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隱秘娃圈」: 我看這裡錢好掙,買了材料準備入行……

2021-01-15 上遊新聞

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鍾情「養娃」,BJD、小布娃娃、ob11粘土頭娃娃、膠皮娃娃……動輒過萬元的整娃,數百數千元的配件,在微博、閒魚和各種平臺中受到追捧。拍賣、搶購、轉手、再轉手……「保值」「增值」能力驚人。 

▲一隻ob11粘土頭娃娃,要由作者手工捏制娃頭,一筆筆勾畫出五官,再搭配上各種服裝配飾。(娃頭作者:蛋蛋Egger)

對於娃娃玩家而言,這些物件絕非「有錢」就可以擁有。圈子裡早已形成了特定的玩法和生態,面對一線作者的精緻作品,玩家要付出足夠多的時間和熱情,來向作者證明,自己才是最應當獲得它的人。高昂的價格、娃娘的追捧,支撐了優質作者的持續創作,也讓更多人產生進入行業的渴望……

把興趣變成職業,捏出世界上獨一無二的娃

蛋蛋Egger是一名ob11粘土娃頭作者,從2019年1月到現在的一年多時間裡,她製作的ob11娃娃從最開始的百來元,一路飆升到如今的3000-5000元。ob11是由日本Obitsu公司生產的沒有頭部的娃娃身體部件,長度為11釐米。這種娃娃即使加上娃頭也不過比手機略大,可以輕鬆帶往各地旅行或外拍。

如今她每天花費數小時捏制娃娃,但產量有限,有意購買的玩家,多半要在微信、微博中「蹲」上足夠長的時間,並通過抽選、搶拍等方式,才能獲得一次購買機會。 

▲ob11粘土頭娃娃(娃頭作者:蛋蛋Egger)

成為娃娃作者之前,蛋蛋Egger是一名幼師。在杭州讀大學,2009年畢業,她沒有按照父母的希望回到老家,而是應聘進入了杭州當地的一所民辦雙語幼兒園。如今她回憶起自己在杭州工作的日子,參加不完的比賽、處理不完的瑣事,以及領導不斷加碼的要求……工作入侵了生活,又逐漸成為生活的全部,卻並不能給蛋蛋帶來她渴望的一點成就感。蛋蛋逐漸對這樣的職業生活產生了懷疑。

「我喜歡的是小孩子,喜歡的是唱歌繪畫,其實沒有往上爬的職業野心。」壓力和失望頻繁衝擊著她。2010年,她下定決心辭職,回了老家。父母開心地為女兒張羅工作,是當地最好的公辦幼兒園。老家的工資雖然只有杭州的五分之一,但在系統內年復一年的向上,未來可期。只是蛋蛋隱隱覺得,這一條被安排好的光明道路,不是她真正嚮往的生活。

每一年,她都要向母親提出「抗議」,而母親的回答也從「才第一年你就堅持堅持」,逐漸變成了「都8年了,你為什麼不能再堅持堅持」。2018年,蛋蛋即將三十,她又一次和母親爭論起來,「這樣一直下去,工作的成就感究竟在哪裡?」這一次母親沒有阻攔。辭職後,蛋蛋試圖想清楚自己喜歡的到底是什麼。也是這段時間,她從朋友那裡得知了ob11娃娃,知道了娃圈。當了解到這些可愛的小東西和她們穿戴的精緻配件,竟然全是作者純手工製作出來的,蛋蛋覺得神奇又好玩。 

▲ob11粘土頭娃娃僅比手機略大。娃衣、娃鞋、抱著的兔子、甚至娃娃頭上的發卡,尺寸微小但精緻玲瓏,考驗作者的創意和手工。(娃頭作者:蛋蛋Egger)

而令她感到吃驚的,還有這些娃娃高昂的價格,以及娃圈驚人的消費能力。2018至2019年,國內娃圈仍然不算大眾,但已形成了相對完整的生態。娃頭、娃衣、娃鞋、妝面……玩家們帶著激情與狂熱爭相追逐,熱門作者的作品總是供不應求,一些ob11粘土娃娃的價格能夠拍賣至數萬元,轉手時價格可能更高。曾有圈內人士形容,這是一個小眾,但遍布機會、財富的行業,一些作者的作品甚至可以在短時間內實現價格翻幾番。

 

