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有效管理青少年?育兒專家:關鍵孩子兩三歲時打好基礎

2020-10-30 浩源的媽媽

大家好!我是浩源媽媽

在《可怕的兩歲》一書中有這樣一段話:

有這樣一種新的謬論:青少年之所以叛逆、任性等,都是因為他們頭腦中產生的變化,這些行為無法避免。這純粹是胡說八道。


孩子進入青春期以後,很多行為都讓人匪夷所思:不負責任、目中無人、想和家裡斷絕關係。

有的孩子的舉止還想學步兒童時期,比如:亂發脾氣、性格暴躁、喜怒無常等等。

美國家庭心理學家,樂觀育兒中心負責人約翰.羅斯蒙德(也就是這本書的作者)認為,以上種種行為不是頭腦中的變化在作祟,而是青少年時期之前缺少管教的結果。

育兒專家、兒科專家張思萊:真正的育兒是從兩歲開始的,好性格是從「可怕的兩歲」培養起來的。

作者把親子關係形象的按季節分為三個階段:服務季、權威季和指導季。


在不同年齡階段,父母應該扮演不同角色,培養孩子的目標也應有所不同。

一:0-2歲:給予孩子更多的愛

作者把0-2歲定義為服務季,很顯然,在這個階段內,父母在生活中更像是「僕人」的角色,應該給予孩子更多的愛。


前段時間,好多專家都主張,嬰兒哭的時候不要接著抱起來,否則會被寵壞,形成一種依賴。

後來經過很多科學家的實驗,以及大量事實證明,長時間無視寶寶的情緒,更容易對孩子造成不良影響。


可孩子到了兩歲的時候,你會發現,原來那個乖巧懂事的小可愛,一夜間變成了「小惡魔」:

  • 吃飯一定要東跑西跑追著餵
  • 怕他坐下,他偏要站著
  • 讓他做什麼事,他都會說「不」
  • 如果父母拒絕了他的某個要求,他就會在地上打滾兒


孩子一歲半到三歲時,處於人生的第一個叛逆期,被稱為「可怕的兩歲」。這標誌著孩子的成長進入一個新的自主探索階段。

這時候,父母也應該重新定義自己在孩子生活中所扮演的角色,開始擔任權威人士的角色,穩紮穩打地引領孩子與自己進入下一個養育季——權威季。

二:3-13歲:樹立規矩,做「兼職父母」

育兒專家託馬斯.戈登在《P.E.T父母效能訓練》一書中認為:只有以孩子為中心的家庭才是健康的家庭。


但本書的作者認為戈登所描述的是個育兒理想國。

在七八十年代甚至更早的時候,父母對孩子的介入程度相對較低,那時候的孩子都能夠自娛自樂、自己做作業、自主學習準備考試、自覺去做家務、自己解決在學校裡或與同齡人之間的問題,促進了孩子獨立性的發展。

而現在,大多數父母尊崇要以孩子為中心的育兒理念,使得孩子沒有機會去理解。這種高度介入的方式,聽起來確實很溫暖舒適,但這種方式給了孩子太多權利,培養了他們的依賴性,反而讓很多家長出現了焦慮、擔憂的親子關係。


所以,在孩子進入到2歲時,父母就要在孩子心中樹立「權威性」,學會做一個「兼職父母」,避免使養育變成負擔。

1:減少為孩子做事的數量

父母必須明顯減少為孩子做事的次數,逐漸將自己代為履行的職責分配給孩子。

比如:教孩子自己取水、自己拿餐間零食、自己穿衣、自己上床睡覺、自己如廁等等。

採用這種方式,既有利於培養孩子的獨立性,又可以慢慢轉為「兼職」父母。


2:父母在心理和情感上要與孩子劃出界限

要在適當的時候,限制孩子過度接近自己。比如,父母在忙碌的時候孩子不能在不必要的時候來打擾,應該要求孩子大部分時間能自娛自樂,遇到問題,要引導孩子自行解決,當孩子無法處理時,父母再去幫忙。


