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狀元:優秀的孩子,拼的是父母的大格局

2020-08-28 希爾東東



01


看到每年各省高考狀元的採訪,我發現了這樣一個特點:每個優秀孩子的背後,都有很優秀的家庭教育,父母的格局都很高。

「監督孩子習慣養成的過程是很痛苦的,你得時時刻刻監督著他,留意著他,只有小時候定型,後面的路才好走。"

這是2019年廣西高考狀元楊晨煜的媽媽在接受採訪時說的話。她表示孩子成為高考狀元,自己並沒有刻意去輔導。而是從小培養孩子的習慣,才造就了孩子後來的路。

大多數孩子在年幼時,不知道自己需要什麼東西,而父母從小對孩子的自律、專注力的培養,會讓孩子日後的路更好走。

優秀的孩子,前期真正拼的是父母的大格局!


02


昨天,我有一個初中同學,她每次會在特別鬱悶,甚至感覺人生特別迷茫的時候就會找我聊天。

她說:她不知道還能不能堅定地在考研這條路上走下去,父母都不支持她考研,希望她大學畢業就趕緊找工作,女孩子不用讀那麼多書,原本供她上大學都不容易了。

原來,父母的高度就是孩子的起點,父母的眼界就是孩子的天花板。有那麼一刻,我想告訴她,你有自己的人生,不需要聽父母過多的抱怨來左右自己的想法。

她說自己每次聽母親抱怨,上大學每年都要花費好多錢的時候,她真的很心痛。她說每次母親給的生活費不夠,她也不敢再向母親要錢,因為那種低聲下氣的感覺讓她寧可借同學的錢,也絕對不會向她的母親要錢。

我終於知道她上個學期為什麼好幾次向我借錢了,我甚至以為她生活太過奢華了,原來她都是借錢買畫筆圖紙了。突然有些心疼她,因為她的母親總是心不甘情不願地給她錢。

原來母親的這種態度,也會慢慢地滲透在她的性格當中,她無法擺脫母親的臉色。家庭的教育氛圍對孩子的影響真的很大。

如果把父母看作是原件,那麼孩子就是複印件,當複印件出問題的時候,我們應該從原件上找問題,審視自己的教育是否出了問題。


03


前幾天我親戚家的兩個小孩子來找我輔導作業,這兩個小孩子是堂姐妹,一個叫小欣,一個叫小瑤。她們每天都會拿著作業過來讓我輔導。

她們都在上三年級,在同一個班,但是學習狀態完全不同。小瑤我給她舉一些數學例子,她就能夠舉一反三。可是小欣完全不懂,連幼兒園的加減法都不懂。而且我在給她講解時,她都不用心聽,我有時被氣地直抓狂。

我問小欣,你平時在家你媽媽教你寫作業嗎?怎麼這麼簡單的加減法的題目都不會?你已經是三年級的小朋友了。

她說她媽媽忙著打麻將,沒有空教她寫作業。但是小瑤的媽媽基本上都會在家教她寫作業,甚至會在小瑤取得好成績時,會買小禮物作為小瑤的獎勵。

小欣的媽媽來我家聊天時,我跟她講了小欣連加減法都不會的情況。可是沒想到她的第一句話是:她就不是讀書的料,花那麼多錢去補習班,成績還是不好。

我腦海裡閃現了一句話:你自己都不想努力,憑什麼要求你的孩子努力。

在小欣寫作業時,看到的都是媽媽打麻將的樣子,你又如何讓她安心地努力學習。她還是個孩子,沒有成熟的心智,你的行為只會讓你的孩子進行模仿。

就像顏如晶所說的:父母是孩子前半生唯一的觀眾,孩子是父母后半生唯一的觀眾。

當你逼迫孩子學習時,孩子生氣時可能會說一句:為什麼你在打麻將,卻要求我在學習。可是作為父母的你,不僅沒反思自己的行為,卻以為孩子不懂事,拿起棍子就是一頓打。


04


託爾斯泰曾經說過:全部教育,或者說千分之九百九十九的教育都歸結到父母身上。

很多人覺得我父母都是農民,為什麼家裡偏偏出了我這個大學生。甚至在別人眼裡,他們都覺得只是我足夠聰明,其實這都來源於我父母的教育。

雖然我父母從來沒有在學習上教過我什麼,但是在那個很多人都覺得女孩子讀的好,不如嫁得好的年代裡。我父親依然覺得,學習才會有出息。

我父親不止一次地對我說過,如果你能繼續讀下去,他砸鍋賣鐵也要供我上學。雖然這話語很粗糙,但是句句說到我心坎裡。

我曾經聽過村裡目光短淺的人對我說過:女孩子不要讀那麼多書,遲早都要嫁人的。這些話聽多了,我也會懷疑過自己,如果我努力學習考上了自己想去的學校,可是我沒有能力去讀該怎麼辦?

