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對孩子進行「死亡教育」?家長別避諱,這樣和孩子解釋最好

2020-12-25 朗朗育兒課堂

文 | 朗朗育兒課堂(文章原創 ,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生死」,這一向是兩個極端的詞,人們總是在強調生的希望,在宣揚生的重要性以及其存在的意義,卻總是把「死」定義為死亡和黑暗,是一切生者要避諱,不能接受和面對的事情。以至於有的孩子一聽到「死」這個字就非常敏感,覺得好像被侵犯了一樣。

其實,孩子的死亡教育很重要,家長們別不當回事。

生老病死有常,不久前,朋友的爺爺仙逝,晚年的時候沒有什麼煩惱,家庭和睦,兒女雙全,承歡膝下,算是比較完美的一生了。

所以,一家人就趁著時間不多,趕緊帶著孩子見老人最後一面,把老人的事情料理完,也算是好好送了老人家一程。

可是,在葬禮上,幾個孩子肆意在靈堂大喊大叫,孩子們到處玩鬧,家長們沒空理會,沒人管教,孩子們竟把上香的桌子給磕到了,桌面上的香歪歪扭扭到處都是。

旁觀的看著有點兒尷尬,其中一位長輩提醒道:「趕緊給老爺爺上柱香,拜一拜,年紀小不懂事噢。」這時,一個孩子回答道:「死都死了,有什麼好說的。」

孩子缺乏對死亡的概念,就容易生出不夠死亡無所謂的想法,自己也不會給予足夠的尊重,死亡教育必不可少,家長們知道嗎?

一、什麼是「死亡教育」?

顯然,調皮的孩子覺得死了就不需要說話,反正他也聽不見,這是非常不禮貌的行為,儘管逝者已逝,可是最起碼的尊重仍然需要保持,這就是死亡教育缺乏帶來的負面影響,也是孩子在死亡認知上的缺陷。那麼,究竟什麼才是死亡教育呢?

孩子在很小的時候,也就是2歲以前,基本上不知道危險、生命一類的概念,他們所有的認知都來源於父母,然後從家長的口中得知一個個陌生的名詞。

等到孩子再長大一點兒了,他們就具備了一定的認知能力,可以理解什麼是危險,什麼是健康,什麼是尊重,什麼是信仰等。

就比如孩子夏天的時候喜歡戲水,但是家長們都會加以阻止,告訴孩子這個不可以,那個不可以,實際上在我們同孩子進行生命安全交流的時候,死亡教育就已經發展到一定程度了,只是這個時候我們都對其感知比較弱。

所以,死亡教育,指的就是可以幫助人們正確地面對自我之死和他人之死,理解生與死是人類自然生命歷程的必然組成部分,從而樹立科學、合理、健康的死亡觀的過程。

二、「死亡教育」對孩子成長的重要性

1、學會對生命的敬畏

正如朋友家的孩子一樣,儘管老人去世,但是我們對於逝者的尊重必須要有,這是一個人素質的體現,更是一個人是否懂得生命敬畏的表現。讓孩子了解生命與死亡,是幫助他建立良好的思想觀念,樹立人格的重要途徑,這是對生命的敬畏。

2、重視生死,正視生死

「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死亡從來都不是一件可恥的事情,在許多人的心裡,它甚至是偉大的。

我們不需要教育孩子一定要為他人奉獻自己的生命,但是至少要告訴孩子,生命可貴的同時,也必須具有意義,我們需要引導孩子重視生命,並且正視生死,這樣他才不會隨隨便便浪費自己的生命,把自己放在危險的處境。

人固有一死,或輕於鴻毛,或重於泰山,死亡教育是孩子成長的必須品,別讓孩子浪費了唯一的一次機會。

三、家長如何給孩子上好「死亡」這一課

1、尊重死亡,敬畏生命

死亡終有一天會來臨,我們需要告訴孩子的是,在有限的生命裡,我們需要做到讓生命足夠有意義,與此同時,我們也要告訴孩子,當面對生命終結的時候,這份尊重也是必不可少的。敬畏和尊重,永遠都應該存放於思想意識中。

