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砥礪奮進的五年】橫琴地下管廊:「豆腐腦」上建百年工程

2020-12-19 澎湃新聞

長約33.4公裡的地下綜合管廊,宛若盤踞於橫琴新區地下的一條「巨龍」,其腹中的條條管線,無間斷地向這個位於珠海市南部、緊鄰澳門的島嶼供給水和電。

這條國內目前已建成地下管廊中裡程最長、納入管線種類最多的區域性綜合管廊系統,分為單倉、雙倉和三倉室,目前布置了給水、通信、電力、中水、冷凝水、垃圾真空等六類管線。

2009年,國務院批准橫琴新區成立,將其納入珠海經濟特區範圍。而彼時的橫琴島,仍一片荒蕪,而隔河相望的澳門一片繁榮。

「雖然當時的總體發展規劃裡沒有具體展開詳細的城市規劃,但規劃的基調就是『超前』、『世界領先』、『高規格』和『高起點』,要塑造『百年工程』。」橫琴新區建設環保局局長劉晨光告訴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

而地下綜合管廊的修建,可以避免維修時各管線單位反覆開挖道路形成「拉鏈路」,並替代管線直埋或架空電線,延長了管線使用壽命,同時節約了土地資源。

地下綜合管廊從21世紀以來才越來越多地出現在公眾視線中。2010年開建、2014年初全線啟用的橫琴地下綜合管廊,成為領先全國的城市地下綜合管廊之一,而它所經歷過的跌宕起伏也將為後來者提供寶貴的經驗。

珠海橫琴新區地下管廊的一個典型倉室內,一側是通信電纜,一側是給水管 

藏在地下的齊全配備

如果在規劃圖上看,橫琴地下綜合管廊各段連在一起,呈一個「日」字型,布置於橫琴島北側幾條主幹道(環島北路、環島東路、港澳大道、橫琴大道、環島西路)的市政綠化帶之下,十字門商務區、口岸服務區的濱海東路則布置了支線,管廊總長度約為33.4公裡,項目總投資近20億。

走過長長的地下連接通道,進入地下綜合管廊的倉室,眼前便是一個寬敞、明亮的廊道空間——給水、通信、中水、冷凝水、垃圾真空管線立體式左右布置,管線之間,足夠至少兩人順利通過,強電力管線則單獨成倉。

管廊日常運營和維護方——珠海大橫琴城市綜合管廊運營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大橫琴管廊運營公司」)的副總經理閆立勝,曾在施工領域工作多年。在他看來,管線入廊,可以從多個層面減小運營維護的成本。

單從給水管來看,這種供給自來水的管道原來是直埋地下的,一節節管子相接的插口處便容易受到地基變化的影響,直埋的漏水率至少可達13%甚至更多。而在管廊裡,管線不會直接接觸土壤和地下水,減小了腐蝕。此外,人為因素的破壞也得到了控制。「以前施工的時候,鉤機不知道哪裡有管線,有時候一鉤,水像噴泉一樣噴出來,水的損耗特別大。」閆立勝說。 

對於電力電纜來說,從前的架空敷設,風吹日曬和雨淋都會使供電線路發熱,電力線路損耗較大。一旦有極端天氣發生故障,維修人員時常需要冒著大風大雨爬到高處維修。如今,在管廊內操作提高了便捷性和安全性。

對於通信管線,要加多一條線纜,若採用架空或者直埋的方式,從規劃審批到通信號需要四到六個月的時間,而在管廊內只需要多加一根光纜,可以最大程度地簡化審批和建設過程,一般審批兩天便可以通信號。

閆立勝告訴澎湃新聞,中水(記者註:生活汙水經處理達標後可循環利用的水)和垃圾真空兩條管線目前只預留了管位,未來將根據島上入住人數酌情投入使用。冷凝水管(公共建築集中供冷熱的管道)正在逐步投入使用。

