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話被孩子當成"耳邊風"?是"家長邏輯"造成,要懂得轉變

2020-08-29 斑馬媽媽

文章純屬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不知道家長們有沒有遇到這樣的問題,就是你的話被孩子當成了&34;,孩子犯錯之後,作家長的對其進行批評和指責,孩子雖然表面上承認了錯誤說自己知道了,願意接受知錯和糾正,但後面的時間裡還是會固態重萌。


做家長的也知道對孩子不能實行暴力教育,也儘可能的抑制住自己暴躁的性子,想通過講道理的方法來讓孩子得到悔改和達到教育目的,但是如果家長的話孩子不當一回事,那就另當別論了。

但其實,很多時候,家長們自以為孩子不聽話、叛逆所作出的錯誤行為,極有可能都只是因為我們用身為大人的角度去看待,從而產生了意識偏差而導致分歧。

對於這種問題,就需要家長們注意和了解&34;這概念,並且懂得及時的轉變。

一:常見的&34;

什麼是&34;?其實很容易理解,就是在看待孩子所出現的一些情況,家長總是以自身的想法和觀念去進行看待的分析,從而導致在理解方面的偏差和分析存在。


如果還不能很好的理解,可以通過以下幾個常見的&34;事例來幫助理解:

· 場景一

有一天,孩子拿著自己心愛的玩具來到你的面前,很難過的說自己的玩具不小心弄壞了,而你卻不以為意的忙於自己手頭上的事情,並且還很不耐煩的回了一句:&34;

孩子聽了你的話,更加的委屈,你聽了孩子更大的哭聲,更加不耐煩不知道為什麼孩子還不滿足。

可直到有一天,你最喜歡的一件陶瓷工藝品不小心水摔落在地上,七零八碎的無法修復復原了,你很難過的把這件事告訴你的愛人,愛人卻只說了一句:&34;

試問這個時候你的心情又是如何?

· 場景二

孩子想要主動的幫做一些家務活,可惜他個子不夠高,能力不夠,不小心摔破了一隻碗,還弄得水到處都是,你看到了,上去就給了孩子一巴掌,還訓斥:&34;

孩子委屈的哇哇大哭,你不耐煩的嘴裡嘀咕著把孩子趕去臥室反省。


從那以後,孩子再也不主動做家務了,而你又開始訓斥孩子不懂事不會主動幫大人分擔家務,孩子聽了你的責罵也無動於衷。

直到有一天,你不小心受傷動作不方便,想要去拿水杯喝水都很艱難,一不小心還把水杯打翻在地,這個時候孩子聽到了動靜,默默的幫你接來一杯溫水,還拿拖把將地上的水收拾乾淨,看著孩子的一舉一動,你再回想剛才自己的動作不便陷入了沉思。

· 場景三

孩子很喜歡畫畫,有一天你在幫它整理書本的時候,無意中發現孩子的書本上都有很多繪圖,再聯想到孩子最近的學習成績有些許下降波動,你瞬間感到很生氣,把孩子喊過來訓斥她以後不要畫畫了,這段時間專心準備考試,孩子很生氣的和你大吵了一架,鬧得不歡而散。


等你感到身心疲憊的回到臥室,在整理自己的東西時,你看到自己曾在日記本中寫道,曾經的自己很喜歡寫小說,而且那個時候還是純手寫,卻不感到疲憊、樂不思蜀,但是後面自己的父母也是以不務正業、耽誤學習為由,禁止自己再花費時間去寫小說,自己的興趣愛好也就被扼殺了。

回想著自己曾經的難過,你驚覺,不知道是什麼時候,自己居然也成為了一名&34;,而再仔細一想,孩子確實在畫畫方面表現的很有天賦…

二:家長邏輯所引發的後果

我們做家長的,總是會不由自主的憑藉自己的生活經驗,而想要對孩子進行要求和支配,有的時候孩子的一些行為在我們看來存在不妥,就會按捺不住糾錯的心去進行幹涉。

還有就是,有的時候&34;,我們經常從從表面去看待事物,但是卻不深入了解事情背後的原因,這就導致和孩子之間出現了矛盾誤會和分歧。

&34;便是這些問題出現的主要因素,所引發的後果不僅僅是孩子把家長的話當成耳旁風,還可能會有更多方面的不利影響。

1.孩子出現叛逆心理

當家長總是按照自己的想法對孩子提出要求,或者直接強迫性的讓孩子選擇讓步,可能一兩次孩子還能聽之任之,但是時間長了,隨著孩子的年齡增長和能力的提升,可能就會開始出現防抗的舉動,也就是叛逆心理的產生,孩子會想要遵從自己的想法和選擇進行行動,這個時候家長和孩子之間的戰火硝煙也就開始瀰漫,孩子也會對家長的要求不予理睬。

