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條新聞是這樣說的:一名1歲多的寶寶被查出近視100多度,經詢問,是家長過早地給孩子進行視頻早教。
醫生建議:孩子2歲前最好不接觸任何電子產品,儘量避免購買聲光類玩具。
圖 源 | 微博截圖
從這條新聞的描述可以看出事情經過是:
孩子被檢查出近視詢問家長病史得出結論「可能因為過早給孩子看視頻,導致孩子近視」因此建議「孩子2歲前最好不要接觸任何電子產品」
這個邏輯乍一看很順利成章,但其中還有不少需要質疑的地方,我們逐個看一下。
01
使用電子產品對孩子有什麼影響?
我們先來看建議。
的確,對於1歲的兒童是不建議看電子屏幕,但原因並不是因為更容易近視。有研究發現電子屏幕的使用限制了嬰兒語言能力和社會能力的發展[1],因此美國兒科學會推薦18個月以前都不要使用電子屏幕。
那過早地給孩子看電子產品是否對孩子的視力有影響?遺憾的是,目前還沒有發現兒童使用電子屏幕是否導致近視提前發生。即使在學齡兒童,也沒有發現使用電子屏幕比紙質書更容易導致近視。
但確實有研究發現,同樣時間裡,相比看書,看電子屏幕確實更容易出現視疲勞症狀,這也是為什麼我們看電子屏幕更容易感覺不適的原因。(詳見:看手機比看書更容易導致近視嗎?)。
因此,我們的確要控制兒童使用電子屏幕的時間,尤其是<18個月的兒童要儘量不用電子屏幕,但理由並不是因為擔心近視,而是考慮可能造成嬰兒語言和社會能力的發展落後。
圖 源 | Pixabay
02
1歲兒童近視常見嗎?
在這個新聞裡,1歲孩子近視100度的確是讓人焦慮。那家長不禁疑問,近視的低齡化已經這麼嚴重了麼?如果我們就這個例子仔細分析一下,似乎有不少疑問。
質疑一:視力檢查方法是什麼?
首先,新聞裡的孩子被檢測出近視100度,用的是什麼方法?
我們知道,兒童眼睛睫狀肌收縮可以造成人為的近視度數,因此要確認近視,必須進行散瞳驗光。原因是將睫狀肌徹底麻痺之後再做驗光,得出的結果才可靠。
在臨床上各個年齡段的兒童,如果在自然狀態下做電腦驗光,可以有不同的近視度數結果。因此如果視力檢查前沒有進行散瞳驗光,即使得到近視的檢查結果,都不能確診為近視。
質疑二:近視是後天還是先天?
即使散瞳驗光後結果的確是有100度近視,我們也不能確定孩子的近視是後天發展還是先天就有。
先天性近視指的是出生後就有的近視,這類近視通常是基因以及子宮內發育形成的,和後天環境關係不大。雖然與學齡近視相比,先天性近視少很多,但也並不是罕見病。
正常足月兒中,孩子出現先天性近視的比例為4-6%[2],而在早產兒和一些有先天性眼睛疾病和全身性疾病的兒童中,出現先天性近視的比例更高。
如果新聞中的孩子只在1歲時做了第一次視力檢查,那先天性近視的可能性很大。如果孩子在此前做過驗光,當時沒有發現近視,而1歲確診為近視,這才是後天發展的近視。
總之,單從新聞提供的信息來看,還不能斷定1歲孩子的近視是否由於看電子屏幕造成的,我們不必因此而對電子產品望而生畏、甚至談虎色變。當然,18個月以前的兒童的確不建議看電子屏幕,除非是與家人視頻互動。18個月之後到學齡之前,每天使用電子屏幕的時間最多也應該控制在1小時以內。
本文作者:怡禾健康眼科丁娟醫生
醫學校對:怡禾健康眼科李志偉醫生
參考資料
1.Madigan S, Browne D, Racine N, Mori C, Tough S. Association Between Screen Time and Children’s Performance on a Developmental Screening Test. JAMA Pediatrics. 2019;173(3):244-250.
2.Whitmore WG. Congenital and developmental myopia. Eye (Lond). 1992;6 ( Pt 4):361-3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