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強,則國強
體育興,則國運興
秉承著「更高,更快,更強」的運動宗旨
堅守著「公平,公正,公開」的道德準則
湖南理工學院體育學院培養了一批批
百折不撓,頑強拼搏的體育人
湖南理工學院體育學院成立於1972年,目前設有體育教育、社會體育指導與管理2個本科專業,2015年獲得教育碩士專業學位(體育)授權點,2017年獲得體育專業碩士學位授權點。現有全日制在校本科生823人,碩士研究生21人;教職工66人,其中教授8人、副教授22人,具有博士學位的教師4人,碩士學位的教師37人,學院師資力量雄厚,結構合理,辦學條件優越。
近年來,我院教師主編或參編國家級、省級專業教材18部,出版學術專著23部;立項國家級、省級課題50餘項(其中,周次保教授獲2013年度國家社科基金項目立項資助);榮獲國家級教學成果二等獎、省級教學成果三等獎各1項;在各級學術刊物上發表論文500多篇;現有省級精品課程4門,校級精品課程5門,雙語課程2門,網絡課程5門。學院擁有設施齊全的標準塑膠田徑運動場、球類綜合訓練館、省級基礎課示範實驗室——運動人體科學實驗室和多媒體教學中心等一系列現代化的教學設施。
體育學院在辦學實踐中,始終圍繞「名院、名師、名生」的目標,結合體育專業的特點,注重學生的全面發展。我院學生在全國、省各級各類競賽中屢創佳績,曾先後獲全國體育教育專業大學生基本功大賽團體總分二等獎,湖南省體育教育專業學生基本功大賽全部項目一等獎、團體總分第一名,全國大學生藝術展演一等獎,湖南省舞蹈類最高獎——三湘群星獎金獎。學生考研率連續多年在全省同類院校體育專業中排名第一,畢業生一次性就業率連續幾年均在95%以上。40多年來,體育學院共為社會培養了5000多名品學兼優的專業人才,畢業生的綜合素質得到了社會各界的一致好評。學校先後獲評「全國群眾體育先進單位」、「全民健身活動先進單位」、「湖南省普通高等學校體育工作先進單位」等榮譽稱號。
【專業代碼:040201 學制4年】
培養目標:培養具備現代教育與體育教育學科基礎理論知識,能在各級各類學校從事體育教學、課外運動訓練與競賽、體育科學研究、學校體育管理等方面工作的高素質應用型專門人才。
培養要求:主要學習學校體育教育教學方面的基本理論知識和技術,接受作為體育教師所必備的運動技能的基本訓練,掌握體育教學、訓練、競賽、科研的基本能力。
授予學位:教育學學士
主要課程:教育學、心理學、人體解剖學、人體生理學、體育保健學、學校體育學、體育心理學、體育健身原理與方法、中學體育健康理論與方法、田徑、籃球、排球、足球、體操、武術、健美操、體育舞蹈、網球、桌球等。
就業前景:本專業畢業生就業率高、就業質量好,近年來,畢業生一次就業率高達90%以上。目前,城鄉中學具有合格學歷的體育與健康課師資缺乏,其他基層體育部門、社區體育全民健身教練隊伍均需充實,特別是沿海地區需求量大,就業前景廣闊。
【專業代碼:040203 學制4年】
培養目標:培養具備適應社會發展需要,掌握社會體育指導與管理基礎理論知識、技術與技能,能在社會體育活動中從事健身諮詢、技術指導、組織管理等方面工作的高素質應用型專門人才。
培養要求:主要學習社會體育指導與管理方面的基本理論知識和技術,接受社會體育活動相關運動技術與技能的基本訓練,掌握從事社會體育活動的基本能力。
授予學位:教育學學士
主要課程:社會體育學、社會心理學、健身原理與方法、體管理學、公共與禮儀、體育經濟學、體育概論、運動競賽組織與管理、健身俱樂部經營與管理、社會體育運動技能與指導、體育統計學、體育保健學、體育法學等。
就業前景:本專業畢業生就業率高、就業質量好,近年來,畢業生一次就業率高達90%以上。目前,城鄉中學具有合格學歷的體育與健康課師資缺乏,其他基層體育部門、社區體育全民健身教練隊伍均需充實,特別是沿海地區需求量大,就業前景廣闊。