豆瓣網友發帖,大家知道ob11娃娃嗎?但相比虛無縹緲的「創富」,更吸引她的其實是這種「手作生活」的愉悅前景:她喜歡可愛的小東西,從小擅長做手工,而沒有領導、不談升職加薪、把愛好變成職業的自由生活,更接近理想中的模樣。去年1月,蛋蛋購置了各種原材料工具,開始在家摸索嘗試。這項工作並不簡單,捏好的娃娃還要經過烤制、打磨、上妝、上漆等一系列工藝,她並不避諱談及早期的「失敗作品」,這些娃娃形態各異,共同點是缺乏商品性。「那時候製作的娃娃,有低價出售的,也有免費贈送的。」

 

蛋蛋Egger在微博記錄自己娃娃的「成長經歷」。憑藉勤奮「肝娃」和自己的美術功底,蛋蛋進步的速度很快。到2019年國慶,她已經捏了60多個娃頭,逐漸做出具有個人風格的作品,收穫了粉絲和大波支持者,購買者中還有美國、英國、加拿大、紐西蘭以及韓國等地的玩家。

 

▲ob11娃娃 (娃頭作者:蛋蛋Egger)

蛋蛋十分看重這份工作帶給她的成就感,「定製娃娃的單子一個接著一個,靠雙手捏出這個世界上獨一無二的娃娃,有人把這些娃娃視作珍寶,帶在身邊作為陪伴,或是購買各種周邊打扮她們。這讓我覺得特別驕傲,感覺自己得到了肯定。」而這種快樂,是朝九晚五的上班、下班、加班不能提供的。

養娃一年花去數萬,「被掏空了,肝不動了」

Yumi是一名ob11娃娘,2019年進入娃圈後,已經在娃娃上「氪」去數萬元。她常常一邊說著自己「被掏空了,肝不動了」,一邊為自己可愛的娃娃米粒搶購各種萌萌的娃物。 

▲Yumi的ob11娃娃米粒(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而Yumi的朋友Seaplc不僅擁有ob11娃娃,還擁有一個神仙顏值的小布娃娃,價格達到了2.6萬元。Yumi笑言,Seaplc才是「真正的富婆」,因為「她有小布、有ob11、還有貓。」

▲Seaplc的小布娃娃(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小陽是一名改妝作者,她平時會給盲盒娃娃改妝,並將視頻上傳至B站。她告訴記者,目前,ob11和小布的圈子相對比較熱,改娃大神改的小布要價上萬元是很正常的。而一般的ob11娃娃經過壯士(化妝師)改妝,裸娃到手也要700元以上。至於比較有特色的ob11整娃,很多都是4000元以上。

 

▲別具特色的娃物往往售價更高,圖為ob11娃娃米粒(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玩家們心甘情願為娃娃付出金錢和時間,他們通常會自稱為「娃娘」「娃爸」;娃娃是不能用「買賣」來形容的,把娃從作者處帶回家的過程叫做「接娃」;給娃娃購買各種配件,拍攝圖片,娃互相陪伴的過程則統稱為「養娃」…… 

▲ob11娃娃米粒(圖片由受訪者提供)很多製作精良的娃娃和配件,並不是有錢就能買到。娃娘們要在作者的微博、微信群或是閒魚中長時間「蹲守」,提升互動頻率,讓作者能夠留意到自己。有時還要向作者提供自己拍攝的娃照,以證明自己的「養娃」技術。購買時還要參與各種抽籤、拼手速、競拍,但中籤後可能仍要苦苦等上相當長的工期……「有時候久到已經忘記自己買了什麼。」Yumi說。

 

熱門作者149Doll曾在微博發布娃娃競拍規則:每人有三次出價機會,出價者可以詢問最高價格,最終娃娃由價最高者得。以上種種,考驗的絕不止娃娘的「財力」,還有娃娘的「耐心」和「運氣」。小陽分析,需求大,量少,這是基本的市場規則。一些出自「大神」的娃娃和配件精緻度過人,搶到絕對不虧,它們往往十分「保值」,二手價格穩定。

Yumi就曾搶到過熱門的娃衣作品,一段時間後她將衣服原價掛在閒魚上出售,「瞬間就被人搶走。」別人還要感謝她願意出物。她笑言此類操作屬於「白嫖」,不用花錢就可以給娃娃穿上優質作品。現實中,有些玩家也會在買入搶手娃物後,再將物件H出(高價售出),又或是強行捆綁(搭配自己的其他物件一併銷售),有些作者會明言禁止此類交易。