除此之外,管廊還配備了監控、排風、排水、照明、消防、安防等8個附屬配套設施。

從橫琴大橋驅車由北向南剛進入橫琴島,一眼望去的只有綠油油的植被和寬敞的柏油馬路,架空的鐵塔和電線了無蹤跡。根據規劃,橫琴島北部未來是全島的國際居住社區。如今,居住區還未成形,地下的故事卻已經開始悄悄書寫,為即將迎來的城市人口做好準備。

進入地下綜合管廊之前的地下連接通道 

節約了56個足球場

從2010年5月開建,到2013年底主體完工和2014年初的全線啟用,橫琴地下綜合管廊的建設速度驚人。然而,很少有人知道,管廊的下方多為灘涂、魚塘區域,淤泥平均厚25m,最深可達41.5m以上,局部區域還分布有深5-10m的塊石層,施工難度很大。

許海巖是中冶二十冶集團廣東分公司的總工程師,參與了橫琴地下綜合管廊的核心設計和建設工作。對於如何在橫琴這塊「豆腐腦、灘涂地」上建起這座巨大的混凝土建築,他的印象十分深刻,說到盡興時,克制嚴謹的臉龐上也會眉飛色舞。

「這裡的淤泥特性比較差,在上面有荷載的情況下,更容易產生沉降。」另外,許海巖稱,淤泥的高靈敏度也讓開挖基坑、打樁、做支護的施工過程很難順利完成,「就像在淤泥裡插一根棍子,剛開始有一定的阻力,但要是在裡面晃一晃,阻力就會下降很多。」

對此,建設方採用了排水固結法:在淤泥中插入排水板,上面加堆土增加荷載,在抽真空設備的幫助下,將淤泥中的水通過排水板排出,使淤泥逐漸固結,提高強度。最終,土壤的平均含水率成功地從65%以上降到45%。同時,為避免基坑變形,影響後續施工,支護也要求儘快一次做成。

大橫琴管廊運營公司的總經理仝其剛告訴澎湃新聞,目前地下綜合管廊的服務可輻射整個橫琴島。與從前各管廊單位分別建設的平鋪式和架空式管線相比,管廊內各管線的立體式排布,可為橫琴節約土地約40多萬平方米。如果按照一個標準足球場7140平方米計算,節約的土地面積相當於56個足球場。

土地資源在橫琴是稀缺資源。國務院於2009年批准通過的《橫琴總體發展規劃》顯示,橫琴島土地總面積106.46平方公裡,除了禁建區和限建區,適合開發建設的土地僅有28平方公裡,佔不到總面積的三成。

此外,據南方周末統計,2008年至2010年,全國僅媒體報導的地下管線事故,平均每天就有5.6起,每年由於路面開挖造成的直接經濟損失約2000億元。

橫琴地下綜合管廊的行政主管部門——新區建設環保局的局長劉晨光記得,2009年橫琴的總體發展規劃裡其實並沒有具體展開詳細的城市規劃,「但當時規劃的基調就是『超前』、『世界領先』、『高規格』和『高起點』,要塑造『百年工程』。」

控制中心緊鄰道路布置,確保與綜合管廊連接緊密

伴隨超前設計的煩惱

在橫琴地下綜合管廊,能碰到的基本都是大橫琴管廊運營公司聘請的工作人員,很少會看到管線單位的技術或維修人員。

運營公司總經理仝其剛用「物業」和「業主」之間的關係來類比地下綜合管廊運維方和各管線單位的責任分工。「運維方(物業)負責的是管廊主體、附屬工程(公共區域)的管理,至於管線(室內)的問題,由管線單位(業主)負責,這是不同管理界面的問題。」

「我們的日常巡檢大概一周一次覆蓋全段管線,重點區域每天會巡檢。管廊結構和附屬設施的問題,由我們來協調處理,如果涉及入廊管線問題,我們會通知管線單位來處理。」副總經理閆立勝介紹。

