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朗朗育兒課堂(文章原創 ,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生死」,這一向是兩個極端的詞,人們總是在強調生的希望,在宣揚生的重要性以及其存在的意義,卻總是把「死」定義為死亡和黑暗,是一切生者要避諱,不能接受和面對的事情。以至於有的孩子一聽到「死」這個字就非常敏感,覺得好像被侵犯了一樣。
其實,孩子的死亡教育很重要,家長們別不當回事。
生老病死有常,不久前,朋友的爺爺仙逝,晚年的時候沒有什麼煩惱,家庭和睦,兒女雙全,承歡膝下,算是比較完美的一生了。
所以,一家人就趁著時間不多,趕緊帶著孩子見老人最後一面,把老人的事情料理完,也算是好好送了老人家一程。
可是,在葬禮上,幾個孩子肆意在靈堂大喊大叫,孩子們到處玩鬧,家長們沒空理會,沒人管教,孩子們竟把上香的桌子給磕到了,桌面上的香歪歪扭扭到處都是。
旁觀的看著有點兒尷尬,其中一位長輩提醒道:「趕緊給老爺爺上柱香,拜一拜,年紀小不懂事噢。」這時,一個孩子回答道:「死都死了,有什麼好說的。」
孩子缺乏對死亡的概念,就容易生出不夠死亡無所謂的想法,自己也不會給予足夠的尊重,死亡教育必不可少,家長們知道嗎?
一、什麼是「死亡教育」?
顯然,調皮的孩子覺得死了就不需要說話,反正他也聽不見,這是非常不禮貌的行為,儘管逝者已逝,可是最起碼的尊重仍然需要保持,這就是死亡教育缺乏帶來的負面影響,也是孩子在死亡認知上的缺陷。那麼,究竟什麼才是死亡教育呢?
孩子在很小的時候,也就是2歲以前,基本上不知道危險、生命一類的概念,他們所有的認知都來源於父母,然後從家長的口中得知一個個陌生的名詞。
等到孩子再長大一點兒了,他們就具備了一定的認知能力,可以理解什麼是危險,什麼是健康,什麼是尊重,什麼是信仰等。
就比如孩子夏天的時候喜歡戲水,但是家長們都會加以阻止,告訴孩子這個不可以,那個不可以,實際上在我們同孩子進行生命安全交流的時候,死亡教育就已經發展到一定程度了,只是這個時候我們都對其感知比較弱。
所以,死亡教育,指的就是可以幫助人們正確地面對自我之死和他人之死,理解生與死是人類自然生命歷程的必然組成部分,從而樹立科學、合理、健康的死亡觀的過程。
二、「死亡教育」對孩子成長的重要性
1、學會對生命的敬畏
正如朋友家的孩子一樣,儘管老人去世,但是我們對於逝者的尊重必須要有,這是一個人素質的體現,更是一個人是否懂得生命敬畏的表現。讓孩子了解生命與死亡,是幫助他建立良好的思想觀念,樹立人格的重要途徑,這是對生命的敬畏。
2、重視生死,正視生死
「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死亡從來都不是一件可恥的事情,在許多人的心裡,它甚至是偉大的。
我們不需要教育孩子一定要為他人奉獻自己的生命,但是至少要告訴孩子,生命可貴的同時,也必須具有意義,我們需要引導孩子重視生命,並且正視生死,這樣他才不會隨隨便便浪費自己的生命,把自己放在危險的處境。
人固有一死,或輕於鴻毛,或重於泰山,死亡教育是孩子成長的必須品,別讓孩子浪費了唯一的一次機會。
三、家長如何給孩子上好「死亡」這一課
1、尊重死亡,敬畏生命
死亡終有一天會來臨,我們需要告訴孩子的是,在有限的生命裡,我們需要做到讓生命足夠有意義,與此同時,我們也要告訴孩子,當面對生命終結的時候,這份尊重也是必不可少的。敬畏和尊重,永遠都應該存放於思想意識中。
朋友的孩子就是因為沒有認識到這一點,才會在老人的葬禮上做出出格的事情,說出不太好的話,相信所有的父母在面對這種情況的時候,都會感受到「素質」帶來的尷尬,儘管這是一個小孩兒,其實家長和孩子都有責任。
所以,我們需要在生活中就幫助孩子樹立這方面的思想意識,培養孩子的生命觀,比如不要隨便虐殺動物,保護花草樹木,這也是生命教育、死亡教育的一部分。
2、不要畏懼生死話題
此前,女大學生包麗自殺事件之轟動,讓人不得不思考,自己處在這樣一個社會環境裡,該如何保護自己。在平常的校園裡,也有非常多的危險存在,它們甚至威脅到了一個人的生命,比如因為壓力抑鬱自殺,被同學欺負跳樓結束生命等。
校園並不是具備完美保護的象牙塔,它仍然需要處在裡面的人具有一定的自我保護能力,而家長的死亡教育,就是孩子進行自我保護的一種方式。
讓孩子了解死亡,知道在一些死亡背後,都存在著怎樣的因素,當發生危險或者受欺負的時候怎麼保護自己等。家長越是害怕孩子知道死亡,他的好奇心以及隨之帶來的問題就越嚴重。
3、樹立科學思維
一提到生命,死亡之類的詞,就容易和宗教、信仰等相關聯,在對孩子進行死亡教育的時候,家長們尤其需要注意孩子思維的建立,不能因為知道了死亡就渴望永生,更不能因為生命可貴,而偏信信仰,覺得信仰可以拯救一切等。
幾十年前,在廣場自焚的那些人當中,有不少人還未成年,可見他們對於死亡和生命的認知是非常錯誤的。因而,家長們必須把好關,幫助孩子一同樹立科學思維,尊重死亡與生命的存在。
如何對孩子進行「死亡教育」?這些方法都可以試一試,家長別避諱死亡,這才是教育的開始。
(圖片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這裡是朗朗育兒課堂,在這裡你能發現最實用、最有意義的育兒知識想要了解更多育兒知識請關注我們,喜歡這篇文章,請點讚、分享給更多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