【專業代碼:045112 學制2年】
培養目標:培養具有現代體育教育觀念、具備較高理論素養、較好教師職業道德水準,以及基礎教育領域體育與健康課程教學能力的高層次應用型體育教師。
培養要求:培養具有良好的學識修養和紮實的專業基礎,了解體育學科前沿和發展趨勢。具有較強的教育實踐能力,熟練使用現代教育技術,解決體育教育教學中的實際問題,創造性開展教育教學工作。熟悉基礎教育體育課程改革,掌握基礎教育體育課程改革的新理念、新內容和新方法。
【專業代碼:0452 學制2年】
培養目標:培養具有現代體育理念和道德素養,掌握紮實體育專業知識技能,具備一定科研創新與實踐能力,滿足新時期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需要的高層次、應用型體育專門人才。
培養要求:掌握馬克思主義基本理論,具有良好的職業道德和專業素養;掌握科學研究的思維和方法;熟練掌握一門外語,能閱讀本專業外文資料和對外學術交流;掌握體育領域專業知識技能,培養體育教學、運動訓練競賽和社會體育指導等專業領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創業能力,勝任大中小學、運動隊、體育場館、健身場所、體育科研單位、政府體育行政部門等相關工作。
周次保,男,中共黨員,教授,體育學院院長。湖南師範大學教育學學士。韓國湖西大學聯合培養博士生導師,湖南理工學院碩士研究生導師,體育教育專業帶頭人,湖南師範大學兼職碩士生導師,中國體育教師教育研究會常務理事,田徑國家級裁判。研究方向:體育教學與訓練、體育人文社會學。擔任《田徑》等必修課程的教學工作,主持省級精品課程《大學體育》。出版專著2部,編寫教材2部;在國家級核心(CSSCI)和省級以上刊物上公開發表學術論文65篇(其中EI收錄3篇、CSSCI源刊5篇);主持國家社科基金項目1項、省部級課題5項;獲國家實用新型專利1項。多次獲得校級課堂教學優秀獎,先後獲「全國群眾體育活動先進個人」、「全國體育新苗獎」、「全省群眾體育活動先進個人」、 湖南理工學院「師德十佳」等獎勵。擔任2008年北京奧運會、2010年廣州亞運會、2011年深圳世界大學生運動會等大賽的技術官員和裁判員工作。
李佳川,男,中共黨員,教授,體育學院黨委書記。華東師範大學教育學博士,韓國湖西大學聯合培養博士生導師,湖南理工學院碩士生導師。中國高等教育學會體育分會社會體育理事,中國體育科學學會會員。田徑國家級裁判員。湖南省專業技術職稱評審委員會學科評議組專家,湖南省社會科學成果評審委員會課題評審專家,「國培計劃」省級中小學體育學科骨幹教師培訓專家。研究方向:學校體育與健康教育、田徑教學訓練理論與方法。主持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規劃基金項目1項、湖南省哲學社會科學基金項目3項、湖南省教育科學規劃課題1項、湖南省社會科學成果評審委員會課題1項、湖南省省情與決策諮詢研究課題1項、湖南省普通高校教學改革研究項目1項、湖南省教育廳科研項目1項,參與省部級課題7項、廳局級課題6項。指導大學生研究性學習和創新性試驗計劃項目國家級2項、省級1項。出版學術專著2部,編寫教材2部;公開發表學術論文60多篇,其中CSSCI源刊7篇,人大複印資料全文轉載2篇。擔任《田徑運動》、《鍛鍊心理學》等課程的教學工作,主持省級精品課程《運動解剖學》。指導學生參加全國高校體育教育專業基本功大賽獲團體二等獎;獲國家級和省級論文報告會一等獎、二等獎各3篇;獲「全國體育新苗獎—教師獎」、湖南理工學院「師德十佳」、「優秀處級幹部」、「課堂教學優秀獎」等榮譽。