朋友的孩子就是因為沒有認識到這一點,才會在老人的葬禮上做出出格的事情,說出不太好的話,相信所有的父母在面對這種情況的時候,都會感受到「素質」帶來的尷尬,儘管這是一個小孩兒,其實家長和孩子都有責任。

所以,我們需要在生活中就幫助孩子樹立這方面的思想意識,培養孩子的生命觀,比如不要隨便虐殺動物,保護花草樹木,這也是生命教育、死亡教育的一部分。

2、不要畏懼生死話題

此前,女大學生包麗自殺事件之轟動,讓人不得不思考,自己處在這樣一個社會環境裡,該如何保護自己。在平常的校園裡,也有非常多的危險存在,它們甚至威脅到了一個人的生命,比如因為壓力抑鬱自殺,被同學欺負跳樓結束生命等。

校園並不是具備完美保護的象牙塔,它仍然需要處在裡面的人具有一定的自我保護能力,而家長的死亡教育,就是孩子進行自我保護的一種方式。

讓孩子了解死亡,知道在一些死亡背後,都存在著怎樣的因素,當發生危險或者受欺負的時候怎麼保護自己等。家長越是害怕孩子知道死亡,他的好奇心以及隨之帶來的問題就越嚴重。

3、樹立科學思維

一提到生命,死亡之類的詞,就容易和宗教、信仰等相關聯,在對孩子進行死亡教育的時候,家長們尤其需要注意孩子思維的建立,不能因為知道了死亡就渴望永生,更不能因為生命可貴,而偏信信仰,覺得信仰可以拯救一切等。

幾十年前,在廣場自焚的那些人當中,有不少人還未成年,可見他們對於死亡和生命的認知是非常錯誤的。因而,家長們必須把好關,幫助孩子一同樹立科學思維,尊重死亡與生命的存在。

如何對孩子進行「死亡教育」?這些方法都可以試一試,家長別避諱死亡,這才是教育的開始。

(圖片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這裡是朗朗育兒課堂,在這裡你能發現最實用、最有意義的育兒知識想要了解更多育兒知識請關注我們,喜歡這篇文章,請點讚、分享給更多的人!

