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秀的孩子,都有一對進退有度的父母,他們就是孩子命運的判官

2020-09-05 名校家長


文:留白

一、孩子的優秀,都浸透著父母的汗水。


近日,各地高考成績紛紛出爐,高考成績熱度久居不下。


我看到兩則新聞,都讓我感慨不已。


一則是山東「玻璃男孩」高考654分的熱搜。


面對這樣的成績,他和父親徐西昌都鬆了一口氣,「考試正常發揮,得到一個非常理想的成績,多年的努力終於沒有白費。」


可看似風輕雲淡的背後,卻是他背負千斤重擔的行走。

「玻璃男孩」徐辰傑一出生就患有先天性脆骨病,小時候身體稍有不慎就會骨折。


無法獨立行走的他,生活中一直依賴家人的幫助。


到了上學的年紀,為了滿足小辰傑強烈的求學願望,爺爺提前辦理了退休手續,接過了小辰傑日常接送、上下樓梯、往返洗手間的重任。


十二年間,風雨無阻。


比起正常學生,他一路走來十分艱辛。


他不能正常走路,寫字也十分吃力,甚至聽課對他來說也非常困難。


我們無法想像他是如何度過煎熬的高三生活的,但是卻親眼見證了他創造的奇蹟。


而這一份奇蹟背後,是父母的奮力託舉。


泰戈爾說:「世界以痛吻我,我卻報之以歌。」


被世界以痛吻之的人又豈止徐辰傑一人?

另一則是高考662分龐貝病男孩王唯佳報考南開大學的熱搜。


在瀋陽市法庫縣的一座平房裡,王唯佳正在給學弟學妹們免費補課。他一隻手撐著桌子,時不時還要停下來休息。


S型的脊柱和瘦小的身軀,晚上睡覺前要帶呼吸機才能入睡,這是龐貝病帶來的痛苦之一。


因為這種病,完成普通的一節課對他來說已經十分困難。別人的一節課對他來說相當於兩節課,因為課上到一半,就已經透支了他的體力,他不得不停下來休息。


可即便這樣,他每天仍然堅持學習13小時,確保跟上老師學習的進度。


王唯佳取得優秀的成績,除了日復一日的努力,更離不開父母的支持。


母親為了更好地照顧他,便在學校裡找了一份工作。父親則務農、外出打零工來支撐家裡的經濟。


他們雖然在學習上幫不了王唯佳什麼,可也用自己的方式默默地支持著他的學習。


在歌曲《勳章》裡有這麼一段歌詞:

當我需要獨自站在遠方的沙場,武器就是我緊握的夢想,而我受過的傷,都是我的勳章。


徐辰傑和王唯佳彼此都承受著生命賦予他們的傷痕,但他們憑藉自己頑強的毅力,讓傷痕變成了人生的勳章。


在這勳章裡,不僅僅凝聚了他們個人的努力與堅韌不拔,更多的也有父母對於他們全力以赴地支持。

二、父母對孩子的信任,是孩子行走的底氣。


育兒專家黃靜潔曾在書中寫道:


「父母對孩子信任度的大小,決定了孩子的能力大小,相信孩子內在的力量,他們會自我修正完善,最後會變得更強大優秀。」


父母的信任,是孩子面對未來人生的底氣。


「玻璃男孩」徐辰傑的父親徐西昌在接受採訪時說:


「上帝給你關上了一扇門,肯定會給你打開一扇窗,雖然身體的缺陷會給你帶來很多不便,但也能讓你將精力集中在真正想做的事情上。」


面對徐辰傑的求學願望,父親沒有冷嘲熱諷, 而是帶領家人一起支持徐辰傑的求學夢。


在父親和爺爺的支持下,徐辰傑憑藉愛的力量和頑強的精神,為自己拼搏出一片天地,踏上尋找自己價值的徵途。


社會學家查爾斯·霍頓·庫利曾提出「鏡中我效應」:一個人對自己的定義,是在他人的評價中形成的。


對於孩子來說,孩子的自我評價來源於父母,父母對於孩子的評價至關重要。


在紀錄片《差生》裡,有一位16歲輟學,30歲逆襲成為哈佛教授的學生託德讓我印象深刻。



託德從小十分淘氣,在學校裡經常惹麻煩。


中學時,被診斷為注意力障礙,高中時,因所有科目不及格被勒令退學。


輟學後,他依靠救急金度日。


人人都覺得他不可能有未來,會這樣渾渾噩噩的過完一生時,託德的父母一直深信,託德會有更多的可能性。


在父母的支持下,託德決心突破自我,嘗試研究教育。沒有幾年,託德就在教育領域嶄露頭角。


最後考取了哈佛教育學院的研究生,畢業後成功留校任教。


有種玻璃製品,叫做「魯珀特之淚」。


它的外形像一隻蝌蚪,是由普通的玻璃製成。


但它的頭部,卻能抵禦普通玻璃無法承受的重擊。

子彈打不碎,用20噸的液壓千斤頂也壓不碎。


然而,只要輕輕一捏它的部,它瞬間就會「粉身碎骨」。


這種特殊性,像不像那些被父母信任的孩子與不被信任的孩子的區別?


