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處不過界,親子相處的這些雷區一定要避開

2020-11-05 成都名師薈教育

俗語說「兒大避母,女大避父」深以為然。簡單理解,這句話的意思就是男孩大了,某些方面要避開母親,女兒大了,某些方面要避開父親。

然而現實中,卻有很多家庭「美其名曰」創造和諧家庭,在主張這種關係的時候,往往不注意,過了界。其實孩子對於母親的依賴是天生的,但對於男孩子的未來而言,如此依賴母親可能未必是一件好事,尤其是孩子年齡已經逐漸增長。

要知道,現在的孩子成熟一般都比較早,3歲之前跟家長親近、親暱的行為是可以讓孩子產生安全感的,但孩子3到4歲之後,過度親暱的行為給可能會造成孩子對性別的模糊,認為什麼樣的人都可以沒有任何約束地親暱。

「兒大避母」的原因

1、心理學研究表明:男孩子成熟的一個重要環節就是要逐步和母親斷裂特別依賴的感情聯繫,注意是斷裂而不是斷絕。男孩逐漸長大,內心渴望的可能就是獨立自由,而母親身上獨屬於母性的特徵可能會在無意識中影響並限制男孩的發展

在我們的意識中,女性是普遍偏柔弱的,這種性格在後期可能會間接影響到孩子以後的發展,試問,如果一個男孩子處理事情的時候猶猶豫豫等,日後如何頂天立地。研究表明,長期生活在女性較多的環境下的男孩子,缺少生活的自理能力,大多數性格都比較軟弱,遇事沒有擔當。

2、男孩子長大之後有了性意識。一般來說,男孩子在上初中之後,性意識就會逐漸萌發,有些孩子可能還會稍微早一些,在這期間,如果母親仍然拿他們當小孩子看的話,可能會造成孩子過分早熟甚至早戀

所以,男孩子長大之後,母親要懂得避諱,要在尊重孩子和保護孩子隱私的前提下和孩子相處,據統計,那些親子關係很好的反而是母親不過多過問孩子私事,並充分尊重孩子的家庭,這種情況下,孩子更願意和家長交流,更尊重母親。所以適當的界限是親子關係的粘合劑。

那麼母子相處有哪些界限呢?

合格的親子關係一定是心親密,身「分離」。否則,沒有界限的母愛,真的會毀孩子一生

臺灣某女星的育兒方式,讓人大跌眼鏡,在某訪談節目上,她表示:自從生了兒子之後,所有的注意力都是兒子,真正的捧在手心怕摔了,含在嘴裡怕化了,從來沒有責罵不說,犯了錯,也有人在後面擦屁股。

更讓人吃驚的是:一般的孩子一歲多,最晚兩歲斷奶,而她的兒子,一直到12歲才斷奶,甚至讓兒子摸著自己的胸,和兒子一起睡,直到15歲兒子和她睡又生理反應的時候,她才意識到,孩子長大了......

看到這裡,我想很多家長都會有一個疑問:這是真的嗎?

真正的母愛,有約束也有自由,入侵般的母愛,只會讓人窒息

一直喜歡的一個明星,曾經上了一檔很熱的綜藝, 但是他母親所謂的「賢妻良母」言論,讓人隔著屏幕都能感受到一種窒息。

諸如:「男女各司其職,女的就應該做賢妻良母」,「我在家裡的位置就是頂兩個菲傭」這樣的話還有很多,然而該明星的媽媽已經72歲了,為了不讓兒子做飯,背著東西去兒子劇組照顧他,防止兒子上火,幾十年如一日的給兒子凌晨4點熬梨湯、榨果汁,因為見不得兒子被打,不允許其接古裝戲和武打戲。

不是沒有反抗過,但媽媽的苦肉計總是讓他沒有辦法句句額,總不能真的看著母親死。真的是一種密不透風的愛,卻又像是一個枷鎖,逃不開躲不掉。該明星的姐姐自覺做不到母親那樣,曾言自己負不了這個責任,至今未婚,且是恐婚的狀態。

父女相處的界限有哪些?

