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著分享我的暑期安徽行,九華山之旅是此行的重頭戲,在山上逗留了三天,返程時,又去了九華山腳下的大願文化園,這裡矗立著一尊99米高的地藏王菩薩銅像,蔚為壯觀。
九華山大願文化園景區位於九華山風景區北麓柯村,遊客乘坐景區大巴或自駕去往九華山核心景區時,都會經過這裡,曾經的220元門票,如今免費開放。
迎面是五福橋和芬陀牌坊,在延綿山勢的掩映下顯得格外壯觀。景區由99米地藏菩薩聖像和弘願堂、行願廣場、佛光池、蓮花廣場、九華飛天、八功德水等景觀組成,佔地1500餘畝,是集自然山水與佛教文化於一身,融傳統藝術與現代科技於一體的禮佛朝拜、休閒觀光的旅遊勝境。
景區雖是免費入園,但在特殊時期實行嚴控管控,需要出示健康碼和身份證,測溫後入園。暑期中如此酷熱中遊覽該景區,還是乘坐景區內的觀光電瓶車吧,往返車票30元,可以節省不少體力。
坐電瓶車途徑弘願堂,這裡是園區內唯一收費的地方,參觀門票60元。是國內最大的地藏文化展示中心,全面展示了地藏大願精神。如果時間充裕,對佛教感興趣的朋友一定要去參觀一下。
觀光電瓶車的終點站就在地藏菩薩露天銅像腳下,氣勢恢宏,極為震撼。銅像以獅子峰為背景,通過依山就勢的自由布局,展現淳樸怡然的空靈佛性,功能上以朝拜、禮佛為主,突出純淨安詳、莊嚴肅穆的氣氛。
行願廣場上,景區免費贈送三柱環保香,信徒在此敬香。
佛像背東面西,為比丘立相,右手執錫杖,左手託摩尼寶珠,高達99米,與九華山99座山峰、金地藏享年99歲的寓意契合,這也是世界上最高的露天大佛銅像。上午是逆光,想要拍一張更精彩的照片,就需要下午順光的時候去瞻仰大佛了。
沿著石階向上攀登去親近大佛,雖說並沒有什麼難度,但在此時的酷暑烈日下,還是舉步維艱。
終於來到大佛腳下,回望來時路,景區全貌盡在眼底,是不是很有成就感?
對佛教很尊重,但知之甚少,到了大佛腳下,只知道順時針繞大佛三周,算是我的參拜方式了。在大佛像身後的平臺欄杆處,有佛教知識的普及,讀來很有收穫。
比如這裡介紹的是佛教中的基本禮儀。這裡介紹了我們常見的「合十」手勢,合十亦稱「合掌」。其形狀是兩手當胸、十指相合。合十為禮,以示敬意,這是佛教徒日常生活中最常用的禮儀之一。那麼當我們在凝聽長者大德說話時,也能夠雙手合十表現恭敬。但時間長了,受不了咋辦?還有一種手勢叫「操手」,則能夠把手放在腹前。雙掌平放,手心朝上,右手在上,左手在下,於腹部前方,這樣就不會失禮了。你學會了嗎?是不是很有意思?這裡還介紹了頂禮、上香和三拜的禮儀規範。
這種順時針繞圈祈福的方式,遊人似乎都知曉。遇到有個別的遊人隨意地逆時針逆行參觀時,平臺上的參拜的信徒們就會溫柔地去提示一下,遊人恍然大悟,趕緊退回來。
當日,大佛像平臺上遊人不多,倒是有很多虔誠的信徒在參拜,這就是常說的「五體投地」吧。有意思的是,上午的時候,烈日炎炎下,偉岸的大佛像前形成了一片陰涼,信徒們就在陰涼處朝拜,這也是在大佛的庇護下吧。
這個場景總會讓我想起「佛光普照」,想來,這是信徒們寧心靜氣,以這種方式感受大佛的靈氣吧。
正在下山的這位老哥很傳奇,他是一位來自遼寧的虔誠信徒,他說,已經來了一個月,用磕長頭的方式參拜九華山,膝蓋都跪爛了,實在堅持不住了,今天就要返程了。看著這下山的姿勢,就知道他所言不虛了。這樣虔誠的信徒,你怎能不動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