根據2016年2月1日起施行的《珠海經濟特區地下綜合管廊管理條例》,管廊實行有償使用,入廊管線單位向管廊運營單位繳納入廊費和日常維護費。其中,入廊費主要根據各入廊管線單獨敷設和更新改造成本確定,會「適當考慮管廊本體及附屬設施建設成本」。

目前,針對橫琴地下綜合管廊的費用收取方案目前仍未最終敲定,管理費用暫時由政府補貼。

仝其剛向澎湃新聞透露,入廊費目前暫定計劃按照管廊建設成本的10%收取,不同管線費用差別的主要依據各管線在管廊全壽命使用周期內的重複敷設成本及空間比例來分攤,但是各管線單位仍不能接受運維方提出的入廊費收取方案,而這已經是方案的第三次修改。

「我們的管廊做了幾十年的規劃,有些管廊可能還沒有投入使用,費用卻已經算在裡面。而企業的預算是每一年的預算,這部分是沒有的。」劉晨光向澎湃新聞稱。

馮偉華是珠海水務集團供水事業部管網設施辦的主任,在他看來,管廊的設計理念也有提升空間。

「綜合管廊裡的通道一般只有一米左右,如果要更換一些大設備,運輸車輛及機械走不過去,就沒辦法在管廊裡更換。」馮偉華回憶,他們曾向建設方建議將一些重要設備設計在通風口的下方,以便從垂直方向上作業,然而實際上施工情況卻最終無法完全提供這些便利。

新趨勢:人工智慧和人防

住房城鄉建設部統計數據顯示,截至2016年12月20日,全國147個城市28個縣已累計開工建設城市地下綜合管廊2005公裡。

地下綜合管廊的熱潮背後,是國家戰略的強勢體現。2013年,國務院辦公廳曾發文要求,36個大中城市要在3年內啟動地下綜合管廊試點工程。2015年8月,國務院辦公廳再出指導意見:到2020年,中國建成一批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地下綜合管廊並投入運營。

回顧歷史,全球地下綜合管廊的開端起於法國巴黎在19世紀末修建的下水道排水系統,主要用於對城市廢水和雨水的處理。隨後,德國、日本先後修建了收納給水管、電力、電纜、煤氣等管線的地下綜合管廊。

「發達國家的前天、昨天就是我們的今天、明天。規律是不可違背的,人家都已經幹完了,我們才開始幹,還怕什麼?還猶豫什麼?還討論什麼?」 2015年的一次公開發言中,時任住建部部長的陳政高曾這樣說道。

劉晨光對橫琴地下綜合管廊有更多的期許。他告訴澎湃新聞,近期他正在計劃將人工智慧引入管廊的日常運維工作,「橫琴的管廊建設也有幾年了,新興的網際網路技術、人工智慧手段應該要跟上,與時俱進。」

另外,在管廊中加入人民防空(簡稱「人防」)的功能也是劉晨光認為地下綜合管廊可以發展的方向。「現在很多地下停車場的最底一層都有人防設計,門關上之後可以防輻射、防毒,這都有相應的技術規範。」國務院辦公廳於2015年對管廊建設的指導意見中,也曾提到地下管廊可以考慮滿足抗震、人防、綜合防災等功能需要。

「我們還在考慮將管廊裝進有條件的隧道和橋梁裡,」據劉晨光介紹,進入橫琴的一條在建隧道的設計便可以滿足上面走車,下面通管線的雙重功能。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相關焦點