被父母信任的孩子,就像「魯珀特之淚」的頭部,身穿鎧甲,難以擊敗;


不被父母信任的孩子,就像「魯珀特之淚」的尾部,弱不禁風,一擊就敗。


對孩子的信任不能來得太遲,及時給予孩子信任,讓他們早早穿上信任的鎧甲,不要在缺乏安全感的世界裡徘徊難行。

三、優秀的孩子,背後都有一對進退有度的父母。


前不久,入選華為「天才少年」的張霽,作為獲得最高檔年薪201萬元的唯一一人,引起人們的熱議。


讓人意想不到的是,張霽的本科當時是一所普通的民辦三本院校。


而且他當年是通過一年的復讀,才考上武昌理工學院的。


之後,他憑藉自己的努力,一路讀研,考博,並且以優異的成績畢業於華中科技大學。



當其他畢業生還在為就業煩惱,他已經收到了多家頂級企業的offer。


高贊評論說,人與人之間的差距真的很大,我剛畢業,就因為月薪5000而高興不已,人家年紀輕輕,就拿到了我一生想要擁有的財富。


在很多人眼中,張霽是被幸運之神垂青的人。可在我看來,他的幸運之神是他的父母。


談起父母,張霽說小時候爸爸媽媽對自己的影響特別大。那時,媽媽是幼師,爸爸是中學老師。


他們特別尊重張霽的選擇,培養了張霽的主見意識。


無論什麼事,做還是不做,爸爸媽媽都不會給我做決定。」張霽說,這個讓自己獨立思考的做法,一直影響到現在。


《少有人走的路》中說:真正愛孩子的父母都明白,愛孩子,就要尊重孩子,尊重他們的意願和感受,尊重他們有做決定的權利。


張霽的父母尊重孩子的意見,給孩子足夠的空間去成長,讓孩子從自己生命的重心中抽離出來,讓孩子去走自己的路。


漸漸地獨立、富有主見逐漸成為張霽成長的標籤。


周國平說:兒童不是尚未長成的大人,兒童期有其自身的內在價值。


很多家長忽視孩子的內在價值,把自己的意願強加給孩子,用外部功利的法則教育孩子。


讓孩子喪失原有的靈性,變成了父母教育壓榨的工具。

給孩子制定細化到一分一秒的作息表,周末給孩子安排各種他們不願意上的興趣班,細細地盤問孩子的學校生活……


這樣的父母控制欲太強,孩子活得沒有呼吸感,成長是壓抑的。


《禮記•曲禮》中有這樣一句話:進退有度,左右有局。


這句話的意思是做事前進、後退都有規律,向左向右都有標準。


教育孩子也是這樣,就像放風箏,把線緊緊攥在手中,風箏不會飛得高飛得遠。反之,鬆弛有度,才能成為一個放風箏的好手。


做進退有度的父母,才能培養出一個好孩子。


給孩子一定的獨立空間,讓孩子自由地去呼吸,不管前路有多複雜,做父母的只是一個引路人。



四、有人說,父母是孩子命運的判官。


這話一點也不假。


孩子來到這個世界上,最先遇見的人就是父母,在孩子的世界裡,父母就是他們所有。


對於父母的言行,他們更是奉為圭臬。父母的一言一行裡,藏著孩子的未來。


希望孩子們都可以有一個好的未來。

相關焦點

  • 玻璃男孩高考654分:承認吧,父母就是孩子命運的判官
    ,他們會自我修正完善,最後會變得更強大優秀。」,背後都一對進退有度的父母。《少有人走的路》中說:真正愛孩子的父母都明白,愛孩子,就要尊重孩子,尊重他們的意願和感受,尊重他們有做決定的權利。有人說,父母是孩子命運的判官
  • 優秀的學生,都有一對負責任的家長
    都說:每一個成功男人背後一定有一個優秀的女人。套用一句:每一個優秀孩子的背後都一定會有一對優秀的父母。我們常說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這句話說的一點都不過分。父母的耳濡目染對孩子的影響是不可估量的。這段時間的觀察讓我感觸頗深:那些優秀的孩子的背後都一定會有非常負責任的父母。 1、家長要為孩子做表率父母和子女共同生活,一言一行都對子女起著耳濡目染的作用。這種作用,往往比學校教育、社會教育要強烈、深刻的多。中國有句古語:「潛移默化,自然擬之」。
  • 一對龍鳳胎的故事,孩子的命運都掌握在父母手中#思維 #育兒
    一對龍鳳胎的故事,孩子的命運都掌握在父母手中#思維 #育兒 2020-08-30
