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純屬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不知道家長們有沒有遇到這樣的問題,就是你的話被孩子當成了&34;,孩子犯錯之後,作家長的對其進行批評和指責,孩子雖然表面上承認了錯誤說自己知道了,願意接受知錯和糾正,但後面的時間裡還是會固態重萌。
做家長的也知道對孩子不能實行暴力教育,也儘可能的抑制住自己暴躁的性子,想通過講道理的方法來讓孩子得到悔改和達到教育目的,但是如果家長的話孩子不當一回事,那就另當別論了。
但其實,很多時候,家長們自以為孩子不聽話、叛逆所作出的錯誤行為,極有可能都只是因為我們用身為大人的角度去看待,從而產生了意識偏差而導致分歧。
對於這種問題,就需要家長們注意和了解&34;這概念,並且懂得及時的轉變。
什麼是&34;?其實很容易理解,就是在看待孩子所出現的一些情況,家長總是以自身的想法和觀念去進行看待的分析,從而導致在理解方面的偏差和分析存在。
如果還不能很好的理解,可以通過以下幾個常見的&34;事例來幫助理解:
· 場景一
有一天,孩子拿著自己心愛的玩具來到你的面前,很難過的說自己的玩具不小心弄壞了,而你卻不以為意的忙於自己手頭上的事情,並且還很不耐煩的回了一句:&34;
孩子聽了你的話,更加的委屈,你聽了孩子更大的哭聲,更加不耐煩不知道為什麼孩子還不滿足。
可直到有一天,你最喜歡的一件陶瓷工藝品不小心水摔落在地上,七零八碎的無法修復復原了,你很難過的把這件事告訴你的愛人,愛人卻只說了一句:&34;
試問這個時候你的心情又是如何?
· 場景二
孩子想要主動的幫做一些家務活,可惜他個子不夠高,能力不夠,不小心摔破了一隻碗,還弄得水到處都是,你看到了,上去就給了孩子一巴掌,還訓斥:&34;
孩子委屈的哇哇大哭,你不耐煩的嘴裡嘀咕著把孩子趕去臥室反省。
從那以後,孩子再也不主動做家務了,而你又開始訓斥孩子不懂事不會主動幫大人分擔家務,孩子聽了你的責罵也無動於衷。
直到有一天,你不小心受傷動作不方便,想要去拿水杯喝水都很艱難,一不小心還把水杯打翻在地,這個時候孩子聽到了動靜,默默的幫你接來一杯溫水,還拿拖把將地上的水收拾乾淨,看著孩子的一舉一動,你再回想剛才自己的動作不便陷入了沉思。
· 場景三
孩子很喜歡畫畫,有一天你在幫它整理書本的時候,無意中發現孩子的書本上都有很多繪圖,再聯想到孩子最近的學習成績有些許下降波動,你瞬間感到很生氣,把孩子喊過來訓斥她以後不要畫畫了,這段時間專心準備考試,孩子很生氣的和你大吵了一架,鬧得不歡而散。
等你感到身心疲憊的回到臥室,在整理自己的東西時,你看到自己曾在日記本中寫道,曾經的自己很喜歡寫小說,而且那個時候還是純手寫,卻不感到疲憊、樂不思蜀,但是後面自己的父母也是以不務正業、耽誤學習為由,禁止自己再花費時間去寫小說,自己的興趣愛好也就被扼殺了。
回想著自己曾經的難過,你驚覺,不知道是什麼時候,自己居然也成為了一名&34;,而再仔細一想,孩子確實在畫畫方面表現的很有天賦…
我們做家長的,總是會不由自主的憑藉自己的生活經驗,而想要對孩子進行要求和支配,有的時候孩子的一些行為在我們看來存在不妥,就會按捺不住糾錯的心去進行幹涉。
還有就是,有的時候&34;,我們經常從從表面去看待事物,但是卻不深入了解事情背後的原因,這就導致和孩子之間出現了矛盾誤會和分歧。
&34;便是這些問題出現的主要因素,所引發的後果不僅僅是孩子把家長的話當成耳旁風,還可能會有更多方面的不利影響。
1.孩子出現叛逆心理
當家長總是按照自己的想法對孩子提出要求,或者直接強迫性的讓孩子選擇讓步,可能一兩次孩子還能聽之任之,但是時間長了,隨著孩子的年齡增長和能力的提升,可能就會開始出現防抗的舉動,也就是叛逆心理的產生,孩子會想要遵從自己的想法和選擇進行行動,這個時候家長和孩子之間的戰火硝煙也就開始瀰漫,孩子也會對家長的要求不予理睬。
2.孩子變得逆來順受
家長的過多的進行幹涉,孩子除了做出反抗以外,還有一種可能就是會變得逆來順受,因為已經習慣了跟隨家長的安排,所以在獨立人格上不會有很好的的完善,在今後需要獨當一面,獨自面對生活中出現的各種問題時,孩子只會是手足無措的。
3.孩子開始無動於衷
即使再喜歡吃一種食物,一直吃總會吃膩,審美都會出現疲勞,同樣的,要是家長總是對孩子嘮叨,孩子也會感到心理疲憊。
如果家長總是對孩子的行為舉止進行批評指責,孩子只會慢慢的習慣與家長之間,枯燥乏味的相處模式,家長這樣&34;和&34;的溝通模式,只會逐漸拉開親子之間的距離,產生隔閡,家長的話所起到的效果也慢慢減弱,孩子變得無動於衷,把家長的話當成耳旁風。
我們做家長的在生活經驗方面還是可以起到很好的教育了引導作用,而要注意點到為止,是要做一個指路人,而不是支配者,不要總是對孩子的選擇指手畫腳,同樣的,也不要一味的以大人的眼光看待和分析孩子身上出現的問題。
只有懂得轉變,才能避免&34;所造成的不利影響:
1.換位思考
遇到事情不要焦躁,先冷靜下來和孩子聊一聊,知曉孩子的想法,這樣就可以避免誤會的產生,同樣孩子也會感受到被尊重,從而也會選擇尊重家長,不會再忽略家長的話。
2.學會偷懶
家長管的多了,不僅孩子煩,家長自己也心累,所以要學會&34;,給予孩子一定的選擇自由空間,不僅能讓他們在自己感興趣的領域發揮更大的潛能,也可以讓大人自己有更多可支配的時間,生活也會更加有滋有味,孩子的獨立能力也得到提高。
3.允許犯錯
每個人都會犯錯,經驗不足的孩子更是如此,所以家長不要對孩子提出過高的要求,要學會給給予孩子試錯的機會,允許孩子犯錯,然後聽過每次的錯誤,來引導孩子得到進步和成長。
當孩子出現了問題,家長也不能直接將過錯都推卸在孩子身上,有的時候可能也是家長的原因,所以各位家長們要多一些留心觀察,也多從自身出發,尋找問題出現的原因。
我是斑馬媽媽,也是3歲寶寶的媽媽,專注育兒知識和分享育兒經驗,希望我的一點建議能有助你解決帶娃過程中的困惑與煩惱,讓我們的孩子能更好的成長!
關注我,做一個合格的父母。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