馬嶽良,男,中共黨員,教授。體育學院副院長、大學體育教學部主任,公共體育學術帶頭人,湖南省高校教師系列高級職稱評審體育學科評議組評委,湖南省城市文化研究會會員。主要研究方向:體育人文社會學。擔任《大學體育》等課程的教學工作,主持完成的「新北京、新奧運背景下我國青少年奧林匹克教育可持續發展研究」成果,榮獲湖南理工學院教學成果一等獎;在擔任教學與行政工作的同時,還在體育文化、奧林匹克運動等領域進行勤奮研究和耕耘,先後主持省部級科研課題6項;出版專著2部,主編教材3部;獲國家實用新型專利1項;在中文體育類核心期刊和省級以上學術期刊發表學術論文40餘篇,其中,CSSCI源刊9篇,「更乾淨、更人性、更團結¬——對奧林匹克新格言文化內涵的探析」一文被《新華文摘》全文轉載。多次獲得校級課堂教學優秀獎、先進工作者與優秀處級幹部等獎勵。
劉邦華,男,中共黨員,教授,體育學院副院長,湖南師範大學教育學學士。湖南理工學院碩士研究生導師,湖南理工學院社會體育專業帶頭人,湖南省體操、健美操協會副主席,嶽陽市舞蹈家協會書記、副主席,體操國家級裁判。研究方向:體育文化、體育教學與實踐研究。擔任《體操》、《體育繪圖》、《團體操創編》等課程的教學工作。在國家級核心(CSSCI)和省級以上刊物上發表學術論文60多篇;主持國家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規劃基金項目1項,主持省教改課題、省情與決策諮詢研究課題、省公共藝術教育研究課題和省教育廳課題5項,參與國家社科課題和國家體育總局課題各1項;指導大學生研究性學習和創新性試驗計劃項目國家級1項,省級1項;出版專著2部,編寫教材2部;獲國家級和省級論文報告會一等獎1篇、二等獎3篇;獲校級教學成果一等獎1項,二等獎1項。2002年指導學生參加全國高校體育教育專業基本功大賽獲團體二等獎,指導學生參加中國全明星啦啦操錦標賽獲大學混合組二等獎。先後獲湖南理工學院「師德十佳」、「先進工作者」、「優秀共產黨員」、「優秀處級幹部」、「課堂教學優秀獎」、國家級和省級「舞蹈優秀編導獎」等榮譽。
湯慶華,女 ,中共黨員,教授,體育學院副院長。北京體育大學教育學碩士,湖南理工學院碩士研究生導師。研究方向:體育教學、傳統體育。擔任《大學體育》、《大學生健康教育》等課程的教學工作,主講省級精品課1門,主持和參與省級科研、教改課題10項,教育廳課題6項,校級8項;出版專著1部,參編教材1部,獲國家級、省級論文報告會一等獎2篇,二等獎2篇,獲校級教學成果一等獎2項;在國家級核心(CSSCI)和省級以上刊物公開發表學術論文40餘篇。先後獲「市優秀團幹」、「市芙蓉杯活動先進個人」、「市直教育系統以愛引路活動先進個人」、「先進工作者」、「課堂教學優秀獎」、「優秀教學督導工作者」、「優秀共產黨員」、「優秀裁判員」、「百崗明星」、「工會工作積極分子」等榮譽稱號。
魏瑤,男,中共黨員,副教授,副院長。上海體育學院教育學博士,湖南理工學院碩士研究生導師。研究方向:運動心理學、體育教育學。先後擔任《體育運動心理學》、《體育統計與測量》、《體適能理論與方法》等本科或研究生課程教學。主持或參與省級以上科研教改課題7項,校級課題6項。在國家級和省級以上公開發表學術論文30餘篇(CSSCI源刊6篇)。先後獲校級「優秀教研室主任」、「優秀共產黨員」、 「優秀處級幹部」、「課堂教學優秀獎」等榮譽稱號。
喻俊,男,中共黨員,講師,碩士,體育學院黨委副書記。湖南師範大學教育學碩士。國家一級田徑裁判、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北森職業生涯規劃培訓師、北森就業創業培訓師。研究方向:體育教學與訓練、思想政治教育。擔任《田徑運動》、《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大學生就業創業指導》等課程的教學工作。主持和參與省級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課題1項、省級教研教改項目1項、校級教改項目5項,校級科研課題7項;指導大學生研究性學習和實踐創新項目7項,指導大學生「網際網路+」創新創業項目4項;出版專著2部,在省級以上刊物上公開發表學術論文15篇;獲得省級論文報告會一等獎1篇、二等獎1篇、三等獎2篇;獲2016湖南省高校輔導員年度人物提名獎、多次獲省校級「三下鄉社會實踐優秀指導老師」、 「先進黨務工作者」、「優秀處級幹部」、「先進工作者」、「優秀共產黨員」、「工會活動積極分子」等榮譽稱號。
