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孩子在出生的那一刻家庭環境就是孩子的起跑線,可能也決定了孩子的未來發展。
對於家長來說教育孩子是一生的責任與義務,培養一個優秀的孩子是家長的期盼與驕傲,孩子將來是否成才成人與家長的教育方法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更與家長的言行舉止有著直接的關係。
馨馨與老公是自由戀愛,倆人性格開朗大方,志同道合,婚後有一個女兒今年4歲,他們一家的相處模式都是大大咧咧,馨馨與老公有什麼話都是直言不諱,毫不避諱,因為覺得孩子還小,聽不懂。
直到有一天,一家三口去遊樂園玩,結束後女兒口渴於是就去附近的便利店買了瓶飲料,結完帳後叫爸爸打開,可是爸爸擰了幾下沒有打開,女兒在一旁:「老公,用力點」,女兒的話讓便利店的人都驚呆了,睜著眼睛望過來,這讓馨馨與老公都尷尬不已,恨不得找個地洞鑽進去。
原來就是因為馨馨與老公相處的時候大大咧咧,沒有注意到自己的言行,女兒就跟著學了,倆人立馬意識到這樣的方式不行,不知不覺中孩子就會跟著學了,對孩子有很大影響,日後一定要注意自己的說話方式。
1. 把壞情緒帶回家
孩子在家中等待父母回家,是很期待的,看到父母回來了想給父母一個擁抱,期待父母陪陪自己,這時候如果父母把壞情緒帶回家,對孩子置之不理,或是把壞情緒發洩到孩子身上,對孩子的態度不好,孩子脆弱的心靈會很受傷害,影響孩子的情緒和身心健康。
2. 手機不離身
很多父母現在就是手機不離身,上班回到家中就拿起手機不停地刷刷刷,不顧忌孩子期盼你陪陪陪他的眼神,看到你寧願玩手機也不理會他的失落情緒,但都知道手機沒有孩子重要,所以放下手機,多多陪伴孩子吧,陪伴孩子看書看動畫片打遊戲,孩子帶給你的歡樂會遠遠超過手機。
3. 不能控制自己的情緒
孩子年齡還小,不可能不犯錯,事後讓孩子從中吸取教訓,避免下次再犯同等錯誤就好了,可很多父母遇到孩子哭鬧,犯錯,就大發雷霆,無法控制自己的情緒,對著孩子大吼大叫甚至大打出手。
這種行為會在很大程度上傷害孩子,因為家長是給孩子安全感最大的人,對孩子太過憤怒,孩子會在當時感到無比的恐懼,所以家長要合理控制自己的情緒。
4. 總是批評打擊孩子
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難免會遇到這樣那樣的小挫折小錯誤,我們不能總是批評打擊孩子,會讓孩子喪失信心,我們要積極鼓勵孩子讓孩子重拾信心勇往直前。家長儘量不要對孩子說一些負面情緒的話,孩子很容易被影響到,要多理解孩子,對孩子來說可能表揚比讚美更有用。
父母的言行舉止直接影響著孩子,所以父母在孩子面前要注意自己的言行,懂得避諱,孩子雖小但是模仿能力超強,有時候父母隨口說的一句話卻被孩子記在心裡,可能會在不恰當的場合說出來,就會弄得家長非常尷尬。
孩子3歲以上父母就要給孩子樹立正確的性觀念,不要總覺得孩子還小,這種事情就要從小灌輸,壞人不會嫌你家孩子小就放過他,自己也要做好榜樣,在孩子面前說話懂分寸,洗澡分開洗,夫妻親熱的時候一定要鎖好門,不能讓孩子看到。也要讓孩子懂得保護自己的隱私部位,才能以防以後受到傷害。
家長的所作所為與行為習慣是孩子學習的最好的素材,所以家長與孩子相處的時候要懂得避諱,最好的教育就是耳濡目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