所以我真的特別幸運,我父親不是目光短淺之人,他覺得供孩子上學這件事是不會錯的,無論男孩還是女孩,上學才會有一份體面的工作。

而父親對我的肯定,也讓我在日後的學習中更加充滿動力。哪怕是在學習成績不好時,我依然鼓足勇氣爬起來,繼續奮鬥。


05


董卿在央視《面對面》的一期節目中說:「你希望自己的孩子成為什麼樣的人,你就首先要去做一個什麼樣的人。」

我記得我以前有個同學跟我談起過。他說,他爸爸媽媽都是老師,所以在很多同學眼裡,父母是老師的,學習成績肯定都是父母幫著補課,成績肯定不會差的。

但是他說,他學習成績優異,並不是他的父母教,而是從父母的行為中學會的。小時候,他父母上完課回家,忙著打理家務之後,晚上都會坐在書桌上批改作業或者閱讀書籍。

年紀還小的他並不知道什麼情況,但是他也會拿起書本,坐在父母身邊一起讀讀寫寫。久而久之,這種習慣就保留了下來。

所以說,父母的言傳身教才是最好的教育。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個老師,父母的教育或多或少都會影響著孩子。對於年幼的孩子來說,他們沒有判別是非的能力。而父母的行為可能是孩子模仿的對象。