3:良好的夫妻關係

這個時期,婚姻關係應該排在第一,而非把精力更多的花在孩子身上。因為,沒有什麼比父母的穩定關係更能為孩子的安全感和幸福感奠定堅實基礎的了。

三:13-18歲,父母給予孩子更多指導

現在青少年大多叛逆、任性、喜怒無常、不講禮貌、缺乏積極性,很大原因是父母的教育一直停留在「僕人季」。

父母不要在這個階段試圖和孩子做朋友,這種這方式並不能有效的管理孩子,相反,會造成家庭關係異常。


所以,要想和孩子「做朋友」,首先要在孩子2-13歲時樹立下權威性,讓孩子知道什麼該做,什麼不該做。

只有這樣,才能避免孩子到了青春期之後叛逆、任性的情況,而這個時候,父母需要做的是給予孩子指導,幫他們獲得本領,掌握如何平衡預算、如何規劃未來等技能,以便日後走向獨立自主的生活。


可怕的兩歲》是我讀過的最實用的一本育兒書之一,書中的很多觀點打破了我對育兒的常規認識,讓我知道並不是所有育兒專家說的話都是100%正確的。

同時,書中對很多家長遇到的棘手問題給出了詳細解答。


比如:怎么正確和孩子溝通、怎樣教孩子如廁、怎樣告別睡前鬧劇、誰來照顧孩子更合理等等。

如果您家有0-2歲的寶寶,或者正處於3-13歲階段的孩子,建議爸爸媽媽買一本,受益匪淺。

點擊下面連結就可以直接下單了


39.9元或許還不夠給孩子買個玩具,但可以讓我們掌握一個有效的育兒方法(育兒路上不再迷茫)。

有時候不是孩子叛逆,而是我們聽過太多不合理的的養育方式。

相關焦點

  • 「專家講座」如何有效預防青少年近視
    【專家講座】如何有效預防青少年近視孫一嵐專家簡介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兒童青少年近視防控工作,自2016年起,連續3年將「愛眼日」的主題聚焦在兒童青少年近視防控。近視,一定程度上是一種適應性的變化,現代社會生活、教育、工作形態等對近距離用眼的需求越來越多,眼睛的狀態則傾向於看近而非看遠。近視的發生與父母有無近視有關,更與用眼方式有關。
  • 孩子多大開始說話正常?不是一歲不是兩歲,育兒專家:這是關鍵
    導讀:孩子多大開始說話正常?不是一歲不是兩歲,育兒專家:這是關鍵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孩子多大開始說話正常?不是一歲不是兩歲,育兒專家:這是關鍵!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學好基本功,語文最關鍵」!這篇文章教家長給孩子打好語文基礎
    鍾南山院士在接受南方都市報採訪的時候,對所有的中小學生送出了自己的寄語:要學好基本功,語文最關鍵。鍾南山院士的原話是這樣的:準確的說,我經過了至少七十年的學習,我關於學習的最大體會就是要學好基本功,因為具備了最基本的知識以後,才能夠往上走,而關於基本功,學好語文才最關鍵
  • 小學六年,幫助孩子打好三項基礎,孩子一生學習無憂
    大多數人都把學習比作蓋高樓,萬丈高樓平地起,根基一定要打好。我把孩子的學習過程,看作是運動場上的賽跑,幼兒園是熱身,小學是打基礎站在起跑線上,初中三年和高中前兩年則是奔跑階段,高中最後一年屬於最後的衝刺。孩子從上小學那天起,腳就踏在了起跑線上,腳跟站得實在與否決定著衝出去的第一步快還是慢。
  • 直播預告‖在家上網課,如何讓孩子學會時間管理?
    而要解開這個問題的關鍵,就是父母首先要有正確引導的智慧和能力。具體來說,也就是要有時間管理的概念和方法,並以一種能讓孩子接受的方式,灌輸給他們,讓孩子從小就養成「自我管理」的習慣,成為「時間管理」的強者,成為懂得自律的人,做到了這些,孩子未來的一生,也就很難不成功了吧。
