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每年各省高考狀元的採訪,我發現了這樣一個特點:每個優秀孩子的背後,都有很優秀的家庭教育,父母的格局都很高。
「監督孩子習慣養成的過程是很痛苦的,你得時時刻刻監督著他,留意著他,只有小時候定型,後面的路才好走。"
這是2019年廣西高考狀元楊晨煜的媽媽在接受採訪時說的話。她表示孩子成為高考狀元,自己並沒有刻意去輔導。而是從小培養孩子的習慣,才造就了孩子後來的路。
大多數孩子在年幼時,不知道自己需要什麼東西,而父母從小對孩子的自律、專注力的培養,會讓孩子日後的路更好走。
優秀的孩子,前期真正拼的是父母的大格局!
昨天,我有一個初中同學,她每次會在特別鬱悶,甚至感覺人生特別迷茫的時候就會找我聊天。
她說:她不知道還能不能堅定地在考研這條路上走下去,父母都不支持她考研,希望她大學畢業就趕緊找工作,女孩子不用讀那麼多書,原本供她上大學都不容易了。
原來,父母的高度就是孩子的起點,父母的眼界就是孩子的天花板。有那麼一刻,我想告訴她,你有自己的人生,不需要聽父母過多的抱怨來左右自己的想法。
她說自己每次聽母親抱怨,上大學每年都要花費好多錢的時候,她真的很心痛。她說每次母親給的生活費不夠,她也不敢再向母親要錢,因為那種低聲下氣的感覺讓她寧可借同學的錢,也絕對不會向她的母親要錢。
我終於知道她上個學期為什麼好幾次向我借錢了,我甚至以為她生活太過奢華了,原來她都是借錢買畫筆圖紙了。突然有些心疼她,因為她的母親總是心不甘情不願地給她錢。
原來母親的這種態度,也會慢慢地滲透在她的性格當中,她無法擺脫母親的臉色。家庭的教育氛圍對孩子的影響真的很大。
如果把父母看作是原件,那麼孩子就是複印件,當複印件出問題的時候,我們應該從原件上找問題,審視自己的教育是否出了問題。
前幾天我親戚家的兩個小孩子來找我輔導作業,這兩個小孩子是堂姐妹,一個叫小欣,一個叫小瑤。她們每天都會拿著作業過來讓我輔導。
她們都在上三年級,在同一個班,但是學習狀態完全不同。小瑤我給她舉一些數學例子,她就能夠舉一反三。可是小欣完全不懂,連幼兒園的加減法都不懂。而且我在給她講解時,她都不用心聽,我有時被氣地直抓狂。
我問小欣,你平時在家你媽媽教你寫作業嗎?怎麼這麼簡單的加減法的題目都不會?你已經是三年級的小朋友了。
她說她媽媽忙著打麻將,沒有空教她寫作業。但是小瑤的媽媽基本上都會在家教她寫作業,甚至會在小瑤取得好成績時,會買小禮物作為小瑤的獎勵。
小欣的媽媽來我家聊天時,我跟她講了小欣連加減法都不會的情況。可是沒想到她的第一句話是:她就不是讀書的料,花那麼多錢去補習班,成績還是不好。
我腦海裡閃現了一句話:你自己都不想努力,憑什麼要求你的孩子努力。
在小欣寫作業時,看到的都是媽媽打麻將的樣子,你又如何讓她安心地努力學習。她還是個孩子,沒有成熟的心智,你的行為只會讓你的孩子進行模仿。
就像顏如晶所說的:父母是孩子前半生唯一的觀眾,孩子是父母后半生唯一的觀眾。
當你逼迫孩子學習時,孩子生氣時可能會說一句:為什麼你在打麻將,卻要求我在學習。可是作為父母的你,不僅沒反思自己的行為,卻以為孩子不懂事,拿起棍子就是一頓打。
託爾斯泰曾經說過:全部教育,或者說千分之九百九十九的教育都歸結到父母身上。
很多人覺得我父母都是農民,為什麼家裡偏偏出了我這個大學生。甚至在別人眼裡,他們都覺得只是我足夠聰明,其實這都來源於我父母的教育。
雖然我父母從來沒有在學習上教過我什麼,但是在那個很多人都覺得女孩子讀的好,不如嫁得好的年代裡。我父親依然覺得,學習才會有出息。
我父親不止一次地對我說過,如果你能繼續讀下去,他砸鍋賣鐵也要供我上學。雖然這話語很粗糙,但是句句說到我心坎裡。
我曾經聽過村裡目光短淺的人對我說過:女孩子不要讀那麼多書,遲早都要嫁人的。這些話聽多了,我也會懷疑過自己,如果我努力學習考上了自己想去的學校,可是我沒有能力去讀該怎麼辦?
所以我真的特別幸運,我父親不是目光短淺之人,他覺得供孩子上學這件事是不會錯的,無論男孩還是女孩,上學才會有一份體面的工作。
而父親對我的肯定,也讓我在日後的學習中更加充滿動力。哪怕是在學習成績不好時,我依然鼓足勇氣爬起來,繼續奮鬥。
董卿在央視《面對面》的一期節目中說:「你希望自己的孩子成為什麼樣的人,你就首先要去做一個什麼樣的人。」
我記得我以前有個同學跟我談起過。他說,他爸爸媽媽都是老師,所以在很多同學眼裡,父母是老師的,學習成績肯定都是父母幫著補課,成績肯定不會差的。
但是他說,他學習成績優異,並不是他的父母教,而是從父母的行為中學會的。小時候,他父母上完課回家,忙著打理家務之後,晚上都會坐在書桌上批改作業或者閱讀書籍。
年紀還小的他並不知道什麼情況,但是他也會拿起書本,坐在父母身邊一起讀讀寫寫。久而久之,這種習慣就保留了下來。
所以說,父母的言傳身教才是最好的教育。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個老師,父母的教育或多或少都會影響著孩子。對於年幼的孩子來說,他們沒有判別是非的能力。而父母的行為可能是孩子模仿的對象。
如果希望你的孩子成為什麼樣的人,自己就要成為什麼樣的人,才能給孩子樹立榜樣。
【結語】
大格局的父母會在孩子小時候,刻意培養的學習能力,自律、獨立思考的習慣。這樣的能力才是真正陪伴孩子一生的優秀潛質。
所以,父母並不需要時刻陪伴在孩子身旁,從小培養的習慣,會讓孩子更加獨立去面對這個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