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語說「兒大避母,女大避父」深以為然。簡單理解,這句話的意思就是男孩大了,某些方面要避開母親,女兒大了,某些方面要避開父親。
然而現實中,卻有很多家庭「美其名曰」創造和諧家庭,在主張這種關係的時候,往往不注意,過了界。其實孩子對於母親的依賴是天生的,但對於男孩子的未來而言,如此依賴母親可能未必是一件好事,尤其是孩子年齡已經逐漸增長。
要知道,現在的孩子成熟一般都比較早,3歲之前跟家長親近、親暱的行為是可以讓孩子產生安全感的,但孩子3到4歲之後,過度親暱的行為給可能會造成孩子對性別的模糊,認為什麼樣的人都可以沒有任何約束地親暱。
「兒大避母」的原因
1、心理學研究表明:男孩子成熟的一個重要環節就是要逐步和母親斷裂特別依賴的感情聯繫,注意是斷裂而不是斷絕。男孩逐漸長大,內心渴望的可能就是獨立自由,而母親身上獨屬於母性的特徵可能會在無意識中影響並限制男孩的發展。
在我們的意識中,女性是普遍偏柔弱的,這種性格在後期可能會間接影響到孩子以後的發展,試問,如果一個男孩子處理事情的時候猶猶豫豫等,日後如何頂天立地。研究表明,長期生活在女性較多的環境下的男孩子,缺少生活的自理能力,大多數性格都比較軟弱,遇事沒有擔當。
2、男孩子長大之後有了性意識。一般來說,男孩子在上初中之後,性意識就會逐漸萌發,有些孩子可能還會稍微早一些,在這期間,如果母親仍然拿他們當小孩子看的話,可能會造成孩子過分早熟甚至早戀。
所以,男孩子長大之後,母親要懂得避諱,要在尊重孩子和保護孩子隱私的前提下和孩子相處,據統計,那些親子關係很好的反而是母親不過多過問孩子私事,並充分尊重孩子的家庭,這種情況下,孩子更願意和家長交流,更尊重母親。所以適當的界限是親子關係的粘合劑。
那麼母子相處有哪些界限呢?
合格的親子關係一定是心親密,身「分離」。否則,沒有界限的母愛,真的會毀孩子一生
臺灣某女星的育兒方式,讓人大跌眼鏡,在某訪談節目上,她表示:自從生了兒子之後,所有的注意力都是兒子,真正的捧在手心怕摔了,含在嘴裡怕化了,從來沒有責罵不說,犯了錯,也有人在後面擦屁股。
更讓人吃驚的是:一般的孩子一歲多,最晚兩歲斷奶,而她的兒子,一直到12歲才斷奶,甚至讓兒子摸著自己的胸,和兒子一起睡,直到15歲兒子和她睡又生理反應的時候,她才意識到,孩子長大了......
看到這裡,我想很多家長都會有一個疑問:這是真的嗎?
真正的母愛,有約束也有自由,入侵般的母愛,只會讓人窒息
一直喜歡的一個明星,曾經上了一檔很熱的綜藝, 但是他母親所謂的「賢妻良母」言論,讓人隔著屏幕都能感受到一種窒息。
諸如:「男女各司其職,女的就應該做賢妻良母」,「我在家裡的位置就是頂兩個菲傭」這樣的話還有很多,然而該明星的媽媽已經72歲了,為了不讓兒子做飯,背著東西去兒子劇組照顧他,防止兒子上火,幾十年如一日的給兒子凌晨4點熬梨湯、榨果汁,因為見不得兒子被打,不允許其接古裝戲和武打戲。
不是沒有反抗過,但媽媽的苦肉計總是讓他沒有辦法句句額,總不能真的看著母親死。真的是一種密不透風的愛,卻又像是一個枷鎖,逃不開躲不掉。該明星的姐姐自覺做不到母親那樣,曾言自己負不了這個責任,至今未婚,且是恐婚的狀態。
父女相處的界限有哪些?
女孩子隨著年齡的增長,雖然喜歡母親,但實際上是需要父親的關愛的,這種關愛體現在父親站在異性的角度上,提供的一些媽媽可能辦不到或者想不到的事情上。
一般而言,男性的思維角度和女性是不盡相同的,父親會讓女孩子更有安全感、底氣和自信,但是相處的時候也有界限。
1、之前有看到一個男孩子在車站,將自己的手肆無忌憚的伸入腿上抱著的女孩胸口,女孩卻一臉無所謂的在玩手機,看年齡,男孩子已經差不多有十幾歲,卻沒有意識到男女有別。
女孩子在3到4歲的時候,無論是上衛生間還是洗澡這些相對隱私的方面,應該要讓孩子慢慢的避諱,認識到男女之間的區別。
2、如果孩子的性別意識比較模糊的,在未來的生活中容易有吃虧的情況,而有些事情,只能是母親來給孩子普及並講解,也只有母親才能告訴女兒這些東西,父親和女兒之間可以親密,但要適當的保持距離。
真正無私的愛,其實是「放手」
親子之間有一定的界限感,可以保證孩子有健康的性意識,母親在兒子面前注意衣著得體,不在兒子面前換衣服。4-5歲左右的女孩子可以洗澡換衣服,父親可以放手了,或者讓母親來代替。
在這種前提下,尊重孩子的隱私,孩子洗澡換衣服的餓時候,母親要適當的避諱一下,給予尊重,不要過度關心孩子,允許其有自己的私密空間,父親也要推到合適的距離和女兒相處。這是培養良好親子關係的前提,這種「體面」的推出,更有利於孩子的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