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力波科普文章被指抄襲引爭議 認定學術不端,到底誰說了算

2020-12-11 中國搜索

這幾天,一場抄襲糾紛讓復旦大學物理系教授施鬱、科普作家張軒中和北京師範大學物理系博士生黃宇傲天的名字在學術圈被反覆談及。「2016年2月12日,LIGO合作組宣布,他們於2015年9月14日探測到了引力波……2015年12月26日和2017年1月4日,LIGO又先後兩次探測到黑洞併合產生的引力波。」黃、張二人2018年1月發表在《大學物理》的文章中,這段200字左右的內容被指涉嫌抄襲施鬱早前發表的科普文章。

5月31日,北師大物理系公布官方結論,認定文章存在抄襲。然而,這份「抄襲鑑定」並沒能成為事件的終結,反而又引發了一場不小的討論。

一份「抄襲鑑定」引發的爭論

科普圈、物理圈、天文圈甚至科學倫理圈對此各有看法,各個微信群裡討論熱烈,「站隊」情況時有發生。

「這是很明顯的抄襲,也已經被定性為抄襲。」施鬱在接受科技日報記者採訪時表示。施鬱的申訴之路持續了3個月,其中過程頗為曲折。為了維權,他曾向《大學物理》雜誌社反映抄襲事件,但未果。直到4月1日,他在朋友圈對這一事件的披露被北師大的一位老師看到,才推動了事件的解決。

最終參與鑑定的兩位第三方專家之一,中科大物理系教授吳明衛發微博表示,北師大為此事進行兩輪調查,表現出專業的態度,並期望這種態度不僅「殺雞」,也能「屠龍」。

而張軒中認為自己是被冤枉的。「我們用到的內容是對公共事件的描述。此前《大學物理》和北師大物理系多名專家認為我沒有抄襲,但最終物理系外請了2名專家給出抄襲的結論,我覺得也許可以繼續討論。」他對科技日報記者說。

因為事情涉及雷射幹涉引力波天文臺(LIGO),陳雁北是最早的關注者之一。陳雁北是加州理工學院物理學教授、LIGO團隊成員。他在接受科技日報記者採訪時說:「張軒中被指責抄襲的段落,只是按照邏輯順序,簡要概括了LIGO的結論,並引用了LIGO的原始文獻。這樣的段落都能被指責抄襲,我認為是十分荒唐的。」

抄沒抄,誰說了算?

「在我看來這次的抄襲事件並不大,但事後各方的爭議更值得關注——當一個學術不端事件存在爭議的時候,到底誰有資格認定,以及用什麼程序來認定。」一位不願意透露姓名的科學家向科技日報記者表示。

那麼抄沒抄,到底誰說了算?認定學術不端,該以何種程序進行?

「最有權利啟動調查的,是當事人所在單位的科研誠信委員會或學術委員會,如果需要由第三方同行專家進行認定,最好由科研誠信委員會或學術委員會委託第三方機構邀請同行專家進行評議。行政機構在這個過程中只有敦促權,沒有調查權。」中國社科院哲學科學技術和社會研究中心研究員段偉文表示,發表文章的期刊等載體也有義務組織調查以澄清事實,這可以由期刊等載體的學術委員會執行,也可以由他們委託第三方同行專家進行評議。「在調查過程中,應考慮可能涉及的利益衝突。」

香港大學教授金冬雁早年曾撰寫一篇對剽竊和抄襲如何認定的文章,該文在業內廣為流傳。他提出,對於抄襲、剽竊與學術不端的認定,應由按一定程序組成的專家委員會內多位具有專業知識的同行專家共同作出最後裁決。

這被認為是全世界處理同類問題和爭議的通行辦法和規則。

科研誠信制度化仍在路上

「當然,規定的程序是一回事,實際情況可能又有出入。」華僑大學哲學與社會發展學院教授王陽說,「比如行政管理人員該不該參與學術鑑定?學術委員會該有多少外請專家?外請專家請誰不請誰?都是目前真實存在的問題。」

