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ADHD天才同時擁有天才及身心障礙的特質,兩種內在特質的交互作用,決定了他們的表現。ADHD天才學生在學校的表現都不錯,但是若與其智力測驗所得的分數做比較的話,應該還有很大的進步及發揮其個人能力的空間。
所謂天才是指在一般智能、學術、藝術才能、創造能力、領導才能或其他特殊才能中有卓越潛能或傑出表現者。當一些很優秀的表現在身心障礙者身上被展現的時候,往往也會因為他們本身的障礙而被埋沒或掩蓋。雙重特殊(twice-exceptional)是指兼具天才與身心障礙特質者,身心障礙者中有3%~5%具有雙重特殊的特質。
在雙重特殊的特質下,學生難免會出現在自身內在與外在的衝突,進而影響他們本身的學習狀況與表現。雙重特殊(天才障礙)學生經常不符合任一天才或障礙的檢定標準,因為天才的特質會將障礙的特質給蒙蔽,而障礙的特質亦會蒙蔽了天才的特質。
一、天才學生
天才最常被引用的定義是1972年美國教育部長馬蘭提出的:「天才和才能兒童是指那些經過鑑定,證明其具有卓越能力來達到高水平的表現,經由特別提供的教育,能達到高成就,貢獻於社會的人」。
天才學生在一些特質上有別於普通生,父母或老師可以藉此發現出學生的能力,進而培養及使用適當的方式來教育孩子,以免因為疏忽而埋沒了孩子的天分。
推孟Terman對一千五百位高智商兒童的追蹤研究結果有以下幾點:
(1)平均出生體重比一般兒童重,也較一般兒童早學會走路及說話;比一般兒童健康,較少生病。
(2)很早就開始閱讀,除了閱讀多之外,也會運用較高級的語彙。
(3)興趣廣泛,對於文字、科學及藝術等都可涉獵,尤其在數學推理與科學表現上優異。
(4)情緒穩定,在心理與社會適應上良好;有目標的追求自己欲成就的欲望,堅持到底。
(5)在學術領域有好的成就,在專業領域也獲得肯定與成功。
(6)有自信,挫折容忍度高;不會特意吹噓或誇大自己的知識。
(7)較低的自殺率、心理疾病、人格異常、酗酒及離婚。
克拉克(Clark, 1992),以及戴維斯和瑞姆(Davis & Rimm, 1994)從認知、情意和創造力三方面對天才學生進行描述,見下表。
二、天才障礙
所謂「天才障礙」,是指那些具有卓越潛能或傑出表現,且本身兼具生理或心理上的障礙,需要特殊教育相關措施,以發揮其潛能者。換言之,一個「天才障礙」者,必須是至少表現出「天才」定義中的任何一種標準,例如高IQ或具音樂、美術才能,同時本身也帶有「身心障礙」定義類別中的一項或多項,例如聽覺障礙、視覺障礙、肢體障礙、情緒困擾或學習障礙。在身心障礙人口中有3%~5%者具有雙重特殊的特質,與一般非天才障礙的出現率接近。天才障礙者的類別相當廣泛,所表現出來的「優「、「弱」程度也各有千秋,他們需要充實的教育以發展其優異的資質,也需要補償的教育以改善其障礙的狀況。
天才障礙學生(Twice-exceptional learners)的定義如下:雙重特異學生具有天才學生和障礙學生的特質,在單一或多個領域表現優異的潛能,包括:一般領域如創造力和領導才能;或特定領域如數學、科學和音樂。這些學生伴隨著IDEA所定義的單一或多個障礙類別。天才障礙學生有一些正向特質,也有負向特質。正向特質大致與一般天才生類似,包括:
(一) 正面的特質
(1)渴望成功,
(2)能堅持於所欲達成的目標,
(3)在克服困難時,尤其是克服個人的限制上,有一些彈性的策略,
(4)能覺察自己的潛能並充分運用自己的優點,
(5)有創造性和優異的問題解決能力,
(6)普通常識豐富,記憶力佳,
(7)在語言的運用上,無論是口語或寫作,均表現優異,以及
(8)富幽默感。
在負向特質的部分,天才障礙學生也和一般身心障礙學生類似。天才障礙學生負向的特質包括:
(二) 負面的特質
(1)對於自我接納有掙扎,
(2)自我概念脆弱,
