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人民日報發了一條「1歲寶寶,看早教視頻,導致百度近視」的新聞引起熱議。
專家建議:孩子2歲前是不能接觸任何電子產品的。包括手機、電腦、電視,並且現在很多玩具都是聲光類的,長時間使用這些玩具,也會對孩子的視力有損害。
孩子2歲之後使用電子產品,也需要把時間限制在每天半個小時以內。
家長都求孩子別輸在起跑線,因此各種商家也抓住了家長的這個心理,因此2歲早教app遍地開花,為了增加自己的競爭力,甚至一歲孩子就開始推薦適合他們的動畫。
其實,過早的接觸電子產品,除了傷害寶寶的視力,其實對孩子的大腦及專注力也有極強的傷害。
小兒科醫學期刊(JAMA Pediatrics)登出了一篇文章,講的就是「學齡前小孩使用熒幕產品的情況與大腦白質變化的關聯」:小朋友使用3C熒幕產品的時間越長,「大腦白質完整性(white matter integrity)」會越差。47組個案使用腦部核磁共振的影像,得到這個結果。
而大腦白質,就是前面提到的髓鞘,簡單說就像是電線般連接跟傳遞腦部電流訊息的成分,大腦的白質發展越好,大腦的認知功能越好。
實驗表明,長期面對屏幕的孩子,其大腦可能會不正常成長。
在2000年的時候,微軟有項調查報告顯示普通人集中注意力的幅度是12秒;而在2013年的時候,這個數字下降到了8秒。這個數字的下降,與電子產品的興起與普及,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繫!
為什麼現在那麼多的孩子感統失調?
為什麼那麼多的孩子專注力差?
同樣,也是因為長時間接觸電子產品,影響了大腦的認知和發展,而且這種損壞是不可逆的,雖然說後期經過訓練和修復能改善,但卻永遠無法還原!
因此網上流傳一句話,如果你恨你的孩子,並一輩子不想讓它過好,那就丟一個手機給他。
有一段時間我很忙,孩子只能爸爸帶,爸爸沒事就帶著兒子刷抖音,原本是不知道的,但是因為我在忙,晚上也會帶著孩子閱讀,我發現孩子一直揉眼睛,而且注意力開始不集中,坐不住,甚至在做專注力訓練的時候,找不到要找的東西,一訓完,原來孩子看手機的時常超過兩小時。
那時候孩子剛兩歲,後來在我的感召下,全家在看孩子的時候集體收起電話,大概用了一周多時間,才能讓孩子重新回到原來的狀態。
1、豐富孩子的業餘生活
孩子會喜歡電子產品是因為無聊,不知道做什麼,因此想要讓孩子告別電子產品第一件事,就是讓孩子的生活豐富起來。
爬山、去郊遊、去遊泳……把他從虛擬世界帶回到現實生活當中,當內心充實了,自然就不會太依戀虛擬的東西了。
2、給予孩子充分的認可及鼓勵
當孩子感受到父母的認可,就會內心充滿愛與力量,就有能力面對外界的人和事。當孩子在外界繼續得到他人的認可時,就更加增加自信,從而形成一個良性循環。特別是孩子遇到挫折和麻煩的時候,家長的愛與支持,對孩子無比重要。
3、「閱讀」是值得父母和孩子共同完成的愛好培養
一旦孩子們愛上閱讀,不但會幫助他們在上學時取得好成績,而且更重要的是他們就會通過書籍看到整個世界,他們的視野不會狹隘,會很寬廣,他們的價值觀會通過經典的內容建立起來,熱愛閱讀的孩子,人生是會有無限可能的!
對於這個時代的兒童,電子產品確實也是必不可少的幫助孩子開闊眼界與智慧的幫手。只要我們在孩子合理的年加以合理正確的引導,不過早透支,科學的使用電子產品也會是這一代孩子們走向世界的媒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