相關焦點

  • 「死亡教育」是愛的教育,如何給孩子解釋「死」,是家長必修課
    在中國,死亡教育和性教育一樣缺乏,甚至比性教育還要缺乏。很多人都和小李一樣,想不出自己是如何明白「死」的,並且在對孩子的「死亡」教育面前顯得猶豫不決。毫無疑問,讓孩子明白「死」是家長的必修課!原因有兩點。
  • 「死亡教育」是愛的教育,如何給孩子解釋「死」,是家長必修課!
    在葬禮結束兩個月以後,小李4歲的兒子突然說了這樣一句話「姥姥什麼時候來看我?」這句話不僅讓小李一下子傷心起來,同時也激起了她的一系列思考:「我是什麼時候明白「死」這件事的?我現在該對孩子解釋「死」麼?這樣會不會太殘忍了?」
  • 「媽媽,什麼是去世」孩子的「死亡教育」怎麼做?家長可以這麼做
    >的詞語,我們經常會用「走了」「離開」來代替這個詞語,在孩子面前談及死亡相關時更是諱莫如深,很多家長非常避諱對孩子的死亡教育。生活中難免會有生死離別,孩子不可避免的會接觸到一些「死亡」相關的信息,例如長輩的離開,電視中的故事或新聞,這時候,孩子心中不免會有疑問,想要從家長這裡得到答案。但是很多家長卻選擇了迴避和敷衍的態度,他們認為沒有必要和孩子討論這個話題。一、對孩子的「死亡教育」有必要嗎?
  • 你願意和孩子談論「死亡」嗎?死亡教育,是為了更好地活著
    面對家長普遍採取隔離死亡的方式教育孩子的現狀,我突然明白:死亡教育,不僅是孩子需要面對的,更是家長需要面對的。 我們都欠孩子一堂「死亡教育課」。 「死亡教育」是一個關於完整生命的課程,涉及一個人如何認識死亡、如何面對死亡,如何看待親人的離世和克服「喪親之痛」。 中國人討論死亡的時候簡直就是小學生,因為中國從來沒有真正的死亡教育。
  • 中國家長避而不談的死亡教育,對孩子的影響到底有多大?
    歡迎關注和轉載!對孩子的死亡教育,和性教育一樣重要,應該從小教起。最近看到很多中學生自殺的新聞,不禁令人唏噓。近年來,學生自殺的現象層出不窮,為什麼會有這樣一個趨勢呢?我覺得,除了來自學校和家庭中的壓力,還有學生本身的心理因素之外,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因素,那就是對孩子的死亡教育沒有做到位。
  • 這個特殊日子,該如何跟孩子解釋「死亡」這個事?
    說到死亡這個詞,在這樣的時節、這樣的日子裡,相信孩子們也會有很多疑問出現在家長面前。雖然我們每個人也都會直面死亡,但面對孩子的問題我們父母又該如何解釋呢?孩子問: 「媽媽,什麼是哀悼活動啊?」 「爸爸,人為什麼會死啊?」 「爺爺、奶奶為什麼離開我們了?」 「媽媽,你以後也會死嗎?」
  • 死亡教育缺失 應告訴孩子如何正確理解死亡
    不妨給自己和孩子補上  死亡教育這一課  幾乎沒有人在一生中能永遠躲開死亡對心靈的衝擊。一個人如何面對自己的死亡?如何面對親人的死亡?這些都需要我們去學習。現在孩子們接受的教育五花八門,從課堂內延伸到藝術、科技、體育……但對於死亡的教育幾乎為零。
  • 家長經常避諱的,卻正是家庭教育缺失的,這些事再不教孩子就晚了
    老師也進行了解釋,因為班裡有老師懷孕了,有同學在問。她想正好借這個機會,向同學們普及一下這方面的知識,沒想到讓家長感到不滿。性教育也是出生教育,性別教育,生命教育。如果家長不說,學校不做, 可就真是耽誤孩子了,早科普早教育,女孩子才能學會好好保護自己,男孩子也能更好地尊重他人,為老師的做法點讚!反而是家長應該反思如何對孩子進行性教育?
  • 當孩子問:「媽媽,你會死嗎?」父母如何向孩子解釋「死亡」
    [流淚]那麼,作為家長該如何跟小孩說死亡呢在和孩子談死亡的時候,我們需要先問問自己:我對死亡的感受是什麼?一想到死亡,我的焦慮程度和害怕的情緒強烈嗎?還是比較平靜?雖然我們每個人多多少少都會對死亡有些恐懼,但覺察自己對死亡的焦慮水平,是成年人需要做的第一步。
  • 女兒的話讓父母尷尬不已,家長和孩子相處要懂得避諱
    對於家長來說教育孩子是一生的責任與義務,培養一個優秀的孩子是家長的期盼與驕傲,孩子將來是否成才成人與家長的教育方法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更與家長的言行舉止有著直接的關係。把壞情緒帶回家孩子在家中等待父母回家,是很期待的,看到父母回來了想給父母一個擁抱,期待父母陪陪自己,這時候如果父母把壞情緒帶回家,對孩子置之不理,或是把壞情緒發洩到孩子身上,對孩子的態度不好,孩子脆弱的心靈會很受傷害,影響孩子的情緒和身心健康。