王向陽,男,民革黨員,副教授,體育學院副院長。北京體育大學教育學碩士。從事高等學校體育教學工作20餘年,承擔《大學生健康教育》的理論教學和大學體育的籃球、排球、武術、太極拳、健美操、體育舞蹈、田徑等項目的實踐教學和部分項目的運動訓練工作。曾獲學校青年教師教學比武中二等獎1次,大學體育課程課堂教學優秀獎4次,多次獲得年度選進工作者、嶽陽市民革優秀黨員等獎項;主持和參與省級以上課題5項,在國內重要學術核心期刊發表論文15篇。
李莉,女,中共黨員,教授。武漢體育學院教育學學士。湖南理工學院碩士研究生導師。研究方向:學校體育、社會體育。先後擔任《學校體育學》、《中學體育教材教法》、《體育史》、《籃球》和《體育教學設計》等課程教學工作。主持省級精品課程1門、校級教學團隊1個、優秀網絡課程1門。參與國家社科課題1項,主持省級社科課題、教改課題3項,參與省廳級課題5項;在國家級核心(CSSCI)和省級以上刊物上公開發表學術論文40餘篇。多次獲得校級課堂教學優秀獎、「先進工作者」、「優秀共產黨員」等榮譽稱號;指導學生參加2002年全國高等學校體育教育專業基本功大賽獲團體二等獎、2011年湖南省體育教育專業學生基本功大賽一等獎,2019年湖南省體育教育專業學生基本功大賽基礎理論知識與教學技能一等獎,2012年獲全國多媒體課件大賽優秀獎。
劉懷金,男,中國民主建國會會員,畢業於武漢體育學院,教育學博士,湖南省教科院博士後,美國伊利諾伊大學、湖南師範大學訪問學者。嶽陽市政協常委,民建嶽陽市委副主委,中國體育教師教育研究會副秘書長,湖南理工學院碩士研究生導師,校級運動人體科學學科帶頭人培養對象,現任運動人體科學實驗室主任。研究方向:體育教育信息化、運動人體科學。擔任《運動生物化學》、《體育多媒體課件》、《運動人體科學實驗》等課程教學工作;主講課程立項為湖南省「名師空間課」、校級雙語課、校級精品資源共享課等,併入選「湖南省教育信息化創新應用十百千萬工程」項目。主持在研或完成省級課題5項,指導完成省級學生課題2項,發表論文40餘篇(其中EI收錄3篇、ISTP收錄2篇)。曾獲湖南省普通高校青年教師教學能手、省級教師課堂教學競賽一等獎、校級教學比武一等獎、教學成果一等獎、課堂教學優秀獎、優秀網絡課程等榮譽。
援外項目
2017年,受國家商務部、中國體育國際經濟技術合作有限公司、湖南省體育產業集團委託,我校獲批湖南省對外體育技術培訓接待基地,緊跟「一帶一路」國家倡議,服務國際體育交流合作項目。作為全省首批對外體育技術培訓基地的高校為萬那杜、玻利維亞、緬甸、馬達加斯加、牙買加、烏拉圭、薩摩亞等國提供體育技術援助,先後多批承接「一帶一路」國家高水平運動員訓練任務,訓練總人數達180餘人。先後委派周次保、鄧曉東、趙立軍、夏偉峰等教師奔赴國外,參與其他國家的國家運動隊員的選拔和訓練工作。我校對外體育技術培訓工作經驗不僅多次在湖南經視、湖南衛視、湖南教育網報導,也多次在各受援助國內的媒體報導。
體育學院的援外教練員們,以勤勞敬業、全心全意的工作態度,始終如一、高度負責的工作作風,科學嚴謹的訓練方法,良好的精神風貌,和外國運動員突飛猛進的比賽成績,贏得了受援國運動員們的尊敬,提高了受援國體育事業的發展。
體育學院的陽光志願者團隊成員們,秉承奉獻、友愛、互助、進步的志願服務精神,在訓練中,為中方教練員和外籍運動員之間傳遞體育競技技術專業信息,協助中方教練完成外籍運動員的日常訓練任務。並在運動人體科學實驗室為外籍運動員進行按摩與肌肉放鬆,同時為受傷的運動員提供針灸、按摩等中國傳統康復理療,有效縮短了運動員的恢復時間。
