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力點!」閨女的話讓爸媽無比尷尬,家長跟孩子相處要懂得避諱

2020-08-28 屠夫壓茅柴

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當孩子來到這個世界的時候,我們的家庭教育往往就覺得了孩子的未來。

我們的父母作為孩子的第一任老師,我們的一舉一動都影響著孩子、如果說家長和孩子在一起的時候不懂得避諱的話,那這個家庭給孩子帶來的危害也是可想而知。


這不,前幾天接到粉絲私信,說他們家的閨女已經三歲多了,爸爸媽媽都是性格比較開放的那種,對於日常的交流方面更是不避諱,有的話甚至想說就說了,根本不會在乎孩子是不是在場。

結果有一天,一家子感受到了避諱的重要性,就是媽媽帶著閨女出門散步的時候,閨女說自己口渴,媽媽就讓爸爸去超市買瓶水。


閨女也任性,非要喝那種罐頭裡的湯,無奈之下,爸爸只好照辦。

可是問題來了,罐頭可不好開,爸爸擰了半天也沒擰開,閨女也很著急,然後就學著媽媽的樣子跟爸爸說:「老公,用力點~」


這時候,旁邊一樣在散步的人聽到後立刻朝爸爸傳來了異樣的眼光,這下連同媽媽也陷入了尷尬,閨女的臉也羞的通紅。

夫妻倆這才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決定以後一定要注意。


家長面對性問題時,怎麼教育孩子?

我們要知道,孩子的模仿能力是特別強的,我們家長無意識的一些舉動都能讓孩子銘記於心。

而當孩子不知道問題怎麼搞定的時候,很多時候都會把父母的行為放在自己身上,所以,我們當父母的一定要糾正自己的一些不好的習慣。


尤其是孩子的性教育,必須要有正確的價值觀引導。

這一點不管是大人還是孩子,無論孩子有多小,家長也不能在孩子面前談一些低俗的東西。

當然,有很多家長更是下班後直接在孩子面前更換衣服,甚至當著孩子的面親熱。


在日常生活中也是,我們發家長一定要保護好自己的隱私。

給孩子樹立一個榜樣,讓孩子能更好的保護自己。


父母是孩子的最好的老師,我們的一言一行以及三觀都深深的影響著孩子,因此,大家在和自己孩子相處的時候,一定要學會避嫌,這樣的家長才能教育出好的孩子。

在這裡,我給各位家長推薦一套書,《性教育繪本》可以讓各位父母在平時生活中如何培養自己的孩子。


這套《性教育繪本》是一冊非常實用的育兒工具叢書,理念也非常適合當前教育比重越來越大的時代。

這套書用豐富的配圖和含蓄的語言去告訴孩子應該如何認識性,怎麼樣保護好自己,

它的終極目標是父母「贏得」孩子,而不是父母「贏了」孩子。

我非常希望所有的父母能夠看到這本書,哪怕你的孩子已經長大,但這本書的理念在生活中依舊能發揮光芒!

現在平臺搞活動,一套僅售68元,平均一本也就6塊錢,不過一罐可樂的錢。

喜歡的朋友點擊下方連結即可購買!