如果希望你的孩子成為什麼樣的人,自己就要成為什麼樣的人,才能給孩子樹立榜樣。


【結語】


大格局的父母會在孩子小時候,刻意培養的學習能力,自律、獨立思考的習慣。這樣的能力才是真正陪伴孩子一生的優秀潛質。

所以,父母並不需要時刻陪伴在孩子身旁,從小培養的習慣,會讓孩子更加獨立去面對這個世界。

相關焦點

  • 高考狀元的背後,拼的是父母的眼界和格局。
    高考成績公布,各個省的狀元也相對出現了。1.重慶理科狀元,謝欣穎,考了726分,數學149分,外語148分,讓人讚嘆的是,三年前的中考,人家就是重慶市狀元727分,和高考成績只差一分。我們現在的孩子,每個學生都上好幾個補習班,小學的孩子有的報5到6個課外補習班,大人累,孩子也累,孩子成績還是沒有提高,和這個重慶狀元相比,父母是否該反省我們的教育了?
  • 60位高考狀元家庭教育揭露:低格局的父母,養不出優秀的孩子
    60位高考狀元家庭教育揭露:低格局的父母,養不出優秀的孩子任何一個優秀的孩子,離不開的是家庭與學校的教育,其中最重要的就是父母的教育。在孩子的一生當中,父母的教育佔主導作用,因為在孩子一生的時間中,是與父母待在一起的時間是最長的。
  • 高考狀元揭秘:每一個優秀孩子背後都有父母的奮力託舉!
    家長群裡常有人說「別人家的孩子」,還有父母感嘆天才無可複製。但看了他們的相關報導,發現這些狀元、學霸的家庭教育,竟然驚人的相似。不是出身,不是智商,而是家庭。就像那句話說的:「任何一個優秀的孩子,都不是橫空出世的奇蹟,而是有跡可循的因果。」它的因,在家庭。它的根,在父母。
  • 2020各省高考狀元出爐,為你揭露真相:高考拼的是父母
    這幾天,2020年各省的高考狀元已經陸續誕生了,最先走進人們視野的是湖北高考狀元---唐楚玥。在前段時間,湖北曾作為疫情的重災區成為全國的焦點,而今,人們自然非常關注這個省的高考了。唐楚玥,就讀於湖北最頂尖的中學——華中師範大學第一附屬中學,以725分的優秀成績成為湖北理科狀元。其中,語文146分,數學149分,英語143分,理綜287分。
  • 2020年高考狀元出爐:你以為學霸是拼分數,其實是「拼父母」
    文|秘籍君 每年高考成績出來以後,從中脫穎而出的高考狀元都備受關注。最近我在網上看見有人對今年46個文理科狀元進行了統計,看到這些學霸的成長過程才明白,你以為學霸是拼憑分數,其實是在「拼父母」。
  • 高考狀元的背後,拼的是父母?別懷疑,確實如此
    每一年的高考出分季,也是每位父母們的討論季:「他們是怎樣教育孩子的?」「別人家的孩子啊!「本以為高考狀元是書呆子,讀死書,把玩的時間都用在了學習上。探究教育的本質,真正的家庭教育其實就是拼爹,拼爹,拼的不是有錢,拼的不是付出的精力和時間,拼的是自己,拼的是父母的影響力,拼的是榜樣的力量。也就是說,真正的教育其實是拼爹。父母做更好的自己,才是對孩子最好的教育。
  • 高考狀元725分背後的真相:高考不光是拼成績,更要拼父母
    而更讓人意想不到的是,唐楚玥還是曾經的中考狀元,三年之間連奪二元,真可謂是「別人家的孩子」。可與之比肩的還有一位,重慶高考狀元謝欣穎,3年前是重慶中考狀元,今年是重慶高考狀元,還是截至7月25日已查到的全國二卷狀元。
  • 高考別人家的孩子總是優秀的
    高考成績放榜已有時日,志願都已填完,高考狀元們都已收到通知書,家長群裡常有人說別人家的孩子都是天才,還有父母感嘆天才無可複製。但看了相關新聞報告後,發現這些學霸的家庭教育竟然驚人的相似。不是出身、不是智商,而是家庭。任何一個優秀孩子的身上都能看到一種優秀的習慣,也折射出父母這一面鏡子。
  • 全國68個高考狀元,家庭教育方式驚人相似,最好的教育是拼父母
    通過採訪全國68個高考狀元,我們發現他們的家庭教育方式有驚人的相似之處。要想培養優秀的孩子,自己先成為優秀的父母。真正的教育,其實就是拼爹媽。一個優秀的孩子背後,一定有一個充滿親情溫暖、自由尊重、書香濃厚的家庭,父母不說有多高的地位能賺多少錢,但一定通情達理遠見卓識;一個問題學生,所處的原生家庭一定也有問題,父母觀念落後、視野狹隘,或缺乏愛和尊重,或太溺愛、缺管教;父母的格局,就是兒女的方向。無知的父母會奴役孩子學習,並且毫不自知,開明的父母則擅於引導孩子,給予充分的尊重與自由。
  • 60個高考狀元背後的教育真相:父母不苟且,孩子才有詩和遠方
    「你能來到清華,不僅僅是因為你努力,更是因為你的父母!」這是清華大學新生入學第一節社會學概論課上,老師對學生說的話!能走進清華大學的課堂,都是各個城市的頂尖學霸、高考狀元。每年高考放榜之後,對於高考狀元家庭出身的研究便會層出不窮。
