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的三亞,還陷入濃濃的酷暑之中,溫柔的秋風吹散了許多夏日的不愉快,但卻與三亞的餘熱「同流合汙」,讓人有些捉摸不透,出門塗防曬,則顯得尤為重要。行程的第一天,我們沒有和往常一樣,直奔天涯海角,而是被這樣一個地方深深吸引,它沒有鹹鹹的海風,也看不到細軟的沙子,但卻讓人耳目一新,它就是三亞海棠灣水稻國家公園。
三亞海棠灣水稻國家公園距離海棠灣海岸線只有五公裡,交通方便,距離高速路口很近。和普通的公園不同的是,這裡是全球首家大型中國恐龍科普教育基地,也是中國雜交水稻綜合實驗基地,這裡有2000多畝的水稻田,其中300畝是袁隆平水稻試驗田,極具教育意義。
初見三亞海棠灣水稻國家公園,就被這一望無際的稻田震撼到了,秋天註定是一個收穫的季節,放眼望去,飽滿的稻穗壓低了身子,熱情的向每一位遊人問好,清風拂過,沙沙作響,滿滿都是收穫的味道。和詩中「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中所描述的辛勤畫面不同的是,這收穫滿滿的稻田之中,竟藏著一種詩情畫意,一片綠意盎然。
三亞的天空總是格外藍,就像是畫師不小心潑了藍色的墨水一般,將整個天空浸染,除了幾朵成群結隊地刷存在感,幾乎瞧不見第三種色彩。公園內椰樹成林,但卻無法將三亞的熱情阻擋,花草樹木在太陽的照射下,肆意生長,盡情展現生命力量。沿著蜿蜒的小道前行,路邊的小石墩格外引人注目,一隻破殼而出的恐龍活靈活現,無一不在向遊人詮釋公園的另一特色。
如果說水稻是三亞海棠灣水稻國家公園的色彩,那麼恐龍絕對是這裡的靈魂,在稻田中穿越遠古,對話恐龍。這裡的恐龍都是按照1:1比例復原,一共有277種323隻不同的恐龍,讓人嘆為觀止。當看到一隻只身形巨大的恐龍屹立在稻田一旁時,我的第一反應是瞠目結舌,看著形形色色的恐龍,竟有些激動地說不出話來,畢竟對於我們這個年代的人來說,恐龍僅僅停留在熒幕記憶中,如今看到如此栩栩如生的恐龍,不免有些驚詫,原來它比我想像中,還要龐大許多,威懾力十足。
當然,這裡除了水稻和恐龍,還有浪漫千畝花海,此時正是格桑花怒放的季節,它們匯聚成海,為公園注入一抹新鮮的顏色。行走至公園內,感受恐龍文化與水稻元素的相互碰撞,讓人感慨萬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