王陽從事科研誠信研究多年,他認為,我國科研誠信管理方面和制度化方面還有一些需要完善的地方。正因為這些「不完善」,一些當事人才選擇到網絡上爭取輿論支持。這並非好的解決辦法,但有時也是無奈之舉。

在金冬雁看來,發生爭議時,無論是由學術圈內個別有勢力的人士隻手遮天,還是通過媒體和網絡進行輿論審判,都是科技水平及科技管理水平低下的表現。

值得一提的是,就在幾個星期前,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於進一步加強科研誠信建設的若干意見》,明確提出我國科研誠信建設整體上仍存在短板和薄弱環節,要求完善科研誠信管理工作機制和責任體系。其中提出,進一步明確學術委員會是科研誠信工作的主體,要求科研機構、高等學校要通過單位章程或制定學術委員會章程,對學術委員會科研誠信工作任務、職責權限作出明確規定。 (科技日報北京6月11日電)

相關焦點

  • 「不端」還是「不當」,學術規範誰說了算
    原標題:「不端」還是「不當」,誰說了算   核心閱讀   近幾天,復旦大學附屬眼耳鼻喉科醫院醫師王宇澄舉報他的導師中國科學院院士王正敏涉嫌學術抄襲、院士申報材料造假等問題,經媒體報導受到廣泛關注,更因為當初擔任推薦人的4位院士寫聯名信要求中科院對王正敏予以除名而似成「定案」。
  • 院士學術「不端」還是「不當」,誰說了算
    原標題:「不端」還是「不當」,誰說了算 核心閱讀 近幾天,復旦大學附屬眼耳鼻喉科醫院醫師王宇澄舉報他的導師中國科學院院士王正敏涉嫌學術抄襲、院士申報材料造假等問題,經媒體報導受到廣泛關注,更因為當初擔任推薦人的4位院士寫聯名信要求中科院對王正敏予以除名而似成「定案」。
  • 湖北經濟學院回應抄襲事件:不屬於「學術不端」
    湖北經濟學院回應「抄襲」事件:不屬於「學術不端」  兩篇論文一半篇幅以上引用他人已發表的論文,博士期間發表專著與他人已出版的專著在部分章節上存在大量相似,還有兩篇文章涉嫌一稿多投,湖北經濟學院財政與公共管理學院院長蔡紅英被公開舉報「學術不端」。
  • 湖北經濟學院回應「抄襲」事件:不屬於「學術不端」
    8月3日,《中國青年報》刊發《湖北經濟學院一院長被指「學術不端」》,指出對蔡紅英學術不端的舉報在2016年10月就已出現,但未有公開信息表明該校進行過相關調查。8月4日晚,湖北經濟學院官網發布《湖北經濟學院學術委員會關於蔡紅英被指「學術不端」問題的認定意見》稱,蔡紅英被指抄襲的兩篇論文屬於歷史性、國際性比較研究,引用他人相關研究成果並提煉自己的研究結論與觀點是必要的;專著部分的引用為國家相關法律法規、管理制度以及相關職能部門的文件;「一稿兩發」非蔡紅英主觀行為。「存在學術不夠規範,但不構成『學術不端』」。
  • 論文抄襲 算清「糊塗帳」還得靠制度和執行力
    李瑞鋒的培養單位、天津大學建築工程學院表示,此前對李瑞鋒碩士學位論文涉嫌抄襲一事不了解,將向學校有關部門進行反映,及時展開調查。 這一事件與之前的幾個熱點事件,跟學術不端多少都有關聯。這些事件中也有「造假沒被查處,大家很失望的」,還有「這事為什麼定為抄襲」而引來爭議的。看起來,鑑定學術不端這個事還真是一門大學問,松、緊把握起來可不容易。
  • 清華碩士及其導師被指抄襲 學校稱構成學術不端
    他通過學報向孟問了四個「難道」:「難道您真的非要把此事提交至清華大學學術道德委員會或更甚?難道您真的非要啟動《清華大學關於處理學術不端行為的暫行辦法》相關程序?難道您真的非要綁架學報的良好口碑和導師的學術清譽?難道您真的非要在清華百年校慶前夕因此不雅事件引來眾人圍觀指戳?」  但公開信發出後,兩人始終未有積極有效的回應。