  • 重慶開州首個地下綜合管廊項目主體工程完工
    重慶開州首個地下綜合管廊項目主體工程完工 重慶開州首個地下綜合管廊項目主體工程完工。
  • 新餘新宜吉合作示範區地下綜合管廊幹線實現貫通,這是一項什麼工程?
    新餘新宜吉合作示範區地下綜合管廊幹線實現貫通,這是一項什麼工程?「地下管廊不像地面上看得見的縱橫交織的道路,你們看到的這部分管廊主體工程已完工,並且已經進行土方回填,埋在地下『看不見』。」市投控集團工程部經理馮琪偉向記者介紹,「建設地下綜合管廊的目的,就是把所有的管線都納入到一個『艙體』內,投資一次,可以永續利用百年,地面與道路不再因為管線維護而再度開挖。這樣可有效消除「拉鏈路」現象,又可以節約土地。
  • 綜合管廊激活烏魯木齊市地下「生命線」
    如今我們的腳下正在進行一場變革――綜合管廊建設正悄然改變烏魯木齊地下的「生命線」,讓城市的發展既有「面子」也有「裡子」。黨的十八大以來,重大工程的惠民腳步越來越快,惠民之路越來越寬。如今,烏魯木齊十餘條地下綜合管廊工程的順利啟動,不僅傳遞著民生溫度,更標誌著烏魯木齊城市建設發展方式的轉變。
  • 烏魯木齊玄武湖路地下綜合管廊主體結構完工
    (記者蔣曉實習記者林餘峰攝)  (記者王璇)8 月2 日,經開區(頭屯河區)玄武湖路、鳳凰山街兩條道路的地下綜合管廊主體結構已完工,路面恢復了通車。從維泰大廈方向進入新客站的車輛可從鳳凰山街直行,無需再繞路。  地下綜合管廊就是各種管線在地下安了一個共同的「家」,包括給水(自來水)、中水(綠化水)、供熱、通信排管、電力排管等。
  • 中國能建西北建投:砥礪奮進又一年
    砥礪奮進又一年——西北建投2020年工作回眸劉翠  歷史的畫卷,總是在砥礪前行中鋪展;精彩的華章,總是在持續奮鬥裡書寫。
  • 習近平:砥礪奮進 再接再厲
    參觀「砥礪奮進的五年」大型成就展,強調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繼續奮鬥據新華社電 在黨的十九大即將召開之際,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25日前往北京展覽館,參觀「砥礪奮進的五年」大型成就展。
  • 玄武湖路、鳳凰山街地下綜合管廊主體結構完工
    玄武湖路、鳳凰山街地下綜合管廊主體結構完工 2016-08-04 10:05:50 來源:新疆網
  • 宣化緯七路地下管廊工程有序推進(附工程進度實景照)
    緯七路地下管廊工程有序推進在現場,180多名工人分工忙碌。走進管廊內部,記者看到這個「地下室」呈圓形,預留套管有序排列,相關管線將統一「打包」入住。▲緯七路工地現場▲基礎處理▲預埋套管外部▲預埋套管內部宣化濱河新城開發建設PPP項目地下綜合管廊工程,是沿主幹路及次幹路布置,道路綜合管廊按雙艙管廊設計,主要入廊管線為給水管線、熱力管線、電力管線和通信管線等
  • 南充:濱江南路地下綜合管廊全線貫通在即
    「建排汙幹管也是濱江南路提升改造的一項重要工程。」現場一名施工負責人說,這些混凝土管道是地下排汙幹管,將承擔整個城區的主要汙水輸送任務,順慶城區和嘉陵城區的汙水將通過這些排汙幹管到達嘉陵區文峰大道排汙幹管,再排入文峰汙水處理廠進行處理,實現達標排放。濱江南路地下排汙幹管施工將與濱江南路提升改造同時竣工。
  • 北京展覽館砥礪奮進五年展覽門票怎麼買?多少錢一張?參展指南
    「砥礪奮進的五年」大型成就展觀展須知  ★展覽時間  2017年9月26日起對公眾免費開放,展期兩個月,預計11月底結束。  展館開放時間為 9:00-17:00;  每日下午15:00以後停止入場。
  • 濰坊市博物館講解員進京講解「砥礪奮進的五年」大型成就展
    「砥礪奮進的五年」大型成就展由中共中央宣傳部、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中央軍委政治工作部、中共北京市委聯合主辦。自2017年9月25日開展以來,在北京展覽館持續升溫。展覽為期三個月,共分為10個主題展區與1個特色體驗展區。