曾有娃師向記者透露,許多娃娃和配件一經炒作,價格飆升,善於營銷的娃師甚至會自己註冊小號,在閒魚上高價求購自己製作的娃娃,以此營造出娃娃很搶手的氛圍。

商機無限的行業?新手從「入門」到「放棄」

高昂的價格、娃娘的追捧,支撐了優質作者的持續創作,也讓更多人產生進入行業的渴望。GG是一名ob11粘土娃頭作者,入行的幾年時間裡,她先後捏制了上百個粘土娃頭,造型靈動可愛,但價格遠不及一線作者。「不管是娃頭、娃衣還是鞋子,作者都多不勝數。」GG覺得,這兩年圈子越來越飽和,行業已經很不好做了。蛋蛋Egger同樣感受到這股「火熱」的浪潮,「大約是從2019年下半年開始,越來越多的人開始學習製作ob11粘土娃頭。疫情期間很多人出不了門,就在家裡做手工,不少娃娘也成為了作者。」

小紅書上1w+關於ob11娃娃的筆記,涵蓋娃頭捏制、化妝、定製、展示等方方面面。有人出於興趣和好奇,也有人看中其中的商業前景。GG分析,「ob11娃娃從幾百到十幾萬的都有,有些作者價格虛高,很多人想分一杯羹。」熱潮之下,甚至「授課」也成為一門生意,從閒魚上幾元到幾十元不等的教程包,到一些網課平臺上價格數百、數千的視頻課程,甚至有人專門開設了10000-30000元不等的私人培訓班,報名者眾多。 

網絡中教程眾多,可供新手選擇「火熱」的背後,曾有娃圈作者做過粗略計算:以2000元一隻整娃的中上水平計算, 製作並銷售一隻娃娃,成本大約需要460元(ob11素體110元,粘土35元,眼珠30元,假髮100元,衣服150元,包裝禮盒35元),淨利潤大約可以達到1500元。如果每月成功販售4隻娃娃,那麼每月的收入在6000元左右,一年也不過7萬餘元。

現實中,不論是娃娃的設計、捏制還是銷售,都要求作者在其中投入巨大的心力,但消費者往往只鍾情於熱門的作者。打開閒魚,可以看到無數價格在50-500元不等的娃頭,與一線作者獲得狂熱追捧不同,這些娃娃門前冷落。夢夢是新入圈不久的一名作者,2019年國慶開始自製ob11粘土娃頭。她是一名美術老師,從小喜愛手工。夢夢分析,捏制一個娃娃,隔著從「腦」到「手」的距離,將腦海中的形象變成實物,並沒那麼簡單。最開始,她打算「自學」捏娃,花了幾千元購置工具,又在網絡上搜索捏娃流程,但隨著時間的推移,她發現娃娃捏制入門容易,但真正做好有無數細節和技巧需要掌握。 

▲ob11粘土頭娃娃 (娃頭作者:夢夢)

粘土烤制的最佳時間、娃娃的細微表情塑造……不少作者都曾提到粘土娃娃製作過程中的微妙,天氣、溫度、溼度甚至作者的心情,都會對成品形態產生影響。最後,夢夢選擇報班進行系統學習。夢夢覺得,製作娃娃這件事有其枯燥的部分,做出具備個人風格和藝術個性的作品則需要長久的學習,若是被金錢、高收入這些噱頭吸引進入行業,很難真正堅持下去,熱愛才是成為作者的必要條件。

 

豆瓣網友講述自己的「放棄經」更何況,一直「肝」娃的收入未必有想像中的那麼高昂,如果沒有情感作為支撐,最終可能只會從「入門」到「放棄」。

"希望大家因為喜歡才買,而非因為熱度才追"

小魚是不少娃圈娃娘們喜歡的ob11粘土娃娃作者,她的娃娃風格偏向寫實,一個個或哭或笑或撅嘴的娃娃靈氣逼人。 

▲ob11粘土娃娃 (娃頭作者:小魚)

