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是強基計劃實施的第一年,取消了自主招生後,競賽黨最觀望的是各種獎項在新的計劃中是否都存在一定的價值。隨著各大高校發布強基簡章,我們發現幾乎所有36所雙一流A類高校均提及競賽優惠,但是僅僅是在強基初審通過後且為國一、國二獎項才可以在校考中破格入圍!
種種條件疊加,讓眾多競賽黨紛紛感嘆:我太難了!退競弄高考成為了短時間的風氣。然而,對於競賽黨來說,分配好高考和競賽的時間比退競得到的更多更多!到了年末,我們回顧今年的強基計劃,會發現競賽的作用遠遠比你想像的大!
今天我們從多個角度且使用實例論證:為什麼說競賽黨在強基中很「吃香」?
數據說話:91%強基錄取生有競賽經歷
10月中旬,江蘇省教育考試院在其官網公布了一份名單,其中包含強基計劃、綜合評價等特殊招生方式錄取的學生姓名及錄取院校。這份名單在當時並沒有引起人們廣泛關注,而在今天,我們對其中強基計劃錄取的學生們進行背景分析,發現了一個驚天的事實:他們絕大多數都是競賽黨!
江蘇省特殊招生錄取考生名單公示,
雖然公示期已過,但是大家仍然可以在官網上找到
目前其他省市並未公布強基計劃錄取名單,但是江蘇競賽水平在全國可屬中上,所以有一定的參考性。我們從表格中得知:
1、北京大學強基錄取的41名學生中,有39名學生有競賽獲獎經歷,佔比95%。清華大學強基錄取的48名學生中,有42名學生有競賽經歷,佔比88%。綜合來看,清北錄取的學生中91%均有競賽獲獎經歷!可以說清北這類高校對拔尖人才的選拔從未停止,在新的政策下仍然需要拔尖學生。
2、北大強基錄取學生中有省二、省三獎項的人佔比41%、清華強基錄取學生中有省二、省三獎項的人佔比50%。在年初有人唱衰競賽,而我們一直在觀望,因為沒有拿到今年錄取數據一定不能妄下結論。如今錄取結果已出,半數選手有省二、省三,也有機會通過強基計劃錄取清北,足以說明學習競賽是有一定優勢的。
註:此處未提及國三省一的原因是因為在19年自主招生存在的時候,省一及以上獎項均有一定的優惠,而省二、省三當時就被「冷落」,而到今天,經過2年又看到了曙光,這是一個好的信號!
3、多競賽經歷也是制勝強基計劃的強有力籌碼!這是我們得出的一個新結論,在表中我們可以看到很多學生不僅僅只在一科競賽上獲獎,數理化競賽樣樣精通的學霸也不止少數!我們推測,因強基計劃具有一定的選拔性,在考試題目難度的設定上趨於競賽難度。因此,有著多科目競賽經歷的選手在校考中很容易對筆試題目上手,從而比未學習競賽的學生多了一份籌碼,也減輕一部分壓力。
為何是競賽黨:考場見優勢
強基計劃對於學習競賽的學生來說,到底有什麼優勢呢?我們給出的結論是:在校考的筆試和面試中,學習過競賽的學生很容易上手,比高考黨有更多的臨場應變經驗。其原因有如下3點:
01
強基考試筆試成績突出
強基計劃考試需要有競賽思維的學生才能獲得高分,沒有任何競賽經驗的學生,即使在考前突擊(絕大部分參加強基考試的學生都會在考前參加各種培訓班)也很難形成應對強基的思維方式,所以很難取得高分。而參加過系統的競賽學習的同學,在高一、高二就形成了競賽思維方式。同時強基考試考的知識點有一大部分是競賽的知識點,所以競賽生佔盡優勢。
在這裡我們以今年清北真題舉例:
本題考查高次方程韋達定理,對競賽生來講是非常基礎的題目,對沒學過競賽的同學來講則難以下手,難以得出正確答案。
本題考查基本的代數恆等式,有初中競賽基礎的學生就能輕鬆搞定,而對於沒學過競賽的同學來講則需要費一番功夫。實際上,本題在2015年第31屆義大利數學奧林匹克中已經考察過,這裡只是變形成了選擇題。
除了數學和物理,強基化學測試中,涉及到了很多化學競賽的知識。
如北大強基考試中,考查了氮原子的鹼性比較、一些結構的推斷、反應類型、反應的中間體判斷、離域派鍵等。
另外,沒學過電子效應和共振論的話,氮原子鹼性比較就完全無從下手,還有反應中間體、過渡態、離域派鍵等概念,都是化學競賽的知識。
02
強基考試面試成績優秀
面試考試當中,會問到一些學科專業的問題,如果學過競賽,對這個問題有過深入的思考,回答起來就更有深度,更有層次,當然也會更受考官的青睞。我們來看一道例題:
為什麼對物理感興趣?
