遊學營海選招募火熱進行中
    2018年07月30日14:36 來源:北大資源集團 2018年最酷的夏令營—北大資源考古遊學營的海選活動熱浪席捲全國
  • 到西安來一場輕旅行,背起行囊,咱說走就走
    對於大學生們來說,大學四年裡面除了學習之外,最重要的就是去走一走,看一看,增長一下自己的見識,但是由於學生這個身份的特殊性,不能夠去到太遠的地方,所以短途輕便而且開銷儘量合理的城市最值得他們去,那麼西安對於他們來說就是一個旅遊好去處了。
  • 西安超一本線118分考生,選擇西北大學考古專業,又一考古界團寵
    陝西考生陝西省西安市周至縣的孟雷以630分,超過一本線118分的優異成績被西北大學考學專業錄取,而且成為西北大學考古專業錄取學生分數第一名,在談到緣何報考考古專業時,孟雷說對歷史和考古非常喜歡,報專業的時候只選擇了考古專業,其他專業不在考慮範圍。
  • 鄭嘉勵推出新書《考古者說》,原來考古這麼有趣
    錢江晚報·小時新聞記者 馬黎鄭嘉勵是誰,我想已經不必再搬出他的名言「我是一個考古工作者,上班等於上墳」來介紹了吧。所以在這本書裡,所謂文藝的部分輕了,他重組、增補了更多的考古乾貨,比如大家愛的《上班就是上墳》依然打頭炮,新增了關於城市考古的《浙江城市考古漫談》、《嘉興子城》,鄭嘉勵發掘的徐謂禮文書的「解說詞」《國寶·重光》也有了完整版,文書這幾天正在浙江省博物館展出。上墳的段子看上去好玩,內容是深沉的。
  • 西安上榜全國十大高分遊學目的地城市 遊學到底咋樣?
    報告顯示:西安憑藉深厚的歷史積澱、豐富的博物館群、深度的文博服務,再次上榜全國遊學十大高分線路、全國十大高分遊學目的地城市。  遊學到底咋樣  住宿條件是槽點  在網上報名遊學的一大好處是,點評信息非常透明,不僅可以看點評分和內容來挑選產品,而且可以根據真實體驗寫上參團的實際感受。
  • 西安除了大雁塔還有什麼其它好玩的景點?
    世界著名的歷史文化名城,國際旅遊城市。那麼西安除了久負盛名的大雁塔之外還有什麼好玩的旅遊景點呢?秦始皇陵兵馬俑:秦始皇兵馬俑博物館坐落在距西安37千米的臨潼區東,是以秦始皇兵馬俑博物館為基礎,以秦始皇陵遺址公園為依託的一座大型遺址博物院。南倚驪山,北臨渭水,氣勢宏偉,是全國重點的文物保護單位,世界文化遺產,國家5A級景區。
  • 西安遊學作文連載一
    西安二三事小虎 三年級>西安,美在一座座雄偉的建築中;西安,美在古城牆上鐫刻的歷史符號;西安,美在一頁頁地記述中……八月下旬,西安的天氣依然灼熱,熱情似火。第一站來到了古城樓之上,遠處紅色的燈籠掛在圓柱之上,偶爾一陣風吹過,隨風搖曳著,恍惚了多少人的眼,恍然中,我竟不知是在現在的西安,還是長安。城牆之上,感受最深的就是做一個「城牆守護人」!我守護的是「文昌門」,第一次在陌生人面前介紹「文昌門」,還是有些忐忑的,看著隊友們簇擁而來的「遊客」,我心裡竟然有了一絲的平靜,看著稿子,用心地朗誦。「介紹得很好!」
  • 西安遊學作文之五
    西安那些事兒犇犇 三年級「待到秋來九月八,我花開後百花殺。沖天香陣透長安,滿城盡帶黃金甲。」小朋友!你們知道這首詩與哪個城市有關嗎?沒錯,這首詩與西安這個城市有關,古代的長安也就是今天的西安。西安地處黃河流域中部的關中盆地,是我國北方與南方的重要分界。西安與雅典、羅馬、開羅並稱為世界四大古都,歷史上先後有13個朝代或政權在西安建都及建立政權。今年暑期,在獅虎園的組織下,我有幸參加了西安七日遊學新豆成長訓練營。
  • 文明說歷史:兵馬俑下面是什麼?為何考古專家會說決不能往下挖?