  • 法學專家搞不定學術打假 誰來判定論文抄襲?
    事實上,不只是姚洪軍,那些參與評議的專家,也面臨難題:知網查重存在誤差,人工評議不被信任,學術抄襲沒有統一標準……面對這份「抄襲」鑑定,他們也在思考:當學術抄襲被討論至鋪天蓋地時,什麼才是最準確的評價標準?抄襲與否的邊界到底在哪兒?
  • 高校校長因自我抄襲被指學術不端!如何避免出現相同情況被退稿?
    學術不端,對於處於科研圈的學者來說,這是件嚴肅的事情,往往當一個人的學術經歷上沾染汙點,那麼未來可能很難在此道路上大展身手,走通一條光明前途了。然而,我們不排除在一些自己容易忽視的情況下,發生一些學術不當行為,導致最終被判定為學術不端,這是需要我們再三了解及警惕的!
  • 誰來判定論文抄襲?
    事實上,不只是姚洪軍,那些參與評議的專家,也面臨難題:知網查重存在誤差,人工評議不被信任,學術抄襲沒有統一標準……面對這份「抄襲」鑑定,他們也在思考:當學術抄襲被討論至鋪天蓋地時,什麼才是最準確的評價標準?抄襲與否的邊界到底在哪兒?
  • 翟天臨學術不端調查:碩士論文被指抄襲陳坤本科論文
    隨後,有網友公開演員翟天臨在北京電影學院博士研究生在讀期間發表的一篇學術性質文章查重率達40%,存在抄襲的嫌疑。翟天臨是否達到博士畢業條件、是否有資格被錄用為博士後,引發廣泛討論。不僅如此,翟天臨的碩士論文也被指存在抄襲嫌疑,抄襲的對象之一包括同是演員的陳坤的本科論文。
  •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一資助項目論文被期刊認定學術不端
    原標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一資助項目論文被所發表期刊認定學術不端由四川省計算機研究院主辦的《計算機應用研究》雜誌,5月12日以編輯部的名義在官網發布《對2017年第12期涉學術不端文章的處理公告》。《計算機應用研究》編輯部方面表示:經讀者舉報、本刊編輯部核查認定,2017年第12期文章《基於低複雜度最大空閒矩形的非線性傳感器故障診斷方法》(作者:孫運城、孫興春、陳安),疑似嚴重抄襲已出版的英文論文,為學術不端稿件。
  • 論文存在這7種情況,在投稿時會被認定學術不端!
    在學術不端現象屢禁不止的情況下,編輯面對大量的初投稿,僅僅憑藉自身專業知識和經驗已經遠遠不夠,為保證初審質量,期刊編輯應不斷提高自身信息素養,充分利用期刊全文資料庫的文獻檢索功能,加強對學術不端論文的審核力度,從源頭上杜絕學術腐敗。國內大多數科技期刊採用了不端文獻檢測系統來對文章進行檢測,輔助文章的初審,取得了較好的效果。
  • 網上的學術不端是什麼意思?
    抄襲、剽竊在我國泛濫嚴重,各行各業都有吧。早年靠抄襲、剽竊起家的某網際網路遊戲公司,現在早已經成為了網際網路的大佬之一。那學術不端又是怎麼回事呢?抄襲在生活中很常見,但是屬於不端就是指把別人的學術論文抄襲然後發表,這是一種嚴重侵犯他人著作權的行為,也就是剽竊而且也是屬於犯法行為。但是在著作權的審判中很難認定,所以呢,也算屬於犯罪成本低。相信大家都知道知網的,它之前是有由清華大學與清華同方一起發起的。
  •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一資助項目論文被所發表期刊認定學術不端