「一帶一路」國家戰略下的
國際體育文化技術合作
我校作為湖南省對外體育技術援助工作基地,是全省唯一授予參與國際體育技術合作項目的高校,2017 年分別接待了 72 名萬那杜國家田徑隊教練員、運動員和玻利維亞國家田徑隊 18 名教練員、運動員 , 並組織開展為期 5 個月的集中訓練;接待了緬甸國家坐式排球隊和國家輪椅籃球隊共 31 人的為期 1 個月的集中訓練。
2018 年承接了烏拉圭國家田徑隊 11 名教練員、運動員 , 並組織開展為期 3 個月的集中訓練;承接了馬達加斯加國家田徑隊、舉重隊共 40 名教練員、運動員 , 並組織開展為期 4 個月的集中訓練;承接了牙買加國家U15女子足球隊23名教練員、運動員 , 並組織開展為期2個月的集中訓練;2019年承接了薩摩亞開閉幕式團體操骨幹隊員38名,並組織開展為期21天的團體操編導培訓;承接了薩摩亞國家田徑隊90名教練員、運動員 , 並組織開展為期 4 個月的集中訓練;承接了薩摩亞國家女子足球隊23名教練員、運動員,並組織開展為期 50天集中訓練。
2017年,3月至4月,我院周次保、張可、夏偉峰等三位教師抵達玻利維亞,參加了2017援助玻利維亞體育友好合作項目。11月至12月,我院趙立軍、郭真老師奔赴萬那杜國家,承擔該國家田徑隊的執教工作。
2018年,1月至2月,我校夏偉峰、唐金根、劉洋、譚斌等四位老師奔赴牙買加,分別承擔了該國家羽毛球隊、排球隊、籃球隊和足球隊的執教工作。3月至4月,我校周次保、張可等二位教師遠赴馬達加斯加,選拔該國家田徑國家隊員,並開展馬達加斯加體育友好合作項目。並且受到該國總理的接見,該國總理授予了周次保老師馬達加斯加國家最高體育榮譽勳章,彰顯了我校教師在國外執教的非凡成績。5月,我校趙立軍、郭真兩位老師分別奔赴烏拉圭和玻利維亞,承擔該國家田徑隊的執教工作。8月,我校周次保老師受我國對外承包工程商會和中國體育國際經濟技術合作有限公司委託,奔赴薩摩亞,承擔援薩摩亞體育技術援助項目的可行性研究任務。
2019年,1月至2月,我校譚斌、鄧輝劍、任灝瑋、劉遠明等老師分別奔赴牙買加、薩摩亞,選拔該國國家運動員,並為2019年我校開展的體育友好合作項目作前期鋪墊。
我校的國際體育技術交流與合作項目獲得了良好的社會反響。人民日報、湖南日報、湖南衛視、湖南經視、湖南教育新聞網、嶽陽日報等國家主流媒體多次報導。2017年12月12日至14日,第10屆南太平洋島國運動會暨大洋洲田徑運動會在萬那杜舉行。本次比賽我校教練員所指導的田徑項目,共獲得4金7銀12銅的優異成績,打破了該國23年田徑項目無獎牌的歷史。2017年12月17日,中國駐萬那杜使館對中國外交部、商務部及中體公司發來明電,對援助項目取得的優異成績表示感謝。
在國家商務部、中體公司、湖南省商務廳、湖南省體育局、湖南省體育產業集團的總結表彰會上,我校連續三年獲得 「優秀訓練基地」牌匾;周次保、趙立軍、張可、譚斌、易彬全、郭真等評為「優秀教練員」;李佳川、喻俊評為「優秀管理員」。
2019年7月第16屆太平洋地區運動會在薩摩亞開幕,我校代表中國派出的7人組開幕式團體操創編團隊負責開幕式所有表演的創編和組織,派出8人組教練員團隊指導薩摩亞國家3個運動隊,在此屆運動會上獲得了喜人的成績。
2017年萬那杜國家運動對來校訓練開班儀式合影
2017年萬那杜國家獨立日,學校為其舉辦了隆重的歡慶活動,體育學院陽光志願者團隊的成員們在歡慶活動結束後合影。
玻利維亞田徑隊運動員在學校運動康復與理療室與我校教練員、志願者合影
體育學院陽光志願者團隊成員為馬達加斯加國家隊運動員開展體質檢測
與烏拉圭國家田徑隊的對抗賽在我校進行
體育學院陽光志願者與馬達加斯加國家隊運動員學習太極拳,開展文化交流
湖南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楊維剛一行來我院調研「一帶一路」國際體育技術交流與合作項目