  • 南充:濱江南路升級改造突破性進展,首條地下綜合管廊全線合龍
    6月20日,南充首條地下綜合管廊全線合龍,這標誌著濱江南路升級改造地下部分施工全部完工。根據工期安排,本月底,濱江南路升級改造工程將全線竣工,城區再增一條標美路。根據規劃,濱江南路地下綜合管廊全長3145米,斷面寬6.2米,高3.5米,在綜合管廊內,兩輛小汽車可並排行駛。「濱江南路地下綜合管廊建設為全省試點項目。目前,南充市僅濱江南路在建地下綜合管廊。」
  • 「砥礪奮進的五年」大型成就展網上展館引網民熱議
    中國網10月24日訊(記者謝露瑩 通訊員陳曦)「砥礪奮進的五年」大型成就展網上展館上線以來,引發網民熱議。廣大網友通過電腦、智慧型手機,第一時間參觀了解祖國五年來發展的成就,紛紛表示對祖國的未來充滿期待,對未來五年中國的發展充滿信心、幹勁充足。
  • ...砥礪奮進的五年」大型成就展 「我們為身處這個偉大的時代而...
    原標題:重慶市代表團參觀「砥礪奮進的五年」大型成就展「我們為身處這個偉大的時代而感到自豪!」重慶市代表團在京參觀「砥礪奮進的五年」大型成就展。圖中的公路為重慶市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縣的農村扶貧公路。
  • 瀋陽南運河地下綜合管廊全線「洞通」
    瀋陽市地下綜合管廊(南運河段)正在加緊實施分倉工作。  瀋陽市地下綜合管廊南運河段昨日全線「洞通」,預計年底試運營。  昨日上午,記者來到青年公園東南角、瀋陽市地下綜合管廊南運河段施工現場。最後一臺盾構機完成掘進任務順利駛出管廊,這標誌著綜合管廊工程全線「洞通」,全面進入管線入廊階段。  瀋陽中建管廊建設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金長俊介紹,瀋陽市地下綜合管廊南運河段工程現在正在進行入廊體分倉二次結構施工,預計下個月基本完工,年底正式進入試運營狀態。
  • 服務南部大居,松江南站地下綜合管廊計劃年內竣工驗收
    松江南站地下綜合管廊是上海市三大綜合管廊試點之一,建成後將服務松江南部大居。
  • 地下綜合管廊是保障城市運行的「生命線」
    違法不良信息舉報 029-63907150 029-85356217 地下綜合管廊是保障城市運行的   西安網訊 下面我們來了解一下地下管廊。
  • 南充:濱江南路地下綜合管廊建設快速推進
    濱江南路地下綜合管廊建設現場。地下綜合管廊,就是地下城市管道綜合走廊。四川省自2014年開始,率先開展省級地下綜合管廊建設試點,濱江南路地下綜合管廊建設是全省4個試點項目之一。12月12日下午,記者來到嘉陵區濱江南路,只見數十名施工人員正在搭好的鋼筋骨架間忙碌,快速推進濱江南路綜合改造工程地下綜合管廊項目。記者在現場看見,該處地下綜合管廊採用單艙形式,標準斷面為6.2×4.35米,全長3145米。
  • 長沙簡牘博物館講解員參與解說「砥礪奮進的五年」大型成就展
    9月25日,由中共中央宣傳部、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中央軍委政治工作部、中共北京市委聯合主辦的「砥礪奮進的五年」大型成就展在北京展覽館正式開幕。作為一名基層講解員,來自長沙簡牘博物館的張奕銘,歷經嚴格的推薦、選拔、面試,成功入圍「砥礪奮進的五年」大型成就展講解員名單。
  • 南充首條地下綜合管廊即將貫通!濱江南路6月30日前全線通車!
    隨著濱江南路地下綜合管廊施工的加快推進,濱江南路提升改造也大大提速。根據施工安排,濱江南路地下綜合管廊工程將於5月底完工,6月30日,濱江南路有望實現全線通車,濱江休閒生態景區將於4月底開工。濱江南路地下綜合管廊施工現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