  • 一個優秀的孩子背後往往都有一個優秀的父母
    李玫瑾教授說過:一個優秀的孩子,一定有一個優秀的父母。所謂父母的優秀不是說有多麼高的學歷,多麼富裕的金錢,多麼成功的地位看,而是懂得去教育陪伴孩子。記得之前李玫瑾教授講到這個主題的時候,舉例了錢學森的例子,是他父親培養了他的性格。一個記者採訪錢學森說讓他最深刻的時期是誰影響了你?
  • 父母就是孩子的命運
    前幾日,我的孩子告訴我,他們班有個小孩割腕——幸虧不嚴重那個孩子的父母,我認識,對他們的關係,也比較了解。他實際上知道父母之間,苦多樂少,但是於他而言,依然是最愛的父親、母親。所以他很在意父母之間交流的方式,哪怕一方聲音大了點,他就以為是爸爸媽媽又吵架了,就覺得緊張、害怕、不想再這個環境裡。再加上學習壓力巨大,本來心理負擔就重,再加上洋溢著緊張氣氛的家庭環境,讓孩子無可逃遁,於是就有了 割腕的念頭。雖然幸好沒有造成太大的惡果,也真的是觸目驚心了。
  • 優秀的孩子背後,一定有一對用心、努力的父母。
    陝西師範大學幼兒教育專家講到:你想讓孩子變成你希望的樣子,最好的方法,就是你陪伴孩子一起奔跑。 優秀的孩子背後一定有一個用心、努力的父母,但是並不一定要有高學歷或者別人認為的多優秀。 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師,孩子上學前很多的生活常識、行為習慣、做事態度等都是日積月累從父母身上學的。
  • 越是優秀的孩子,越是有一對不急於求成的父母
    可是孩子上小學後,我逐漸發現:越是優秀的孩子,越是有一對不急於求成的父母。就像鍾美美,幾個月前,他因為本色扮演「老師」一角在網絡上爆火。面對人氣高漲的兒子,鍾美美父母沒有「把握商機」,逼他長大,賺快錢,甚至拒絕了一紙100萬的合同!試問有多少家長有這樣的格局呢?
  • 每個優秀的孩子背後,都有父母不易的付出
    很多孩子能取得優秀的成績,並不是因為有先天優勢,聰明過人,而是父母幫助他們把習慣養成,形成一種自覺性的行為,讓孩子自己能努力和堅持。所以在每一個優秀的孩子背後,都有一個會引導的家長,真正的成功,從來都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段春風化雨的漫長過程。如果父母在一旁玩手機,又如何去要求孩子不玩手機,不玩遊戲?如果父母在看電視,又如何要求孩子去看書?父母是孩子的引路人,父母的一舉一動,都會影響著孩子。
  • 父母優秀 孩子就必須優秀嗎?
    01.攀比心理薇薇與老公,不管是與自家的兄弟姐妹比,還是與身邊的同學同事比,都應該算是優秀的一對心理的各種較量,從孩子一出生就將這種信念,感應給成長中的女兒。幼兒園開始學書法,得過很多大獎。練鋼琴,也過了十級考試。學習成績小學之前也一直名列前茅,所以就認為一直也應該「所向披靡」,因為有父母的優良基因在啊。薇薇也難以接受孩子比別人的孩子「差」,這種差就是傳統的觀念深根在心,還是以為學習成績好就是一切最好,有好的成績將來一定會有一份體面的工作,就一定會有一個光明的未來。
  • 所謂優秀的孩子,就是父母支持,孩子努力
    父母很明智,小夥子也很棒,學業和遊戲,兩者兼顧,並未偏廢。所謂優秀的孩子,就是自己知道努力的方向並且持之以恆付諸行動,還有父母無微不至地關心與呵護,尊重孩子的個人意願,絕不橫加幹涉,二者缺一不可。巴菲特曾經說過:「父母唯一應該為孩子做的,就是找到她的熱情所在,鼓勵他全力以赴地追求,並發揮淋漓盡致。
  • 教育路上,每個孩子優秀的背後都浸透著父母的汗水
    每一個熊孩子都是家長慣出來的,每一個好孩子都是家長悉心培養出來的。千萬別指望孩子能夠天生優秀,每個孩子優秀的背後都浸透著父母的汗水。都有一個成功的家長莫言曾經說過:孩子的優秀,都浸透著父母的汗水。他出生在湖南一個農民家庭,父母的文化水平都不高,但是他們堅信知識改變命運,從小就鼓勵他們兄弟倆讀書。在農村,大多數青年勞壯力都會選擇外出打工,家裡只剩下老人和孩子。何江家裡雖然很窮,但是為了不讓孩子們成為「留守兒童」,父母沒有外出打工,而是守著土坯房陪伴在兩個孩子身邊。
