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優秀的孩子,就是父母支持,孩子努力

2020-12-13 爸媽精讀

每個孩子體內都蘊藏著巨大的能量,需要父母們不嬌縱,不包辦,既要精心呵護,又會善加引導,每個「小宇宙」都能爆發出驚人的力量。

作者:飛仙(爸媽精讀主筆)

什麼?打遊戲,也能掙大錢?

對!你沒看錯!

美國當地時間7月28日,16歲美國高中生凱爾﹒吉爾斯多夫擊敗全球超過4000萬名選手,獲得熱門電子遊戲《堡壘之夜》首屆世界盃決賽個人冠軍,最終贏得300萬美元獎金,這也是電競史上金額最高的個人獎金。

頒獎現場,萬眾矚目之下,小夥子喜極而泣,高高舉起獎盃,與家人相擁以示慶祝,在接受採訪時強調:所有的努力都得到了回報。

據這位電競少年的媽媽介紹,孩子從3歲就開始打電子遊戲,在最近兩年的時間裡,每天會花費6個小時訓練。

其實,老爸曾擔心兒子沉迷電子遊戲會影響學業,他叮囑兒子要先顧好學業,只要學業足夠好,成績沒有下滑,就會支持他,盡其所能幫助他。

父母很明智,小夥子也很棒,學業和遊戲,兩者兼顧,並未偏廢。

所謂優秀的孩子,就是自己知道努力的方向並且持之以恆付諸行動,還有父母無微不至地關心與呵護,尊重孩子的個人意願,絕不橫加幹涉,二者缺一不可。

孩子的上乘表現

源於父母的放手與引導

當凡正陽走進《最強大腦》錄製現場,眾嘉賓驚呼:哇哦,孩子呀!

在《最強大腦之燃燒吧大腦》國際對抗賽中,13歲初一男孩凡正陽面對是實力強悍的劍橋學霸安德魯。

在搶答這種答對加分,打錯給對方加分的高壓賽制下,前兩輪,凡正陽快速搶答並且答對,表現神勇。

但在第三、四輪被對手追平並反超,凡正陽以超穩定的心理素質、快速機敏的反應速度和清晰強大的邏輯思維,直接拿下分數最高的第五輪比賽,最終以8:5為中國戰隊拿下關鍵的一分。

凡寶寶並不孤單,凡爸爸凡廣寬以選手身份陪他一起參加《最強大腦》,是孩子最為堅實的後盾。

孩子能夠如此優秀,絕非偶然。

凡爸爸曾經深情回憶凡正陽的成長經歷:爸爸陪孩子玩的時間比較多,在陪伴的過程中進行引導,做一些孩子感興趣的事,比如下棋、趣味數學,思維方式是從小就培養出來的。

每個孩子體內都蘊藏著巨大的能量,需要父母們不嬌縱,不包辦,既要精心呵護,又會善加引導,每個「小宇宙」都能爆發出驚人的力量。

反觀熱播劇《小歡喜》裡的喬英子在媽媽宋倩嚴加看管下,幾乎不能擁有個人愛好、個人興趣、私人空間,整個人被宋倩360度全方位、無死角掌控。

英子隱忍過、控訴過、反抗過,抑鬱過,逼得英子跳海,差點兒鬧出人命來。

巴菲特曾經說過:「父母唯一應該為孩子做的,就是找到她的熱情所在,鼓勵他全力以赴地追求,並發揮淋漓盡致。

父母的期待與感召

就是孩子奮勇向前的動力

2017年河北滄州理科狀元龐眾望獲得清華大學「自強計劃」,考入清華大學。

龐眾望家庭情況卻有些特殊,爸爸精神分裂,媽媽下肢殘疾,常年癱瘓在床,家庭一貧如洗,是典型的「寒門貴子」。

媽媽龐志芹曾說:「這孩子是我最大的希望,我自己一輩子沒讀過書,我可羨慕讀書了,就想讓他能讀,儘量讀好書。」

龐眾望從小就與媽媽親近,有什麼心裡話母子之間都可以暢快溝通,在龐眾望眼裡,媽媽是對自己影響最深的「導師」和無話不談的「密友」。

「不管遇到什麼困難,既然無法逃避,就要坦然面對。」龐眾望對媽媽的這句話印象最為深刻。

「既然苦難選擇了你,就把背影留給苦難,把笑容交給陽光。」17歲少年龐眾望在日記中寫道。

龐眾望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說:

「我自己給我壓力,我感覺絕對是動力,會讓我更加努力地向前看,會讓我在學習和生活中都更加地努力,我就是想去改變我的家,我就是想去證明我自己可以改變我的家庭。」

孩子說到做到,而且做的近乎完美。

生活的磨難與困頓,有時也是人生的一筆財富,它會激發出源自內心尋求改變的渴望,這種力量奔騰不息,洋溢著生命活力。

何猷君,澳門賭王何鴻燊之子,一名金光閃閃、貨真價實的全能型學霸。

童年時期,在香港灣仔華仁小學就讀期間,包攬班級前三;11歲,連續兩年在「世界數學測試」邀請賽獲獎;12歲,獨自前往英國讀中學;16歲,全英數學奧林匹克競賽中以109/120成績勝出;18歲,同時被麻省理工和劍橋大學錄取。

更是在《最強大腦》21秒通關華容道,獲得百人比賽的第一名,明明可以靠顏值和家世揚名立萬偏偏靠才華驚起四座。

《洛克菲勒留給兒子的38封信》中說:每個人都是他命運的設計者和建築師。

何猷君,集萬千寵愛於一身,顯赫的家世,優渥的生活的環境,完全可以不必吃苦為全優的學業進行打拼,但他有自己的人生信條。

他曾經表示,父親何鴻燊是一個非常堅毅的人,目標感十足,自己也想像父親一樣,闖出自己的一番天地。

上層精英家庭深謀遠慮,就是要激勵孩子走出「舒適區」,不斷超越自我,讓孩子茁壯成長,就要見世面、經風雨、壯筋骨、抗摔打、增才幹。

在孩子通往優秀的道路上

父母該如何做

《觸龍說趙太后》有一句至理名言:「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

那麼,作為父母,如何在孩子成長進步、追求卓越的道路上助其一臂之力呢?

1、 高質量的陪伴,更要有效的引導

有一句話叫做,陪伴是最長情的告白。

演員郭濤說:「小孩誰來帶其實都沒有問題,關鍵看你能不能用心,願不願意跟他互動、跟他玩到一起,讓他信任你、覺得你有安全感。」

曾經看過一段視頻特別感動:在從家到學校368米的路程上,患先天性失明症的11歲女童高雅每天用盲杖探索著要走15分鐘,媽媽於玲一路「隱身」,默默護送孩子上學,但絕不讓孩子發覺媽媽陪在其身邊。

即使孩子迷了路,磕磕絆絆摸索半天才能找到正確的方向,「狠心」的媽媽更多的時候是旁觀,也不「現身」施以援手。媽媽堅信,孩子總有離開大人的一天,孩子要學會堅強,要自信。

孩子成人之前,父母的「有效期」是很短暫的,能否在這段最溫情時光高質量的陪伴,考驗著父母的智慧和意願。

2、開闊視野,激發探索求知的欲望

2018年菲爾茲獎得主考切爾﹒比爾卡爾說:

「每個孩子都有閃光點,都有自己的成長軌跡和喜好,教育的重點是不要強迫孩子們喜歡大人們覺得應該喜歡的東西。家長只需要在某種程度上鼓勵和觀察孩子就好,因為他們天生都會好奇,想了解更多的事物。」

《小歡喜》喬英子喜歡天文,只能悄悄看一些天文書籍,喜歡樂高,也只能偷偷玩,媽媽宋倩扔了她的玩具,阻止她去天文館解說……

當看到喬英子在天文館雙語演講的橋段時,眼睛溼潤了。

開掛的人生需要開放的心態,心結一旦打開,處處顯得生機盎然。

3、建立科學的學習方法,打下雄厚的基礎

7歲自學微積分、智商230、14歲上大學、17歲讀博、24歲成教授、31歲拿到菲爾茲獎,如此史無前例的刷屏履歷,非華裔數學家陶哲軒莫屬。

陶哲軒的父母起初發現兒子的天才特質,也是手足無措,後來做了調整,放慢兒子成長的腳步,在開發數學潛能的同時,為他打好人文學科的基礎,並在社交、情商等方面有意識地多加引導與訓練,讓兒子成為一個按自己節奏成長的天才。