(3)在某些學業技巧領域顯現困難,
(4)對於不如意的表現顯現生氣及強烈挫折感,
(5)人際關係困擾,
(6)有一種想要釋放被壓抑的能量的欲求。
Yewchuk和Lupart(1993)將過去研究提出的天才障礙學生正負向特質,整理如下表:
身心障礙天才生的天才特質中,以學習精神佳,學科表現優、主動學習、理解力強與研究報告能力較差等五項較為普遍;他們的人格特質偏內向,活動性較弱、服從性略高、較具內在思考傾向。社會適應性尚可,稍偏向於客觀、可協調、且攻擊性不高。在情緒穩定性上,抑鬱性較高且變異性略高,而自卑感較低。
有些天才障礙學生可能在逐漸長大後會出現情緒困擾,感覺被社會孤立,因而發展出攻擊或退縮行為。長期於人際關係上的失敗,也會導致無助感和無望感。最後,在沮喪的情況下,其可能選擇逃避最起碼的學習及社會要求,以免讓自己陷入痛苦深淵。
天才與障礙二種懸殊能力在個體內交互作用的結果,大致分為二類:
(1)「互斥互抗」:即天才與障礙能力相互拉扯,視天才為高能力,視障礙為限制,致使個體發展處處受限,造成相互排斥的減分結果。
(2)「共容共和」:天才與障礙屬於共同陣線,截長補短,不將障礙視為絕對的限制,運用優勢另闢蹊徑,反而產生有利發展的「雙贏結果」。
這兩種交互作用的結果,致使雙重特殊學生出現以下特質:
(1)雖具某些方面的優越能力,但卻因身心的障礙而造成很大的內在能力落差;
(2)因成就低下,加上完美主義心理的趨使,產生很大的挫折感;
(3)雖有高抱負,但較少被期望有成就,故形成明顯的內在衝突;
(4)因同時缺乏天才同儕與障礙同儕,而導致社交適應困難;
(5)動機與毅力雖強,但生理上的限制導致精力鬱積、無所發洩;
(6)冀求獨立,因生理障礙的阻礙而發展出創造性的問題解決方式;
(7)敏感性高但易自我批判,造成薄弱的自我觀念;
(8)有高度生涯抱負及理想,但發展途徑卻因障礙而受限,故感覺被排斥。
故此,當天才碰上障礙,其交互作用後呈現雙贏效果者少,大部分均為衝突且削減的不良結果。兩相影響下,有可能導致正向特質對負向特質注入強心劑;或反之,負向特質對正向特質產生殺傷力。
這一類有成就的雙重特殊學生,他們最主要的支持力量來自父母對其有高度期望,能培養孩子的獨立感,對於孩子早期的教育亦付出極大的心力,讓孩子比較能朝正向的行為發展。
三、ADHD天才生(gifted student with ADHD)
注意缺陷多動症(Attention Deficit/Hyperactivity Disorder, ADHD)是一種發展性的異常,主要特徵是發展性的、不適當的不專注、過動和衝動。在不專注、過動和衝動的趨使下會使ADHD的學生無法在課業及人際的溝通上達到普通生所可以達到的表現及互動關係。
有ADHD特質的學生同時也具有天才特質的雙重特殊學生,稱為ADHD天才生。ADHD天才生可能表現的特質有以下幾點:
1. 在做事情或是課業上的表現不穩定,表現出來的質量極為不一致。
2. 在認知功能上,較一般天才生無法進行序列思考,歸納性思考的能力較弱。
3. 他們所能完成的工作較少,或是草率地完成。一旦中斷工作後,便很難重新回到原有的工作。
4. 對行為的自我控制與自我監測有困難。在人際關係上較易有衝突,不受同儕歡迎,易產生社會孤立與困擾。
5. 要從事團體性的工作相當困難,在團體中遵守規範與合作的動力較一般天才差。
6. 只對電子媒體產生長時間專注,在結構化的環境中表現較好。
天才與ADHD有許多相似的特質,如常會對其有興趣的事情都會有很高的衝勁去做,幾乎都存在不專注、活動量高、對工作不易堅持、不易遵守常規、行為和決定時間過快等特質。若缺乏正確的區別性診斷,很容易將天才生誤認為ADHD或是將ADHD天才誤認為單純的ADHD或天才生。
