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聶一堯
來源 | 汽車大觀
2020年,汽車行業冰火兩重天。
乘用車上半年哀鴻遍野,下半年才算逐漸企穩,有的企業甚至全年都在下滑的泥淖中掙扎。商用車卻全年逆勢大增,普遍表現不錯。
還有一些走商乘並舉路線的企業,業務領域橫跨商用車和乘用車,因而或多或少有失有得。最具看點的,上汽大通算其一。
2020年對上汽大通來說,應該是意想不到的一年。新冠肺炎疫情的爆發,既壓抑了乘用車市場需求,又大大刺激了以物流運輸為代表的商用車市場需求,能載人也能拉貨的輕客便是其中之一。
輕客領域,又數普遍應用於城市的寬體輕客大放異彩。令上汽大通C位出道的,正是其看家產品系列寬體輕客。2020年1-11月,上汽大通MAXUS寬體輕客銷量累計達50786輛,同比增長83.08%,目前已連續7個月領跑寬體輕客行業增速,個別單月銷量距排名第一的江鈴僅個位數之差。
除了寬體輕客,上汽大通皮卡銷量增速也可圈可點。隨著國內政策對皮卡的逐漸放開,皮卡市場迎來利好,上汽大通MAXUS皮卡家族自今年6月起迎來較大幅度同比增長,11月銷量更是達到4462輛,同比增長131.43%。
同時,上汽大通海外出口也漸入佳境,11月海外市場單月銷量5573輛,同比增長達267.85%。目前,上汽大通MAXUS海外市場累計銷量已超8萬輛。
如此看來,走商乘並舉之路的上汽大通,是否已經取得成功?上汽大通模式,是否值得其他車企去借鑑?
腳踏兩船今安在?
商用車染指乘用車,這在國內汽車行業並不鮮見。
2010年後,國內商用車市場增速漸緩。與此同時,乘用車市場邁入發展的快車道。此番背景下,以往商用車和乘用車涇渭分明的態勢被打破,一批商用車企業開始邁過楚河漢界,試圖在乘用車市場尋找新的突破。
其中就有江淮汽車、江鈴汽車、福田汽車、上汽大通、上汽通用五菱、金杯汽車、南京金龍、東風御風等商用車企。
上汽大通2011年登臺亮相,作為上汽集團旗下一家商用車企業,生產上汽集團自主品牌商用車。甫一面世,上汽大通推出的首款車型就是寬體輕客。2013年,上汽大通寬體輕客突破萬輛,躋身輕客行業前三。
也是在2013年,上汽大通推出了旗下MPV車型G10,一腳踏入乘用車市場。緊接著,上汽大通皮卡T6上市。2017年,上汽大通第一款SUV車型D90上市。從商乘兩用,到純粹的乘用車,上汽大通一步一步跨入了乘用車領域。
事實上,在市場需求導向下,商用車企業將觸角伸向乘用車市場謀求發展轉型的路徑,基本如出一轍,都是試圖在增長迅猛的MPV和SUV細分市場分得一杯羹。但是直到今天,商用車企業能在乘用車領域風生水起的,依然乏善可陳。
上述企業中,江淮乘用車的江淮瑞風,最近幾年銷量屢屢走低,在MPV市場長期充當陪跑角色。今年北京車展上,江淮公布了旗下全新的乘用車品牌「思皓」,事實上,這也是與江淮大眾共用的品牌。隨著大眾對江淮大眾持股比例已經增至75%,還對江淮母公司控股了50%,江淮大眾更名為大眾汽車(安徽)公司,江淮乘用車今後的生存競爭和壓力,進一步加劇。
江鈴汽車旗下乘用車面臨的問題同樣嚴峻。2018年,國內乘用車市場多年高速增長後首度下滑,大環境的陣痛首先傳導給商乘通吃,卻並沒有在乘用車領域建立優勢競爭力的跨界者們。江鈴汽車迎來當頭棒喝,本就不高的乘用車銷量大幅下滑。如今,江鈴汽車旗下馭勝品牌SUV早已沉淪市場底部。
其他幾家的乘用車命運也各有哀愁。福田汽車在2018年出售寶沃後,全面調整回聚焦商用車戰略,乘用車的出清也終於令福田汽車盈利由負轉正。上汽通用五菱推出的寶駿同樣銷量走低,反而是今年7月推出的宏光MINI EV大放異彩。金杯汽車、南京金龍、東風御風,已無需贅言。
上汽大通旗下乘用車面臨的壓力也不可忽視。雖然皮卡銷量走高,但這不能排除主要原因來自於政策放鬆帶來的利好。MPV和SUV的銷量則受到這兩個細分市場整體下滑帶來的衝擊,一併走低。
如此看來,以商用車身份進入乘用車市場,並非像企業當初想像的那麼容易。商用車品牌在乘用車領域的邊緣化,商用車生產管理經營模式與乘用車的迥然各異,令商用車企業要想在乘用車領域扎穩根基向上延展,十分不易。很大程度上,銷量的漲跌僅是市場大環境起伏的晴雨表,要想在市場起伏的駭浪中穩穩向前,實在太難。
儘管如此,仍在堅持商乘並舉的商用車企業,在當前汽車「新四化」背景下,依然可以尋找新的發展機遇,繼續堅持當初踏進乘用車市場時的夢想。
什麼是上汽大通模式?
