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學習有障礙的孩子?美國人認為:理論上講,當一個孩子的在校成績低於根據他的智商所預計的成績,或者他實際取得的成績和根據他智商預料的成績之間的差異,又不能被解釋為成熟較晚,缺乏學習動力或是患上諸如聽力喪失之類的疾病時,他便被歸於「無學習能力」的行列。
米歇爾的兒子就是這樣的一個孩子。他在誦讀方面有天生的缺陷,在醫學上被稱為「誦讀困難」。但是,這樣的一個孩子在米歇爾的有意識的訓練下,甚至比同齡的孩子擁有了更高的誦讀能力。她告訴我們:即使是有障礙的孩子也能成為天才的,關鍵就在父母。
孩子不能選擇父母,但是我們可以選擇成為什麼樣的父母。
直到現在,還有不少中國家長認為應該向美國教育學習,推崇快樂教育,追求自由,對孩子「放養」。
可是,美國家長的教育真的就是讓孩子「自由成長」嗎?明顯不是!尤其是對有障礙的孩子的教育,美國家長的做法值得我們借鑑。
永遠不要放棄。「儘管我的孩子患有「誦讀困難」,最初他的成績一直不好,但是我從來沒有認為他就是個笨蛋。」 米歇爾說,「不要放棄,即使全世界都放棄了孩子,父母也不能放棄他們。而且,千百年來,學習障礙者有成就的大有人在,我們為什麼不認為自己的孩子也是未來的天才。當然,我們要做好心理準備,發掘天才的過程並不那麼輕鬆!」
從最簡單的發音開始。米歇爾說:「當我意識到我的孩子可能會在閱讀方面有問題的時候,我首先做的就是從發音開始訓練他。每天,我都會讓孩子聽詩詞、歌詞、甚至是繞口令。和孩子說話時,我會用最標準的發音。儘管孩子接受的慢,但是環境的薰陶對他有益無害。」
在家裡給孩子設計隨時學習的場所。「我總是在家裡教孩子。」 米歇爾告訴我們,「我會和孩子一起玩填詞遊戲,給孩子讀他喜歡的書籍,和他一起玩猜字遊戲等。」 米歇爾通過這樣的方法給孩子一個隨時學習的環境。
幫助孩子學習課堂知識。「最初,兒子總是對閱讀課的作業愁眉不展,我問他原因,他會告訴我,他總是忘記老師教授的內容。」 「為了給兒子解決這樣的問題,我讓孩子把閱讀課老師的內容錄下來,然後回到家裡,我和他一起學習,一旦孩子不能聽懂,我們就不停地聽,直到他可以順利完成作業。」
通過不懈的努力,兒子開始對閱讀產生了極大的興趣,他總是積極主動地不停地訓練自己的閱讀能力。幾年之後,他已經和同齡人擁有同樣的水平,卻比同齡人更善於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