天才少年成長之路,也要不疾不徐,按照成長規律穩步推進,切不可重蹈「方仲永」之轍。

陶哲軒在普林斯頓讀書時,曾經一度沉迷遊戲,差點在關係是否能夠參加博士學業候選人考試上掛科。

從此,他也明白,做學問必須認認真真、扎紮實實,打下雄厚的學業基礎,靠「小聰明」是難以長遠的。

4、父母的眼界,決定孩子的格局

今年董卿主持《開學第一課》,登上熱搜榜,其溫婉大氣、春風化雨般的主持風格,知性優雅的言談舉止,再次徵服了億萬觀眾的心。

董卿能有如此的功力和氣質,源於其多年來養成的的閱讀習慣。

董卿說過:「假如我幾天不讀書,我會感覺像一個人幾天不洗澡那樣難受。」

有一句說的好:那些優秀且出眾的孩子,他們背後一定站著一對有眼界有見識的父母。

董卿的父親畢業於復旦大學,自己就酷愛讀書,自然也就把這份終身受益的習慣傳給了董卿,教她從小養成良好的品質。

讀書並不必然帶來富貴,但卻提供給一個認識自我、觀察人生、領略別樣風景的全新視角,讓你走出自我設限的障礙,進入到內心豐盈的廣闊天地。

我想,董卿父親的遠見卓識,也大抵如此。

「北大學子弒母案」中母親謝天琴在中年遭遇丈夫病故後,性情大變,對兒子吳謝宇生活、學習等各方面要求嚴格,對孩子硬性灌輸學業優秀、出人頭地、成就事業的偏頗思想。

北大學生吳謝宇也常常流露出「母親管教太嚴」「活得很累」的想法。

一旦父母們的眼界和認知視野陷入誤區,走入偏執的「死胡同」而不能自拔,必然給孩子的身心帶來戕害,引發各種各樣的悲劇。

孩子如同一塊未經雕琢的璞玉,需要父母們以匠人之心,悉心培育,精心栽培,善於發現孩子的閃光之處。

走入他的內心世界,尊重孩子的意願,用言傳和身教有效引導孩子,假以時日,孩子的優異表現超出你的想像。

作者簡介:飛仙,富書專欄作者,小小公務員一枚,在庸常的生活裡,發現美好,期待改變,施之行動,與你共成長。本文首發爸媽精讀,,真正的教育就是拼爹拼媽,富書2018重磅推出新書《好好生活》,版權歸富書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侵權必究