2.孩子變得逆來順受

家長的過多的進行幹涉,孩子除了做出反抗以外,還有一種可能就是會變得逆來順受,因為已經習慣了跟隨家長的安排,所以在獨立人格上不會有很好的的完善,在今後需要獨當一面,獨自面對生活中出現的各種問題時,孩子只會是手足無措的。

3.孩子開始無動於衷

即使再喜歡吃一種食物,一直吃總會吃膩,審美都會出現疲勞,同樣的,要是家長總是對孩子嘮叨,孩子也會感到心理疲憊。


如果家長總是對孩子的行為舉止進行批評指責,孩子只會慢慢的習慣與家長之間,枯燥乏味的相處模式,家長這樣&34;和&34;的溝通模式,只會逐漸拉開親子之間的距離,產生隔閡,家長的話所起到的效果也慢慢減弱,孩子變得無動於衷,把家長的話當成耳旁風。

三:家長要懂得轉變

我們做家長的在生活經驗方面還是可以起到很好的教育了引導作用,而要注意點到為止,是要做一個指路人,而不是支配者,不要總是對孩子的選擇指手畫腳,同樣的,也不要一味的以大人的眼光看待和分析孩子身上出現的問題。

只有懂得轉變,才能避免&34;所造成的不利影響:

1.換位思考

遇到事情不要焦躁,先冷靜下來和孩子聊一聊,知曉孩子的想法,這樣就可以避免誤會的產生,同樣孩子也會感受到被尊重,從而也會選擇尊重家長,不會再忽略家長的話。

2.學會偷懶

家長管的多了,不僅孩子煩,家長自己也心累,所以要學會&34;,給予孩子一定的選擇自由空間,不僅能讓他們在自己感興趣的領域發揮更大的潛能,也可以讓大人自己有更多可支配的時間,生活也會更加有滋有味,孩子的獨立能力也得到提高。


3.允許犯錯

每個人都會犯錯,經驗不足的孩子更是如此,所以家長不要對孩子提出過高的要求,要學會給給予孩子試錯的機會,允許孩子犯錯,然後聽過每次的錯誤,來引導孩子得到進步和成長。

當孩子出現了問題,家長也不能直接將過錯都推卸在孩子身上,有的時候可能也是家長的原因,所以各位家長們要多一些留心觀察,也多從自身出發,尋找問題出現的原因。

我是斑馬媽媽,也是3歲寶寶的媽媽,專注育兒知識和分享育兒經驗,希望我的一點建議能有助你解決帶娃過程中的困惑與煩惱,讓我們的孩子能更好的成長!