    導讀:文明說歷史:兵馬俑下面是什麼?為何考古專家會說決不能往下挖?在古代,奴隸主死後,作為他生前的附屬品,奴隸們就必須跟著陪葬,這種行為被稱作人殉。而兵馬俑則是製成兵馬形狀的殉葬品。在我國,西安的秦始皇陵兵馬俑則是我國目前發現最大規模的兵馬俑遺址。但凡去到西安,就必須要到秦始皇陵兵馬俑去感受一些這輝煌壯闊的一幕,數不清的兵馬俑被坑底被排列得整整齊齊,十分壯觀!目睹這一切,仿佛身歷其境,目睹了這些兵馬俑下土的那一瞬間!不自覺的肅然起敬!
  • 畢業季在西安,到陝西歷史博物館,來一場充電之旅
    說到西安,不得不說的就是坐落在西安的陝西歷史博物館了,她將中國2000多年的歷史文化,通過一件件精美的文物告訴我們,以精緻、華美回答了中國的歷史是多麼的悠久綿長、不可思議。在這個畢業季,如果你不喜歡山山水水,那小編真的很推薦你到西安來給自己的歷史文化底蘊充充電。在這裡,你會看到一個文明的進程,在這裡,也許你會體驗到不一樣的畢業旅行。
  • 坐地鐵遇見秦始皇、拆盲盒先挖土……這些歷史文化名城真是腦洞大...
    最近TOP君被兩件事刷屏了 第一件是河南博物館突然爆火的「挖土」盲盒 第二件是在西安坐地鐵遇到秦始皇 不瞞你們說 當時TOP君的表情就是這樣 你們歷史文化名城
  • 考古2019︱隋唐考古:從長安到邊陲,從考古走入隋唐歷史
    2019年的考古涉及的空間範圍覆蓋隋唐帝國強盛期的全部疆域,從帝國首都長安到邊陲城鎮,用考古學方法探索隋唐時期帝國政治架構、民族政策、社會生活的各個層面,從考古學角度來解讀隋唐國家、社會、族群、文化的構成,以及交流互動。考古學轉型的特徵明顯,從考古走進歷史,為中華民族多元一體尋找物證的意識逐漸形成。隨著考古學研究方法和視野的不斷開拓,呈現出全面開花並且蔚為大觀。
  • 憶空間2017寒假遊學丨行程匯總
    ,與友好的當地人互動;★浪漫風光:在遊輪上午休、觀景、享受下午茶,還有一次次生動的小課堂,以及熱鬧的轟趴;乘坐三桅帆船暢遊尼羅河,與這條大河來一個親密接觸。★天地不絕,千載遺珍:3000年前的金沙人一定想不到,3000年後的今天,現代人為他們修建了這麼美的一個家!他們留存下來的每一件文物,都穿越千年,與我們共同守護一份美好的家園。
  • 西安考古最牛的大學,師生在校園裡發掘隋唐名寺,還建有博物館
    在西安,只要一有基礎建設就可能有東西出土,考古專業人員可謂有幹不完的活兒。而在西北大學,基建考古發掘這種事情無需勞煩外面的考古隊,學校自己的師生就完全可以勝任。
  • 歷史、考古與中醫藥
    其中有這樣兩個例子引起了大家的關注,一位湖南的高分考生選擇了北大的考古系,另一位江蘇的高分考生因為歷史選修成績不夠好而沒能進入清北。這兩位高分考生引起關注的原因,在於她們的選擇和境遇,與人們的「經驗認知與期待」不符。但實際上,這種表象背後,反映出全社會長期以來對歷史與考古的嚴重低估。
  • 考古造假系列,歷史上有哪些著名的考古造假事件?
    他們取出了著名的「瑪雅水晶頭骨」,用電子顯微技術和X射線技術進行檢測。結果發現:水晶頭骨上有多處細微旋轉劃痕,這是一種叫做「旋轉輪」的珠寶加工設備造成的。所以,水晶頭骨是近代珠寶匠的作品,典型的考古造假。但是,不管是不是造假,水晶頭骨已經成為了一個大IP,為很多人帶來了源源不斷的財富。一個流傳已久的故事是這樣的:1924年,英國探險家米歇爾·黑吉斯帶領團隊來到了中美洲,探尋神秘的瑪雅遺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