相關焦點

  • 優秀的孩子,都有一對進退有度的父母,他們就是孩子命運的判官
    王唯佳取得優秀的成績,除了日復一日的努力,更離不開父母的支持。在這勳章裡,不僅僅凝聚了他們個人的努力與堅韌不拔,更多的也有父母對於他們全力以赴地支持。二、父母對孩子的信任,是孩子行走的底氣。,他們會自我修正完善,最後會變得更強大優秀。」
  • 父母優秀是孩子優秀的前提
    可以說,孩子就是父母的影子。那天我給學生們說,老師也是要不斷學習的,因為你要想把別人拉到高處,前提是你自己得在高處。而到達高處的不二法門就是學習。上班以來,我買了一萬塊錢左右的書,讀了很多管理班級和教學的書,因此,在工作中遇到問題時基本上都知道該怎麼解決。但是,自從去年孩子出生後,我突然間發現,自己在養育孩子方面,在教育自己孩子方面,所有的知識簡直是一張白紙。
  • 優秀的孩子背後,一定有一對用心、努力的父母。
    陝西師範大學幼兒教育專家講到:你想讓孩子變成你希望的樣子,最好的方法,就是你陪伴孩子一起奔跑。 優秀的孩子背後一定有一個用心、努力的父母,但是並不一定要有高學歷或者別人認為的多優秀。 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師,孩子上學前很多的生活常識、行為習慣、做事態度等都是日積月累從父母身上學的。
  • 北大父母嫌棄985兒子丟臉:優秀的父母,孩子更容易被挫敗?
    父母優秀看起來是一件簡單的事,不外乎就是父母功成名就,名利雙收。這樣的接納,就是我們所謂的言傳身教,父母榜樣的作用,也是父母和孩子「雙優秀」的最好途徑。他們害怕努力,害怕面對努力之後依然失敗的結果。他們也害怕自己不夠努力,似乎那樣就不配做父母的孩子。
  • 優秀孩子的父母都有這三個特徵,所謂起跑線其實取決於父母
    身邊同事家的兒子不聲不響的考上了清華大學,在大家一片祝福聲中,有人開始向孩子的媽媽取經。媽媽只是笑笑說我們也沒有特意去培養、要求他,都是靠孩子自己自覺。大家都覺得媽媽有所保留,不肯分享。其實,靜下心來想想,作為普通工薪家庭的他們,不能為孩子提供最佳的教育資源,孩子優秀主要靠的是家庭教育和引導。看看身邊別人家的孩子,好像每個優秀孩子的背後都有一位不簡單的父母。
  • 別人家的孩子有毒,父母的默默支持叫愛
    沒有人定義,也沒有明確的標準,就是超越周圍所有人,成為最優秀的少數幾位,大概對家長來說就是有出息。於是,家長便開始不自覺地開始拿自己的孩子和其他小孩做比較。你看隔壁家的小孩怎麼樣了,親戚家的哥哥姐姐又怎麼樣了。比如:你家小孩會走了呀,我家的還不會呢。人家王阿姨的兒子,早就起床了。你表姐早就做完作業了,你呢?還在磨蹭!
  • 北大父母嫌985兒子丟臉:優秀的父母,孩子更容易挫敗?
    我曾經的一位來訪者媽媽,說自己和孩子爸爸一個企業高管,一個學校副校長,算是還可以了吧,但孩子就是「油鹽」不進。不是說,父母是孩子的榜樣嗎?父母優秀,孩子不應該有樣學樣嗎?父母不把對自身的期待,投射到孩子上。允許孩子不如自己,也鼓勵孩子能夠做出自己的成績。這種「接納」就是我們所謂的言傳身教,也是父母和孩子「雙優秀」的最好途徑。
  • 父母優秀 孩子就必須優秀嗎?
    閨蜜薇薇的孩子快高考了,用她的話說就是,越是到最後關頭,孩子越是不配合,急得頭髮又白了一片。從小學到初二之前,孩子都在既定的軌道上,按父母期望的那樣在成長。就在初二下學期的一次考試,因為班裡有2個一直倒數的同學考到她前面去了,從此她對考試失去了信心,只要那次考試考不出前幾名的成績,就交白卷,甚至一度不想上學。在同學的陪伴、老師和家長多方努力下總算順利中考,進入高中學習。艱難地挨到高三,薇薇說,眼看著就要解放了,孩子又開始這樣不配合了。
  • 不讓優秀的孩子都是「別人家的孩子」,從變成優秀的父母開始
    總是聽到說誰家孩子有多優秀所優秀,其實想說的是每個孩子本質上都是很優秀的,但我們父母有沒有把孩子的優秀「激發」出來呢?現在就來看看那些優秀孩子的他們的父母都有哪些特質,好做到「查缺補漏」,也為自己的孩子保駕護航。
  • 孩子的優秀不是父母的面子
    中國式父母對孩子的焦慮更多的來自對孩子的期望過高,希望自己的孩子足夠優秀,但孩子的表現卻不會都滿足家長的希望孩子越優秀,家長臉上有面子,就越高興。孩子表現越差,家長越會感到丟臉,似乎孩子是否優秀直接影響著家長的面子。在家長看來最重要的就是自己的面子。為了自己的面子,家長可以送孩子進補習班,為了自己的面子,孩子周末時間比上學還忙,為了自己的面子,孩子一定要超前學習。這些遠遠不夠,只有孩子按照家長的標準成長,家長才是最有面子的!愛面子,在西方心理學上被解讀為一種自戀型人格。