  • 孩子越來越難以管教?九步實現更有效的育兒
    育兒路上,苦辣酸甜,我們一起同行。你好,我是「聽麟簫談育兒」,很高興可以回答這個問題。養育孩子是世界上最艱巨和最充實的工作之一,也是各位家長準備不足的工作。這裡有九個育兒技巧,可以幫助您靈活處理與孩子間的關係。
  • 3000萬青少年被心理障礙困擾!如何保護孩子?美國專家這麼說
    究竟是什麼導致了青少年抑鬱?該如何應對青少年抑鬱危機?在近日召開的第四屆營養醫學國際高峰論壇暨第五屆中國·湘雅心血管健康管理論壇上,美國著名專家詹姆斯·格林布拉特深入剖析了青少年抑鬱的原因,並從全新的角度闡述了如何更有效地防治青少年抑鬱。
  • 如何打好疫情防控主動仗?華西專家:接下來3-5天是關鍵
    如何打好疫情防控主動仗?華西專家:接下來3-5天是關鍵 每日經濟新聞 2020-12-09 08:26
  • 孩子成不成器,3歲就能看出?育兒專家:父母的脾氣最關鍵
    導讀:孩子成不成器,3歲就能看出?育兒專家:父母的脾氣最關鍵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孩子成不成器,3歲就能看出?育兒專家:父母的脾氣最關鍵!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教父母做好情緒管理,學會如何與孩子相處
    本書以案例分析的方式,從幾乎每個孩子都會遇到的學業、心理、交友等實際問題出發,教父母做好情緒管理,學會如何與孩子相處,給孩子最好的成長支持。,針對當下教育熱點深入解析典型案例,讓父母學會科學高效教養,把每一個養育難題變成促進孩子成長的機會。
  • 如何改掉孩子經常發脾氣的毛病?育兒專家:這5個方法簡單又有效
    八、孩子情商低能夠控制住自己的情緒屬於高情商的表現,而容易被情商控制的孩子,往往情商都不高,所以才壞不管不顧亂發脾氣。如何改掉孩子經常發脾氣的毛病?育兒專家:這5個方法簡單又有效1、尋原因,不要馬上責罵孩子當孩子亂發脾氣的時候家長不要被孩子的情緒所帶動,首先要控制自己的情緒不要一味地責罵孩子,應該先了解原因,然後再根據原因進行有效的教育和引導,讓孩子知道不能亂發脾氣,等孩子情緒穩定之後家長要安撫孩子,否則容易導致孩子缺乏安全感
  • 《父母平和,孩子快樂》:有效育兒,是以愛為前提的聯結與引導
    從孩子出生以來,父母便是陪伴他們時間最長的人。幼兒時期,孩子的學習模仿能力格外強,所以你的一言一行都會影響到他們。這種情況下,如果你的言行不恰當,就會給孩子樹立一個不好的榜樣,從而令有效育兒變得艱難。所以,有效育兒的第一步,與父母本身有關,那就是父母的自我調整。自我調整包括了兩部分:治癒內心創傷和管理憤怒。
  • 李玫瑾女兒職業曝光,被質疑太普通,育兒專家的孩子必須上名校?
    只有當了媽媽才知道,生孩子並不是生下來就行了,我們還要「教養」孩子,育兒就像一份沒有評分的考卷,只有孩子知道你答的如何。剛生下小糖果的時候,糖媽也曾十分焦慮,生怕因為自己的無知而傷害到小糖果,為此我找了大量的育兒資料。
  • 如何防止青少年網絡成癮?教育專家朱永新:家庭訂立網絡使用規則