  • 高考狀元來啦!每個橫空出世的奇蹟,都是父母在奮力託舉
    她叫謝欣穎,高考總分726分。3年前她是重慶中考狀元,今年是重慶高考狀元,還是截至7月25日已查到的全國二卷狀元,傳說中的「三元及第」。這樣的孩子是怎麼培養的?謝爸爸給出的答案出人意料:「根本沒有培養過。」但這個「沒有培養」,並不是兩手一攤的撒手不管,而是從源頭上的未雨綢繆。
  • 2020高考狀元出爐,總分725:優秀孩子背後,都是父母的奮力託舉
    在不久前放榜的2020年高考中,以725分的優秀成績摘得了湖北理科「狀元」。其中,語文146分,理科數學149分,英語143分,理科綜合287分。如此優秀的孩子,真如同上天送給父母的禮物。但只有唐楚鑰的爸媽才知道,為了精心培養女兒,他們十幾年如一日的身體力行、用自己的眼界和格局去有意識的引導。
  • 高考成績放榜:那些橫空出世的狀元背後,都是奮力託舉的父母
    高考成績放榜,幾家歡喜幾家愁。一邊是有人遺憾落榜與大學無緣,另一邊是各省高考狀元被曝光,名校紛紛拋出橄欖枝。家長群裡常有人說「別人家的孩子」,還有父母感嘆天才無可複製。但看了他們的相關報導,發現這些狀元、學霸的家庭教育,竟然驚人的相似。
  • 高考成績放榜:那些橫空出世的狀元的背後,都是奮力託舉的父母
    高考成績放榜,幾家歡喜幾家愁。一邊是有人遺憾落榜與大學無緣,另一邊是各省高考狀元被曝光,名校紛紛拋出橄欖枝。但看了他們的相關報導,發現這些狀元、學霸的家庭教育,竟然驚人的相似。不是出身,不是智商,而是家庭。就像那句話說的:任何一個優秀的孩子,都不是橫空出世的奇蹟,而是有跡可循的因果。它的因,在家庭。它的根,在父母。
  • 家長關心孩子高考狀元
    第二個:本以為高考狀元的爸媽都是「控制型父母」,後來發現並不是。「你們是怎樣教育孩子的?」「好像也沒怎麼教育啊。」湖北省高考狀元唐楚玥不僅寫得一手好書法,更是興趣廣泛,會彈鋼琴,能演話劇,運動會200米跑還能拿第二名。山東省高考狀元孟令昊,喜歡拉大提琴,從小學五年級開始學習,早早就拿下了大提琴十級證書。
  • 高考狀元們:我們拼的不是成績而是家庭教育
    最近,各省市的高考成績都陸續放榜,可謂是幾家歡喜幾家愁,同時每個省也迎來了高考狀元,當人們看到這些優秀者們或淡然笑於人前,或平靜講述成功秘訣時,無不感嘆,這就是別人家的孩子。  然而,如果翻看他們的相關報導,其實不難發現這些狀元們都提到了一個關鍵制勝的原因——家庭教育。
  • 父母的格局決定孩子的高度,四種父母教育出來的孩子,很難不優秀
    孩子的天性就是模仿,父母在生活中的一言一行,都在隨時影響著孩子,所以想要孩子優秀,父母首先也應該做到自己優秀。"想要孩子朝著好的方向發展,父母首先對於自己就不能鬆懈,父母的格局將直接決定孩子的高度,什麼樣家庭的孩子會變得非常優秀呢?
  • 020年48位高考狀元身份揭秘:父母奮力託起的奇蹟
    ​2020年48位高考狀元身份揭秘:每個橫空出世的奇蹟,都是父母在奮力託舉高考成績放榜,幾家歡喜幾家愁。一邊是有人遺憾落榜與大學無緣,另一邊是各省高考狀元被曝光,名校紛紛拋出橄欖枝。家長群裡常有人說「別人家的孩子」,還有父母感嘆天才無可複製。但看了他們的相關報導,發現這些狀元、學霸的家庭教育,竟然驚人的相似。不是出身,不是智商,而是家庭。就像那句話說的:任何一個優秀的孩子,都不是橫空出世的奇蹟,而是有跡可循的因果。它的因,在家庭。它的根,在父母。
  • 60個高考狀元家庭教育曝光:苟且的父母,養不出孩子的詩和遠方
    任何一個優秀的孩子,都不是橫空出世的奇蹟,而是有跡可尋因果。它的因,在家庭。它的根,在父母。每年高考放榜之後,對於高考狀元家庭出身的研究便會層出不窮。2017年北京市文科狀元熊軒昂就曾直言不諱的說到:「現在很多狀元,都是家裡厲害又有能力的人。我認為我能得到狀元,主要是因為父母帶給我的影響。我父母都是外交官,所以從小就給我營造了一種很好的家庭氛圍,包括對我學習習慣、性格上的培養,都是潛移默化的。
  • 2020高考狀元曝光,原來優秀的孩子後臺這麼「硬」
    每一年的高考出分季,最受矚目的,還是那些在考試中拔得頭籌,被頂尖大學錄取的狀元們。湖北省理科狀元唐楚玥,總分725分,其中數學差一分滿分。重慶理科狀元謝欣穎,總分726分,三年前,她還以727.5的成績,斬獲重慶中考狀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