相關焦點

  • 「用力點!」女兒的話讓父母尷尬不已,家長和孩子相處要懂得避諱
    直到有一天,一家三口去遊樂園玩,結束後女兒口渴於是就去附近的便利店買了瓶飲料,結完帳後叫爸爸打開,可是爸爸擰了幾下沒有打開,女兒在一旁:「老公,用力點」,女兒的話讓便利店的人都驚呆了,睜著眼睛望過來,這讓馨馨與老公都尷尬不已,恨不得找個地洞鑽進去。
  • 「用力點!」女兒的話讓父母尷尬無比,家長和孩子相處要懂得避諱
    家庭往往是孩子的第一個學習的場所,當孩子出生時,他的家庭環境就已經決定了孩子的未來。父母就是孩子的人生導師,所以父母的言行舉止都深深影響著孩子、如果家長和孩子相處時不懂得避諱,那麼,家長的避諱也會給孩子帶來很多不良的影響。美美家的女兒今年三歲大了。美美與老公都是平時比較大大咧咧的,對於言語也並不避諱,想說就說了。有一天,美美和丈夫帶著女兒外出散步。
  • 「用力點!」女兒的話讓父母尷尬無比,有些事家長要避著孩子來
    如果家長在家庭中能崇尚知識,自主學習,經常看書讀報,自我改變,自我完善,那麼家長的行為可以縮短孩子與書本的距離,因為父母的行為本身就是一種媒介!父母的言行舉止深深影響著孩子、如果家長和孩子相處時不懂得避諱,那麼家長的不避諱也會給孩子帶來很多不良的影響
  • 女兒的話讓父母尷尬,和孩子相處要懂得避諱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父母的言行對孩子有著極深的影響。如果孩子和父母相處的時候什麼都讓孩子聽到,那麼則可能會給孩子帶來很多不利的影響。家長和孩子相處注意事項孩子具有著極強的模仿能力,尤其是家長,他們的一舉一動孩子都會仔細觀察,所以父母當著孩子的面,一定要把自己不好的習慣隱藏起來,千萬不要暴露給孩子,孩子也會有樣學樣。
  • 「用力點」,女兒模仿媽媽的話,羞得夫妻倆都捂著臉:大寫的尷尬
    很多時候,會讓父母陷入尷尬。"用力點",女兒模仿媽媽的話網絡語言的流行和傳播,使人們深受影響,比如曾經的網絡熱詞"你妹",偶爾會在家裡不經意禿嚕出來。孩子看到了,孩子也就"不經意"的學去了。
  • 「用力點」,女兒模仿媽媽喊話,羞得夫妻倆都捂著臉:大寫的尷尬
    很多時候,會讓父母陷入尷尬。"用力點",女兒模仿媽媽的話網絡語言的流行和傳播,使人們深受影響,比如曾經的網絡熱詞"你妹",偶爾會在家裡不經意禿嚕出來。突然,女兒模仿媽媽喊了一句"老公,用力點
  • 媽媽換衣服被孩子撞見,如何化解尷尬?超過這一年齡,要懂得迴避
    案例琴琴是一位單親媽媽,有一個6歲的兒子,一直以來她跟兒子從來都是「親密無間」,當著孩子的面穿脫衣物毫不避諱,在她看來孩子還小,什麼都不懂,沒有必要進行其實,孩子的異常行為說明他對異性身體產生了強烈的好奇心,而母親沒有懂得避諱,導致孩子的心理髮育出現了「差錯」。
  • 孩子3歲後,就算親子關係再好,父母也要避諱,別讓親情越「界」
    研究表明,孩子三歲以後心智慢慢地走向成熟,並逐漸形成性意識,如果父母與子女之間的接觸太過密切,不懂得避諱的話,很容易造成不良的影響,也會影響父母與子女之間的關係。二、幫助孩子強化性別意識孩子長到三歲之後,家長要幫助他逐步強化性別意識,讓他逐漸懂得男女有別,什麼是男寶寶,什麼是女寶寶。家長還要注意孩子的穿著,切忌給男孩子打扮得過於女孩化,給女孩子打扮得過於男孩化,這樣子只會淡化孩子們的性別意識。
  • 跟孩子溝通有障礙,父母懂得「同等交流」,孩子才願意吐露心聲
    餘女士和自己的兒子相處關係就非常尷尬,別人家的父母和孩子相處起來就像是朋友一樣,而餘女士和自己的兒子相處在一起就像是陌生人一樣。家長想要操控孩子的人生,這本身就是佔有欲強的表現,過度幹涉不僅沒有辦法去培養孩子的獨立性,而且也會使孩子過早叛逆。 3、總是命令孩子 現在一些家長在與孩子溝通時,都喜歡運用命令的方式,家長認為,既然自己身為父母那麼孩子就一定要聽自己的,如果孩子不聽家長的話,就會運用不孝順來綁架孩子。
  • 「千萬別幫閨女帶娃」老人掏心窩的話,暗含多少姥姥們的辛酸淚
    文|秘籍君如今都流行姥姥帶娃了,姥姥帶娃一方面可以心疼閨女,一方面可以避免婆媳矛盾。所以,很多寶媽生完孩子,都是直接選擇讓姥姥來帶娃。這樣雖然好處多,但越來越多姥姥卻表示不願意給閨女帶娃了。小區張大媽幫閨女帶娃兩年,現在外孫上了幼兒園,她二話不說就回自己家了。閨女給她打了好幾次電話,希望她繼續幫忙帶,就早晚接送一下孩子,但她卻死活不去。