    由四川省計算機研究院主辦的《計算機應用研究》雜誌,近日以編輯部的名義在官網發布《對2017年第12期涉學術不端文章的處理公告》。公告稱,經讀者舉報、本刊編輯部核查認定,2017年第12期文章《基於低複雜度最大空閒矩形的非線性傳感器故障診斷方法》(作者:孫運城、孫興春、陳安),疑似嚴重抄襲已出版的英文論文,為學術不端稿件。
  • 美女副校長學術不端,核心期刊發相同文章,傷害了誰|百家故事
    本篇文章收錄於百家號精品欄目我於是不得不打開連結,看看到底是什麼玩意,要不然到時候說不出個三二一來,大周還會不停地騷擾我!原來是一篇題為《奇葩!兩篇一樣的文章竟然發在同一期刊!時間僅差1個月》的網文,作者認證是材料專業博士。文章開頭說,「這兩天一則學術抄襲新聞引發熱議。」
  • 學術不端:研究生畢業設計抄襲,高校通報來了
    廣西藝術學院8月8日發布公告,稱經學校學術委員會調查、審核,認定楊志超畢業設計作品抄襲成立,構成學術不端行為,決定撤銷楊志超碩士學位。經學校學術委員會調查、審核,認定楊志超畢業設計作品抄襲成立,構成學術不端行為。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學位條例》第十七條、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令第34號《學位論文作假行為處理辦法》第七條的規定,廣西藝術學院學位評定委員會於2020年8月7日召開2020年第6次會議審議並表決通過,決定撤銷楊志超碩士學位,註銷其碩士學位證書(學位證書編號:1060732020000163)。
  • 「學術不端」怎麼譯?
    今年剛上春晚打假的翟天臨,臺下,自己卻成為被打假的對象:先是在直播中說不知道知網是什麼東西,接著博士學歷被質疑,然後論文被曝出涉嫌抄襲…   2月9日,有網友在網上曝光了在知網上查翟天臨論文「查重率」的結果圖片,這些圖片顯示翟天臨的論文《談電視劇中「白孝文」的表演創作》文字複製比達40.3%。總字數2783的文章中重複字數1125。
  • 又一明星論文抄襲,碩博學位撤銷,還有9種行為均屬「學術不端」
    韓國知名女星洪真英的「學霸」人設崩塌,其畢業院校朝鮮大學對洪真英學術不端行為蓋棺定論,公開認定洪真英的碩士論文為抄襲,將撤銷她的碩士學位和博士學位。網友發現洪真英的畢業論文查重率高達74%,她個人辯解是因為大量引用文獻導致。隨後,廣大網友明察秋毫,在輿論壓力下,洪真英承認了自己的抄襲行為,並最終退出演藝圈。
  • 西南交大副校長涉抄襲論文 校方已上報教育部
    因黃慶本人未接受採訪,記者沒能證實這篇被舉報涉嫌抄襲的論文,是否系其博士畢業論文。  校長訪談  教育部關於嚴肅處理高等學校學術不端行為的通知中,不僅要求高校要對相關人員的學術不端行為進行查處,同時要求高校要「建立健全處理學術不端行為的工作機構」。黃慶涉嫌抄襲事件為何至今沒有結論?學校的監督機制又是如何運作的?
  • 學術不端怎能亂扣?26歲女博士獲聘副教授引爭議!實力打臉質疑者
    那麼,當我們在從事教育、學術、科研工作時,該如何去避免現在的失誤為日後「埋雷」呢?這是蘭哥的第27篇文章,我們就來聊聊評職、學術科研活動中應避開哪些「雷區」。2、湖大研究生劉x潔的「雷」其碩士畢業論文大段複製引用某大學副教授申請科研基金的論文,被爆料後經學校調查認定為學術不端,取消碩士學位,甚至其導師負連帶責任被取消導師資格,落得個「害人害己」的結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