關注我,做一個合格的父母。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孩子厭學,把家長講的大道理當「耳邊風」,這種情況怎麼「根治」
    為什麼要學習?學習有什麼意義和作用?想要在學習上達到什麼樣的程度?這三個問題,是一些厭學孩子很少考慮過的問題。 缺乏學習的目標,缺少學習的動力,作業做不完無所謂,考試考不好不在乎,家長的「大道理」當「耳邊風」,老師的批評「選擇性失聰」是厭學孩子的「標配」。責任感渙散,使這類孩子成為老師和家長最為頭疼的存在。
  • 家長的話,總被孩子當成「耳邊風」?試試用「非語言信號」效果佳
    許多家長對孩子的這種情況都已經見怪不怪了:每次教育孩子時,不管是用嚴厲的口吻,抑或是循循善誘的方式,孩子都會一隻耳朵進一隻耳朵出,根本不把父母的話放在心上,今天教訓完,明天依舊我行我素。對此,大多數家長都手足無措,其實在教育孩子時,許多家長都走進了一些誤區:只要說得多,孩子就會被感化。
  • 孩子總把你的話當「耳邊風」?別只會兇孩子,這些做法值得學習
    孩子總把自己的話當「耳邊風」,是很多家長十分頭疼的問題。家長應當重視榜樣作用,為孩子做出榜樣。妙招二:溝通陪伴。和孩子交心溝通,真誠陪伴,建立信任的親子關係。妙招三:轉變方式。通過肢體接觸或其它方式給孩子傳遞指令。妙招四:能力提升。提高聽覺和前庭的能力,多給孩子做相關的練習,「對症下藥」。孩子為什麼不聽指令?
  • 把別人的話當「耳邊風」,可別說「ear wind」啊!
    我媽小時候經常訓導我的一句話就是:不要把我的話當成耳邊風啊!那在英語中,把別人的話當「耳邊風」,可別說「ear wind」啊!1)「耳邊風「英語怎麼說?耳邊風的表達非常簡單。就叫做Turn a deaf ear to sth.
  • 每日一詞:「耳邊風」用英語怎麼說?
    長輩們在告誡晚輩時,常常會說「不要把我的話當成耳邊風」。你知道「耳邊風」用英語怎麼說嗎?「耳邊風」,或「耳旁風」,中文俗語,字面意思是「a puff of wind passing the ear」,用來比喻「對他人的話充耳不聞或不放在心上」,可以翻譯為「unheeded advice」。例句:不要把我的警告當耳邊風。Don’t throw my warnings to the wind.
  • 孩子把你的話當成「耳旁風」?根本在於家長不會說
    尤其他們講完了,還要讓你承認他們講得很有道理。就好比我小時候不喜歡吃胡蘿蔔,明明有那麼多蔬菜可以代替胡蘿蔔,但是家長一定要她承認胡蘿蔔很有營養,自己喜歡吃。」她長大之後,她用父母的方式去講道理給他們聽。她說:「這只是一種&39;,我只是想讓他們知道被強迫的感覺。」
  • 孩子不聽自己的話,家長要學會做權威型父母,讓孩子懂得尊重
    原因是優優吵著要看電視,小艾問作業做完了沒有,優優說做好了。等晚上小艾去檢查的時候,才發現優優才寫了一點。一開始小艾還很耐心地和優優說,結果優優反而還頂嘴,讓小艾的怒火一下子就上來了。最後優優大聲喊了一句「你是個壞人」,小艾很是無奈。小艾說,她自己也不想罵優優,但優優實在是越來越叛逆了。
  • 把蔡英文的指示當成耳邊風
    王世堅痛批「叫你去發錢,不是去賺錢欸,連發錢也發得驚天地泣鬼神」,並狂批把蔡英文的吩咐交待指示,當成耳邊風嗎?王世堅表示,這些官僚系統,自己玩得很high,如果發錢給民眾,也能發的這麼「摧枯拉朽」,「那我覺得我們這個政府、這個官僚系統,要包起來」。
  • 孩子「選擇性失聰」,總把父母的話當成耳旁風,家長該怎麼辦?
    你遇到過這樣的情況嗎?叫孩子去刷牙,孩子卻聽不見,依舊在玩手中的玩具;吃飯前叫孩子去洗手,喊了八百遍,孩子還拿著繪本愛不釋手地看著。孩子並不是真聽不見,他是在「選擇性失聰」。這種情況相信大多數家長都經歷過,孩子明明聽力沒問題,卻對父母的話自動過濾,父母看到孩子這種態度,就容易情緒爆炸,衝孩子發起脾氣
  • 孩子的「耳邊風」怎麼治,這樣溝通才有效
    你的耳朵去哪裡了,媽媽和你說話呢,怎麼沒反應?好好說話不聽的,非要我吼幾聲,才聽得見。相信這是不少朋友的煩惱吧,對孩子說話仿佛就是耳邊吹過風,風過無痕。怎麼會這樣呢?今天蜜牙媽媽就和大家說一說。基本上每個有「耳邊風」孩子的家庭,都會是一方喋喋不休,另一方管教缺位。
  • 孩子的成長需要尊重,家長要懂尊重法則,把孩子當成一個獨立的人