  • 父母就是孩子的一面鏡子
    母蟹對小蟹說:「孩子,你怎麼老是橫著爬,為什麼不能直著走呢?」小蟹委屈地答道:「媽媽,我是照著您的樣子走的呀。」這是說,母親必須正直地生活,正直地做人、行事,才能正確引導孩子。 孩子是父母的影子,孩子是父母的翻版。為了培養孩子的品德,做父母親的行為要自慎,應該處處做孩子的表率。孩子好的行為,壞的行為都是父母教育影響的結果。
  • 別總羨慕別人家的孩子,父母做好這3步,孩子會變得更優秀
    "有一種孩子叫做別人家的孩子",因此在孩子成長過程中,不少父母都會拿自己的孩子與別人家的孩子做對比,他們都很希望自己的孩子也能成為非常優秀的人才。很多父母都非常羨慕別人家的孩子,同時他們覺得自己孩子還不夠優秀。
  • 常說這3句話,孩子會越來越優秀,父母別吝嗇你的讚美
    相反的,有的父母總是不吝惜自己對孩子的讚美,從心裡去認可和欣賞孩子,這樣的環境下成長起來的孩子,變得越來越優秀了。在媽媽的讚美下孩子變得更優秀純純是所有閨蜜孩子群中,最樂觀優秀的孩子,純純之所以會脫穎而出,這要歸功於純純的媽媽。在教育孩子這件事情上,純純的媽媽總是多以鼓勵孩子為主。
  • 孩子是不是應該聽話?聽話的孩子就是優秀的嗎?
    但是,當家長無意中忘記收起來,孩子看到的時候,會對這個經常被家長收起來的東西充滿了興趣。這時候有的家長會直接打斷孩子,告訴孩子這個不能碰,燙手。可是,孩子並不能理解家長所謂的燙手究竟是什麼感受呢?在孩子的內心對這個「燙」是沒有概念的。
  • 靈商引航:莫言:孩子的優秀,浸透著父母的汗水
    優秀的父母要用心 我接觸過數百位優秀的父母,他們的一個共同點就是在教育孩子上費盡心思其實孩子身上的多數習慣——無論是好習慣還是不好的習慣都是我們父母在有意無意地培養出來的。就像上海人說上海話吃上海菜,四川人說四川話吃四川菜一樣,仿佛生來就會不需要培養,而事實並非如此,父母每時每刻都在教,以至於自己沒有意識到自己在教,這就是「潛教育」,比「顯教育」威力大得多的本質教育。優秀的孩子多是優質教育的結果,問題孩子多是問題家庭的產物。
  • 優秀的孩子是父母的驕傲,平凡的孩子也是親生的,接受平凡
    從孩子出生的那時起,就寄託了父母全部的希望和夢想,父母為孩子營造一個溫暖的家,給孩子全部的愛,讓孩子無憂無慮,健康快樂的成長。孩子就如一條船揚帆起航,那就是開始自己的學習生涯,上小學了,父母真的很高興,孩子慢慢長大了。
  • 孩子優秀?父母的功勞佔一半
    女孩能在體育方面取得優異成績,一方面是源於自己的毅力,不斷堅持訓練,另一方面則是父親的支持。因此,如果孩子優秀,多半有家長的理解支持以及辛苦付出! 共同進步在學習型的家庭中,父母與孩子是共同成長,甚至是相互影響的。
  • 父母的愛,才是孩子變優秀的主要原因
    有些父母想讓孩子變得優秀,對孩子的要求十分嚴苛,缺少情感的交流。害怕愛孩子會寵壞他,經常用各種各樣的規矩去控制他;害怕鼓勵孩子會使他驕傲自滿,於是信奉打擊式教育,經常責罵指責孩子。但是你會驚訝的發現,這樣變「優秀」的孩子,長大後多少都會出現一些心理問題。他們內心常常陷入痛苦和掙扎,不是傷害別人就是傷害自己,很難得到真正的快樂與幸福。
  • 高考狀元:優秀的孩子,拼的是父母的大格局
    ,都有很優秀的家庭教育,父母的格局都很高。大多數孩子在年幼時,不知道自己需要什麼東西,而父母從小對孩子的自律、專注力的培養,會讓孩子日後的路更好走。優秀的孩子,前期真正拼的是父母的大格局!她說:她不知道還能不能堅定地在考研這條路上走下去,父母都不支持她考研,希望她大學畢業就趕緊找工作,女孩子不用讀那麼多書,原本供她上大學都不容易了。原來,父母的高度就是孩子的起點,父母的眼界就是孩子的天花板。有那麼一刻,我想告訴她,你有自己的人生,不需要聽父母過多的抱怨來左右自己的想法。
  • 腦癱男孩考研成功:優秀孩子的背後,父母到底做了什麼
    孩子今天的成就,離不開父母的支持。孩子5歲時因一場意外是去右臂,卻在不經意間喜歡上了籃球,父母沒有因為他的殘缺而放棄他,相反,為他找了專業的籃球教練訓練,為他配備專業訓練器材,不斷支持和鼓勵他他,張家城媽媽面對採訪說:「記住自己的目標,父母永遠支持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