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鍾情「養娃」,BJD、小布娃娃、ob11粘土頭娃娃、膠皮娃娃……動輒過萬元的整娃,數百數千元的配件,在微博、閒魚和各種平臺中受到追捧。拍賣、搶購、轉手、再轉手……「保值」「增值」能力驚人。
▲一隻ob11粘土頭娃娃,要由作者手工捏制娃頭,一筆筆勾畫出五官,再搭配上各種服裝配飾。(娃頭作者:蛋蛋Egger)
對於娃娃玩家而言,這些物件絕非「有錢」就可以擁有。圈子裡早已形成了特定的玩法和生態,面對一線作者的精緻作品,玩家要付出足夠多的時間和熱情,來向作者證明,自己才是最應當獲得它的人。高昂的價格、娃娘的追捧,支撐了優質作者的持續創作,也讓更多人產生進入行業的渴望……
把興趣變成職業,捏出世界上獨一無二的娃
蛋蛋Egger是一名ob11粘土娃頭作者,從2019年1月到現在的一年多時間裡,她製作的ob11娃娃從最開始的百來元,一路飆升到如今的3000-5000元。ob11是由日本Obitsu公司生產的沒有頭部的娃娃身體部件,長度為11釐米。這種娃娃即使加上娃頭也不過比手機略大,可以輕鬆帶往各地旅行或外拍。
如今她每天花費數小時捏制娃娃,但產量有限,有意購買的玩家,多半要在微信、微博中「蹲」上足夠長的時間,並通過抽選、搶拍等方式,才能獲得一次購買機會。
▲ob11粘土頭娃娃(娃頭作者:蛋蛋Egger)
成為娃娃作者之前,蛋蛋Egger是一名幼師。在杭州讀大學,2009年畢業,她沒有按照父母的希望回到老家,而是應聘進入了杭州當地的一所民辦雙語幼兒園。如今她回憶起自己在杭州工作的日子,參加不完的比賽、處理不完的瑣事,以及領導不斷加碼的要求……工作入侵了生活,又逐漸成為生活的全部,卻並不能給蛋蛋帶來她渴望的一點成就感。蛋蛋逐漸對這樣的職業生活產生了懷疑。
「我喜歡的是小孩子,喜歡的是唱歌繪畫,其實沒有往上爬的職業野心。」壓力和失望頻繁衝擊著她。2010年,她下定決心辭職,回了老家。父母開心地為女兒張羅工作,是當地最好的公辦幼兒園。老家的工資雖然只有杭州的五分之一,但在系統內年復一年的向上,未來可期。只是蛋蛋隱隱覺得,這一條被安排好的光明道路,不是她真正嚮往的生活。
每一年,她都要向母親提出「抗議」,而母親的回答也從「才第一年你就堅持堅持」,逐漸變成了「都8年了,你為什麼不能再堅持堅持」。2018年,蛋蛋即將三十,她又一次和母親爭論起來,「這樣一直下去,工作的成就感究竟在哪裡?」這一次母親沒有阻攔。辭職後,蛋蛋試圖想清楚自己喜歡的到底是什麼。也是這段時間,她從朋友那裡得知了ob11娃娃,知道了娃圈。當了解到這些可愛的小東西和她們穿戴的精緻配件,竟然全是作者純手工製作出來的,蛋蛋覺得神奇又好玩。
▲ob11粘土頭娃娃僅比手機略大。娃衣、娃鞋、抱著的兔子、甚至娃娃頭上的發卡,尺寸微小但精緻玲瓏,考驗作者的創意和手工。(娃頭作者:蛋蛋Egger)
而令她感到吃驚的,還有這些娃娃高昂的價格,以及娃圈驚人的消費能力。2018至2019年,國內娃圈仍然不算大眾,但已形成了相對完整的生態。娃頭、娃衣、娃鞋、妝面……玩家們帶著激情與狂熱爭相追逐,熱門作者的作品總是供不應求,一些ob11粘土娃娃的價格能夠拍賣至數萬元,轉手時價格可能更高。曾有圈內人士形容,這是一個小眾,但遍布機會、財富的行業,一些作者的作品甚至可以在短時間內實現價格翻幾番。
豆瓣網友發帖,大家知道ob11娃娃嗎?但相比虛無縹緲的「創富」,更吸引她的其實是這種「手作生活」的愉悅前景:她喜歡可愛的小東西,從小擅長做手工,而沒有領導、不談升職加薪、把愛好變成職業的自由生活,更接近理想中的模樣。去年1月,蛋蛋購置了各種原材料工具,開始在家摸索嘗試。這項工作並不簡單,捏好的娃娃還要經過烤制、打磨、上妝、上漆等一系列工藝,她並不避諱談及早期的「失敗作品」,這些娃娃形態各異,共同點是缺乏商品性。「那時候製作的娃娃,有低價出售的,也有免費贈送的。」
蛋蛋Egger在微博記錄自己娃娃的「成長經歷」。憑藉勤奮「肝娃」和自己的美術功底,蛋蛋進步的速度很快。到2019年國慶,她已經捏了60多個娃頭,逐漸做出具有個人風格的作品,收穫了粉絲和大波支持者,購買者中還有美國、英國、加拿大、紐西蘭以及韓國等地的玩家。
▲ob11娃娃 (娃頭作者:蛋蛋Egger)