    孩子的成長需要尊重,家長要懂尊重法則,把孩子當成一個獨立的人很多家長在和親友閒聊時,總喜歡拿自家的孩子糗事講給親友聽,甚至會當著孩子面來討論孩子的事情,看著孩子發急的臉色內心卻非常愉悅。家長培養孩子最重要的目的,就是要讓孩子能夠依靠自己的力量在社會上生存。假如孩子連自己的能力都不相信,沒有想法去追逐更遠的未來,那麼他們一輩子要依靠著別人生活,永遠無法獨立!
  • 孩子說話分不清「你我他」,語言邏輯混亂?家長要這樣來引導!
    所以當家長發現自己的孩子語言邏輯十分混亂的時候,作為家長要去發現家庭中的習慣語言環境是否對孩子學習語言有幫助。比如在日常生活中家庭成員之間的稱呼,假如在這個時候沒有統一的話,那麼就會很容易給學習語言的孩子造成一定的語言邏輯混亂。比如許多家長在跟孩子進行溝通和交流的時候,喜歡把自己稱為"媽媽、媽咪",把稱呼孩子"寶寶""寶貝"。
  • 女兒的話讓父母尷尬不已,家長和孩子相處要懂得避諱
    總是批評打擊孩子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難免會遇到這樣那樣的小挫折小錯誤,我們不能總是批評打擊孩子,會讓孩子喪失信心,我們要積極鼓勵孩子讓孩子重拾信心勇往直前。家長儘量不要對孩子說一些負面情緒的話,孩子很容易被影響到,要多理解孩子,對孩子來說可能表揚比讚美更有用。
  • 「當耳邊風」用英語怎麼說?
    大家好,今天我們分享一個非常有用且地道的表達——「當耳邊風」, 這個短語的英文表達是:go in one ear and out the other 左耳朵進右耳朵出;當作耳邊風 If I have我說的一切看起來就是耳邊風,你為什麼不注意呢?I can't concentrate. Things people say to me just go in one ear and out the other.我不能全神貫注,人們所說的對我來說就是耳邊風。
  • 孩子總把父母的話當耳邊風,巧用「非語言信號」,保持良好溝通!
    其實現在生活好了,每個家庭最多一兩個孩子,有很多都是兩代人圍著一個寶貝疙瘩轉,在子女的培養教育上傾注了大量的心血,為什麼孩子們反而越來越難管,不聽父母的話呢。其實,這都是做家長的教育不得法,不懂得用正確的方式加以溝通引導。1家長不自律。
  • 孩子耳邊長得小洞是「富貴洞」,預示著好的未來?醫生:別無知
    不光是「老人」,有些新手媽媽也非常「無知」,糖糖媽媽就因為自己的無知,差點要了孩子的命,3歲的糖糖耳邊長了一個「小洞」,出生就有,家裡的老人把孩子耳邊這個小洞成為「富貴洞」,也有叫「聰明洞」的,預示著孩子未來大富大貴,醫生會告訴你這種說法是非常無知的。
  • 閨女的話讓爸媽無比尷尬,家長跟孩子相處要懂得避諱
    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當孩子來到這個世界的時候,我們的家庭教育往往就覺得了孩子的未來。我們的父母作為孩子的第一任老師,我們的一舉一動都影響著孩子、如果說家長和孩子在一起的時候不懂得避諱的話,那這個家庭給孩子帶來的危害也是可想而知。
  • 建議:有遠見的家長,要懂得將教育從「填鴨式」轉變為「個體式」
    如果不跟其他孩子一樣接受「應試教育」,萬一考不上好大學,豈不是一切都白費了。沒有這個前提,還哪來的發展和就業呢?於是,他們便產生了先讓孩子接受應試教育,而後再發展想像力和創造力的想法,可這完全脫離了實際,換句不好聽的話叫「做白日夢」。
  • 娃在家要聽家長的話,家長在鯨魚堡要聽我們的話
    在育兒方面讓孩子「聽媽媽的話」是常態,每個乖寶寶也有乖乖配合做個好孩子,但來了鯨魚堡,家長也要聽店內服務人員的話!不信你就來了解一下!寶寶適合上什麼課程?要給寶寶選擇哪個項目?需要課程顧問給到建議,根據寶寶的月齡大小以及寶寶的性格、生理情況,選擇適宜的課程項目,遵循科學理念的選擇才是最適合孩子的選擇,即使是簡單的遊泳,也要聽從水育師的建議選擇適宜的泳圈等輔助工具,這一點,家長得聽我們的。寶寶在什麼情況下不能遊泳?什麼情況下可以遊泳?
  • 孩子聽不進父母的話,錯在家長把說教當成談心,教你5種談心技巧
    凡此種種,你可能每天都在不斷重複相似的話,而這些話你是順口就說出來了,自己並沒有感覺到是在重複,但是孩子卻早已經不能再熟悉,只要你一張嘴,就會讓孩子非常厭煩。有一個詞可以很好地概括家長每天不斷地重複和嘮叨,這個詞叫「說教」。可能家長們自打孩子出生後,就想當然地認為自己就是父親,就是母親,孩子必須要聽我的話,以父母之名經常對孩子說教,這是很多中國家長在育兒生活中犯的最大錯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