早訓
一年之計在於春,一日之計在於晨。清晨是大學生們狀態最佳,精力最充沛的時候,每個學期第二周至第十六周,周一至周五早晨6:45至7:25,體育學院大一至大三的學生都會早早來到操場,在運動中收穫快樂,享受神清氣爽、愉悅的清晨時光。武術操的動作多,運動量大,可使全身各部位的組織和器官都較充分地活動起來,並可在優雅的音樂伴奏下緩速進行,提高鍛鍊情趣,有較好的健身效果,易於學習和推廣。早訓,不僅加強了體育學院教風、學風建設,建立正常的教學秩序,更提升了體育專業學生身體素質與專業技能,推動學院內涵式發展。
武術操和素質大比武比賽
每個學期臨近期末時,體育學院都將在東院田徑場舉辦武術操兼素質大比武比賽。武術操由大一至大三年級全體同學參加,素質大比武比賽成員為各班隨機抽籤選出的5男2女。素質大比武以「友誼、公平、拼搏、向上」為口號,本著「提高體育專業學生身體素質和專業技能」的宗旨,進行100M、2400M、伏地挺身、引體向上等專業素質檢測。武術操和素質大比武比賽,不僅豐富了學生的校園生活,促進了學生身心健康和諧發展,學生在比賽中堅持不懈、自強不息,還完美地詮釋了體育精神的內涵。
了解了豐富的專業課程
雄厚的師資力量,有趣的課外活動
你一定還想了解體育學院
田徑教研室、球類教研室
體武教研室、理論教研室
大學體育教研室的具體信息
一起來看看吧
田徑教研室
田徑教研室成立於1999年,現有教授2人,副教授2人,講師1人,其中博士1人,碩士2人,是一個由老中青結合的充滿朝氣的教師集體。近年來,教研室在教學、科研與運動訓練等方面均取得不俗的成績,先後有六人次獲得學校教學成果獎;獲得各級課題近二十項,其中國家社科基金一項,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規劃基金項目一項、省級課題十項,在各類刊物上發表了60多篇具有較高學術水平的論文,其中國家級核心(CSSCI)10篇,人大複印資料全文轉載2篇;獲得省級比賽前三名數十項次。
球類教研室
球類教研室成立於1999年7月,現有教師9人,其中副教授2人,講師7人。承擔體育學院體育教育專業和社會體育專業量大專業的籃球、排球、足球、網球、桌球、羽毛球普修和專修的教學訓練工作。教研室圍繞「以學生為本」的培養目標,狠抓教研教改,教師教學科研工作。撰寫專著6部,主持和參與國家級課題3項,省部級課題10餘項,在國家級、省級刊物上發表論文50餘篇。在校級青年教師教學比武中多次獲獎。球類教研室自成立以來至今,綜合體育專業特點,注重學生全面發展,培養一大批品學兼優的人才,教學之餘,利用所學專業組織參加省級大型比賽活動的裁判工作服務,在搞好教學科研同時,注重運動訓練,在全國大學生基本功大賽,省大學生基本功大賽,以及運動會的球類比賽中均獲得很好成績。
體武教研室
體武教研室成立於1999年7月,教研室現有教師9人,其中教授1人,副教授職稱5人,講師2人,助教1人。獲2004年度和2012年度湖南理工學院優秀教研室稱號,承擔體育學院體育教育專業本科和社會體育專業本科生的體操、武術、體育舞蹈、健美操、跆拳道、舞龍、瑜伽等課程的普修和專修教學與訓練工作。教研室圍繞學校「以學生為本、以教學為主、以發展為本」的辦學理念,狠抓教研教改、教師教學、科研、訓練、比賽工作。自成立來,教研室教學、科研成績突出,撰寫專著8部;主持參與國家級課題1項、教育部課題1項、省級課題10餘項,發表論文核心期刊10餘篇,省級論文80餘篇,在校級青年教師教學比武中3人獲得一等獎,2人獲得二等獎,10人多次獲學校教堂教學優秀獎。自成立至今,結合體育專業特點,注重學生全面發展,培養一大批品學兼優的綜合性人才。教學之餘,利用所學專業組織學生參加省市級比賽的裁判工作,服務社會。在搞好教學科研的同時,注重運動訓練,在全國大學生基本功大賽、省級和國家級大學生運動會、錦標賽上均獲得很好的成績。
理論教研室