2020年儘管經歷了疫情肆虐、經濟下行等不利因素的困擾,上汽大通的收穫依然是可圈可點的。除了根本業務寬體輕客表現爆表,上汽大通在產品條線布局、新能源、定製化、全球化等方面的戰略步伐,也踩得很準,或者說走在行業前列。
目前,上汽大通已經形成了包括MPV、SUV、皮卡、輕客、新能源車、房車等六大系列共26款車型。車型產品豐富,既是上汽大通的特點之一,也可以視之為上汽大通搶佔市場的戰術之一。
尤其是乘用車領域,車型豐富且不斷有新品亮相,不僅可以有助於品牌持續保持曝光率和知名度,對開拓細分市場滿足不同用戶的需求也是最行之有效的方法。就在日前,上汽大通MAXUS 新改款的T70皮卡家族在昆明上市。
新能源方面,上汽大通的部署較早,尤其近幾年大舉發力新能源產品研發應用。11月20日的廣州車展上,上汽大通同時亮相了 EUNIQ 7、EUNIQ 6、EUNIQ 5、EV90、EV30、上汽NEW純電動皮卡概念車等明星車型。
上汽大通將自己定義為「新能源汽車全領域定製專家」,提出「全能源、全平臺、全市場」的全領域新能源戰略。同時表示未來5年,將持續推出數十款新能源車型,到2025年達成新能源銷量佔比將超過30%的目標,致力於成為國內新能源車型最全面、海外細分市場市佔率最高的中國車企。
按照上汽大通展現的,如今,依託「全能源、全平臺、全市場」新能源戰略布局,上汽大通已形成覆蓋MPV、SUV、輕客等細分市場的全領域產品矩陣,完成從純電、混合動力,到最前沿氫燃料電池組成的全能源體系構建,打造了EV80、EV90、EV30、EUNIQ系列、FCV80等多款高品質新能源車型。
同時,定製化也是上汽大通的標籤之一。2015年,面對嚴重的市場同質化,表示要做差異化的上汽大通,確立定製化C2B發展方向,提出以「全領域定製」覆蓋用戶豐富的出行場景的願景。
與傳統汽車生產製造流程相比,定製化幾乎是完全推倒重來。不過,沒有規模優勢的上汽大通,反而沒有規模的包袱,因而更具有定製化創新的條件和較低的試錯成本。
隨著上汽大通南京C2B工廠的建成,數位化生產技術、工程數據智能分析、「蜘蛛智選」平臺、數位化工程管理平臺、可視化質量管理系統、數位化供應鏈等領先技術的應用,上汽大通形成了汽車定製的必要條件。
如今,無論是車型定義、設計開發、汽車驗證、自由選配,還是用戶定價、反饋改進等六大環節,上汽大通已經能夠讓用戶深度參與全過程。上汽大通全系產品均可支持C2B大規模個性化智能定製模式,不僅可以定製車型,還可以定製能源、定製服務,滿足用戶多場景用車的定製需求。
全球化亦是上汽大通堅持的戰略之一。搭乘「一帶一路」的東風,上汽大通成功打入了澳新、美洲、歐洲、東協、中東等五大市場。目前,上汽大通海外市場累計銷量已超8萬臺,全球業務遍布48個國家和地區。
在擁有全球「最高準入門檻、最嚴苛標準」的澳新市場,上汽大通11月銷量升至2786輛,僅T60皮卡就佔據了1784輛,成為了澳新市場銷量最佳的中國皮卡。
在智利,上汽大通T60 11月單月訂單破千,成為銷量第一的中國皮卡。在中東,上汽大通T60斬獲卡達MAQINA數字媒體機構頒發的年度「最佳皮卡車型」獎。
可以說,上汽大通是商乘並舉路線中,發展較為不錯的企業。商用車市場寬體輕客扶搖直上,乘用車市場大膽出海,東邊不亮西邊亮。汽車「新四化」下的新能源戰略、智能化、定製化,都走出了不錯的市場步伐。
縱觀那些走商乘並舉路線車企的發展軌跡,不難看出,商乘並舉的路並不好走。不管是商用車市場還是乘用車市場,都脫離不了全球政治、經濟變化發展帶來的影響,和行業自身發展的客觀規律,也離不開企業自身發展的實力和定力。
企業想要獲得成功,一方面,需要有預見性地洞悉變化、把握規律。另一方面,更需要自身實力的加持,打鐵還需自身硬,沒有實力何談競爭。同時,還要有撇掉浮躁、潛心提升內功、沉澱品牌的耐心,以及堅持創新、尋求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