女孩子隨著年齡的增長,雖然喜歡母親,但實際上是需要父親的關愛的,這種關愛體現在父親站在異性的角度上,提供的一些媽媽可能辦不到或者想不到的事情上。

一般而言,男性的思維角度和女性是不盡相同的,父親會讓女孩子更有安全感、底氣和自信,但是相處的時候也有界限。

1、之前有看到一個男孩子在車站,將自己的手肆無忌憚的伸入腿上抱著的女孩胸口,女孩卻一臉無所謂的在玩手機,看年齡,男孩子已經差不多有十幾歲,卻沒有意識到男女有別。

女孩子在3到4歲的時候,無論是上衛生間還是洗澡這些相對隱私的方面,應該要讓孩子慢慢的避諱,認識到男女之間的區別。

2、如果孩子的性別意識比較模糊的,在未來的生活中容易有吃虧的情況,而有些事情,只能是母親來給孩子普及並講解,也只有母親才能告訴女兒這些東西,父親和女兒之間可以親密,但要適當的保持距離。

真正無私的愛,其實是「放手」

親子之間有一定的界限感,可以保證孩子有健康的性意識,母親在兒子面前注意衣著得體,不在兒子面前換衣服。4-5歲左右的女孩子可以洗澡換衣服,父親可以放手了,或者讓母親來代替。

在這種前提下,尊重孩子的隱私,孩子洗澡換衣服的餓時候,母親要適當的避諱一下,給予尊重,不要過度關心孩子,允許其有自己的私密空間,父親也要推到合適的距離和女兒相處。這是培養良好親子關係的前提,這種「體面」的推出,更有利於孩子的成長。