考官隨機考察一個公式並闡述它的意義。
(山東大學強基面試題)
本題看似簡單,若考官考察的物理公式很是複雜,或者超出高中涉及範圍,對考生來說是一個不小的壓力。相反,競賽黨在日常的學習中要接觸大量的公式並熟練運用,對每一個公式都有著獨特的認知,回答諸多此問題必定得心應手。
03
競賽成績的隱含優勢
省一、雙省一、銅牌的學生,即使在清華、北大也會更受考官重視,會問一些相關的專業問題,如果你報考的正是所學競賽學科的專業,那麼在強基面試中,會有很大的優勢(前提要表現出相應的實力)。
衝擊強基,學習什麼競賽優勢最大?
對於這個問題最想知道答案的無疑是將來想要參加強基計劃的學生。根據今年的實際情況,這裡我們給出一些建議,供大家參考:
1、從上文清北在江蘇錄取的競賽生數據來看,數學、物理、化學獲獎競賽生(包含獲得獎項)拿到了更多的錄取名額。同時也要指出,今年各高校校測科目大部分均為數學、物理、化學,且試題難度均達到競賽水平。
2、非清北的其他36所雙一流高校,筆試考試科目大多是從數學、物理和化學中選擇一科或幾科,重視數理化已經成為了強基進名校的門檻。
3、從2020強基計劃招生政策來看,從考查科目出現頻次來看,數學、物理≥化學>生物、信息學。
競賽優勢明朗,不僅在強基「開花」
1、在剛結束的第36屆CMO高校宣講會上,同濟大學明確表示:2021年強基計劃中,獲得數理化生省一、雙省一、銅牌的學生,入圍強基計劃後將優先錄取。
與2020年的強基計劃政策不同,在今年銀牌以下的學生沒有任何優惠,讓競賽圈也有或多或少的波動,同濟大學正好釋放出了一個利好信號,其他學校或許也會效仿,競賽黨們得到了一個絕好消息!
2、前不久發布的,中國科學技術大學2021年創新試點班簡章可以看到,中科大創新班在招錄方式上對競賽生做了非常特殊的傾斜,可以稱之為中科大創新班新政。
中科大新政對五項學科競賽省一等獎保持了一如既往的友好,明確在初試期間加10分參加入圍複試的選拔。
中科大新政增強了對五項競賽銅牌的友好程度,可以在初試期間加20分參加入圍複試的選拔;同時五項競賽金牌銀牌可以免初試直接進入複試。
中科大2021年少年班「創新試點班」簡章原文
關於國三、省一競賽政策優惠的描述
3、2021年,非清北高校應該會全面放開對省一的優惠政策,原因如下:
金銀牌基本都被清北錄取,其他高校很少能招錄到金銀牌的學生(比如今年有一部分學校甚至沒有招滿,在開學後從普通專業裡補招)。基於此現象,在明年清北之外的高校 「破格入圍條件金銀牌」放開到省一的可能性很大,即使不能破格,也有極大的優勢。
強基計劃招生對象是有志於服務國家重大戰略需求且綜合素質優秀或基礎學科拔尖的學生,而大部分競賽生在競賽的學習中能更充分培養自身的學習能力、探究能力、邏輯推理能力等,並且競賽生對自身學習學科的熱愛是之後專攻學術必有的精神。這些特質無疑是競賽生在強基計劃中的優勢所在。
總結:你要堅持到底,才能羨煞旁人
「競賽涼了!省一成廢紙了!」在19年、20年,這種觀點甚囂塵上。如果對政策了解不深,很多家長及學生會相信這句話從而放棄競賽。我們雖然尊重每個人的選擇,但是我們必須為競賽正名,這和利益無關。
我們為何去寫這樣的一篇文章,是為了告訴大家:今年的強基計劃中,競賽生已經有很大的優勢,明年的強基計劃,政策放寬的機率也非常之大,對競賽生將會更加友好。競賽黨目前最主要的是提升是自己的成績與能力,在之後的競賽中大放異彩,而不是每天對政策質疑。因為我們相信你定會得到回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