現如今,小魚每製作一個娃娃,從捏制、烤制、打磨、上妝、上漆、假髮修剪,服飾搭配,到最後拍照呈現出來的過程,往往就要花去3-5天。如果包括創意設計,這個時間則沒有上限。她描述自己的一天,「除了吃飯睡覺,其他都是工作的狀態。早晨起床吃了飯,就開始工作,一直到晚上睡覺前都一直在想這件事情。」對小魚而言,捏娃娃的生活簡單又純粹,把注意力集中在娃娃上,每天只感覺時間流逝得飛快。身邊有朋友不理解,日復一日地捏娃捏娃,怎麼能長久的堅持下來?但小魚覺得,朝九晚五的坐班生活她更過不來,她更傾向於讓興趣成為職業的一部分。

 

▲ob11粘土娃娃 (娃頭作者:小魚)

她帶著一點執拗,覺得每個娃娃都是獨一無二的,所以必須做到最滿意的狀態。她堅持將不滿意的作品毀掉, 「敲碎腦袋,然後重新開始。」蹲大神作品、搶購、抽籤、盲拍、花費數萬甚至數十萬元在娃娃身上,這樣的選擇值不值得?現實中,對於娃圈「消費主義」的質疑從來沒有停止,也有人覺得這是年輕一代「不務正業」的選擇,但類似批評的膚淺之處在於,它忽視了物對於心靈的治癒作用。

娃娘們給娃娃取名字,自己的娃娃總是獨一無二的。小魚告訴記者,自己的娃娘朋友中有不少已經結婚生子,但不論每天工作結束、照顧寶寶睡覺之後是幾點,他們都要拿出2-3小時來玩娃娃。娃娃對她來說可能已經不是單純的物件,而是繁忙的生活中一塊屬於心靈的空間。「在這2-3個小時中,她知道她是真正屬於自己的。」

小魚在自己的微博「小魚的粉色王國」裡寫道:願我們在娃娃的世界裡,保存一顆純真美好的心。她覺得真正喜歡娃娃的人,可以在自己能力範圍內進行選擇,根據自己的口袋來選擇,消費自己能夠接受得起的娃娃。「玩娃娃很美好,最重要的不要丟失自己的初心。希望大家都是因為喜歡才去買,而非因為熱度才去追。」蛋蛋Egger說。(文中小陽、GG為化名,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免責聲明】上遊新聞客戶端未標有「來源:上遊新聞-重慶晨報」或「上遊新聞LOGO、水印的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等稿件均為轉載稿。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與上遊新聞聯繫。