相關焦點

  • 和孩子相處,要注意避開這幾個「雷區」,踩雷遭罪的是孩子
    一定會有脾氣暴躁的家長會責罵孩子,動手打孩子,這種懲罰剛開始的時候可能有效果,會嚇到孩子。隨著孩子長大,暴力的教育方式不會被孩子信服,只會導致孩子反抗,甚至去挑戰父母。這些父母的控制太多,是把孩子當作了自己的附屬,決定了孩子的一切。
  • 老師來家訪,家長們一定要避開這4個雷區!
    有4個雷區,家長們一定要避開!圖片來自網絡雷區1 過度打聽面對要相處幾年的老師,家長們都想把老師了解仔細了,老師的性格特點是怎樣的,雷厲風行還是細膩耐心於是,家長們就問出了這些問題:「老師,你大學剛畢業嗎?教了幾年了?」「老師,你之前的學生成績怎麼樣啊?」「老師,你是哪所大學畢業的啊?」
  • 和水瓶座相處的時候,這幾個雷區千萬不要去觸碰,否則你會後悔的
    導語:和水瓶座相處的時候,這幾個雷區千萬不要去觸碰,否則你會後悔的第一個雷區,窺探水瓶座的隱私水瓶座的人一向是非常有隱私意識的,他們會把自己想要隱藏的東西藏得很深,所以說和水瓶座的人相處時,第一個不要做的事就是去窺探水瓶座的隱私,就算你只是試圖窺探水瓶座的隱私也不可以
  • 避開這些雷區,讓孩子開心找玩伴!
    寶爸寶媽只要帶著寶寶避開這些雷區,相信孩子一定能夠跨越障礙,開開心心找同伴玩。孩子們時常聚在一起玩的家庭,要比一般的家庭氛圍輕鬆,所以可以帶孩子經常找熟悉的玩伴。值得提醒的是,小夥伴們配成雙數能讓他們更和諧的相處!
  • 大四學姐含淚忠告,大學裡的「雷區」要避開,其中包括掛床簾
    大學生活,遠比學生們想像中的要精彩繽紛,學生們脫離了父母的管教和約束,也沒有了班主任成天的嘮叨,那小日子簡直不要過的太輕鬆。 學生們在大學裡面,最經常接觸的就是室友了,而大學寢室也被稱之為「江湖」,相處融洽那就是「相親相愛的一家人」,若是相處的不好,那分分鐘就會上演「甄嬛傳」,讓學生們體會到什麼叫做「江湖」。
  • 這3種稱呼,太過曖昧,異性相處時要避開
    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有的人認為,男女之間可以成為真正的好哥們,不涉及任何感情;還有人認為,所謂的純友誼,不過是打著朋友的幌子,談情說愛。其實,到底有沒有純友誼並不重要。誰也不能完全避免自己不和異性相處,重要的是,異性在相處的時候,能做到心中有邊界,嘴巴有分寸。
  • 過來人告訴你,在職場上,與人交往時儘量避開這些雷區
    今天我們要說的就是職場上與人交往中的一些雷區,避開這些雷區,你的職場人緣會越來越好。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江湖就有是非和紛爭。職場也是個江湖,在職場上免不了和別的同事打交道。在職場上,我們去和同事交往相處時要避開這幾個雷區,這樣才能收穫好人緣。1、別因為錢少而不要同事間少不了金錢方面的往來,比如幫忙買些東西捎點早餐什麼的。
  • 避開佛教「貪嗔痴慢疑」五毒,讓親子相處「零壓力」,孩子快樂
    如何利用佛教的五毒,延伸到親子教育的過程中?1、對號入座,避免將五毒帶入教育孩子的過程中比如過分的追求,過分的要求,近乎苛刻是為了貪婪,那麼在對待孩子的過程中,試問這樣貪婪的父母,孩子會幸福嗎?孩子不僅沒有快樂,還失去了原有的興趣愛好。
  • 接納情緒:親子相處更輕鬆
    >接納情緒:親子相處更輕鬆同樣的意思,表達情緒和接納情緒,與近視有什麼關係呢?由於和孩子相處不快樂,於是孩子一哭,就塞給他一個手機,各玩各的。如果我們能對自己的情緒負起責任來,同時也接納孩子的各種情緒,我們與孩子之間的相處就會變得越來越容易。
  • 「兒大避母」,母子相處的這些雷區一定要避開
    而「兒大避母」,意思是說兒子長大後,母親要懂得避諱,更要注重保護彼此的隱私。心理學研究表明,男孩社會化及個性成熟中的一個重要環節就是要逐步斷裂和母親依戀般的感情聯繫。因此,母親在養育兒子過程中應有意識地鼓勵、預演和孩子之間的情感分離。母親過多的感情投入是一種自私的愛,也是一種教育偏差。
  • 考研筆試後別閒著,細心的考生都在準備複試,尤其這些雷區要避開
    大家都在忙著準備複試,這些複試雷區要避開 雖然,很多考生不知道自己的成績能不能過線,但是已經有很多細心的考生,在悄悄的準備複試啦,只有部分考生還閒的沒事幹,但是準備複試一定要注意,儘量避開這些「雷區」。
