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留學夢,一個理所當然又坎坷崎嶇的夢想。留學,在體驗不同文化衝擊的震撼中,開闢著人生的旅途。古人說,讀萬卷書,行萬裡路;今人說,行萬裡路,讀萬卷書,這就是留學!第十五屆中國國際教育巡迴展於3月13日在北京盛大召開,搜狐出國作為官方指定門戶網絡報導,傾情奉獻「海外平安留學 搜狐出國2010留學大王牌」系列策劃,引領2010「海外平安留學」理念,現場採訪200餘所海外院校,幫助有意出國留學並在漫漫長路跋涉中的莘莘學子及操勞的家長分一份憂,排一份難,為千萬搜狐網友帶來實實在在的留學品質服務。
行萬裡路 讀萬卷書 開闢人生新旅途
第十五屆中國國際教育巡迴展:搜狐出國.王牌會客室
專訪嘉賓:
香港浸會大學代表,劍橋大學學士、博士教務長 唐創時
香港浸會大學 傳播系教授兼系主任 馬成龍博士
搜狐出國主持人:請問唐教務長,咱們學校今年最新動態是什麼?在招生方面?
唐創時【香港浸會大學代表,劍橋大學學士、博士教務長】:招生名額方面沒有多大的分別,本科都是140名的名額。今年在宣傳方面有一點改變,我們除了參加教育展,我們還去不同的中學,跟中學有一些聯繫,我們希望可以進入到中學方面跟同學們交流,跟他們的家長交流,這是我們比較新的一個方法。昨天去了101中學,反映非常熱烈,超過400名的家長來參加,這是香港浸會大學今年開始做的。
搜狐出國主持人:內地什麼樣的學生會吸引你?
唐創時【香港浸會大學代表,劍橋大學學士、博士教務長】:兩個方面,首先從我們香港的大學來說,為什麼需要來內地招生呢?因為每一個學生在香港培養一名本科生成本是非常高的,我們的學費還是有補貼的。為什麼我們來呢?目的只有一個,就是為了國家的發展培養人才,我們教的一定是最優秀的人才,成績都是在一本線以上,他必須有綜合的能力,溝通的能力等等。所以我們來就是招這些優秀的學生。從另外一個角度優秀的學生為什麼來香港呢?為什麼來香港浸會大學呢?我覺得最重要香港是中西文化交匯的大都會,香港學生來跟國際接軌比較好一點。我們教學方面是純英語的環境,讓學生得到這方面的鍛鍊比較好。
我們還有教學的方法、學習的模式,這是跟內地的大學不同的。我們比較多用一些多元化的學習模式,比方說我們有很多的實地的考察,個案的研究,還有很多學生合作的機會,工作匯報等等靈活多變的手段來提高同學們的理解能力。我們還參加很多不同的國際比賽,這些比賽對同學們的鍛鍊很有用的,所以我覺得這些都是在香港念書的優勢。
馬成龍【香港浸會大學 傳播系教授兼系主任】:我們唐教務長很小到英國去念書了,最後拿到劍橋博士的,在我們學校是非常優秀的數學教授。剛剛講唐教務長講的我們在這邊招生的時候,其實是標準蠻高的,大陸這邊的學生可能認為我們的學費很高,事實上說我們成本遠高於我們收的學費,香港整個教學環境,跟師資成本非常高。所以實際上大陸同學覺得學費很高,但是可是還是有很多的補貼。所謂的補貼,我的意思不是說香港政府會給學生錢,還是說整個的成本,包括圖書館的設備,包括所有學生可以使用的設備,還有包括比如說老師的聘用,這個都算在成本裡面,這個其實是遠高於學生交的學費。
唐創時【香港浸會大學代表,劍橋大學學士、博士教務長】:我給你一些數據,成本差不多每個學生一年20萬港幣,目前來講我們本科學費一年7.5萬,可是成本差不多20萬,醫科生的成本還要高。
馬成龍【香港浸會大學 傳播系教授兼系主任】:比如說以我的系,我是傳播系,我們老師不但全部在美國拿到了博士學位,而且裡面有不少教過書的,我個人是來香港之前,我在美國拿了博士以後,在加拿大教了四年,在美國州立大學一個校區教了11年才來香港,等於我們在課堂上的要求差不多跟美國的標準。比如說像傳播學,在有些地方我知道,尤其在大陸有些地方,自然科學一定要跟上,因為兩個禮拜不念書就跟不上了。可是有些人文方面,我們這邊的學生沒有關係,一直到學期末的時候才開始緊張。可是我們那邊不行,我們那邊是很緊張的,一開學兩個禮拜開始,又要做報告,又要寫東西,一路絕無冷場的,一個學生剛去的時候會有點不習慣,可是到最後他們是很有收穫的。
唐創時【香港浸會大學代表,劍橋大學學士、博士教務長】:內地的同學來香港,不但是學習的環境,還有生活的環境,在這個方面我們香港浸會大學是做得比較好的,我們規模是比較小一點,本科生,研究生加起來是八千人,不是很大。
馬成龍【香港浸會大學 傳播系教授兼系主任】:比起美國那五六萬人是小很多了。
唐創時【香港浸會大學代表,劍橋大學學士、博士教務長】:規模剛剛好,我們老師跟同學比較多時間的交流,所以老師跟同學關係非常密切的。我們還可以每一個同學都安排一位老師,當他的師講,輔導他們適應香港的生活,適應香港的學習環境,其他的大學不一定做得到,我們還有一個要求每個同學必須跟一位老師,在畢業之前完成一個畢業的論文,在香港只有我們香港浸會大學有這個要求。
馬成龍【香港浸會大學 傳播系教授兼系主任】:雖然我們名字叫香港浸會大學,但是現在是香港的公立大學之一。
搜狐出國主持人:而且在內地影響力很大,讀咱們學校要求的分數,入學分數是多少?