  • 每一對父母都有一個必修課,那就是允許我們的孩子,發脾氣
    現實生活中每一對父母都會遇到一件事情,那就是當孩子發脾氣的時候,你會怎麼做?孩子在發脾氣的時候呢,往往採取的是一種冷方式處理。因為在孩子發脾氣大吵大鬧的時候,即便是你再怎麼說話他都不會聽,所以就會讓他在自己發完脾氣以後自己靜下來,自己再去找他說話。但是那次我卻發現自己的處理方式錯了。
  • 班級內名列前茅的孩子,他們的父母都是怎樣教育孩子的?
    考試結束後,學校組織家長開家長會,看著考到班級前幾名孩子的父母上臺分享自己的教育經驗,各位家長有沒有很羨慕?其實明白人都會發現,學習成績靠前的孩子,除了自身的努力,和老師的教導外,背後都站著一群不一樣的父母,當然,這裡說的不一樣是指教育方式的不同。
  • 優秀父母的9個標準!父母做到4點以上,孩子想不優秀都難
    很多時候,孩子無需金山銀山,他們更渴望一對情緒穩定平和的父母,一個安全快樂的家。為人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事事優秀,處處完美。在愛中成長起來的孩子,他們被足夠的愛滋養,生活會更從容淡定。」優秀的父母,能夠給予孩子最安全的依戀,讓他孩子明白在他們的身後,始終有父母的愛與支持,孩子才有足夠得勇氣和自信去面對充滿磨難的人生。
  • 父母是決定孩子命運的關鍵人物,要讓孩子學著自己長大
    性格決定命運,父母決定孩子的性格很多時候一個人今後會是什麼樣的人,其實在他的童年階段就已經註定了,因為他們的父母就是未來自己會成為的樣子。雖然說後天的環境已經經歷有可能會改變一個人的一生,但事實上大多數的人都無法擺脫童年的影響。性格決定命運這句話並沒有錯,而決定性格的正是孩子的父母。
  • 父母的脾氣決定了孩子的命運,認可這個觀點的父母有多少?
    作為一名10歲孩子的母親,孕育和陪伴兒子成長,讓我有了更多育兒方面的經歷;另外,我的職業是學校的校醫,也讓我在很多家長那裡了解到更多關於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會遇到的問題。我希望將我的這些經驗都分享給大家,讓更多的新手媽媽在育兒道路上少走彎路,都能成為學習型的媽媽,讓育兒生活更輕鬆。孩子必定會培養得更加優秀。記得每天看我的經驗分享哦,育兒道路上我們一同前進!!!!
  • 每個優秀孩子的背後,都有個會玩的父母
    孩子玩的五花八門,父母哄的心力交瘁。僵持之下的結果無非就是:暴怒的父母把哭的傷心欲絕的孩子給拎著走了。 生活中大多父母都跟豔子一樣經歷過類似上面的「熊孩子」事件。 二、會「玩」的父母,孩子都很優秀 說到玩,當代父母就有話說了。
  • 過於自卑的孩子,普遍有這樣一對父母,毀了孩子卻不自知
    每一個孩子的成長,有且僅有一次,孩子的父母對於其的影響將是起決定性作用的。在孩子面前,家長都需要注意謹慎言行。有時候,有些家長總是恨鐵不成鋼地責怪孩子某些方面不如意,但是卻並沒有深究原因,孩子為什麼會在這一方面出現"短板"。今天,筆者就想來討論一下自卑的孩子,其背後究竟是什麼原因所使然的。
  • 這4件事情父母越能「忍」,養出來的孩子越優秀
    教育孩子,最重要的除了要抓住孩子各個年齡段的發育特點,還要懂得管教孩子時做到收放自如,進退有度。如此,才能更好的助力孩子成長。有時候,我們可能也會不經意的犯一些教育錯誤,《人民日報》曾經總結了一份不合格父母行為自查表,請一一對照:1.給孩子特殊待遇2.孩子犯錯當面袒護
  • 父母是孩子不順人生命運的「罪魁禍首」同時也是孩子命運的守護神
    「可憐天下父母心!」父母為了孩子,願意做任何事。其實,智慧的父母,想要讓孩子未來有個美好的人生,只對孩子做一件事就夠了,就是幫助孩子培養TA能照顧本人人生的能力。而幫助孩子培養TA能照顧本人人生的能力,並不是所有父母都可以做到,這需要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