  • 孩子3歲後,就算親子關係再好,父母也要避諱,別讓親情越「界」
    文 ◆ 兩口育兒(原創文章,歡迎個人轉發、分享)日常生活中,親子關係和諧、相處融洽,是一件值得高興的事情。但是性別與親情還是存在著一定的界限,就算親子關係再好,也要注意把握度,別讓親情越了界。一、與子女身體接觸要注意有度孩子在三歲時初步有了性別意識,再長大一點會慢慢知道更多關於男女性別差異的事情。因此這時候父母在與異性子女相處時,要注意身體上面保持一定界限,諸如要避免與異性子女一起洗澡或上廁所、不能在子女面前隨意裸露隱私部位、不要親吻異性子女的嘴巴等等。
  • 親子間如何相處?揭秘媽媽與孩子的相處秘訣,讓親情和愛共存
    前言:總有家長詢問,親子間該如何相處,好像這些年親子矛盾總是屢有發生。在父母的心中,自己不管做什麼,始終都是為了孩子;但是在孩子心中,貌似不管自己做什麼,總是會被父母所限制。好像親子間總是存在著不可跨越的鴻溝,然後為此爆發了很多「悲劇」。
  • 親子討論 如何和寶貝相處,你真的了解嗎?
    昨天我們的親子問答版塊展開了關於「爸爸媽媽,你會和寶貝相處嗎?做朋友還是做家長?」的投票活動。粑粑麻麻們,根據自己的經驗做出了投票。
  • 異性親子相處要有界限,這些親密活動在娃6歲前不改,對娃影響大
    我們映入眼帘的一定是這三句話,表現出來了大家內心真實的想法。在我們傳統的教育之中,一直是內斂的相處。即使是和爸爸媽媽,也是一種較為正常的狀態,正所謂「男女授受不親」,雖然這種較為過分的禮節現在已經被我們拋棄,但是在和異性相處時我們還是要多加注意。特別是親子之間的關係更為微妙,我們也不應該以一種「他是我孩子」的態度無所顧忌。
  • 敷面膜時,一定要避開這三個「雷區」,否則沒效果,而且還傷臉!
    敷面膜時,一定要避開這三個「雷區」,否則沒效果,而且還傷臉!現在是我們在面部護膚的一個日常的工作,雖然說是非常簡單的,但是對於那些會洗臉的人來說,皮膚會變得越來越好,不會洗臉的,一天好幾次仍然會有很多皮膚問題,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呢?
  • 青春期不等於叛逆,家長掌握這些方法,輕鬆與孩子和諧相處
    因此,真正的青春期要到30歲才會結束。那麼就會激發孩子的抗拒心理,造成矛盾越來越深,甚至影響到親子關係。家長這時候要明白,青春期的大腦與成年人的大腦是不一樣的,由於孩子前額葉沒有發育好,導致他們受到生理發展的限制,讓孩子具備了做事不專心、缺乏自制力、情緒化等缺點。
  • 避開雷區教出優秀孩子?看看來自美國權威專家的建議
    ,導致家庭教育效果差、親子關係差,大吉大李根據美國權威育兒心理專家託馬斯•戈登博士的建議做了總結,希望對你有所幫助。一天放學後,孩子看見同學們都在吃東西,於是一定要奶奶買一種吃的,奶奶認為是有害的垃圾食品,要求孩子換一種,孩子就堅決不肯,最終,這個身高1米4多,體重近百斤胖乎乎的10歲男孩,爭執之下,推開了瘦弱的奶奶,把奶奶騎的腳踏三輪自行車,也推倒側翻在地。
  • 一定要避開的兩個雷區
    如果看過我前面文章的讀者,一定要說:是不是又是沒有利用好敏感期?恭喜你,回答正確!孩子在五六歲的時候,會突然對數字概念、數字、排序、數運算等產生極大的興趣和求知慾,這就是孩子的「數字敏感期」。錯過數字敏感期,就會導致一些孩子害怕數學,提起數學就頭疼。
  • 剛步入大學的新生要避開的「雷區」
    大學的生活是美好的,但是美好的生活中卻是遍布「雷區」,趟過「雷區」,你才能體驗完整的大學生涯。進入大學的第一件事就是要確立自己的目標,考慮大學畢業後自己的去向,是進入社會工作還是讀研深造;不用盲從別人,違心附庸,適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大學最重要的是自律,大學散漫只有的氛圍是沒人會時刻監督你該做什麼,不該做什麼,一切的學習生活都要靠自律。如果自己缺乏自律,可以結交幾個志同道合的室友或者同學,互相監督,相互鼓勵,共同學習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