相關焦點

  • 隱秘「娃圈」一個成品拍出22萬元天價,浙江95後姑娘入圈短短4個月...
    不過與其他更受關注的圈子不同的是,即便在亞文化裡,娃圈還要再隱秘、小眾一些。一個成品娃拍出22萬元天價養娃燒錢又燒精力娃圈有著極高的入圈門檻,每個玩家進入圈子後,首先要面對的就是高昂的價格,以小布為例,一個普通的小布售價通常都要超過2000元。
  • 比盲盒還燒錢,一個娃娃22萬:隱秘「娃圈」如何讓年輕人排隊入坑?
    講真,娃圈真的是一個不了解的人很難想像的世界……「娃圈」到底有多能燒錢?娃圈的燒錢,並不純是因為買娃娃(當然買娃也很貴),買後給娃娃定期換妝、買昂貴衣服、準備「娃屋」甚至別墅,任何一項隨便都要成百上千……1)品類繁多,價格不菲首先,我們來簡單看下娃圈的裡娃娃的種類。
  • 隱秘「娃圈」:一個「成品娃」拍出22萬元天價
    一個一頭紅髮、眼睛佔據五官一半面積,面部表情酷酷的「女孩」,穿著一身白T和牛仔褲,陪他坐火車、住酒店、吃火鍋,坐皇冠大扶梯,在李子壩看穿越進樓房的二號線。第二天,她換上了金黃色的公主裙,氣質溫柔了不少,不過神情依舊「冷酷」。它是一個「小布」,也是娃圈資深玩家大林100多個娃娃中的一個。
  • 《有翡》「賣娃」掙50萬元,神奇的「娃圈」如何掏空年輕人腰包?
    肯定有人想問:娃圈是個啥? 很多人只覺得它是一種另類的盲盒,大一號的手辦。其實與手辦相比,娃圈的娃娃價格更低,長相可以定製,衣服也可以隨心配。 這些10—20cm的棉花娃娃讓有的玩家足不出戶月入幾千元,有的玩家一次上新娃衣就能有60萬元的銷售額。 娃圈的生存法則,在外界還沒摸清門路的時候已然成型。 這屆年輕人為什麼死磕娃圈?
  • 資深娃娘告訴你,娃圈常見的詞語的意思,這是科普向值得學習!
    關於娃圈呢其實很多的人都有著莫名的感覺,很多人都不能理解喜歡BJD娃娃的人到底是什麼心態,其實在入娃圈之前我也不能理解,覺得不能理解這些娃娘,花那麼多的錢是為了什麼,但是一入娃圈深似海,直到入坑才知道養娃的樂趣,今天呢就跟大家科普一下關於娃圈的詞彙,到底是什麼意思?你都知道嗎?
  • 大姑姐嫌我們掙得多替公婆跟我們要,我:我們掙的錢跟你有關係?
    我和老公結婚以後自己打拼買了房子,把公婆接了過來,可沒想到的是大姑姐也帶著孩子跟過來了。對於大姑姐的到來,我很不高興,但是看在公婆的面子上,我也就忍了。大姑姐來了以後,她把自己當成這個家的主人了,也把我和老公的房子當成了她自己的房子。她覺得,這房子就是老公買的房子,理應就是老公的房子,可她沒有想到的是,這是婚後財產。
  • 我的滴膠日記1|買了一本電子書做入坑學習
    (等我的快遞來了,我就可以和大家慢慢分享了)我的材料準備均來自某寶:(我是已經確定好入坑的,還有粘土,工具都差不多買全了,我準備的東西其實很多,然後我閨蜜本身AB滴膠已經入坑半年了,她也送給了我巨多的東西。下面我總結的只是為了打算入坑的小夥伴們,花最少的錢入最少的東西去嘗試,然後再決定要不要入坑,不管是什麼坑都是無止境的大坑。
  • 4萬一個娃、1萬一套衣,誰讓娃圈瘋狂?
    層層疊疊套著的小衣服,都是她精心挑選,為了給其中一個粉紅色頭髮的娃娃做髮型,她還在網上看了好幾個小時的視頻,自學理髮。某閒魚用戶曬出來的娃娃全家福涯月,80後、杭州白領階級,入娃圈3年。每個月,她至少要在娃娃身上花3000元,幾乎每天都泡在網上,看各類娃圈信息。
  • 北京人在紐約,姜文給王姬買了大房子,還說掙的錢不是為了埋在地下...
    北京人在紐約,姜文給王姬買了大房子,還說掙的錢不是為了埋在地下,扎我的心啊 2020
  • 「花錢就跟歡樂豆似的」,娃圈有錢人的愛好,果然燒錢
    好,當一個系列擺在一起,規整陳列在展示的櫥窗裡且正對床頭時,博主老公和大多數直男的想法一樣:挺瘮得慌!但那有怎麼樣呢?自己娶的老婆還不是得寵著。「我的媽呀!多久沒給自己買過一件2萬塊的衣服。」(此處,應有李佳琦式語音)哭是沒有用的,畢竟老婆8萬的娃娃都買了,衣服算什麼呢?這不,2萬兩件過後,又有了一件衣服一萬八。
  • 開一間蛋糕店能掙多少錢?