  • 相處不過界,親子相處的這些雷區一定要避開
    其實孩子對於母親的依賴是天生的,但對於男孩子的未來而言,如此依賴母親可能未必是一件好事,尤其是孩子年齡已經逐漸增長。要知道,現在的孩子成熟一般都比較早,3歲之前跟家長親近、親暱的行為是可以讓孩子產生安全感的,但孩子3到4歲之後,過度親暱的行為給可能會造成孩子對性別的模糊,認為什麼樣的人都可以沒有任何約束地親暱。
  • 你的話被孩子當成"耳邊風"?是"家長邏輯"造成,要懂得轉變
    ,但是如果家長的話孩子不當一回事,那就另當別論了。家長這樣&34;和&34;的溝通模式,只會逐漸拉開親子之間的距離,產生隔閡,家長的話所起到的效果也慢慢減弱,孩子變得無動於衷,把家長的話當成耳旁風。三:家長要懂得轉變我們做家長的在生活經驗方面還是可以起到很好的教育了引導作用,而要注意點到為止,是要做一個指路人,而不是支配者,不要總是對孩子的選擇指手畫腳,同樣的,也不要一味的以大人的眼光看待和分析孩子身上出現的問題。
  • 「女大不避父」是一種傷害,不是寵愛,家長要注意了
    不能因為父女倆感情再好,爸爸再愛女兒,就在女兒面前不知道避諱,這會給女兒造成無法彌補的傷害。「女大不避父」不是你以為的寵愛,而是一種傷害,家長們都要注意了。,女兒和爸爸畢竟是異性,而孩子還小,還很天真,不懂得要「男女有別」。
  • 家長別避諱,這樣和孩子解釋最好
    文 | 朗朗育兒課堂(文章原創 ,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生死」,這一向是兩個極端的詞,人們總是在強調生的希望,在宣揚生的重要性以及其存在的意義,卻總是把「死」定義為死亡和黑暗,是一切生者要避諱,不能接受和面對的事情。
  • 聰明的父母,都懂得跟孩子說「廢話」
    「我愛你」掛在嘴邊,不論孩子是蹣跚學步或是年過半百;中國爸媽則比較含蓄,給孩子的愛一點兒不少,但傾向於默默做而不說。在一些家長看來,向孩子道歉是件「丟面子」「失尊嚴」的事。哪怕事實擺在眼前,他們要麼各種找藉口,要麼乾脆惱羞成怒讓孩子閉嘴。還有的家長認為,大人自有解決問題的辦法,沒必要特意給孩子說對不起。
  • 孩子不願跟小朋友分享玩具,家長尷尬?請點進來
    最近看到很多寶媽為孩子不願意分享玩具而苦惱。家裡來了小客人,孩子護著玩具死活不願分享給來做客的小朋友,搞得雙方父母都尷尬異常。 很多父母為了維護自己的面子,強制孩子分享。結果導致孩子哭鬧,快樂的聚會陷入一片混亂。
  • 孩子:為啥安全套放在收銀臺?媽媽羞於回答,店員的解釋堪稱典範
    估計很多大人都不知道如何給孩子解答這個問題。很多家庭談性色變,兒童性教育一直都是家長避諱話題,可是家長的隱瞞不告知,卻更增強了孩子的好奇心,從而導致很多孩子受到傷害。(1)當發現孩子問了一些奇怪的生理問題時,家長要正確面對,用孩子能聽懂得的話語耐心的給他們解釋,千萬不要因為害羞而去責罵孩子不懂事或者轉移話題。
  • 「戲精媽媽」群裡飆英語,惹其他家長不滿,網友:高級中透著尷尬
    網友們在看到這個分享後,紛紛表示認同這個寶爸的做法,並認為那個"戲精媽媽"的行為是"高級中透著滿滿的尷尬呀!"還有人提出:現在好多爸媽都喜歡在群裡出風頭,炫耀自己或孩子的出色,使得家長群完全變質了。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現象呢?
  • 如何與孩子和平相處?智慧父母一定要做好4點,很有用
    父母是原稿,孩子是影印件。孩子之所以會出現這樣那樣的問題,是因為我們的生活有著這樣那樣的問題。作為家長,你是否合格,是否具備了父母上崗資格,是否懂得如何與孩子和平相處呢?優秀的父母一定會做好4點,看看你做到了嗎?
  • 「用力點」,女兒的一句模仿,雖說童言無忌卻讓父母羞紅了臉
    我們都認為童言無忌,孩子的話不能當真,因為他們太小,不懂得人情世故,不懂得在合適的地點說合適的話,所以說大人們總是不跟小孩子去計較這些。就算孩子說了一些很不合適的話,大人們也都一笑而過。原來是小紅在平時跟老公說話的時候讓孩子聽到了,而孩子並不懂這具體是什麼意思,只單純的以為是讓爸爸使勁把她的瓶蓋擰開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