體育理論教研室是體育學院成立時間最早的教研室之一,2009年全校教研室調整後,將原基礎理論教研室和社會體育教研室合併為體育理論教研室。教研室現有專職教師9人,其中高級職稱教師3人,博士2人,碩士6人,9位教師分別畢業於上海體育學院、武漢體育學院、湖南大學、華中師範大學、湖南師範大學等,學緣結構來源廣泛,知識結構、學歷結構、職稱結構和年齡結構合理,是一支專業基礎紮實,團結協作,創新進取的隊伍。體育理論教研室教師承擔的課程中,主要包括專業基礎課程和專業理論課程等,共計30多門。主要課程包括:運動解剖學、運動生理學、體育保健學、學校體育學、體育心理學、體育統計學、體育測量評價、體育科研方法、社會體育學、體育美學、運動營養學、體育史、運動生物力學、體育社會學、體育教學論、運動休閒娛樂、體育管理學、體育概論等。
大學體育基礎教研室
基礎課教研室現有教師12名,其中教授1人,副教授4人,講師6人,助教1人。教師中具有高級職稱的教師佔50%,具有中級職稱的教師佔50%,具有碩士學位以上的教師6人(其中在讀博士1人)佔50%。主要承擔全校8000餘名學生的公共體育基礎課程的教學任務,並負責學校群眾體育與運動競賽的指導等工作。
大學體育選項教研室
專項選修教研室現有教師16名,其中教授1人,副教授6人,講師9人。教師中具有高級職稱的教師佔45%,具有中級職稱的教師佔55%,具有碩士學位以上的教師8人(其中在讀博士2人)佔50%。主要承擔全校8000餘名學生的公共體育課程專項選修的教學任務,並負責學校群眾體育與運動競賽的指導等工作。
體育學院的學生們
不僅鍛鍊了強健的體魄
磨礪了頑強的意志
還時刻不忘學習黨性知識
提高黨性修養!
緊跟黨的步伐,體育人從未掉隊!
從湖南理工學院走向人民大會堂
身邊的榜樣——604學理論示範寢室
曾經在2003年體育學院99級學生中,有一個108寢室15名女生(其中有8名黨員),在學校黨委高度重視、體育學院黨總支和學生黨支部引導下,學生黨員和學生幹部發揮先鋒模範作用,認真學習「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取得了一些成績,被光明日報、中國教育報等媒體頭版頭條報導,被譽為「大學生希望之星」,2003年6月9日在人民大會堂由中宣部、教育部舉辦的全國大學生學習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經驗交流會上作典型發言。
在落實黨的十八大、十九精神,認真學習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形勢下,體育學院北七棟604寢室10名同學,在黨委學工部、黨委宣傳部、學校團委、體育學院黨委和學生支部的指導下,成立了團支部和學習小組,邀請理論專家來寢室講學,認真開展學習活動,每年撰寫了數十萬字的學習筆記,建立了理論學習微信群,全體成員認真踐行中國夢,在學習、生活、運動訓練、體育競賽中充分發揮了黨員模範帶頭作用。為加強學風建設,體育學院實行早訓和課餘技能、體能訓練,604寢室10名同學專業課成績和綜合素質測評,均進入前30%;寢室成員大學期間,共計獲得國家勵志獎學金2項,全國大學生體育競賽獎勵3項,省大學生體育競賽獎勵4項,市級體育活動獎勵33項,校級獎勵125項,院級獎勵80項。
通過理論學習精神的傳承,目前2019級的同學接過了理論學習 「接力棒」,希望2019級604寢室的全體同學發揚光大108、604寢室的優良傳統,認真學習理論和專業學習,在學風建設、運動訓練上起到模範帶頭作用,讓學習之花開遍體育學院。
近三年考研率穩居全省同類院校前列
在這裡
除了可以收穫一個強健的體魄
你還能擁有自強不息的堅韌
如果你想追求「更高,更快,更強」
歡迎來到體育學院
成為點燃運動聖火的體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