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謂格局?有很多人將其簡單理解為一個名詞,認為格局就是一個人的視野、局面、胸懷等,這不能說是錯,但顯然是將格局理解小了。格局當然可以理解為名詞,但它更可以是一個動賓搭配的短語:格,是研究的意思;局,則是指發展態勢和資源。這裡的「格」字,和「中國最後一個聖人」王陽明的「格物致知」的格是相同的,都是研究分析的意思。能將格局理解到這個層面,才算是對格局有了初步的認識。
格局既然有這層動賓搭配概念,那麼,它的範圍就比較廣了,像我們常說的謀局、做局、破局、識局、控局等等都可以放到格局的範疇。而一般來說,一個人,想成大事,需要做好謀局、做局、破局這「三局」,否則格局有限,終究走不遠,一事無成也在情理之中。
一、謀局
中國歷史上,謀局大師很多,我們習慣用「上通天文,下知地理」、「三教九流,無所不通」、「運籌帷幄」甚至「上曉五百年,下知五百年」等等來形容這些人。可事實上,再厲害的人物都是從普通人做起的,他們之所以變得這麼厲害,關鍵往往不在於努力,而在於他們善於根據時勢、人事去分析成敗與發展趨勢而已,而能做到這點的人,必須是一個謀局高手。
所謂謀局,即指謀略本領,用現代詞語來說,就是一種策劃術。如果你是一個謀局高手,能夠凡事佔據主動,那成大事的機率自然就很高;反之,你只是隨波逐流,不善於謀局之道,那獲取一般的成功都是比較費勁的。事實上,對大部分人來說,缺少的從不是決心、目標或者是努力,缺的正是超人一籌的謀局能力,包括對人生的謀局和對事業的謀局。
二、做局
「做局」一詞沒有明確的定義,但可以用一個電腦術語來形象地予以描述,即「系統」——操控整個電腦運行的系統。如果說「運籌帷幄」是謀局,那「決勝千裡」就是做局。做局有一個基本的邏輯,那就是將複雜的問題從全局的角度簡單化,而把簡單的問題步驟化、程序化、體系化。做局的人,永遠處於局外,局中的一切變化皆不能輕易動其心,即所謂:「寵辱不驚,看庭前花開花落;去留無意,望天上雲捲雲舒。」
做局有大小之分,一個人要成大事,不一定非要做什麼大「局」,在一定範圍、具體事情上努力去做出一種局來,往往就會有事半功倍的效果。這就像玄幻小說中的高手,都有自己的「域」,在自己的「域」裡,無所不能,一旦將對手拉進來,就可以採取降維打擊,輕而易舉地取得勝利,
三、破局
我們每個人的生活、工作乃至人生,其實就可以為理解為一個破局的過程。破局,必須敢於打破規則,不畏險境,進行大膽的創舉。現實生活中,很多人或許都有這樣的經歷:做自己能做的,時間一久,如撞鐘的和尚,沒有了動力;做自己想做的,可又要面對沒有回報或者回報較少的局面;什麼都想做的話,又什麼都不會做好;一心想著事業,就顧不上家庭;人一忙,就沒時間想事,想不清楚,意外就來了……這些都是一種局,讓你在其中重複循環,浮躁、焦慮等現代病就由此而生。
要想打破這個充滿「惡意」的循壞,你只有去破局。具體而言,該如何破局呢?這裡提供三種思路:1.集中你的資源,然後對資源進行整合、加減、轉換,使資源徹底為自己所用,進而以資源的優勢找到破局的關鍵。2.對一切問題重新定義,換一種思維模式看待一切讓你頭疼的問題,從而尋找出破局的入口。3.敢於「解剖」自己,重新定義你自己。每個人,都有一些固有的東西,如思維、觀念、人際等等,在一定階段,這些東西對你是有利的,但當你想要試圖破局時,就得對這些東西重新定義,丟棄其中負面和無用的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