    它經常開在人流量最多的地方,並且操作完全公開,讓顧客看到蛋糕從打發、攪拌到進烤箱整個過程,蛋糕特別大1*0.5米,從烤箱端出來時一上一下地彈,然後店員會用尺子量,切成大小一樣的塊塊,很多顧客特別是小孩子都在旁盯著看。我很好奇開一間這樣的蛋糕店能掙多少錢,剛好家附近商場有一家,於是我又來暗中觀察了。
  • 加入「娃圈」:有ob11娃娃叫價過萬,「養娃」要花更多
    「我喜歡的是小孩子,喜歡的是唱歌繪畫,其實沒有往上爬的職業野心。」壓力和失望頻繁衝擊著她。2010年,她下定決心辭職,回了老家。父母開心地為女兒張羅工作,是當地最好的公辦幼兒園。老家的工資雖然只有杭州的五分之一,但在系統內年復一年的向上,未來可期。只是蛋蛋隱隱覺得,這一條被安排好的光明道路,不是她真正嚮往的生活。
  • 5000元或1萬元炒股一年最多掙多少?普通人炒股能賺到錢嗎?
    5000元或1萬元炒股一年最多掙多少?炒股不是開小賣店,賺多賺少要看大盤行情和自己的水平。當然牛市人人都能賺錢,個個都是超級股神。我自己的故事,2006年低到2007年11月,一個不到,我愛人的哥哥從5萬炒到了最高近70萬,他是老股民水平也不錯。最後持有的是包鋁。正準備向百萬進軍時,他剛結婚的老婆要他在一個旅遊小城市(他老婆的老家)買一套房子。雖很生氣還是出掉一半的股票,資金取出來買了房子。對他來說,按比例5000元最多時賺了6萬5千元。
  • 「憑什麼我就不能要節日禮物」「這錢是我兒子掙的,是你掙的嗎」
    婚後還都是一窮二白,他們夫妻倆從無到有奮鬥了四年,現在房子也買了,車子也買了,就是還沒有要孩子。這四年裡,張丹跟著賈亮也吃了不少苦頭,兩個人一起吃一碗牛肉麵,一個說我個小,胃也小,所以我吃的少你要多吃;一個卻說我身上脂肪多,有東西消耗,所以你要多吃點。
  • 最燒錢的圈子—「娃圈」
    但你們知道嗎,有這樣一群人,他們雖然單身,但每年卻花費數十萬「養娃」,盲盒與其相比只能算灑灑水,它就是隱形的富豪圈—「娃圈」。一個「娃圈」新人入圈 3 個月花銷就能超過 1 萬!高端玩家氪金幾十萬都是常事,更有在娃圈前後投入上百萬的00後…混「娃圈」的花費遠超大家的想像。而在抖音和B站上也有不少混跡「娃圈」人氣較高的視頻作者,網友在湊熱鬧的同時也感嘆:"娃圈"為什麼如此燒錢?
  • 「1」心理學角度看:你真的敢「掙」錢嗎?如何「掙」錢呢?
    我給錢取了一個可愛的名字,叫「小錢錢」,名字太可愛了,讓我喜歡的不得了。當然,我也毫不躲避、毫不偽裝,大方承認:我喜歡錢!此刻,你是不是在想什麼了?被我抓住了吧,哈哈~留言告訴我~對我來說,「小錢錢」是我通往人生終極目標的重要工具!跟拜金主義,或者和你想到的某些其他什麼什麼都不是一回事兒!
  • 幾年前,我賣石頭兩年掙了七八十萬,現在賣滷肉一天掙200
    2013我還在北京上班,只是一有時間就去奇石城轉悠,慢慢就喜歡上了奇石瑪瑙什麼的。時間一長,家裡就堆了很多奇奇怪怪的石頭。我不太懂收藏,也沒有那個實力搞收藏,出發點還是準備以後出售的。四月份左右,我開始在某寶上賣瑪瑙珠子什麼的。由於擺弄電腦也不是很在行,都是現學現賣,所以整整半年時間都沒有什麼生意。
  • 娃圈戰爭,究竟爭什麼?
    她說,「在芭比買回來後的當天,確實有一種滿足感,我把它擺在床頭,就像小時候幻想過的那樣。但過了兩天,我突然意識到其實自己沒有那麼想擁有它了,芭比依然很好,但應該是我變了,也許買它只是因為自我補償心理在作祟吧。」那幾天,曉琳始終沒有像其他喜歡娃娃的同事一樣,把芭比娃娃擺到桌上。
  • 那個做公眾號掙了錢的大學生後悔了
    小小年紀「經濟獨立」、「月入過萬」、「口紅自由」、「花自己的錢四處旅行」......與此掛鈎的,好像都是一些令人嚮往的詞。可是,做公眾號真的有那麼爽嗎?作為一個有三萬多讀者的號主,很想來說說我的看法。以及「光鮮亮麗」背後的那些不為人知的苦惱。
  • 現在養殖20頭梅花鹿,大概一年掙多少錢?
    養殖20頭梅花鹿,大概一年掙多少錢?在農村裡,農民搞養殖無非就是這麼幾種!一種是大眾化的養殖項目,比如豬牛羊、雞鴨等常見的畜禽養殖。而這種大眾化的養殖其優勢是好賣好賣,市場規模大,但是其缺點是價格並不很穩定,有時候會有賠錢的可能。而第二種就是特色類的養殖項目,比如梅花鹿、驢、蛇類等養殖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