注意缺陷多動症天才生智力都在120以上,有早熟的動作發展、對特定主題的強烈興趣,但其學校的功課與同儕的互動問題嚴重。ADHD與ADHD天才生在其社交技能及情感的表達上也會較同年齡的學生慢二到三年才發展完成。ADHD天才生一般會有以下的行為表現:
1.不適當的使用幽默感,會常在不當的時間開玩笑或是對他人惡作劇
2.對於重複性高的作業感到不耐煩或是出現抗拒行為
3.難以接受失敗的經驗,對自己有高度的自我批判
4.行為較霸道
5.相較於團體活動,有時候更喜歡獨處
6.上課時要專心聽課有困難
7.經常會與人爭吵
8.情緒敏感
9.做事不注意細節,草率
10.不服從權威、固執
雖然ADHD與天才學生在許多行為表徵與表達上有許多相似之處,但是其表達的出發點是有差異的。像ADHD學生是習慣性的糾正或質問權威,但是天才學生則是基於對規定或慣例等的質疑才會質問老師。將天才錯誤判斷為ADHD會讓學生無法接受適性的教育,但若是沒有鑑定出天才生還伴隨著ADHD,則可能會使他們無法發揮自己的潛能。
對於ADHD天才生的鑑定是一項具有挑戰性的任務。ADHD學生與天才生有許多相似之處,但是也有一些相異之處是可以通過觀察、比較、判斷,進而進行個別的鑑定。
ADHD天才生與一般ADHD學生、天才生的差異處:
綜合學者專家的建議,整理出以下幾點區別判斷天才與非天才ADHD兒童時的參考。
1.在專注行為方面:非天才ADHD兒童幾乎在所有的情境下都無法集中注意力,天才ADHD兒童則只有在認為課程枯燥、無聊、缺乏興趣的情況下才會出現注意力不集中的狀況。對於感興趣的事物或課程,天才ADHD學生多半能表現高度的專注力。
2.在工作持續能力方面:非天才ADHD學生做事多半虎頭蛇尾,經常無法完成老師指定的作業。天才ADHD兒童對於有興趣的事物(看電視、玩遊戲等娛活動除外)經常表現過人的耐心與持續力。
3.在衝動行為方面:非天才ADHD學生在多數的情境下,會無法控制自己的衝動。天才ADHD學生則多是因為思考速度太快,或是思考內容太多而出現的衝動行為,最常見的就是會滔滔不絕的在課堂上發言,或是試圖掌握髮言大部分的機會。
4.在遵守規範或是挑戰權威的行為方面:非天才ADHD學生在遵守行為規範與服從老師指令方面有困難,但是天才ADHD學生則是更進一步的質疑老師權威及行為規範的合理與正當性,不但叛逆,而且也好辯。
5.在活動力方面:非天才學生整天都顯得精力過剩,會任意發洩。天才ADHD學生雖然也顯得精力充沛,但是卻忙得有方向感,知道自己下一步要做什麼。
四、天才障礙學生的教育
兼具兩種特質的學生如果沒有被發現,對他們內在差異的需求無法同時被滿足的情況下,學習將是一項挑戰。為滿足天才障礙學生的差異需求,需研究擬訂完整的個性化教育計劃,提供學生持續性的教育以培育天才潛能,同時也提供障礙領域的支持,培養正向的人際關係,和促進對自我的認知。
支持雙重特殊學生的社會情緒需求非常重要,學生對人際互動產生社會適應困難,或呈現情緒壓力的症狀都應及早介入。情緒障礙中包含注意缺陷多動及亞斯博格症等都是需要被關注及協助的,情緒障礙天才有視覺、聽覺上的處理困難和感官統整協調的障礙,且他們的生理與智力呈現異步的能力發展差距。在學校的環境下,制式化的課程與學習環境對於天才及ADHD學生,或是兼具兩者的學生而言都是一個考驗。情緒障礙的學生會面對許多人際上的困境,其他同學會因為他們太多的問題詢問及質問老師,覺得ADHD天才學生幹擾到他們的上課,而讓其他同學表現出厭煩的情緒,使得他們在自我概念上較弱,因此ADHD天才生的家長及老師應具備行為的管理能力,減少環境的刺激,多給予鼓勵與支持,並建立清楚的行為準則以及對正向目標的正增強。
ADHD天才生的家庭通常比一般天才生的家庭較多的壓力,家庭中較混亂且多衝突。故家長需要了解天才以及ADHD的行為特性,才能充分了解孩子,也需要學習面對天才及ADHD孩童的教養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