  • 如何對兒童青少年進行死亡教育?
    如何對兒童青少年進行死亡教育?前者教我們如何獲得和對待擁有,後者教我們懂得如何面對失去和缺失。本文重點探討如何對兒童青少年進行死亡教育。由於受傳統文化的影響,通常人們在日常生活中忌諱談論死亡,但孩子的成長中總會遇到身邊的人故去,心愛寵物的死亡,在電視裡看到傷亡事件,這樣的時刻往往會帶來強烈的內心震動,引起困惑無助和害怕;聽聞相關社會事件後,家長們也會擔心孩子「漠視生命」、在死神面前「無所畏懼」,因此,學習對孩子進行死亡教育顯得異常重要。
  • 如何跟孩子解釋死亡這件事?
    ……這些問題都體現了孩子內心的恐懼和擔憂,需要父母的幫助和引導。一般當孩子四歲左右,家長就可以跟孩子探討有關死亡的話題了。當孩子已經具備一定的獨立性的時候,是和成年人一樣,能夠感知開心和悲傷情緒的。那麼,該如何給孩子一個滿意又不敷衍的答案,幫助孩子建立一個積極健康的生命觀呢?
  • 劉真去世讓人惋惜,如何對4歲女兒進行「死亡教育」也很關鍵
    對於家長而言,如何對孩子來解釋「死亡」,似乎是一件特別棘手的事情。畢竟在我們國家的文化裡,死亡是個「不吉祥」的話題,就連孔子都子曰:「未知生,焉知死」。所以,我們小時候也是在父母的閃爍其詞與敷衍中長大了。現在面對自己的孩子,如何對孩子進行生老病死的談話呢?
  • 家長閉口不談,苦的都是孩子!中國孩子最缺乏的教育,就是它
    讓家長陪同孩子一起到殯儀館體驗死亡。這樣的事,如果放在中國絕對是忌諱的。但是在美國,不僅讓家長去殯儀館,還會讓家長在同學們的注視下,自願躺進棺材裡體驗死亡的感覺。在英國德國的小學,殯葬業工作人員或護士會教授人死時發生的事,並讓學生模擬遇到父母車禍身亡等情形時如何應對。
  • 家長如何正確的對孩子進行心理健康教育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也是終身的老師。父母的心理素質與教育水平對孩子心理品質的培養與形成起著關鍵的影響。黎巴嫩詩人紀伯倫曾說:「如果父母是張弓,孩子就是搭在弓上的箭。」孩子將來成就如何,射向哪裡,無疑將受父母這張「弓」的影響。因此,作為家長,應重視對孩子的家庭心理健康教育。 家長首先必須了解孩子,在了解的基礎上才能理解他們,才能幫助他們。了解,就必須善於聆聽他們的心聲,善於和他們溝通。
  • 幼兒園開設「死亡課程」,為皮球蟲辦「葬禮」,孩子反應令人感動
    對於死亡,人們好像都很避諱,認為常把死亡掛在嘴邊不吉利,人們對於死亡常常是感到害怕和恐懼的。但是有一家幼兒園卻「反其道而行」。近日,常州一家幼兒園開設了「死亡課程」,老師帶領著孩子給一隻皮球蟲舉辦葬禮,對孩子展開了一場關於死亡的教育。
  • 你對孩子進行死亡教育了嗎?
    我轉過身,看著眼前這個小小的身體,實在不知道她如何突然想到問這樣的問題。不過,沒關係,我雖然不是媽,但我也是萬能的。何況我還是一個有著兩年兒童教育經驗的小姨。「會呀,每個人都會死。但是死,並不可怕。」軒哥似懂非懂地點點頭,「那,人為什麼會死?」「還記得我們一起看過的《姥姥去了遙遠的地方》嗎?」軒哥又點點頭。
  • 如何對孩子進行挫折教育?學會以下4個教育方法,孩子內心更強大
    在我們現實生活中,有很多學生因為不能承受學習成績下降、失戀等帶來的身心壓力,往往就會表現得很焦慮、失眠、抑鬱、恐懼;個別學生還會精神崩潰、跳樓自殺…等等悲劇的發生,其實這些都是因為孩子缺乏直面挫折的勇氣和責任。那麼,家長如何對孩子進行挫折教育?著名心理學家馬斯洛曾經說過:挫折對於孩子來說,未必是件壞事,關鍵在於他對待挫折的態度。
  • 如何對孩子進行安全教育,這種方法家長要掌握
    對家長來說,孩子的安全問題是最為重要的,每個家長都希望孩子可以健康快樂地成長。但是很多家長並不重視孩子的安全教育,覺得孩子的安全要靠家長的看管才能實現。但家長不能隨時關注孩子的情況,所以,家長要對孩子進行安全教育,提高孩子的安全意識和自我保護能力,避免孩子出現危險。
  • 「問晴天」如何對孩子進行「防拐騙教育」?
    晴天媽媽,暑期裡孩子戶外遊玩的頻率增多, 該如何對孩子進行「防拐騙教育0 2 足夠的監護和照料保證10歲以內的孩子在家長或者老師的視野裡,避免意外。>世界上最著名的兒童自我保護指南,《英國兒童十大宣言》就提到了孩子如何防止被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