唐創時【香港浸會大學代表,劍橋大學學士、博士教務長】:我們來的目的就是教學生,申請的人數也比較多,一本線最少要加50分,平均增長去年應該是70分,但是不但只是看高考成績,還要面試,還要看他的英語水平,如果他面試的表現很好,他的高考分數可以低一點。
馬成龍【香港浸會大學 傳播系教授兼系主任】:我們是一本線每個學院,每個系會有一點差別,因為競爭程度差不多,傳播學去年錄取率4%,算分數的時候是怎麼算呢?每個系決定面試佔多少,一般佔15%—25%左右,如果這個系決定是面試只佔20%,立刻高考分數是80%,面試20%加在一起排出來,我們立刻照高低開始錄取,比如高分可能有別的學校要他,可能選擇說不要,我們就往下推。這一點有一個統一做法,我們立刻把確定的名單送到教育部,教育部就沒有資格參加大陸內部的大學的分發了。
唐創時【香港浸會大學代表,劍橋大學學士、博士教務長】:我們錄取之後,學生接受了我們的錄取之後才送過去,如果他不想來香港,還是有機會留下來參加大陸的考試,所以就多一個機會。
搜狐出國主持人:您剛才提到面試很重要,面試什麼樣的表現就是好?比如說價值觀。
馬成龍【香港浸會大學 傳播系教授兼系主任】:這個很難,因為每一個系的做法會有一點不同,比如說就算我們傳播學院不同的系,我傳播學院連續至少做了四年,在廣州,上海,因為人很多,所以我必須是一組一組人進來,比如一次進入五位同學,先給他們講一下規則,我問了每一個問題,全是純英語的,問的每一個問題希望每個人都要答。比如說是輪流的,第一題你先答,第二題他先答,我問的問題通常說很難說事先準備,或者備什麼資料。前年我在廣州的時候當時2007年的時候,我問現在在中國內地股市發燒到這種程度,你可不可以想一想這個股市發燒整個的過程跟傳播,包括透過媒體的傳播,和不透過媒體的傳播,你覺得中間有沒有什麼關聯?但是也很容易答,因為很容易扯上關係,可以講就像我媽媽,可以看電視,看了以後去買股票,這也是對的,沒有對錯之分。可是我連續問了五題以後,差不多一個鐘頭完了,很容易判別出來這個學生的實力。第一個他的語言表達能力,第二個思維能力,組織能力。但是別的系不見得是這樣子。
唐創時【香港浸會大學代表,劍橋大學學士、博士教務長】:最重要的不是之前的準備,我們問的不只是書本上的知識,還有通識教育,還有他對這個學科的熱情。有一個同學,我問他的第一個問題,你為什麼有興趣報這個專業,他說我沒有興趣的,是我的爸爸媽媽幫我報的,那個面試就完了,不需要再問了嘛。所以同學們對這個學科的熱情也是非常的重要。
搜狐出國主持人:所以現在對於學生的要求真的是越來越高了。
馬成龍【香港浸會大學 傳播系教授兼系主任】:我在廣州跟上海,尤其是廣州,我面試過兩年,我們來面試的那些廣州學生,當然可能從深圳來,從附近的省份來的,成績真的非常好。就後來經過這樣的子程序挑選出來的學生,這幾年多數都是非常優秀的,比本地生都要優秀,我在上海面試的時候也是不錯的,我沒有在北京,但應該是一樣的情形,經過我們這樣子面試下來,加上高考成績,加上面試,誰好誰比較有潛力,這個東西很容易就判別出來的。
現在的學生也比以前的學生也靈活,比如說中學真正花在讀書上的時間並沒有那麼多,可是他吸取知識的管道、淺渠道是多元化的,所以他們的整個知識面不見得比以前窄。
唐創時【香港浸會大學代表,劍橋大學學士、博士教務長】:他們都是IT世界長大的嘛。
搜狐出國主持人:您對平安留學有什麼樣一些提醒或者建議?
唐創時【香港浸會大學代表,劍橋大學學士、博士教務長】:我們香港浸會大學提倡的全人的教育,相信同學們來香港念書,不但是專業的鍛鍊,也是整個人的培訓,平安這個概念應該不單只是身體上,還有他的思維方面,對社會的承擔,是多方面的。我覺得這個概念我們香港浸會大學是認同的。
搜狐出國主持人:請您用一句話來概括學校的特點?
唐創時【香港浸會大學代表,劍橋大學學士、博士教務長】:香港浸會大學提倡全人的教育,全面的培訓,這是我們教學的宗旨。
馬成龍【香港浸會大學 傳播系教授兼系主任】:還有剛剛講過的人文關懷,這一點我們做得算是不錯的,包括我們的老師,我們中醫藥學院一個教授,以前去香港其他另外一所大學教過幾年書後來到我們這邊來,他講有很大的不同,因為以前在那個大學學生等於是就是一個普通的學生,到了這邊以後,師生關係密切程度遠遠超過原來他教書的那所大學。
唐創時【香港浸會大學代表,劍橋大學學士、博士教務長】:我在劍橋大學念書的時候,我們教授很有名,但是同學們除了在上課的時候,其他時間沒有機會跟教授有交流的,但在香港浸會大學不同,不懂可以到我們教授門口敲門,很容易跟我們教授打成一片的,這個方面香港浸會大學做得到。因為我們教授比較關懷我們的學生,我們學校提倡的就是關懷的文化,這個方面同學們應該比較安心,平安留學。
搜狐出國主持人:好,謝謝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