    文/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王莉圖/主辦方提供隨著在線教育的普及和推廣,青少年使用網絡的頻率倍增,如何防止網絡成癮?如何提升孩子的網絡素養,讓網絡助力孩子的健康成長?全國政協常委兼副秘書長、新教育實驗發起人朱永新在12月26日北京舉辦的「青少年網絡素養與教育創新論壇」上表示:「這離不開家庭、學校、社會、企業等多方共同努力、緊密聯動。」該論壇由中國日報社指導,21世紀英語教育傳媒、新教育研究院和騰訊公司主辦,邀請十餘位資深教育專家進行深入研討,並共同發出《青少年網絡素養教育倡議》(以下簡稱《倡議》),助力青少年在數字時代健康成長。
  • 江蘇省政協委員:減少更多「小眼鏡」 打好青少年近視防控攻堅戰
    他還發現,周圍親戚中各年齡段的孩子眼睛都「藏」在或大或小的兩個鏡片後,去大學講課時臺下,黑壓壓人群中很難找出幾個不戴眼鏡的學生。如今,當他自己的孩子也戴上眼鏡了,「作為家長有一種沒盡責的感受」。此後,羊海濤會經常注意提醒孩子多往遠處看、多出去走走。
  • 專家最新建言:「十四五」規劃與青年發展規劃如何銜接
    主播君的話青年人才如何成長、如何做好青少年的家庭教育、職業教育又該如何完善……近日,團中央維護青少年權益部召開「十四五」規劃與青年發展專家研討會,一起聽聽專家學者怎麼說。2021年是「十四五」規劃的開局之年。
  • 為青少年全面發展打好基礎
    光明日報記者 蘇雁在升學壓力大的現實背景下,如今校園裡的「小眼鏡」「小胖墩」越來越多,耐力、爆發力等身體素質不如以前,青少年身體素質成為社會議論的熱點之一。為不斷提升青少年體質健康水平,十多年來,江蘇省無錫市持續對全市7歲至17歲的學生體質健康進行監測,並創出一套「組合拳」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贏得了學生和家長的一片叫好聲。「早在1985年,無錫就被列入青少年體質健康國家監測點,所監測到的數據直接上報國家資料庫。
  • 3000萬青少年被心理障礙困擾!如何保護孩子?美國著名專家在湘雅學術論壇上支招
    稿源:掌上長沙通訊員 胡新智 秦春香究竟是什麼導致了青少年抑鬱?該如何應對青少年抑鬱危機?在近日召開的第四屆營養醫學國際高峰論壇暨第五屆中國·湘雅心血管健康管理論壇上,美國著名專家詹姆斯·格林布拉特深入剖析了青少年抑鬱的原因,並從全新的角度闡述了如何更有效地防治青少年抑鬱。
  • 百天內寶寶無緣無故哭鬧,該如何安撫?育兒專家給出的方法很有效
    文|秘籍君前陣子閨蜜生娃,我去看她時她特意把我留住請教育兒經驗。她說自家寶寶吃和睡都挺好,只有一點自己受不了——寶寶總是無緣無故哭鬧。作為新手爸媽,寶寶一哭自己就手忙腳亂。自己身體沒有恢復好不適合久抱,把娃交給寶爸,又怕寶爸這個急脾氣把孩子晃壞,他只會在寶寶哭時上下搖晃孩子。這恐怕是新手媽媽都會面臨的一道難題。百天內寶寶無緣無故地哭鬧,該如何安撫?很多新手爸媽只知道搖晃可使寶寶安靜,但如果耐心不夠,很可能越搖晃越惱火,給寶寶造成不可逆的傷害。
  • 小學六年幫助孩子打好三個基礎,孩子將終身受益
    小學六年幫助孩子打好三個基礎,孩子將終身受益1、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習慣的養成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實現的,要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需要經過相當長的過程。科學家研究證明,一個習慣的養成需要21天。小學的習慣的養成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家長需要耐心地幫助孩子去適應,多給孩子鼓勵和安慰,同時家長還要以身作則做好榜樣。