蛋蛋十分看重這份工作帶給她的成就感,「定製娃娃的單子一個接著一個,靠雙手捏出這個世界上獨一無二的娃娃,有人把這些娃娃視作珍寶,帶在身邊作為陪伴,或是購買各種周邊打扮她們。這讓我覺得特別驕傲,感覺自己得到了肯定。」而這種快樂,是朝九晚五的上班、下班、加班不能提供的。
「養娃」一年花去數萬,「被掏空了,肝不動了」
Yumi是一名ob11娃娘,2019年進入娃圈後,已經在娃娃上「氪」去數萬元。她常常一邊說著自己「被掏空了,肝不動了」,一邊為自己可愛的娃娃米粒搶購各種萌萌的娃物。
▲Yumi的ob11娃娃米粒(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而Yumi的朋友Seaplc不僅擁有ob11娃娃,還擁有一個神仙顏值的小布娃娃,價格達到了2.6萬元。Yumi笑言,Seaplc才是「真正的富婆」,因為「她有小布、有ob11、還有貓。」
▲Seaplc的小布娃娃(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小陽是一名改妝作者,她平時會給盲盒娃娃改妝,並將視頻上傳至B站。她告訴記者,目前,ob11和小布的圈子相對比較熱,改娃大神改的小布要價上萬元是很正常的。而一般的ob11娃娃經過壯士(化妝師)改妝,裸娃到手也要700元以上。至於比較有特色的ob11整娃,很多都是4000元以上。
▲別具特色的娃物往往售價更高,圖為ob11娃娃米粒(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玩家們心甘情願為娃娃付出金錢和時間,他們通常會自稱為「娃娘」「娃爸」;娃娃是不能用「買賣」來形容的,把娃從作者處帶回家的過程叫做「接娃」;給娃娃購買各種配件,拍攝圖片,娃互相陪伴的過程則統稱為「養娃」……
▲ob11娃娃米粒(圖片由受訪者提供)很多製作精良的娃娃和配件,並不是有錢就能買到。娃娘們要在作者的微博、微信群或是閒魚中長時間「蹲守」,提升互動頻率,讓作者能夠留意到自己。有時還要向作者提供自己拍攝的娃照,以證明自己的「養娃」技術。購買時還要參與各種抽籤、拼手速、競拍,但中籤後可能仍要苦苦等上相當長的工期……「有時候久到已經忘記自己買了什麼。」Yumi說。
熱門作者149Doll曾在微博發布娃娃競拍規則:每人有三次出價機會,出價者可以詢問最高價格,最終娃娃由價最高者得。以上種種,考驗的絕不止娃娘的「財力」,還有娃娘的「耐心」和「運氣」。小陽分析,需求大,量少,這是基本的市場規則。一些出自「大神」的娃娃和配件精緻度過人,搶到絕對不虧,它們往往十分「保值」,二手價格穩定。
Yumi就曾搶到過熱門的娃衣作品,一段時間後她將衣服原價掛在閒魚上出售,「瞬間就被人搶走。」別人還要感謝她願意出物。她笑言此類操作屬於「白嫖」,不用花錢就可以給娃娃穿上優質作品。現實中,有些玩家也會在買入搶手娃物後,再將物件H出(高價售出),又或是強行捆綁(搭配自己的其他物件一併銷售),有些作者會明言禁止此類交易。
曾有娃師向記者透露,許多娃娃和配件一經炒作,價格飆升,善於營銷的娃師甚至會自己註冊小號,在閒魚上高價求購自己製作的娃娃,以此營造出娃娃很搶手的氛圍。
商機無限的行業?新手從「入門」到「放棄」
高昂的價格、娃娘的追捧,支撐了優質作者的持續創作,也讓更多人產生進入行業的渴望。GG是一名ob11粘土娃頭作者,入行的幾年時間裡,她先後捏制了上百個粘土娃頭,造型靈動可愛,但價格遠不及一線作者。「不管是娃頭、娃衣還是鞋子,作者都多不勝數。」GG覺得,這兩年圈子越來越飽和,行業已經很不好做了。蛋蛋Egger同樣感受到這股「火熱」的浪潮,「大約是從2019年下半年開始,越來越多的人開始學習製作ob11粘土娃頭。疫情期間很多人出不了門,就在家裡做手工,不少娃娘也成為了作者。」
小紅書上1w+關於ob11娃娃的筆記,涵蓋娃頭捏制、化妝、定製、展示等方方面面。有人出於興趣和好奇,也有人看中其中的商業前景。GG分析,「ob11娃娃從幾百到十幾萬的都有,有些作者價格虛高,很多人想分一杯羹。」熱潮之下,甚至「授課」也成為一門生意,從閒魚上幾元到幾十元不等的教程包,到一些網課平臺上價格數百、數千的視頻課程,甚至有人專門開設了10000-30000元不等的私人培訓班,報名者眾多。
