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往往天真單純,在孩子的世界很多東西是不懂的,但是看見了就喜歡去模仿。這也是孟母三遷典故出現的原因,孩子在好的環境就會模仿好的行為,在壞的環境就會模仿不好的。
不過除了給孩子創造良好的環境之外,家長也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不然被孩子學去,可就容易引起一些尷尬了。
爸爸媽媽帶三歲的瑩瑩去廣場玩,因為瑩瑩想喝飲料,自己力氣又小,擰不開瓶蓋,這個擰瓶蓋的任務自然就落到了爸爸手裡。不過可能是瓶蓋太緊,爸爸也半天沒打開。
一旁著急喝飲料的瑩瑩,學著媽媽平時和爸爸說話的語氣大聲喊「老公,用點力啊」。本身在廣場上人就多,瑩瑩又那麼大聲的喊,廣場上的其他人目光齊刷刷落在了瑩瑩一家的身上,瑩瑩媽媽當時尷尬的不行,低著頭,拉著孩子就往家走。
一、生活習慣
和父母一起生活,自然孩子的很多習慣也會和父母同步。所以家長一定要注意自己平時有沒有一些不良的生活習慣,及時改正,以防孩子也養成不良的習慣,比如熬夜。
很多人因為忙碌奔波了一整天,晚上終於可以暫時不去想工作的事,孩子也睡著了,家務也做完了,可以有一段真正屬於自己的時間了,就想讓夜晚再長一些。畢竟睡覺的話,合上雙眼再一睜眼,就又是亂七八糟的生活打在臉上了。可是長此以往,孩子看家長還沒睡,自己也會下意識晚睡和家長同步。熬夜傷身體,正在長身體的孩子可不能養成熬夜的習慣。
二、注意言行
傳統的教育觀念裡,小孩子是不能說髒話的,尤其是女生。女生應該是安安靜靜,乖巧聽話,懂禮貌,而不是小小年紀就熟練掌握各種不文明用語的樣子。但是家長在阻止孩子說髒話的同時也要反思一下自己,本身平時能接觸到髒話的渠道十分有限,這些話也不可能是孩子自己造的,孩子一開始都不懂這些話的意思,只可能是通過模仿身邊人學來的。
因此家長在教育孩子的同時也要做到以身作則,控制好自己的言行。
三、不迴避孩子的提問
人的性意識在幼兒時期就已經開始萌發了,因此性教育也不能擱置,家長不要在面對孩子提出的一些尷尬問題時,試圖用「你長大就知道了」來搪塞孩子。
還有的寶寶會問家長自己是從哪裡來的,這種問題得到的回答往往千奇百怪「垃圾堆撿來的」、「西瓜裡切出來的」、「做夢夢見的」,但就是沒有一個實際的回答。這些搪塞的回覆雖然在成年人看來很好玩,但是孩子是真的會當真的,回復不當會造成孩子的心理陰影。
用一些簡單的語句讓孩子稍作理解即可。性不是恥辱,性教育也不是什麼十惡不赦的異端知識,適當給孩子一些符合他年齡的常識講解並沒什麼。
四、樹立正確的三觀
三觀會影響孩子的性格、對世界的認知還有對是非的基本判斷。因此樹立好孩子的三觀,基本等於幫助孩子樹立了正確的是非觀念,明白什麼該做什麼不該做是很重要的。
言傳身教是教育的基本模式,孩子也會刻意去模仿家長的行為,因此家長一定要注意自己平時的言行,給孩子樹立一個好榜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