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3月末,疫情過後逛瀋陽三好街維用大廈,這裡有不少二手相機店,雖然大部分都是賣數碼器材,但我還是在三家店裡「翻出」一些膠片相老機。
如果退回20年,很多人家裡都有這種膠片相機,是假日出行和旅遊的標配,使用前先買膠捲,拍照後再拿去衝洗照片,最後期待著出片的那一刻。
數位相機出現後,攝影變得越來越容易,到了今天一部手機都解決了,而這些膠片相機基本都被淘汰了,成了壓箱底或者擺書櫃的東西。
那麼,這些老相機還有價值嗎?看看二手店它們可以賣多少錢。
1、海鷗4A相機
這是中國相機的標誌和代表,六七十年攝影愛好者心中的「專業機」,憑票購買,非常不容易弄到。
這種相機結實耐用,鏡頭不錯,留下很多時代的影像,現在依然有膠片愛好者使用。價值:800-1000元
2、確善能單眼相機
這種相機是日本的低檔相機,八十年代後期進入中國,完全手動,有電測光,塑料機身,產量很大。我在1989年花1300元買過(我的第一臺單反),小巧耐用,鏡頭一般。價值:200元
3、海鷗205相機
海鷗205和後來改名成的「鳳凰205」,成為八九十年百姓家裡的想擁有的相機,這種相機也是那個時代很多人的飯碗,拍別人家庭養活自己家庭,是公園或街頭照相小販用的首選,鏡頭非常好,拍出的相片不錯。價值:150元
4、美能達X-700相機
美能達是日本的大品牌相機,而這款X-700也是代表作之一,獲得過很多獎項,八十年代一度成為中小報刊攝影記者的標配(大報記者用尼康),是神機之一,現在還有很多人找尋它來玩膠片,單機身的價值:600元
5、上海203(海鷗203)相機
這種皮腔摺疊相機也是我國一款成功的相機,早先叫上海203,後來改成了海鷗203,產量也很大,使用的鏡頭河海鷗雙反是一樣的。現在海鷗203價值在200多元,但上海203就要貴一倍,價值400元左右。
6、理光XR-2000相機
這種相機是九十年代問世的,產量也很大,可以自動卷片、自動曝光,但鏡頭很一般,當年的套機要2000-2500元,這也是當年家庭用比較好的相機,現在的價格則不太美麗,價值:350元
7、理光XF30相機
這個是一款「神機」,八十年代大量進入中國市場,本來是一款簡易相機,在沒有見識的國人眼裡,一度是「好相機」,賣過四、五百元,成為「傻瓜相機」的代表。但現在依然有人買,用它過膠片癮,其實它同後來炒作的LOMO風格是一個性質。價值100元
8、奧林巴斯自動相機
奧林巴斯在90年代生產不少各種款式傻瓜自動相機,當年有定焦的u1、u2以及按鏡頭焦段不同各種變焦相機,其中定焦便宜、變價貴,而現在剛好相反,變焦的價值200-300元左右,而定焦的u2價值900元。
9、尼康FG20相機
在膠片機時代,尼康堪稱老大,生產了很多經典相機和鏡頭,這個FG20是低檔的之一,屬於尼康的末流機。但這個鏡頭還是不錯的,現在價值FG20機身250元,50/1.4鏡頭800元。
10、柯達相機
這種相機是比較簡易的,近年來大量國外回流,由於金屬外殼,功能簡單,所以品相還都不錯,但由於是簡易相機(柯達、愛克發等品牌多生產此類相機),適合年輕人拍攝LDMO風格的膠片照片,價值大約150-300元左右。(書影拍攝寫作)
其實膠片相機的品種太多了,這裡只能把逛市場看到的拍下一些,原來一共有五十餘種,考慮太多也就沒人看了,所以就發到10款打住了,還是有點多,能看到這裡估計沒有幾位了。
我想說現在提這些老相機,不是看中它們還值多少錢,而是老相機曾經承載的歲月,以及內在的故事,還有帶給幾代人的快樂。
我只是想通過所謂的老相機「價值」,喚起大家對它的過往和記憶,這也是人類文明史的重要階段。
相機是工具,也是很多人的精神伴侶,更是我們曾經逝去的一個遙遠的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