網絡中教程眾多,可供新手選擇「火熱」的背後,曾有娃圈作者做過粗略計算:以2000元一隻整娃的中上水平計算, 製作並銷售一隻娃娃,成本大約需要460元(ob11素體110元,粘土35元,眼珠30元,假髮100元,衣服150元,包裝禮盒35元),淨利潤大約可以達到1500元。如果每月成功販售4隻娃娃,那麼每月的收入在6000元左右,一年也不過7萬餘元。
現實中,不論是娃娃的設計、捏制還是銷售,都要求作者在其中投入巨大的心力,但消費者往往只鍾情於熱門的作者。打開閒魚,可以看到無數價格在50-500元不等的娃頭,與一線作者獲得狂熱追捧不同,這些娃娃門前冷落。夢夢是新入圈不久的一名作者,2019年國慶開始自製ob11粘土娃頭。她是一名美術老師,從小喜愛手工。夢夢分析,捏制一個娃娃,隔著從「腦」到「手」的距離,將腦海中的形象變成實物,並沒那麼簡單。最開始,她打算「自學」捏娃,花了幾千元購置工具,又在網絡上搜索捏娃流程,但隨著時間的推移,她發現娃娃捏制入門容易,但真正做好有無數細節和技巧需要掌握。
▲ob11粘土頭娃娃 (娃頭作者:夢夢)
粘土烤制的最佳時間、娃娃的細微表情塑造……不少作者都曾提到粘土娃娃製作過程中的微妙,天氣、溫度、溼度甚至作者的心情,都會對成品形態產生影響。最後,夢夢選擇報班進行系統學習。夢夢覺得,製作娃娃這件事有其枯燥的部分,做出具備個人風格和藝術個性的作品則需要長久的學習,若是被金錢、高收入這些噱頭吸引進入行業,很難真正堅持下去,熱愛才是成為作者的必要條件。
豆瓣網友講述自己的「放棄經」更何況,一直「肝」娃的收入未必有想像中的那麼高昂,如果沒有情感作為支撐,最終可能只會從「入門」到「放棄」。
"希望大家因為喜歡才買,而非因為熱度才追"
小魚是不少娃圈娃娘們喜歡的ob11粘土娃娃作者,她的娃娃風格偏向寫實,一個個或哭或笑或撅嘴的娃娃靈氣逼人。
▲ob11粘土娃娃 (娃頭作者:小魚)
現如今,小魚每製作一個娃娃,從捏制、烤制、打磨、上妝、上漆、假髮修剪,服飾搭配,到最後拍照呈現出來的過程,往往就要花去3-5天。如果包括創意設計,這個時間則沒有上限。她描述自己的一天,「除了吃飯睡覺,其他都是工作的狀態。早晨起床吃了飯,就開始工作,一直到晚上睡覺前都一直在想這件事情。」對小魚而言,捏娃娃的生活簡單又純粹,把注意力集中在娃娃上,每天只感覺時間流逝得飛快。身邊有朋友不理解,日復一日地捏娃捏娃,怎麼能長久的堅持下來?但小魚覺得,朝九晚五的坐班生活她更過不來,她更傾向於讓興趣成為職業的一部分。
▲ob11粘土娃娃 (娃頭作者:小魚)
她帶著一點執拗,覺得每個娃娃都是獨一無二的,所以必須做到最滿意的狀態。她堅持將不滿意的作品毀掉, 「敲碎腦袋,然後重新開始。」蹲大神作品、搶購、抽籤、盲拍、花費數萬甚至數十萬元在娃娃身上,這樣的選擇值不值得?現實中,對於娃圈「消費主義」的質疑從來沒有停止,也有人覺得這是年輕一代「不務正業」的選擇,但類似批評的膚淺之處在於,它忽視了物對於心靈的治癒作用。
娃娘們給娃娃取名字,自己的娃娃總是獨一無二的。小魚告訴記者,自己的娃娘朋友中有不少已經結婚生子,但不論每天工作結束、照顧寶寶睡覺之後是幾點,他們都要拿出2-3小時來玩娃娃。娃娃對她來說可能已經不是單純的物件,而是繁忙的生活中一塊屬於心靈的空間。「在這2-3個小時中,她知道她是真正屬於自己的。」
小魚在自己的微博「小魚的粉色王國」裡寫道:願我們在娃娃的世界裡,保存一顆純真美好的心。她覺得真正喜歡娃娃的人,可以在自己能力範圍內進行選擇,根據自己的口袋來選擇,消費自己能夠接受得起的娃娃。「玩娃娃很美好,最重要的不要丟失自己的初心。希望大家都是因為喜歡才去買,而非因為熱度才去追。」蛋蛋Egger說。(文中小陽、GG為化名,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免責聲明】上遊新聞客戶端未標有「來源:上遊新聞-重慶晨報」或「上遊新聞LOGO、水印的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等稿件均為轉載稿。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與上遊新聞聯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